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词鉴赏辞典-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币谎目嘀浴N巍翱兆孕Α保啃ψ约和髯远嗲椋奖ё持鞠胛钟嵌豢傻靡病U缢斩碌摹肮使裼危嗲橛πξ遥缟ⅰ!惫蚀死嵋玻涛嗬幔欢诵σ玻嗍粲诳嘈Α

  过片首句“天关九虎寻无路”,是用《招魂》中的话:“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词中用这句话来暗喻当时宋室昏庸,奸臣当道,象虎豹一般阻挡着爱国臣民不得接近君主,不得推行北伐中原,收复国土的抗战主张。词人沉痛地指斥这些权奸“叹都把、生民膏血,尚交胡虏。”一个“叹”字,运笔深沉,喷吐悲愤,表达了对人民遭难无比同情、对奸臣误国无比痛恨的深情。接着用吴蜀联合抗曹保卫了大好江山的典故,引出了当年名将子瑜、公瑾来,抒发了渴望英才出来为大宋挽回残局的爱国情怀。“吴蜀江山元自好,形势何能尽语。但目尽、东南风土。”这是以吴蜀的大好河山来影射北国原来的锦绣江山,而当年的诸葛瑾(子瑜)和周瑜(公瑾)等在赤壁之战中大破南犯的曹军,保住了吴蜀的大好山河,今天有没有这样的名将出来保卫宋室江山呢?“赤壁楼船应似旧,问子瑜、公瑾今安否”,这里不以直述语出,而以疑问语出,也是匠心独运,不仅使词意委婉有致,而且抒情也更含蓄而沉痛。因为明明知道朝廷上都是投降派当权,主战派受压,多少有志之士不得抬头,无路请缨,而词人不明文直点,却来个“问”,这就比直述更来得有力,也更艺术。而且只有问,没有答;也无须答,因为答案是明摆着的,这是残酷的现实,词人也无能为力。所以满腔忠愤、满怀希望也只好“割舍了”,还是借酒浇愁,喝杯苦酒来了却这“佯休去”的“万事”吧!词人心底的波涛其实已汹涌澎湃。以“对君举”来结尾,与上片的“空自笑”、“愁金鼓”、“泪暗洒”遥相呼应,紧相扣连,情感发展的脉络极为分明。

  这首词上下片意念相近,表现手法也相似,但角度不同,而上下照应得很好,感情的发展曲折跌宕,首尾照应,浑然一体。(何瑞澄)

          鹧鸪天
       兰溪舟中   
         韩淲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

  韩淲词多写闲情逸致,《鹧鸪天·兰溪舟中》正是以清幽淡静之笔,写出了闲情逸致之趣。可谓是韩淲的本色之作。

  兰溪在浙江中部,这首词是作者沿兰溪赴钱塘在舟中写的。上片着重写舟行之景,下片着重抒泛舟之情。

  首句“雨湿西风水面烟”明显地是写背景。一个“湿”字,把雨和风都写活了,给人以清新之感;“烟”之上贯以“水面”,更呈迷蒙之美。在这么一幅清淡幽雅的画面上,慢慢化入一个突出的人物形象:“一巾华发上溪船”。这句不仅写出词人的装束与年纪,更重要的是以轻巧的笔调传达出词人“一枕暑风外,事事且随缘”的洒脱风貌。这开篇两句是以第三者的角度来作客观的叙写。接着下两句则换一个角度,──词人在舟中向外望所见的景色:“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这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不仅因为它对仗工整,而且因为它形象生动。不直写舟在行进,而是通过人在舟中所见的景色变化来显示舟在轻快疾驶。这正是匠心独运之处。“帆迎山色来还去”中一个“迎”字,颇有拟人之态,一个“还”字,写出舟行之速。袁枚在《渡江大风》中写:“金焦知客到,出郭远相迎”,敦煌曲子词《浣溪沙》中写:“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橹破滩痕散复圆”中一“破”字,写出舟行疾速,遏浪向前之气势。一“复”字,写出了动静交替的景物幻变。仰见山色,俯视波痕,俯仰之间,拾来佳句,看似容易,实则来自词人对事物的细致观察,也来自锤词炼句、驾驭语言的工夫。这两句就成了光照全篇的中心。

  过片两个三字句“寻浊酒,试吟篇”,运笔灵巧,一“寻”一“试”,表达出词人那悠然自得的潇洒风度,也通过这行动的描写来抒发了词人寄情山水的心怀。如果联系起他的《贺新郎》一词来想想,就不难理解,词人实在也为金瓯破碎而满怀忧愤,只有壮志难酬,无奈诗酒自娱而已。在此,词人不愿再多吐露心曲,而却插入一句“避人鸥鹭更翩翩。”这似乎是景语,写这些地方平时人迹罕到,鸥鹭为家,此刻船行惊鸟,才飞舞翩翩,可见荒野寂静得有点可怕,实际上曲折地表现了作者心底的寂寞。他在《贺新郎》里“空自笑,听鸡舞”,“割舍了,对君举”等语,不正是他心底由愤懑而寂寞的反映吗?然而,韩淲还是韩,同是写到梦,他不象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也不象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而他,在末尾却以“五更犹作钱塘梦,睡觉方知过眼前”,轻轻一笔,把心底的波澜淡化了。浊酒浇愁也好,吟篇抒愤也罢,反正钱塘梦醒,旅程也就结束了,还是“随缘”吧,一切都又那么清幽淡静!这正是韩淲词的个性。(何瑞澄)

          风入松
        俞国宝   

  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这是一幅西湖春游图。是淳熙间作者为西湖断桥畔小酒家所作,并书写在酒家的素色屏风上面。

  上片写春景。一起两句:“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自然香逸。“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盛况非凡。先写游人之豪兴,花边买醉,席上听歌;次记车马之纷繁,白马如玉,骄嘶湖边。一个“醉”字,直贯篇末。“惯识”句,从晏几道《鹧鸪天》“梦魂惯得无拘检”脱胎,紧承“日日”,细致生动。“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描绘湖上之美景,摹写歌舞欢乐之实情,香茜芳隽,嬉春景象,形容殆尽。短短六句,勾勒出一幅西湖春光图;红杏飘香,绿杨婆娑,湖边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买花、沽酒,歌舞、秋千,把一片大好春光和人们争相赏春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

  下片写恋春惜春的情绪。换头:“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云鬓偏。”仍承上片,写游人之钗光鬓影,绵延十里之长。丽人天,指踏青游春的时节。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花压云鬓,花插满头,杭州习俗,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花。当地俗语说:“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这两句,描写西湖的春色,是上片的承接,又是下片的铺垫。

  “画船载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写人们恋惜春光的情绪,绵渺多姿,风致妍秀,十分动人。这是这首词的核心,是画龙点睛之笔!

  歇拍“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起应篇首,结束全篇,余波袅袅,饶有韵味,绮丽动人!“重扶残醉”,原本作“再携残酒”,据《武林旧事》载:高宗(赵构)笑曰:“此词甚好,但末句未免儒酸。因为改定云:‘明日重扶残醉,则迥不同矣。即日命解褐云。”

  这首词的可贵之处,在于它通过写西湖春游,将南宋时期偏安一隅,贪图享乐的社会风气,写得淋漓尽致,俨然如见!(贺新辉)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这是一首激动人心的爱国词章。

  上片写景。点出“中原一恨”是“南北竟谁分”;对于那“点破水晶盆”的“孤山”,则主张以驱策雷霆的威力,将它赶走。显示了作者决心收复失地的勃勃雄心。起头“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天地之间(指中国)本来没有界线,是谁竟然将它分成两部分?以提问开头,引起读者的注意。“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作者登上镇江甘露寺多景楼,四面眺望,对大好中原沦丧敌手,感到有难以言述的慨恨。沿江西望:“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水晶盆。”真个是白璧有瑕。这里借指金瓯有缺,江山失却半壁。“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表示要用鞭策雷霆的力量,把那小山驱赶到昆仑(大山)下面去。这里暗指收复失地。上片用这句话作结,充分显示出作者对敌人铁骑蹂躏、占领中原,表示极度愤恨,和收复失土的决心。

  下片,抒怀。作者对北伐表示极大的信心,并提出恢复国土有待于祖逖、刘琨般的爱国志士,和足智多谋如诸葛亮般的人物。换头“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接上片,仍在写景。兵冶处,指冶城(今江苏六合县东),汉代吴王濞在此冶炼钱币兵器;淮阴在其北面。

  接着,作者抒发他对于收复失地、抗战北伐的具体主张。一是:“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收复中原是人心所向(天意),只是缺少象晋代祖逖(字士雅)、刘琨那样的爱国之士。二是:“三拊当时顽石,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要再三拊击那堆成八阵图的石子(指备战),与诸葛亮般的战略家酌酒细论。隆中一老,指诸葛亮,他早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顽石,指诸葛亮曾垒石列战阵于江边,即所谓“八阵图”。见《东坡志林》及刘禹锡《嘉话录》。杜甫有《八阵图》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最后,作者以“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结束词篇。说明如夏日大旱需甘霖一样,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北国人民,亟待宋军挥师北上,把他们从金国的统治下解救出来。充分显示出作者对北伐的重视,并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程珌是辛弃疾的好友,曾有《六州歌头》一首,题为“送辛弃疾”,说明两人的友谊,他的词风也与辛词相近,这首词也可足资证明。(贺新辉)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片咏梅、惜梅。前两句咏叹梅花的出类拔俗。它不同凡花,虽春未到却独自冲寒而开;它洁白似雪,但冰雪却不具备它那醉人的幽香。后两句婉惜梅花的孤独寂寞。它虽傲姿凌霜,暗香袭人,却独处僻乡,无人欣赏。

  下片赞梅。把梅栽在“竹篱茅舍”也罢,把梅栽在“玉堂琼榭”也罢,它都不改初衷:“两地不同栽,一般开。”此词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外貌,而且揭示了梅花的品格,并以此暗示了作者本人虽怀才不遇却不肯放弃操守而随波逐流的情怀。在写法上,尽管通篇无一“梅”字,却使人感到笔笔都在写梅;尽管笔笔都在写梅,却又使人处处都联想到作者。构思巧妙,富于比兴,堪称咏梅佳作。(蒲仁)

         水调歌头
  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戴复古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这首《水调歌头》有小序曰:“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李季允是什么人呢?原来是一个有抱负的爱国者,名埴,曾任礼部侍郎,沿制置副使并知鄂州(今湖北武昌)。吞云楼是当时鄂州一名楼。戴复古自称“狂游四海,一向忘家”,但却没有忘国,而且有“一片忧国丹心”。在那山河破碎的南宋后期,他还热切地希望“整顿乾坤”,统一中原。这首《水调歌头》正是他与知心朋友倾吐心曲之作。希望──失望──愁恨,构成这首词激昂沉郁,豪放悲壮的风格。

  上片写坐失良机之恨。开篇两句写吞云楼的雄伟之势。“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轮奂,高大貌。《礼记·檀弓下》:“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