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十四章
前33年,汉元帝驾崩,汉成帝刘骜继位,时年18岁。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汉成帝也是一位仁爱之君。前31年,汉成帝登基才2年,即下诏减天下赋钱,希望减轻人民负担,让人民休生养息。
象父亲汉元帝一样,汉成帝对促进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是抱着明确的责任意识。他重新起用刘向,先为中郎,后领护三辅都水,再升光禄大夫,至中垒校尉。
刘向有3个儿子,长子刘伋,是《易》学专家;次子刘赐早逝;少子刘歆,自幼受父兄影响,六经、诸子、诗赋,无所不精。前26年,汉成帝下诏继续搜求各地遗书,以丰富国家收藏。同时令将太常、太史博士、延阁、广内、秘室藏书集中到石渠阁,由光禄大夫刘向为负责人,领步兵校尉任宏、太史令尹咸、侍医李柱国等学者,对所藏书籍进行系统的编目整理,刘歆以刘向的特别助手的身份,参加到这项庞大的工程中。
学者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对书籍的篇章文字等进行校雠和勘定。这是一件枯燥乏味,繁难艰辛的工作。他们首先要对阁藏中各种版本的书籍,选定篇目,将重复的去除;然后纠理错简,校雠文字;最后勘定书名,誊清新本。
刘歆在整理献王刘德送上的藏书时,发现《周官》一书,但并无作者姓名。
“这是谁写的书呢?”
这问题对刘歆很吸引。
从内容上看,这书不可能是出自一个普通人之手。因为,书的内容丰富,气派宏大。但要说是出自古时代某位名人之手,那又会是谁写的呢?他为什么写这本书,写成之后为什么又一直没人知晓呢?
“作者显然是怀着巨大的雄心壮志,要把整个时代记录下来。这写作胸怀,的确非同凡响。不管是那一个朝代的人,能写下这本书的,绝非普通的平凡人。”
“这本书是大制作。天下九州,天文历象;邦国建制,政法文教;礼乐兵刑,赋税度支;膳食衣饰,寝庙车马;农商医卜,工艺制作;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普通人是写不出来的,但如果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所写,理当为当世学者所注意,怎么过去都没人听说过有这么一部书?”
“是这个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易》、《诗》、《书》、《仪礼》、《春秋》等书,都是知道这些书是从那儿来的,都有明确的师承关系可考,谁写、谁传,很清晰。但这部《周官》,是献王刘德从民间收集到,不知谁写,不知谁传,书中的内容,在之前的文献中也不曾见有人提到过。”
“按刘德的看法,这部书应是《尚书》轶失的《周官》篇,所以,他取名为《周官》,并取《考工记》补其中已亡轶的《冬官》篇。”
“这不可能。只是刘德取了这个名罢了。但这篇不可能是《尚书》的《周官》篇。”
“单从内容上看,这或者是有可能。”
“但如果这是《尚书》中的《周官》篇,就很不合理。《尚书》二十八篇,每篇不过一、二千字,而《周官》一篇有四万余字,一篇的份量几乎等于全书了,这不可想象。”
“会是战国时期的人写的吗?”
“如果是战国时期人写的,我们一定会知道作者是谁。因为,这书的内容就不是当时现实制度的记录,而是作者的理想规划。按常理,书成之后应该拿出来与别人交流,但诸子百家均没有人提到过这本书。可见这不可能是战国时人写的。”
“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会不会就是为了收藏,而不是与别人交流呢?”
“谁会花这样大的力气去规划一个并不存在的制度,记述并不存在的内容,然后只是为了收藏呢?这很难解释。”
“如果说这部书是周朝时人写的,那么,这就是可能的。因为,这就是当时现实的记录,写出来就是作为资料收藏,而不是为了与别人交流。所以,就没有流行出来。”
“这部书的内容其实枯燥,我们可以看到的,只是资料的原始记录,对事物的记载,对一些学者而言,有研究价值,但没有阅读价值,人们在阅读这部书中,找不到乐趣。我们也是这样感觉的吧?所以,知道的人少,是完全可能的。反过来想,如果知道这部书的人多,反而不正常呢。”
学者们纷纷对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周公?”
“周公!”
“一定是周公!”
“这是他对周朝制度的规划书和记录。那是一个伟大的朝代,他要给我们后人留下关于那一个时代的记录。让我们了解他们的理想和他们的制度设计。这是周公致力于天下太平之遗迹。一定是周公。”
如果这书是周朝人写的,不可能再有别的人,只可能是周公旦的著作。只有他才有规划周朝制度的需要量,只有他才有记录周朝制度的需要。也只有他,才具备写作这一部书的条件和能力。别的可能都是难以置信的。学者们一致认为,刘歆认定《周官》是周公的作品是合理的。因为这是周公的作品,记录了周朝的制度,而孔子以复辟周礼为己任,因而,这篇《周官》应列为儒家经典,且为了与《尚书·周官》相别,刘歆将此书改名为《周官经》。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十五章
学者们在刘向率领下,兴高采烈地向汉成帝汇报这一成果。汉成帝听到以后,也是十分高兴。发现了周公亲手写下的作品,这实在是太有意义的重大成果了,这也是他这位皇帝的光荣。
汉成帝要升刘歆的官,拜为中常侍,便令内侍取来衣冠。
但左右提醒他:
“未告诉大将军,恐怕不妥。”
古时代中国的皇帝与西方不同,并无绝对之专制权力。尤其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帝王们的自由其实是受到了许多限制的。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汉景帝时,窦太后召博士辕固生问:
“你觉得《老子》这书怎么样?”
辕固生说:“《老子》这本书,说到底,也就是一部小家子作品。人们在私底下说的话而已,是个人的修为,端不上大台面的。”
窦太后生气了:“哦,按你这么说,就只有你们那套象绳索般地约束人的理论才是好东西了?”
窦太后就罚辕固生到猪圈里去与猪搏斗。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王履行君王的职责,大臣承担大臣的责任;父亲履行父亲的职责,儿子承担儿子的责任。儒家的理论,对君王是有一定约束作用的。所以,加官封爵的事,也不是皇帝一人高兴就能说了算的。窦太后信奉黄老之学也不仅是个人兴趣而已,她是看到儒学理论上至帝皇下至臣民,都是有一个约束的。
汉成帝说:“此等小事,有必要劳烦大将军吗?”
中常侍是一个仅有虚衔的加官,只是能获此光荣称号的,多为皇帝爱幸之臣而已。封这么一个官,有职无权,又不会增加国家负担,确实只是小事吧。
但左右皆叩头争辩。
汉成帝没法子,唯有急召大司马大将军王凤入朝。
在等候王凤上朝的空闲里,汉成帝让刘歆诵读诗赋。刘歆便给汉成帝诵读《诗经》,汉成帝甚为欣悦。随后,便问了一下他们整理典籍的工作情况。鼓励他们好好干,因为,这可是利于子孙发展的大好事。
不久,一位50多岁的老者匆匆而来,他拜见过成帝。成帝让他在自己右边的位置上坐下。他就是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皇上的亲舅舅。
大司马大将军是宰辅之官,自汉武帝托孤霍光后,大司马大将军尽管位在丞相之下,但实权则在丞相之上,主持朝中军政事务。
汉成帝又让刘歆再诵读了一篇诗赋,并让他阐释。他向王凤表扬刘歆见识,并说要封他中常侍的官。
王凤认为不太合适。中常侍虽为虚衔,但奖惩要恰当。他建议汉成帝封刘歆为黄门侍郎,这个官位虽比中常侍低好几级,但是宫门之内的郎官,职责重要,也非虚衔,是有薪俸的。
成帝觉得王凤的这个建议倒也满合适的,不再另议,封刘歆为黄门郎,待诏宦者署。
从此,《周礼》便成为儒家经典而得到传播。
第一章
天色仍是深沉的,然而,鸡鸣了。
内侍宦官陈衡提起油灯,急急走往皇上的寝室。他的工作,就是侍奉皇上起床。他轻轻推开门,发现汉成帝刘骜已坐在床沿上。
他连忙放下油灯,跪在地上请罪。因为,他到得晚了。
“皇上早安。臣来晚了。”
他说。
“免礼了。可能是我起得早吧。给我倒盆水,我要清醒清醒。”
刘骜很是体谅地说。
他需要的清水,其实早有宫人从井里打上来,在门外准备好了,只是等着陈衡的指示。听到汉成帝的吩咐后,陈衡转身走到房外,亲自把水端上来在地上放好,另有一名宦官端着一个空盘子,放在清水盘的旁边。
陈衡扶着汉成帝在清水盘前跪坐下来,随后,自己也在成帝旁边跪下。陈衡舀起一碗水,恭敬地递到刘骜面前,刘骜含上一口,然后轻轻挤压脸蛋儿,让清水在嘴里滚动。几个来回之后,将脏水吐到空盘子上。之后,刘骜合起两手,掬起一把清水往脸上洗一洗,陈衡拿起手帕给刘骜擦脸。
井水很清凉,刘骜虽然晚上没睡好,但觉得精神爽朗了许多。陈衡扶汉成帝站起来。自己端起水盘子走出房外。汉成帝随着他走到房间门口,走到院子中。他抬眼往已有一丝光亮的东方的天空望去,那一丝光亮,是有着特别的吸引力的。
“今天天气不错。”
汉成帝说。
“皇上快进来,别着凉了。早晨的空气凉呢。”
听到他的说话,陈衡连忙走到院子里轻轻把刘骜拉回寝室内。
刘骜身体一向很好,没什么病痛。所以,他也就完全没有自己会生病的意识,就仿佛他是永不会生病一样。不过,他还是随陈衡回寝室内。
陈衡细心地关好门,然后走到衣柜前打开门,从里面挑出拿着一件白色的丝绸内衣给汉成帝换上。再挑出一件黄色的外套,这可不是为着漂亮的缘故。汉武帝时定下的规矩,皇帝上朝,要按四季的不同而穿着不同颜色的朝服,以应“天人合一”的原理。在春天,要穿绿色的朝服;初夏穿红色的,仲夏时节的朝服为黄色;而到秋天和冬天,是穿白色和黑色的朝服。
“皇上今天起得满早的呀。”
陈衡边为汉成帝把朝服穿上,边这样说道。
“昨晚没睡好。感觉不好。总觉得好像有些什么事要发生的一样。睡不安稳。”
刘骜回床边坐下,抬起脚,让陈衡帮他把朝履穿上。
“皇上英明。如今四海之内,天下安宁,朝臣得力,皇上没什么可忧虑的。”
“但是今年三月,在东都郡忽然坠落了八块陨石来,这会是什么预兆呢”
“皇上请安心,应该不是什么大事的预兆,都半年时间了,也没见有什么事情发生,而且,若真有什么事情会发生,大臣们也会处理好的,皇上就请放心好了。”
刘骜有些忧郁地说:“建始年间先是发生日蚀,几个月后,黄河便入平原,浸了15万余顷地。但愿这次陨石,不会是这样的预兆。”
“皇上如此忧国忧民,天下苍生万福。”
这时,从皇城大门外的城楼上传来悠扬而响亮的钟声,打断了君臣二人的谈话。这是报时的钟声,卯时到了。
听到钟声,刘骜便站起来,用脚跺一跺地面,试试朝履有没有穿得舒服。陈衡则帮他戴好皇冠,几颗镶嵌在皇冠上的宝石,在灯光的映照下,闪出令人触目的美丽光芒。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皇城门外,准备上朝的大臣们早已在恭候多时。他们衣着整齐,冠冕堂皇。他们当中包括有丞相张禹,右将军史丹,光禄大夫谷永,尚书令孔光等,大司马大将军王凤因为患病,没有来朝。他已经有近两个月没有上朝了。
随着悠扬的钟声响起,宫门徐徐打开。朝臣们便分文武两列纵队排好,在丞相张禹的带领下,安静地越过厚厚的城门,向未央宫正殿走去。
一路上,只听到他们的脚步声,以及被他们的脚步吵醒了的鸟儿的鸣叫。
在未央宫的正殿门前,见到他们徐徐走来的队列,宦官推开殿门,大臣们便走进殿内,仍按文武两列排好。
他们仍是静默的。皇上还没出来。他们便在殿内等候。就这样过了一会儿,汉成帝刘骜在宦官陈衡的陪伴下,在殿内右侧的屏风处走出来。
“皇上早安。”
大臣们齐声向刘骜请安。
刘骜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