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1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杜哥”一挥手,**一个趔趄,差点没闪个筋斗。。

    “杜哥”又“哈”了一声,这次是对着手里还抱着胡琴的“姑娘”:“云娇儿!不来陪你杜哥,原来是另有了小白脸儿相好了!他奶奶的,气死我了!”

    “云娇儿”赔笑着说道:“杜哥,瞧您说的……”

    一句话没说完,“杜哥”大喝一声:“我打死你这个小白脸儿!”

    话音未落,他手里酒壶的盖子,突然就飞了出去,正中徐承煜的额角,血立即冒了出来。

    紧接着,“杜哥”一跃而起,抡起酒壶,“啪”的一声,正正砸在了徐承煜的鼻梁上。

    房间里登时大乱。

    之后还发生了什么,到底挨了多少拳脚,徐承煜天昏地暗,已经记不清爽了。不过,他还有一线清明,“杜哥”扬长而去之后,他叫人不要报官,赶快送他回家。

    送徐承煜回来的,是那个吴永和中间人,对徐福大致交代了几句,也就匆匆告辞而去了。

    听过了徐福的话,徐桐的脸色愈发难看了。

    这里边儿,有没有什么古怪?

    (一更奉上,二更下午五点左右)

    *(未完待续。。)
第一零一章 前世因,今世果
    政治上,徐桐虽然保守偏执到了冥顽不灵的地步,但对儿子被打这件事,他的直觉却是准确的。

    确实有古怪。

    事实上,徐承煜被打,是轩军军调处秉承关卓凡意旨,一手策划实施的。把徐大少诱到妓院,制造冲突,然后大肆渲染,广而告之,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破坏徐老爹的“清誉”,达到逼其主动请辞弘德殿的目的。

    中间人徐承煜是认识的,并无可疑,但吴永却是军调处的人。

    那个动手打人的“杜哥”,倒不是轩军的人,如徐福所说,他就是个混混儿的头儿,一向在城东一带讨生活的。本书开篇不久,此人曾经露过脸儿——对,就是关卓凡二哥关卓仁请来跟关卓凡为难的那位,孰料运气太坏,撞上了关卓凡的乔迁之喜,被步军统领衙门的白明礼打了个半死。

    这几年,杜二的日子,实在难熬。他眼看着关卓凡一路高升,由侯爵而公爵,由公爵而贝子,由贝子而贝勒,最后竟然封了郡王,领班军机,独秉大政,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想起自己当年不知起倒,得罪了轩郡王那单子事儿,杜二就一宿一宿地睡不着觉。

    如今的轩郡王,若要修当年旧怨,要自己的性命,真的就像捻死一只蚂蚁一般。不晓得哪一天,自己脖子上的吃饭家伙,就要不翼而飞?

    军调处找到杜二,杜二以为大祸终于临头,不想竟是给自己“派差使”来的!

    这一下喜从天降!这样一来。不仅再也不必担心脑袋搬家。我他妈的不还成了轩郡王的人了吗?操。别说个贡生,就是翰林,也照打不误!

    徐大少爷就这样平白挨了一顿狠揍。

    徐承煜年纪轻轻,并未有过什么恶行,因为老爹的缘故,被此无妄之灾,似乎有些……不大公平?

    这事儿得两说。

    原时空,这个徐承煜。可是一只真正的“枭獍”。

    食母之鸟曰“枭”,食父之兽曰“獍”,徐承煜很符合这个标准。

    野史笔记的说法,是八国联军入北京城,徐桐决意自尽殉国,希望儿子陪他一块儿“全节”。徐承煜一口应承,但服侍老爹上了黄泉路后,自己却逃走了——放了老爹的鸽子。

    后世论者,也基本持类似说法。

    然而,对徐桐父子城破后的反应。《清史稿》却有这样的记载:“联军入,桐仓皇失措。承煜请曰:‘父庇拳匪,外人至,必不免,失大臣体。盍殉国,儿当从侍地下耳!’桐乃投缳死……承煜遂亡走。”

    就是说,徐桐本来没想死的,是徐承煜把老爹忽悠得上了吊,自己再溜之大吉。

    应该说,有的话,徐承煜并没有说错。

    徐桐是死定了的——联军逮捕徐桐后,倒不会杀他,但是会要求中国政府杀他。判处徐桐死刑,必然是和议的条件之一,且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不自杀,徐桐最好的下场就是赐死——他根本无路可逃。

    反正都是个死,逃出去也是个死,死的还很不光彩,不如留下来,自挂东南枝,还能够博个“全节”、“殉国”的名声。

    徐承煜认为,老爹的这个名声,对保住他徐楠士刑部侍郎的官位,是大有助益的。

    所以,老爹赶快去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加上了那句“儿当从侍地下耳”,这样,老爹就不好意思再推三阻四了。

    陪徐桐一齐自尽的,是徐氏满门一十三口,其中,应该包括了徐承煜的母亲、兄弟、妻子、儿女。

    只余下了一只枭獍。

    嗯,徐承煜是唯恐老爹一人的血不够用,不能确保他的顶戴不变颜色,于是,他用上了全家人的血。

    不过,徐承煜费尽心机,却没有能够逃出北京城,他落到了日军的手里。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逃了出去也好,没有逃出去也罢,下场都没有什么分别。

    和议成后,日军将徐承煜移交给中国政府,他被拉到菜市口,咔嚓一刀。

    痛快,痛快。

    徐桐之死,并不值得同情。他就算死一百次,也弥补不了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深重伤害。可是,他毕竟留下了一个“殉国”的名声,较之刚毅、崇绮、赵舒翘之流,虽然逃了出去,但或自裁,或赐死,终究都不免一死——有的死的还很难看,徐桐的“身后之事”,毕竟顺眼了许多。

    这个,竟然是拜他生下了一只“枭獍”所赐。

    历史,实在吊诡。

    无论如何,徐承煜挨的这顿打,不冤枉。

    当然,原时空的枭獍之行,本时空的徐承煜,还没来得及做,大约也永远不会有机会做了,可是,前世因,今世果,小小报应一番,也算天道好还。

    儿子流连花丛,荒唐无行,对讲道学的老爹,当然有非常负面的影响,可是,这毕竟不是徐桐本人的事儿,如果他和儿子“划清界线”,譬如,声称“赶不肖子出家门”之类——以徐桐的尿性,未必做不出这样的事儿来。然后,老起面皮,死活不肯请辞弘德殿的的差使,似乎也拿他没什么法子。

    嗯,一单事儿,分量略显不足?好,咱们再加上一单。

    第二天,徐桐下值,回到家里,一进大门,徐福便匆匆地迎了上来。一看他的神情,徐桐心里面“咯噔”一声:难道那个孽障的伤势起了反复?

    不是徐承煜的事儿。

    “老爷,”徐福难掩神色的惊慌,“舅老爷来了。”

    “舅老爷”就是徐桐的小舅子,徐夫人张氏的幼弟,叫做张福祥,对姐夫一向是巴结唯恐不周的,他来了,有什么好惊慌的?

    “他?”徐桐一边往里走,一边问,“什么事儿啊?”

    徐福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呃,舅老爷说,‘福源记’……被步军统领衙门……查封了。”

    徐桐猛然停住了脚步。

    “福源记”是张福祥开的一间当铺,徐桐与之亦“颇有渊源”。

    开当铺,要领“牙牌”——就是营业执照,张福祥自己办不下来,求到了姐夫这儿,徐桐却不过太太的情面,悄悄替小舅子打了招呼,终于拿到了“牙牌”。张福祥大表感激,说长姊如母,今后,“福源记”每年盈利的两成,他要拿了出来,“孝敬”姐姐。

    大家彼此心照,小舅子的这个钱,其实是给姐夫的,既为酬功,也为买姐夫日后的“照应”。

    反正这钱名义上也不是给自己的,徐桐睁只眼闭只眼,半推半就了。

    儿子被打,小舅子的当铺被封,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两件事儿……有没有什么关联?

    进了二门,便见到张福祥那张哭丧脸了。

    “姐夫……”

    “进屋说话!”

    坐定后,徐桐喘了口气,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我也不晓得啊?”张福祥说话带着哭音,“说我什么‘匿销贼赃’……”

    “贼赃?”

    “有个人,昨儿拿了几件首饰过来,都是……挺好的东西。今儿一大早,步军统领衙门就上门了,说睿王府报了窃案,他们要一间间当铺清查过去。结果一看到那几件首饰,就嚷嚷着说是睿王府丢的……”

    睿王府?

    “然后,步军统领衙门的人,就说‘福源记’‘匿销贼赃’,要封店!还说,明儿要传我‘到案’什么的……我跟他们好说歹说,没有用;塞银子,也没有用——不收!搬出你来,还是没有用……”

    “什么?你……把我搬了出来?!”

    “是啊……”

    徐桐双手在椅子的扶手上一撑,就想站起来给小舅子一个大嘴巴子。屁股刚刚悬空,长叹一声,颓然跌回了椅子。

    他感觉,一条沉重的锁链,已经套到了自己的身上,力图挣扎,却难以动弹了。

    *(未完待续。。)
第一零二章 奸臣!
    “你听说了没有?那个徐桐……哪个徐桐?汉军正蓝旗、弘德殿行走、翰林院侍讲学士——皇上的老师!他家那个老大……叫什么徐承煜的,在八大胡同和人争一个粉头,没争过人家,被打了!哎哟,鼻子都打断了!”

    “好像是有这么一回事!啧啧,你说,徐师傅那么道貌岸然一人,怎么会生出这么个儿子来?”

    “子不教,父之过!‘道貌岸然’——嘿嘿,说得好啊!面子是挺光鲜的,谁知道里子是啥模样呢?”

    ……

    “我一个姨表兄弟在步军统领衙门当差,他跟我说,他们查封的那个‘福源记’,是徐桐的本钱!”

    “不对吧?我听说东家姓张……”

    “什么东家?那是他小舅子!究其竟不过一个朝奉罢了!开当铺,徐大师傅当然不能自个儿出头,拿小舅子摆在前边儿,那不是合适不过?”

    “哎哟,一间当铺,‘架本’少说也得十万两银子!你说,徐师傅那张脸,恨不得在脑门上刻上一个‘廉’字,他哪来那么多钱呢?”

    “嘿嘿,高调谁不会唱?银子又有谁不爱?三年清知府,还十万雪花银呢!徐大人的官儿,比知府大吧?”

    ……

    在某种力量的推动下,类似的言论,一两天功夫,就满四九城地传开了。

    很快,宫里边儿也晓得了。

    两宫皇太后大皱眉头。

    她们为小皇帝选师傅,学问大小高低,还在其次。“品行方正”。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当年。安德海拿吕氏之事进谗,以关卓凡的功勋地位、亲信之专,一旦“品行有亏”,都要被黜出弘德殿,何况徐桐?

    就在这个时候,言路上也有动静了。

    六科给事中谭祖安上了一个折子,说现在外面关于徐桐的传言很多,“物议汹汹”。“甚骇视听”。“启沃圣学,端赖君子”,“帝师名节至重”,传闻是否属实,“臣徐桐是否教子无方,敕身不谨,应着该大臣明白回奏。”

    折子里还有这么一句:“若坊间喧传,不为无因,臣徐桐当知所进退。”

    这个折子,看上去好像没有一句实在话。但其实差不多是在指着徐桐的鼻子骂了:

    “启沃圣学,端赖君子”。就是说他不是“君子”。

    “帝师名节至重”,就是说他“名节有亏”。

    “是否教子无方,敕身不谨”——呃,这不就是在说他“教子无方,敕身不谨”吗?

    那句“当知所进退”则在暗示,徐桐应该主动请辞弘德殿的差使。

    谭祖安的折子,“上头”批了一个“依议”,发了下来。

    就是说,徐桐要“明白回奏”。

    “上头”的意思很明白了。

    谭祖安的奏折发下来的当天,还有一个事儿,引起了大伙儿的注意:军机处“叫起”之后,紧接着,是倭仁的一个单独的“起”。

    倭仁已经很久没有独自觐见两宫皇太后了。

    于是,大伙儿纷纷议论:这一次,徐荫轩这个“帝师”,可真正是保不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