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鸣生五访汶川纪实录:绝地重生-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O赂诤蟮乃蘼房勺撸缓媒枨蛄艘涣九┯贸担门┫信芘茉耸洌闱恐С抛乓桓隽谥摇�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戎金亮寝食难安,他不仅捐出了身上仅有的100元钱,还交了50元的“特殊党费”,而后四处打听,天天想着、盼着,要去灾区做一名抗震救灾的志愿者。2008年6月6日晚,戎金亮得知忻州市要组织援建队赴灾区承建过渡板房的消息后,马上跑到同村的任文祥的家,托他说情,帮忙到灾区。后经任文祥“开后门”,有关部门最终同意了戎金亮赴川建房的请求。
  6月10日,戎金亮和11名援建队友来到都江堰崇义镇桂桥村。时值夏季,桂桥村不仅酷热、潮湿,而且蚊虫很多,晚上根本无法入睡,这让习惯了晋西北黄土高原生活的戎金亮很不习惯。但戎金亮是一个非常实在而又特别能吃苦的人,在抢建板房中,他总是挑最苦最累的活干,自己累了不说,一旦看见大伙儿累得东倒西歪时,他还总是打来热水,给大家泡茶。有一次,他在房顶拧螺栓时,发现一根地槽钢比规定标准长出了一寸多,竟忍不住扯着粗嗓门骂了起来:厂家生产出这样的螺栓,怎么对得起灾区百姓!
  6月24日,是抢建板房最紧张的一天,戎金亮一人独揽了七八个人的封边、和灰任务。中午,休息吃饭时间到了,他却还在太阳底下埋头大干,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援建队领导劝他吃了饭再干,他却坚持干完再吃饭。直至晚上9点,他才把手中的活干完,回到工棚后,他倒下就睡。睡到半夜,他的队友王培明见到紧紧按着太阳穴,问他怎么了?他只说了一句话有点头疼(这是戎金亮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接着便大口大口地吐了起来。队友们急忙将他送到镇上的医院,镇医院一看病情严重,又将他送到郫县人民医院,紧急着再转到四川省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听说戎金亮是援川建房的志愿者,分文不收,立即给戎金亮实施手术。可惜,抢救无效,6月25日6时40分,年仅44岁的戎金亮把自己壮年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四川灾区,留在多灾多难的巴蜀大地。
  我听说,队友们在清理戎金亮的遗物时,发现戎金亮到灾区半个多月来仅有的遗物,就是一张浸满汗渍的凉席,和一双沾满泥巴的旧胶鞋。崇义镇的村民们得知援建工人戎金亮因劳累过度而去世的消息后,纷纷自发捐款,在短短几天时间里,捐款数额就达10万余元。戎金亮的妻子赶到灾区后,崇义镇镇长代表乡亲把装满10万余元的捐款箱交到她的手上。然而,谁也没想到,戎金亮的妻子——这位贫困的农村妇女,却将捐款箱塞回镇长的手上,说:“这些钱,我代表我丈夫戎金亮捐给镇上的受灾群众,他们比我们更需要这笔钱,请你们一定要收下!”而戎金亮在湖北打工的儿子也很快赶到灾区,得知父亲的情况后,表示要留在灾区,继续抢建板房,了却父亲的遗愿。6月29日,戎金亮遗体告别仪式在都江堰市殡仪馆悼念大厅举行,近千名群众从各地自发赶来,默默汇集一起,胸戴白花,为戎金亮抹泪送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抢建板房(7)
很快,一个来自戎金亮老家的消息让灾区人民更为震惊:戎金亮的家位于山西忻州市的旧城区,房子十分破旧,多年来四周墙面一直漏水、掉灰;但由于贫穷,至今没钱维修。
  四川东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得知这一消息后,感动万分,主动表示,一定要为戎金亮重建一个新家!成都市委对此表示大力支持。9月2日,成都市建委负责人和东正公司副总经理周玉文一同来到山西忻州市戎金亮的家。看到戎金亮四处掉灰、漏水的破旧老房,想起戎金亮为灾区舍命建房的事迹,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落泪。周玉文副总经理说,戎金亮为灾区人民建房出力,而自己家里却还是漏水的旧房,我们无论如何,一定要为戎金亮家人建一所好房!
  9月8日,成都市副市长王忠林也专程赶到山西忻州,代表成都人民慰问了戎金亮的家属;市委书记李春城还专门给戎金亮的妻子徐美英写了一封亲笔信,他在信中这样写道:……为人子者要尽孝,为人夫为人父者要尽养家之责。金亮同志走了,不能再尽责了,我们成都人民愿代他尽好这份责!王忠林副市长还向徐美英转达了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决定:除了为戎金亮重新修建一间新房外,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为戎金亮患病的岳母免费手术,并邀请戎金亮的小女儿戎慧到成都市最好的中学——第九中学——上学,免去所有费用,同时还邀请戎金亮全家举迁成都定居!
  成都市建委办公室主任告诉我说,9月11日,在成都市建委的安排下,戎金亮的新家由东正公司正式动工。一个多月后,戎金亮面积为130平方米的新家顺利落成,戎金亮的老房子也被修缮一新:老的木门窗换成了铝合金门窗,并使用中空玻璃;屋内墙面全部粉刷一新;客厅铺了地砖;厨房铺了白色瓷砖。考虑到北方天气寒冷,不仅保证了新房通水、通电,同时还为新房特意安装了地暖设备。
  …………
  其实,在灾区抢建板房中,实实在在、埋头苦干、舍身忘我的建设者,何止武文斌、戎金亮两个,而是十个百个,百个千个,数不胜数!他们中,许多人都像武文斌、戎金亮一样,自己没有一个像样的窝,却千里迢迢来到灾区,挥汗如雨,加班加点,甚至舍弃生命,为灾区人民抢建新家。当今中国社会,报纸、电台、广播,天天都在大谈特谈各种“精神”,请问,这样的精神,是什么精神?
  如今,灾区人民虽然告别了板房,但“板房”二字却永远留在了他们的心中。我相信,灾区人民是不会轻易忘记那段“板房日子”的,无论是年迈垂暮的老人,还是新婚燕尔的夫妇;不管是十月怀胎的孕妇,还是震后蹒跚学步的婴儿,当无情的命运将他们安排在了酷热、狭促的板房后,他们便一同吃饭,一同睡觉,一同焦虑,一同忧愁,一同流泪,一同哭诉,夜半三更还要一同逃避随时到来的余震!然而就在板房这个极其特殊的生存空间里,他们的生命犹如乱石中倔强的青草,或废墟上不死的野花,顽强地抵抗着,默默地生长着,不经意间便烙上了一个刻骨铭心、深深难忘的印记:板房!
  

2.我的房子我当家(1)
这次到灾区,我跑得最多的地方是乡镇和村,总共加起来,大概有二三十个。为什么?灾区的乡村,变化最大。
  比如,鹿坪村、宝山村、向荣村、金陵村、三观村、凤鸣村、会元村、阳平村、高原村、龙马村、国坪村、鹿池村、虹口乡集镇新村,等等,都是颇有特色的典型村,与两年前我在灾区看到的相比,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两年前是血迹斑斑的废墟,现在是拔地而起的楼群;或者干脆说,昨天是地狱,今天是天堂。
  从地狱到天堂,当然不易。它离不开政府的关怀,社会的支持,民间的温情,以及信念的坚持,观念的转变,理念的创新。
  我在《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的意见》中,看到这样一段话:
  我市灾后农村住房重建的基本原则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坚持“三化联动”,推动“三个集中”,深化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由此可见,乡村重建,无论规划,还是建设,同样离不开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而且,乡村重建,绝不是外界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只要简单地把房子盖起来,就算完事了,而是要转变设计理念,按照科学规划进行重建,力争把灾区打造成中国最美的现代化的乡村。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副局长张佳告诉我说,成都市灾后农村住房重建规划设计大会战,有100多个设计单位参加,从2008年8月中旬开始,至9月下旬结束,历史一月有余。最后,成都市规划局与市建委共同制定了《成都市农村地区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印发至各区(市)县广大农村地区。这个《技术导则》图文并茂,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形象生动的图片,明确了选址、建筑布局、建筑环境、公共配套设施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标准和要求,为农村地区灾后重建的规划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指导。随后,成都市规划局于9月初,又抽调了24名专业技术骨干组成3个工作小组,与彭州市、崇州市政府以及在成都的100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对接,帮助确定永久安置点位,并对其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审查。10月底,规划管理局又拟定了各种实施方案、管理规定和工作标准,并成立了40人组成的督导组,而后奔赴灾区,对农村住房建设规划重建点进行实地踏勘和督导工作;同时对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投资老板、规划、建设部门负责人以及管理人员、督导员、统规统建业主等,集中进行专项培训。
  这当然就不易,当然就很难。
  走访中我发现,鹿坪村的“鹿鸣河畔”,堪称乡村重建的典范。
  据村干部介绍,鹿坪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587户、2299人,土地面积亩,其中农用地面积亩,建设用地面积亩。该村是传统的农业村,粮食作物以玉米、土豆、小麦、水稻等为主,经济作物以生漆、“三木”药材、油桐、竹木等林产品为主,特色产业有食用菌、猕猴桃、莲藕及青蛙养殖等。地震前,鹿坪村人均纯收入元;地震后,鹿坪村9人死亡,98%的房屋完全倒塌,剩下的2%的房屋也成危房,经济损失达亿元,村民们几十年的心血和汗水顷刻间化为乌有。全村需要重建的住房,共有562户、2123人!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我的房子我当家(2)
两年多时间要建这么多房,怎么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鹿坪村“鹿鸣河畔”的设计过程。
  按灾区有关规定,重建方式确定后,要根据群众意愿形成规划方案。鹿坪村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千亩荷塘。2008年8月10日,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委托四川三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对鹿坪村“鹿鸣荷畔”重建点进行规划设计。按理说,对于曾经设计过动辄数十万平方米城市居民小区的三众设计师们来说,区区几万平方米的农房设计,自然不在话下。所以设计师们很快就凭着一张地形图拿出了鹿坪村“鹿鸣荷畔”的重建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所有建筑,环绕着荷塘沿等高线均匀布局,以行列式布局为主,沿路建筑底层,均为商业房。总之,整个设计思路几乎就是按照商业地产的模式设计的。
  设计师们没想到的是,当他们满怀信心地向村民们展示了鹿坪村未来新家园的设计图后,却遭到了村民们无情的否决。因为这个设计图是集中建设三四层高的楼房,将500多户村民“浓缩”在几幢楼房里,整齐划一,完全失去了农家的风情与味道。不少村民说,难道要让我们扛着锄头、抱着猪儿上楼!
  第一个方案被否决后,设计师们又在两天之内拿出了第二个设计方案。第二个设计方案以节约土地为原则,选择地势最平坦的区域布置建筑,形成最为紧凑的行列式布局。此稿虽然融入了显山露水的环境,但基本还是城市住宅区的形式,对于村民们的生计和发展,依然尚欠考虑。
  闭门造车的设计,再次遭到村民的否决。
  这一否决,不仅意味着规划人员没日没夜地加班等于白干,一切还得从头再来;更严重的是,受灾群众住进新家园的时间,有可能会被推迟。
  设计师们紧张了。
  但紧张之后,仍无上策。
  鹿坪村的重建,一时陷入僵局……
  直到这个时候,习惯了城市规划的设计师们才意识到,灾后的乡村规划设计,并不是主观想象的那样,也不是主观想象的那么简单,于是他们开始反思:农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新居?安置点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农民集中居住后,将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究竟应该怎么考虑?农民们需要的公共配套设施与城里需要的公共配套设施,到底有何不同?
  之后,设计师们又花了两天时间,亲自跑到鹿坪村实地踏勘,体验农村生活,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有的村民们向他们反映说,楼层高,生活不方便;有的村民们向他们反映说,户型设计中没有粮仓、晒场,将来粮食没地方放;有的村民们向他们反映说,不能只想到房子,有了房子住,还得考虑今后的日子怎么过;还有的村民们向他们反映说,房子造价不能太高,高了好看是好看,漂亮是漂亮,但好看不能当饭吃,漂亮不能当衣穿,没有钱,再好看,再漂亮,等于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