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135年,窦太后驾崩,汉武帝亲理朝政。此时少年壮志,正想干一番大事业,实在不能把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主持朝政数月后,汉武帝便下诏征集“举贤良”对策。
时有大儒董仲舒,连对三策解答了汉武帝的疑惑。
董仲舒对的第一策,是天人感应论。他认为,上天是有生命的,天和人可以互相感应,灾异就是天与人的对话。他说:若王者将王天下,天必出现征兆,即“受命之符”。
第二策对的是黄老哲学无为和孔孟哲学有为的向题。武帝疑惑,尧舜之时无为而治,天下太平。周文武勤勉工作,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同样天下大治。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董仲舒对的是两人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尧舜时众圣辅德,贤能佐职。周文武时纣在上,尊卑混乱,百姓散亡。
第三策是关于古今之道。汉武帝问有没有一个万古不变,有利而无弊的经常之道。董仲舒回答说:“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是有的。
最后,董仲舒建议汉武帝:“所有不在六艺之科的,所有不属于孔子之术的,都应该杜绝,不让它们与儒学有相同的地位。”
为什么呢?因为春秋大一统,就是天地之经常之道。诸子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造成社会思想混乱,致使国家法制数变,令百姓无所适从。唯有独尊儒术,才是走向未来之正道。
治国齐家,守疆保土,不能只讲利益,而必须要有集体的精神追求。“礼、义、廉、耻、仁、爱、忠、孝”,国家需要的,不能仅是会使用手段的人。具有忠信仁义观念的人才,才是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他决定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从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如果说秦始皇给了中国一个伟大的国体,汉武帝则给了中国一个高贵的灵魂。一个民族,就这样形成起来了。在“独尊儒术”的政策下,一个勤劳勇敢,一个有着自己精神追求的伟大民族诞生。这个民族,就是汉族。
第二十二章
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政策一经制定下来,王朝上下,狂吹起大学儒学之风。上层贵族就不必说了,下层人士虽然不识字,因为孔门儒生都有开学授课的传统,所以,他们即使是不识字的,听讲得多了,对儒学便有了同样的感觉。
孔子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之美称,孔子故世后,数千弟子各散东西,各自传学。《韩非子·显学》篇说:“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会胡仲良氏之儒,有也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
孔子述而不作,各弟子各有所传,理解不同,而转述有异,形成八个较大的不同派别。比如,解释孔子所编《春秋》,就有由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的学生,公羊高传的《公羊春秋》,以及子夏的另一个学生,谷梁赤传的《谷梁春秋》等,子弟们的释经,丰富了儒家的典籍。
儒家原有六大经书:《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各派弟子不仅止于释经,他们还有新著述,拓展了儒家经典的领域,使之更广阔、更深厚。如七十二贤之一的曾子所作《大学》和《孝经》,曾子的弟子子思所作《中庸》,子思的弟子孟子所作《孟子》等等,均是重要的儒家新作。
项羽焚秦宫后,儒家经典丢失了不少,儒家六经中,《乐经》失传了,只剩下五经。孔子最杰出的学生颜回,他是最能领会孔子的*思想的。可惜他传的那一派儒学,已经全部失丢。在传世各儒中,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理论,可以说是最正宗的孔子思想继承人。
由于儒家典籍丰富,又散失较多,为响应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号召,上层贵族中便兴起一股到民间搜集儒家经典的热潮。王公贵族们利用自己的财力到民间搜集散落的儒家典籍,然后再交由国家收藏。其间并无经济目的,纯粹只着眼于民族的精神发展。其中,尤以汉武帝的异母兄河间献王刘德最突出。
刘德是典型的学者型贵族,他走遍鲁、燕、赵、魏各地,每闻民间有人藏古书,就会亲自前去收集,出重金购买。有一天,在荆楚之地,他听闻一位老地主手中有套不知名的古书籍,没有书名,不知作者,便去求购。
刘德在中间人的引导下来到老地主家。那是一座大庄园,近千亩的土地,光长工就有几百号人,还有为数不少的短工。那阵势,几可和一位郡王相比。老地主看上去有50多60岁,带着一队仆人前来迎接刘德。
中间人介绍他们两人认识。然后就随老地主到他家里去。进入客厅,席地而坐,仆人端来茶水。刘德一面品着茶,一面向老地主表达谢意。
“再次多谢您老,应许我的不情之请呀。”
“皇上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该多谢刘献王给我一个为皇上效力的机会。”
老地主说。
“难得老先生明大义。”
“我这份家业,就是皇上的恩典,皇上的事,我又岂能不尽力?”
老地主说。原来,在汉景帝平七王之乱时,他在军中任职,因立有军功受赏。退役后,便回乡买地置业,因为经营得法,发展起来,又兼并了邻近的土地,从而挣下一份庞大的家业。
“皇上独尊儒术,实在高见。孔子《春秋》,讲大一统,这本是天经地义的。诸子百家,各有各的要旨,又互相参差抵牾。循百家之言,势必造成不断变更法令制度的局面,令臣下民人将不知所守,导致天下混乱。可惜儒家经典散失甚多,不利于皇上推行这一政策。”
刘德说。
“献王之言甚是,象申不害、韩非、苏秦、张仪等人的学说,只能扰乱国政,不利于国家统一。”
喝过茶,老地主就请刘德到自己的书房里。
“这是我爷爷留下来的东西,据他所说,那是他秦始皇的宫殿里得到的,当时,他随西楚霸王到咸阳。但不知这书是何人所写,也不知是否属儒家典籍,内容深奥,希望能对皇上有用。”
刘德粗粗地翻阅一下,他相信是周朝时的作品,是一件宝贝,便要拿重金给老地主,希望买下。老地主说,这本来就应该是属于皇上的东西,他自己有钱,不差钱的,只希望能为皇上出力。
“汉朝有老先生这样深明大义之臣子,又怎能不兴旺发达?”
刘德感慨道。
回到家中,他便对这套古籍进行认真细致的校订。鉴于内容是从周朝的官制谈起,他便称之为《周官》。冬官一篇已失,刘德取先前已收集到的战国时齐国一篇《考工记》补入。这是一篇涉及先秦时代的制车、兵器、建筑、水利等手工业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的著作,从内容上说,正是《冬官》篇要谈的。
刘德把《周官》整理好后,就亲自带着送入朝庭给汉武帝。照例,汉武帝举行隆重的接收仪式,并设宴招待刘德。
“这次是一套什么书?”
刘德把书献给武帝。武帝随手翻阅。一边读着一边问。
“这是一套周朝时期的作品,估计可能是周武王、或者是周文王时期的作品。”
“为什么呢?”
汉武帝又再问道。
“因为,这书记录了周朝的官制结构。这只可能是那个时期的人写的,别的时期里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的。”
“哦。如此珍贵的东西,那一定要好好保存。”
汉武帝命人把书送入皇家藏书馆收藏。于是,《周礼》就这样又从民间重新回到王家。但是,汉武帝并不是学者,他没有理解到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他只是作为一件不能轻易示人的宝物收藏。
接着,汉武帝再赐酒,及赐金帛奖赏。汉武帝得以顺利推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刘德等人的工作也是作了很大贡献的。《毛诗》、《礼记》、《左传》等重要的儒家经典,就是经刘德辨析、勘误订正后才得以流传的。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十三章
公元前87年,汉武帝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下诏立时年8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并任命著名将军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政。汉武帝命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赐予霍光,目的是提醒霍光要忠诚,要像周公辅佐周成王那样辅佐刘弗陵。几个月后,这位伟大的帝王便辞世而去,一代天骄,享年70岁。
同年,汉昭帝刘弗陵即位。汉昭帝天生聪颖,可惜虽有天赋,却天不假年,没有发挥的机会。他在位13年,朝政一直由霍光主持,到21岁可以亲理朝政时,不幸病亡。汉昭帝体弱无子,皇位由汉武帝的孙子汉宣帝刘病已继承。汉宣帝时年18岁,已到亲政年龄,但此前他受“巫蛊之祸”一直在民间生活,并无朝政经历。因此,朝政工作仍由霍光主持,直至霍光于前68年病逝。
霍光主持朝政20年,忠实地执行了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既定国策,让儒学获得巨大的发展。霍光死后,汉宣帝仍继续霍光的政策,并要彻底地用儒士取代那些信奉黄老哲学的旧人。当然,用儒士补充官位空缺的过程是慎重和严格的,特别是郡国守相一级的官员,不能随意的,按照规定,得先由朝中大臣举荐,然后再由皇帝召见面试,认为胜任后方才任命。
刘邦有个同母弟叫刘交,他跟刘邦不同,不热衷于争霸天下,而是对人类精神文化情有独钟。他曾为《诗经》作传注,号“元王诗”。刘邦对他很是欣赏,封同姓王时特意把最大一个封国楚国留给他。
刘交到楚国就封,留下儿子刘郢客在长安跟著名儒士浮丘伯学习。到刘郢客学成回国,父子俩便在楚国大力倡导《诗经》研究,使楚国成为汉朝诗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学术中心。
刘交死后,刘郢客继承王位。可惜刘郢客也是早逝,在位仅4年,王位由他儿子刘戊继承。刘戊有些野心,跟他父亲和爷爷这两位学者型的国王不同,继位楚王后,竟跟随吴王刘濞谋反,最后导致国除。所以,到刘交的四世孙刘向时,昔日的王侯已家景落索。当然,家道传统仍在。刘向承袭家风治学,具有良好的儒学修养。于是,有朝中大臣向汉宣帝推荐刘向的学问。汉宣帝便召见刘向,面试过后,拜为谏大夫。
随着儒学的发展,有许多新问题产生了。比如,各地儒士对儒家经书的理解存在分歧,就分化出许多流派,并有官学和私学之分,造成思想混乱。汉宣帝决定统一这些分歧,于前51年,在皇家藏书殿石渠阁召开盛大的学术会议。一时间,各地学者济济一堂,萧望之、韦玄成、刘向、薛广德、施雠、梁丘临、林尊、周堪、张山拊、戴圣等当世名儒均有出席会议。汉宣帝也亲临会场聆听,时常在大家争辩得面红耳赤时,也忍不住掺和些意见的。
刘向在大会上作了有关“五经”同异的专题发言,获与会者高度赞赏,汉宣帝也深感赞同。会上,较重要的还有戴圣关于《礼记》的发言。大会后,原属民间私学的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和谷梁《春秋》等,都进入了官学。
前48年,汉宣帝驾崩,子汉元帝刘询继位。汉元帝的作风,素以仁德好儒而闻名。继位后继续执行汉武帝“尊崇儒术”的政策,继位初年,即下诏以皇帝的名义奉祀孔子,使孔子获得无与伦比的社会地位。与他早年周游列国时处处碰壁相比,实在是天壤之别。刘向因为他的儒学修为,继续受到汉元帝的重用,他接连升职,由散骑、宗正、给事中,成为当时辅政4大臣之一。
但是,社会矛盾已日益尖锐起来,主要是土地兼并问题,造成大量农民破产。汉元帝尝试通过推行“纯任德教”的方针来克制暴力,缓和社会矛盾。但效果不理想,社会两极分化无法消除。刘向用阴阳灾异的办法来推论时政得失,并建议汉元帝弹劾外戚,调和阴阳,以此来控制社会分化。但这建议,客观上挑起了刘氏王公与外戚的矛盾,因而被汉元帝撤职查办,并判入狱。
两年后刘向出狱。这是一段清闲的日子。他得以集中精力专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写下多篇重要作品。包括《洪苑行传论》、《新序》、《说苑》、《列女传》、《别录》、《九叹》等,其中,《别录》是中国目录学的奠基之作,是刘向最具开创性的学术成就。 。 想看书来
第二十四章
前33年,汉元帝驾崩,汉成帝刘骜继位,时年18岁。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