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美食中国-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将淘汰的役牛分给盐工,抵付部分工资。每当有老弱役牛被淘汰。盐工们享口福的日子就来临了。他们即略加食盐、辣椒煮熟——这就是最初的水煮牛肉。后来,水煮牛肉随着盐工们的足迹也流传四方,又被引人酒楼饭店,经厨师不断改进提高,便成了一道四川传统风味菜肴。不过,食客不可望文生义,以为水煮者,必清淡,也不会有辣味。其实,此菜甚辣,上菜时上面是一层干辣椒,人口麻辣鲜烫——怕辣味的顾客可千万别点此菜。
  


李白与太白鸭(图)



  此菜为四川传统名菜,相传已有1200年的历史。民间传说此菜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首创。唐代玄宗年间,李白入宫,为一展其抱负,想方设法接近玄宗。一次他根据自己吃过的菜,烹制一道鸭肴献给唐玄宗,皇帝吃后颇为欣赏,并称为“太白鸭”。此菜传开后,又经厨师改进提高,风味尤佳,并流传下来。
  此菜的独特之处在于,烹饪好的鸭块与包好的翡翠饺同器上席,色泽白绿相间,鸭嫩汤鲜,饺香味美,因蒸鸭时配以三七、枸杞等补品,故有滋补之功。


郭沫若与软烧仔鲢(图)



  “三洞桥边春水生,带江草堂万花明。烹鱼斟满延龄酒,共祝东风万里程。”这是郭沫若先生1959年在带江草堂品尝此菜后乘兴所题之赞诗。软烧仔鲢是成都厨师邹瑞麟于20世纪30年代创制的一道鱼肴。那还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邹氏夫妇二人为生计在成都西郊三洞桥畔开了一间无名小店,当时除了经营一些小吃外,还以桥下溪水中的鲢鱼佐以大蒜烹制成菜肴出售。他烹调的鱼,不过油,而是用好汤加调料微火煨烧而成,故成菜极其鲜嫩味美。就是这道菜渐渐使小店远近闻名,菜有名了,来吃的人多了,店就不能没名了——于是就有了“带江草堂”这一雅号。


清香四溢的白果烧鸡(图)



  这是青城山和都江堰的传统名菜。传说,此菜为青城山天师洞的道士所首创。青城山为道教圣地,风景优美,古迹众多;山上有许多数百年以上的银杏树,果实累累,且极少污染,是药食兼用的上乘之品。道士就地取材,烹制出美味佳肴也就顺理成章了。此菜系以嫩母鸡为主料,配以白果和多味调料烧制而成。成菜时,以白果点缀,如珍珠环绕鸡身,鸡白嫩,果似珍珠,汤汁如乳,清香四溢,令人赏心悦目,且食后还有生津润肺、止咳化痰等功用。
  


长寿薄脆的传说(图)



  长寿县,以其长寿者多而得名。而这里的名点薄脆,则以片薄香脆驰名远近。说起这里的薄脆,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还是在很久以前,长寿县城的河街新桥头住着王氏父子,儿子王华20多岁,二人以开炒米店为生。而新桥东头住着朱姓人家,有个漂亮女儿叫朱玉,家中开个小吃店,日子过得也不错。朱玉姑娘悄悄爱上了忠厚老实的王华,任凭多少人上门给她提亲她也不同意,气得她父亲好生不快。
  一年夏天,天降暴雨,正巧有母女二人过河在桥头被大水卷走,王华父子舍身相救。结果,那母女得救了,王父被大水卷走了,王华也受了伤。巧的是,那得救的母女正是朱玉的姑母和表妹。朱家对王华很是感激。由于王华受伤,父亲丧命,日子过得很凄凉。朱玉不顾父亲反对,决心嫁给王华,后在姑母的支持下,终于与王华成亲。小两口也开始经营小吃,由于朱玉心灵手巧,王华忠厚有名,生意不错。一年,王华过生日,朱玉特做几样细点,请亲朋好友。席间,大家对朱玉所做薄脆评价极高,朱玉便又做了一些送给大家。谁知,她的薄脆竟然一下子出了名,慕名而来者还不知她的店本不经营薄脆,但客人来了,朱玉只好现做。后来,朱玉小两口索性便以薄脆为主要经营品种,结果生意越做越好,名声越来越大。因其出在长寿县,外地人便称之为“长寿薄脆”。


天上美味玉糁羹(图)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乳更全清。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掺羹。”这是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赞美玉糁羹的诗句。此羹其实是苏东坡三子苏过所创制。人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苏过也才华出众,且颇为孝顺,他做此羹是为了孝敬其父的。此羹的主要原料是山芋,但因精心烹制,味道不凡,故苏东坡于此诗题记中云:“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掺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酡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
    


湖北:千湖之省说鄂菜(图)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北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江汉平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古代南方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物产,发达的经济和文化,为当地的饮食文明奠定了基础。“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可见其饮食之盛。
  鄂菜是由武汉菜、荆沙菜、襄阳菜和黄州菜等四大地方风味构成。其中尤以武汉菜最具代表性。
  武汉长期以来不但是江汉平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我国腹地的水陆交通中心,素有之誉。这就决定了武汉菜最具博采众长的优势,故其菜点品类繁多,制作精美,特别是煨汤类菜肴,颇有独到之处,较其他地区菜点也更具适应性。
  


又食清蒸武昌鱼(图)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最早读到这首《水调歌头·游泳》是在高中语文课本里,不过一饮一食,到了毛泽东笔下却显得气概非凡,令人叹服。“长江水”想必和通常的饮用水无甚差别,水嘛,无色无味解渴而已;可这“武昌鱼”究竟是什么鱼却煞费想像。在高中生的我的眼里,武昌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许多年之后,终于有机会出差到武昌,到达当天晚上和同事来到一家餐馆吃饭。我一下子点了两道武昌鱼的菜肴——清蒸武昌鱼和武昌鱼片汤。武昌鱼盛在浅盘里端上桌,除了身上几道刀口,看上去完好如初,鱼身还泛着银色的光泽。夹一口,味道清淡鲜淳,肉质比家乡的鲳鱼还要糯软;再喝口鱼片汤,清爽适口。难怪会入诗呢。毛泽东写《水调歌头·游泳》是1956年5月末的时候,当时毛泽东第一次畅游长江,在船上吃了几道菜,其中就有武昌鱼,于是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清蒸武昌鱼这道菜很受毛泽东的喜欢,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武汉会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在招待宴席上便有清蒸武昌鱼。此鱼当时为武汉漩宫饭店特级厨师杨纯清烹制。
  武昌鱼,学名团头鲂,俗称鳊鱼。这种鱼在古代就很有名,《诗经》记载:“岂其食鱼,必河之鲂。”《湖北通志》记载:“鳊鱼……产樊口者甲天下。”樊口今在湖北鄂城县境内,其境内梁子湖经此汇入长江。古时武昌并非今天的武昌,而是现在的鄂城县;团头鲂被称为武昌鱼即始于古时。烹食武昌鱼在三国时代已经很盛行。《吴志·陆凯传》记载:三国鼎立时期,吴国最后一代皇帝孙皓要从建业(今南京)迁都武昌,陆凯上书谏阻就引用了“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当地民谣。毛泽东的诗句大概就借鉴了这一史实。
  武昌鱼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属于高蛋白、高脂肪鱼种,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是珍贵的滋补营养佳品。武昌鱼被称为樊口鳊鱼,是因为长江水通过樊口涌入湖里,武昌鱼随着长江水进入湖里繁衍生息,到枯水季节,又随湖水进入长江河槽深处越冬,因往返于樊口,因此被当地人称做樊口鳊鱼。
  武昌鱼产于鄂城和武昌县境内的梁子湖。该湖湖面辽阔,直通长江,江水可倒灌。由此使湖水水质好、饵料丰富,便于武昌鱼的生长繁殖。
  用武昌鱼可以烹制出数十种不同风味的鱼菜,如清蒸武昌鱼、花酿武昌鱼、蝴蝶武昌鱼、茅台武昌鱼、鸡粥奶油武昌鱼、红烧武昌鱼、杨梅武昌鱼、白雪腊梅武昌鱼等,其中尤以清蒸武昌鱼脍炙人口,清香扑鼻,肉嫩味鲜,已是驰名中外的上等好菜。
  清蒸武昌鱼是湖北著名的风味菜,除刚才提到的武汉漩宫饭店,经营清蒸武昌鱼的另一家名店是位于武昌市解放路的大中华酒楼。该店开业于1930年,主要以湖北风味为特色。
  


荆川佳肴冬瓜鳖裙羹(图)



  甲鱼,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动物。中国除青藏高原,各处均有分布。甲鱼有许多不同称呼,《北户录》称为神守,《中华古今注》称为河伯从事,《物类相感志》称为团鱼。
  不同的地区和行业叫法也不同,广东称水鱼,湖北称龟鱼,贵州称角鱼;饮食业有元鱼、圆鱼、元菜的称呼;民间还有老鳖、脚鱼、王八等俗称。
  中医理论认为,甲鱼肉味甘性平,有滋阴凉血的功用,可治骨蒸劳热、久疟久痢、崩漏带下、瘰疬以及痃癖痃瘕等症。
  中国人以甲鱼为馔,在《诗经》中已有记载,称做“鳖”。南宋都城临安有“团鱼羹”;清代《食宪鸿秘》有“煮甲鱼”、“素鳖”制法;《随园食单》收有生炒、酱炒、带骨、青盐、汤煨、全壳各样甲鱼肴馔6款;《调鼎集》则收有17款甲鱼肴馔。甲鱼菜又以鳖裙烹制的菜肴为上,鳖裙的身价高于鳖肉,在宴席上也是备受重视的珍品,各菜系都有以鳖裙制作的名菜。宋代有一道以鳖裙烹制的名菜,历来为众多美食家所称道,此菜广为流传,绵延至今。
  据《江陵县志》记载,北宋时期,有一回宋仁宗召见江陵张景时问道:“卿在江陵有何贵?”张景回答:“两岸绿杨遮虎渡,一湾芳草护龙洲。”宋仁宗又问:“所食何物?”张景说:“新粟米炊鱼子饮,嫩冬瓜煮鳖裙羹。”冬瓜鳖裙羹乃是用甲鱼裙边和冬瓜炖制而成,当时在湖北荆州地区人们多喜食此菜。经宋仁宗和张景一问一答,特别是因张景对答如流,言辞美妙,此菜遂名声大振,后来成为宋代脍炙人口的宫廷名菜。如今荆州地区人们依然善烹此菜,并被品尝过的人盛赞为:“荆州处处鱼米香,佳肴要数鳖裙羹!”

  民间有“初秋螃蟹深秋鳖,吃过鳖肉过寒冬”的谚语。春、秋两季为甲鱼最肥实的季节,分别称为“菜花甲鱼”和“桂花甲鱼”,二者中以后者为佳。食甲鱼选用鲜活者烹制,死甲鱼不可食用。另外挑选甲鱼,还需要注意河产和江产的差别,江产背黄肚白,河产背乌肚白,河产者质地肥嫩,优于江产。甲鱼的名产地有很多,如四川峨眉元鱼、湖北洪湖甲鱼、河北白洋淀团鱼、山东微山湖大鳖、安徽当涂中华鳖、江西九江大甲鱼等。安徽黄山山区还有一种马蹄鳖,又称沙鳖,大如手掌,肉质细嫩,宋代梅圣俞有“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的赞咏。
  


美而珍的鸡泥桃花鱼(图)



  鸡泥桃花鱼是湖北荆州地区的风味名菜,是以鸡肉和桃花鱼汤汆而成。此菜形似朵朵桃花浮于汤面,鱼肉鲜嫩异常,汤汁清鲜。据《荆州府物产考·桃花鱼记》记载,此菜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至今都受到人们钟爱和赞誉。
  桃花鱼产于彝陵峡口香溪里,每当春天桃花盛开的时候,桃花鱼便在清澈的溪水中游来游去,乳黄、粉红、玉白,色彩斑斓,如朵朵桃花飘散开来。清代诗人曾赋诗描写道:“花开溪鱼生,鱼戏花影乱。花下捕鱼人,莫作桃花香。”关于桃花鱼,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汉代的时候,汉元帝为了让匈奴安心归附,将王昭君远嫁匈奴和番。出塞之前,昭君获准回乡探望父母和乡亲。启程离开那天,乡亲们依依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昭君含泪登上龙舟,抱起琵琶,以哀婉动人的乐曲诉说离别之情。弹到感人处,两岸树上桃花纷纷飘落,洒在船上水中,睹物思情,昭君不禁潸然泪下。被泪水沾湿的桃花瓣漂入江中,顿时变成五颜六色的小鱼,一路追随龙舟游去。从此,每当桃花盛开的时候,桃花鱼便应时而来,在香溪水中翩然游动,乡亲们便将其称做桃花鱼。至今香溪的老人们还说:在桃花盛开、明月当空的夜晚,水面上常传来妇女衣服上金玉饰物的撞击声,好像昭君又来到了香溪。难怪杜甫到昭君故里凭吊后写的《咏怀古迹》中有“环佩空归月夜魂”的句子。

  实际上,桃花鱼的学名叫做淡水桃花水母,是地球上最低级最原始的无脊椎动物,生存历史大约有15亿年。其体态晶莹透明,在水中游动时姿态状若桃花花瓣,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桃花鱼,具有较强的观赏性。目前为世界珍稀物种资源,在其他国家已经绝迹。随着三峡工程的施工,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