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谢书友们一路以来的支持和包容。



  一不小心,《乱清》就过了一百万字了。



  回头看去,居然没有断更过一天。



  也算不容易了吧?



  狮子心里颇为欣慰,自觉自个的态度还是很端正的。



  也自认为没有水过什么,一个名字,翻来覆去地查;一个数字,绞尽脑汁地算。



  限于水平,错漏还是难免,可还是那句话:态度是端正的。



  既然态度是端正的,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各位书友手里如果有多余的票票,就请赏了狮子吧?



  狮子会继续努力的。



  再次表示,感恩,真的感恩。



  *(未完待续。。)RT
第二十六章 大学士
  提督一般是一省一设,但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西五省不设提督,以巡抚兼领提督事。



  张勇“领山东提督事”,伊克桑“领安徽提督事”,就是说,鲁、皖两省的巡抚不再“兼领提督事”;事实上,张勇和伊克桑也不会跑到山东、安徽就任,只是“遥领”,那么,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呢?



  这意味着军制、乃至政制的重大变化即将发生。



  到了晚清,各地的旗营、绿营,即各位提督下面的军队,已完全沦为治安部队,甚至连治安战都打不了。这帮丘八,正经野战根本不能指望,更别说近代化的战争了。



  一定要打,只能够像湘军、淮军那样,临时拉杆子,拼凑出一支部队来。这种部队的战力,不论曾国藩之流怎样会“看人”、“治军”,说到底系于两点:一,银子;二,同乡情谊。



  所以,仗一打完,银子赚饱了,气就泄了,战力顶多剩下五成;同时,自然变成个“同乡会”,成为统兵将领的个人私产,国家指挥不灵。于是对于国家来说,战力再打个对折,顶多剩下个二、三成。



  这种部队,有什么用呢?



  关卓凡的规划中,这一类部队,不论旗营、绿营,湘军、淮军,全部都要裁撤、缩编,留下不超过五分之一的尚堪用者,一部分整编成纯粹的治安军,每省置一副将、甚至参将足矣;另外一部分,进入新建立的警察系统。



  裁军要花钱,但养着大量没有用处的军队更花钱。



  同时。在轩军的基础上。建立正规的、近代化的国防军。



  新的军队。不论是国防军还是治安军,都要和政权严格区离。



  现在的地方督抚,不但拥有行政权、财政权,还在事实上拥有军事指挥权。



  清朝和明朝一样,为防止武人跋扈乃至作乱,刻意压低军事指挥官的地位和权力。提督从一品,总督正二品,巡抚从二品。但军人提督却要受文人总督和巡抚的节制,从一品的官,见到正二品和从二品的官,要行庭参礼,非常搞笑。



  为使行礼受礼的都没那么别扭,拉近大伙儿的距离,朝廷一般会给总督和巡抚加一个衔头: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这两个从一品;侍郎,这个正二品。



  有的总督是大学士。协办大学士是从一品。殿阁大学士是正一品。大学士就不是一个纯粹的衔头了,对于一个提督来说。这是泰山压顶般的存在。明明和人家平级,或者也就比人家低一级,但到了人家面前,未等行礼,腿脚就先变软了。



  这种制度在有效地控制了武人跋扈的同时,也有效地消减了战斗力;还有,中央政府足够强大的时候自然无事,但一旦中央政府衰弱,手中同时捏着政、财、军大权的地方督抚便很难控制了。



  这是原时空清朝灭亡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关卓凡既要改革军制,也要向地方收权——首先要收的就是军权。



  所以,张勇和伊克桑“领提督事”,不是单纯意义上去山东和安徽占地盘的。而是,一,裁撤、整编当地的军队;二,将原属巡抚的军事指挥权收归朝廷,或者说,暂时收归代表朝廷的关大帅。



  山东这块地盘,东捻、西捻都覆灭于斯,就是说完全是由关卓凡打下来的,拿过来一点问题也没有;安徽,苗霈霖、李世忠都自淮北起家,又都衰在轩军手中,朝廷以此为由交给了关卓凡。但安徽一向是李鸿章的地盘,似乎多少会引起点麻烦,但没关系,山人自有妙计。



  打完了仗,裁汰劣兵,收军权于朝廷,两宫皇太后和军机全班当然举双手赞成。但刚开始的时候亦不无忧虑,怕的是会遭到地方督抚的抵制。但关卓凡成竹在胸,很快,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完全是正确的。



  最配合的就是手上军队最多的那位:李鸿章。



  大出李鸿章意料的是,剿平东捻之后,关卓凡在报捷请功的折子中,极力铺叙淮军的功劳。单从字面上看,淮军简直还在轩军之上。



  关卓凡这么做,有三个原因。



  首先,虽然刘铭传对鲍超恩将仇报,但淮军整体上确实是有功劳的。在轩军回国之前,官军比较成功地执行了关卓凡“略陈剿捻二三事”的方略,其中,淮军是主力。这个为轩军最后速竞全功,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其次,不管李鸿章有多少毛病,纵观当时的地方督抚,他算是思想最开通、能力最强的一位。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同盟军的,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的改革和建设,需要李鸿章这种人的支持和参与。



  再次,就是俺要裁你的淮军,希望你配合。



  李鸿章作为一个读书人,和中国其他所有的读书人一样,最大的梦想是“入相”,即当上大学士。但这个,得拿功劳来换。



  这个功劳,关卓凡给了李鸿章。



  内阁大学士两殿两阁,一共四位;协办大学士两位,都是满汉各半。



  拜胜保之赐,体仁阁大学士周祖培出缺,遗缺由曾国藩以协办大学士升补。空出来的这个协办大学士,给了四川总督骆秉章。



  不想廷寄没到四川,骆秉章便病逝了。于是,这个协办大学士转到了资格最老的吏部尚书朱风标手里。朱风标官运爆棚,他刚刚入阁,武英殿大学士贾桢就告病,于是朱风标顺理成章地扶正了。



  这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动过后,朱风标遗下的那个协办大学士“挂起来”了。



  终于,这块叫人垂涎欲滴的肥肉落到了李鸿章的嘴里。



  李鸿章终于变成了“李中堂”。



  不仅如此,还赏戴双眼花翎,加太子太保衔。



  这种封赏,就李鸿章的实际功劳而言,多少过了,但关卓凡一力促成。



  李鸿章对关卓凡感激得不得了,他对关卓凡一直是有心结的,这一次芥蒂全消,公开感叹:“公平方正,谋国以忠,李少荃不如关逸轩!”



  收到封赏的旨意的第二天,李鸿章就上奏朝廷,请求裁撤淮军。



  “大将军奏凯”的仪式结束之后,两宫皇太后移驾养心殿东暖阁,单独接见关卓凡,这才算是“陛见”。



  还是慈安先开口,而她还是一如既往地把接见弄得不似君臣奏对的格局。



  慈安先在黄幔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就哽住了,轻声抽泣。



  关卓凡颇为尴尬,心想:这位御姐,您是水做的吗?



  慈禧语带责备地轻轻叫了一声:“姐姐!”



  慈安终于止声,用手帕子擦了擦眼睛,向慈禧自失地一笑。



  慈禧转过头来,看着面前这个男人,心潮澎湃:这个好日子,终于叫你给打下来了!



  慈禧说话了,语气异常柔和:“关卓凡。”



  “臣在。”



  “这一次,可要在京里多待些日子了。”



  关卓凡心中微动,这种话,这种语气,慈禧可从来没有说过。



  他说道:“是,臣遵旨。”



  慈禧沉吟了一下,说道:“轩军打了这么久的仗,自然是要好好休整一番的。只是现在中原虽然都平定了,但甘肃、新疆还有乱子。这个,你怎么看呢?”



  这话有点味道。先把轩军摘出来,意思是你如果不愿意可以不办这个差使,但这个事你可不能不管。



  关卓凡说道:“回圣母皇太后的话,轩军是朝廷的军队,休整过后,一样是要为国家出力的。只是……”



  他略略停顿了一下,正在斟酌用词,破涕为笑的慈安接上说道:“只是功劳总要给别人留下一点。”



  *(未完待续。。)RT
第二十七章 裂痕
  一向懵懂的慈安能有这种见识和反应;关卓凡心里暗暗称奇。他做出尴尬的样子说道:“是。臣的一点小心思;逃不过两宫皇太后的圣鉴。”



  慈禧含笑道:“你大度谦退;这是好事。不过;以你之见;除了轩军;这个差使;谁办得下来啊?”



  关卓凡说道:“回圣母皇太后的话;臣以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几个;都是合适的人选。”



  慈禧微微一笑;说道:“总不能把三个人一起派出去吧?你也别兜圈子了;有什么说什么吧。”



  关卓凡这次是真的有点发窘;连忙说道:“是。臣以为;曾国藩年纪毕竟大了;塞外苦寒;朝廷优养老臣;未必合宜。李鸿章年富力强;但淮军刚刚裁撤;未免诸事不甚就手。左宗棠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办这个差使是最适宜的。”



  慈禧和慈安对视一眼;慈安笑着说道:“这可是‘英雄所见略同’了。”



  慈禧说道:“我们姐俩掰着手指头数了一遍;除了你;还就是左宗棠了。还有;你不知道;昨个儿;刚刚收到左宗棠的一份密折;巴巴的跟我们姐俩求这桩差使呢。”



  关卓凡暗笑:“左骡子”是真急了。



  慈禧继续说道:“左宗棠是有本事;可他的那个脾气叫人头疼。我们姐凉没答应他呢;他先在密折里粮啊饷啊开了一大堆条件出来。唉;狮子大开口;国库里哪有那么多钱?”



  关卓凡说道:“启禀两宫皇太后;这件事情;臣也是想过的。国家大乱方平;百废待兴;在在都要用钱。西征军费浩繁;总要找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既不耽误国家兴作;又能够支应大军的开销。”



  有这样的好事情?



  两宫皇太后面露喜色。慈禧说道:“好啊;那我们姐俩就把左宗棠交给你了。他不久就要来京陛见;到时候你和他好好商量一番。”



  她抿嘴一笑:“反正也没别人愿意和‘左骡子’搭伙计。”



  这一笑异常妩媚;而且君臣对唔的时候;比出“左骡子”这种俏皮话来;犹如家人夫妻之间玩笑虐浪;关卓凡不由有点晕乎乎的;眼前的这位御姐瞅着就实在可爱;下身的某个部位居然就有所动静。



  突然之间;养心殿东暖阁里的自鸣钟响了起来。“当当当当”。连敲了十二下。君臣这才惊觉;已是午时四刻了。



  关卓凡吓了一跳;赶忙收摄心神。



  这种诚;想什么呢!



  慈禧略略犹豫了一下。然后说道:“好了;你也该回家了;白氏、明氏两个;肯定在家里等着你呢。”



  呃;这话说的……



  慈安笑道:“关卓凡;你什么时候请我们姐俩去你们家坐坐啊?”



  关卓凡说道:“太后临幸;是臣全家的荣幸。请太后赏下日子来;臣具折奉请。”



  慈禧微笑道:“好;定下了日子。我们告诉你。”



  今天这次陛见;多少打乱了关卓凡和左宗棠交往的计划;逼得他提前在两宫面前举荐左宗棠;本来的打算是和左骡子好好做一笔交易的。



  但关系不大;原来的计划。是在封贝子前做的;偏于保守;现在自己手上的牌比那个时候要多;适当加快进度也是可以的。提前举荐左宗棠就当是给他的预付款了;回报迟一点一定是有的。



  对左宗棠的偌大人情已经做了;而且接下来自己还会再帮他一个大忙:筹集军饷。



  确实不需要国库掏银子;也不需要各省“协饷”。那么;钱从哪里来?



  借呀;原时空左宗棠就是通过胡雪岩向洋人借款做军费的。本时空吗;还是借;不过是向我关卓凡借;哎哎;俺在美国银行里放着好几千万两银子呢。



  嘿嘿;俺披个洋人的马甲;这也算“借洋款”了吧。



  这两个大忙帮下来;左宗棠必会对自己死心塌地。除了上面说的那个“回报”之外;今后自己推动的改革和建设;相信也能得到左季高的大力支持。



  曾国藩的政治影响力已不如前;而且通过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