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慈禧温言道:“你年纪大了,站着回话。”



  “谢皇太后恩典。”



  朱凤标站起身来,一抬头,见到圣母皇太后神情严重,母后皇太后的眼睛更是红红的,竟似刚刚哭过一般,心里不由怦怦乱跳。



  前不久,因为骆秉章、贾桢接连出缺,短短几日,朱风标由吏部尚书而协办大学士,由协办大学士而殿阁大学士,官运像放了风筝一般,扶摇直上。同僚们私下底都说,朱某的官运之好,“大清开国以来未之有也”。



  朱凤标本来就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这下子更加戒慎戒惧,战战兢兢。



  两宫和恭王刚刚发生的冲突,风声已经隐隐透了出来。看眼前形势,必然有一个天大的难题要扔给自己,自己如何才能吃得消?



  心里正在打鼓,慈禧说道:“这里有个折子,你们先看一下。”



  说是“看一下”,当然不能一个个轮着看,也不能凑在一起看,于是派了口齿最清爽的桑春荣负责宣读,“咸使共闻”。



  几千字的折子,桑春荣足足读了小半个时辰。



  终于读完了最后一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然后,不由自主地抹了一把汗。



  大冷的天儿,外面雪花飘飘。养心殿里边地方大,虽然生了火,其实也没暖和到哪里去,但是所有的王公大臣都听得汗流浃背。



  慈禧开口了:“你们都听清楚了?”



  这是必须回答的,下面一片声的“是”。



  慈禧冷笑道:“还有一件怪事,你们大概还不晓得。”于是讲了方才恭王听到蔡寿祺参他、反要拿办蔡寿祺的事情。



  讲完了,慈禧高声说道:“你们说,这还像是一个臣子吗?这不是又走到肃顺的路子上了吗?肃顺就算无礼,也没放肆到这个份儿上!这算什么?董卓吗?”



  天,连董卓都比出来了!



  *RS
第三十四章 敌人的敌人
  朱凤标再也站不住,又跪了下去。



  慈安说话了:“唉,六爷这段日子,确实是愈来愈不成话,真真是受不了他!”



  连一向 “老好人”的母后皇太后也这么说了!



  慈禧略略放低了声音,但一字一句:“你们说吧,恭王该当何罪?”



  该当何罪?我们哪里知道啊?



  不但背上,朱凤标额头上也渗出了汗水。



  慈禧的声音又高了起来:“你们都是受先帝恩遇的人,不要怕恭王!恭王的四款罪,贪墨、骄盈、揽权、徇私,哪一款也逃不掉,到底该怎么办,赶快说!”



  赶快说——别人可以不说,朱凤标不能不说了,但要他直接“议恭王的罪”,那是打死也不敢的。



  于是情急无奈,憋出这么句话:“黜陟大权操之于上,此惟两宫皇太后乾断,非臣等所敢知。”



  慈禧心中暗骂:早知道你个老滑头!



  她冷笑着说道:“如果什么都要我们姐俩‘乾纲独断’,还要你们做什么用呢?再者说了,皇帝总要长大亲政的,到时候他问起来,你们怎么回答?好意思说自个什么责任都没有吗?”



  这番话像一座大山般压了下来。



  朱凤标的汗愈流愈多,他吭吭哧哧地说道:“臣惶恐,臣是说,事出仓促,请两宫皇太后宽限一些日子,容臣等退下去查明白了再回奏。”



  慈禧哼了一声,说道:“也罢了,你们打算怎么查呀?”



  朱风标想了想,小心翼翼地说道:“大学士倭仁,资历最深,老成望重,请懿旨,可否谕令其主持此事?”



  慈禧点了点头,说道:“可以啊,倭师傅讲道学,最是方正公平的。”



  朱凤标大喜,心想这下子俺可是摘出来了!



  慈禧也是大喜:你总算掉到我的坑里了!



  事实上,慈禧心目中主办这个案子的人选就是倭仁,朱风标不过是个“引子”。



  因为倭仁是守旧派的首脑,在政治上,是搞洋务的恭王的死敌。



  倭仁来办这个案子,一定会秉承上意,将恭王往死里整。



  但如果慈禧直接任命倭仁主办弹劾恭王的案子,未免痕迹太著,不能“示天下以至公”,现在经由朱凤标举荐,就没人能说什么了。



  至于朱凤标,一心想着赶紧从这场大政争中脱身,管他什么守旧、洋务?



  事实上,他也没有第二个选择。因为除了他之外,在京的殿阁大学士,就一个倭仁了。两殿两阁,体仁阁大学士曾国藩现在两江总督的任上,文华殿大学士、原任湖广总督的官文还在武汉,正和新任湖广总督李鸿章办交接。



  慈禧当然是支持洋务的,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利之所在,新派和旧派暂时联合起来对付新派,这就是政治。



  想当初倭仁反对设同文馆,关卓凡向恭王献计,“请他来做一做”,结果逼得倭仁窘迫万状。今天关卓凡在背后和倭仁勾起手来,以昔日之友为敌,以昔日之敌为友,政治之吊诡,令人叹息。



  慈颜大怒,恭王获谴,朝野轰动。



  大伙儿已经得到消息,这件泼天大案是由内阁来办,于是内阁内外,立即生出无数双窥探的眼睛,大伙儿都想知道,蔡寿祺的折子里到底说了什么?朱中堂到底奉了什么懿旨?恭王到底会受什么处分?



  恭王已经“回府待罪”,留在军机处的文祥、宝洌А⒉茇圭斐^限危焦侍蠼芰熘惺嗟木ζ苍谝槐撸苯诱夷诟蟀煺飧霭缸樱飨允潜硎径跃Φ牟恍湃巍彩牵恢牢颐嵌际枪醯娜耍



  两宫的这种态度,既令他们为恭王发愁,也为自己担心。恭王倒了,他们还能不能呆得住?难说的很了!



  尤其曹毓瑛,他比不得文祥、宝洌В煜碌摹⒌鬃雍瘢凰舫隽司送疽簿痛笾轮罩沽恕



  他是一个有抱负的人,十年寒窗,多少风波,终于坐上这个位子,正准备一展所长,这个时候下去,想一想实在不能甘心。



  三个人心里面焦急,却不好离开军机直庐,正有点热锅上的蚂蚁的意思,一个军机章京匆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从内阁抄来的蔡寿祺的折子的“折底”,递给三位大军机。



  三个人围拢在一起看完了,个个面色异常严重,文祥长叹一声:“六爷太莽撞了!”



  他的意思是如果恭王看完折子再行进止的话,断不会当面和两宫“闹意气”,事情也就没有那么被动了。



  宝洌Ш筒茇圭忌钜晕唬虑橐丫⑸衷谝龅氖侨绾尾拍芡旎鼐置妫恐辽俨灰镁置姹涞酶悖



  军机处毕竟人多嘴杂,不适合商量机密。好不容易等到申时四刻,应该不会再“叫起”了,已经提前预备了一辆马车,文、宝、曹三个同坐一辆车子,一起往恭王府而来。



  各自的听差、轿子跟在后面。



  路上三人反复商量,定下了一个对应的基本的章程,要努力说动恭王接受的。



  到了恭王府,听差刚一投贴,便有王府长吏赶到车前,低声禀报,恭王去了鉴园,临走前留下话,三位大人到了,请到那儿说话。



  于是换乘自己的轿子,又折往鉴园。



  到了鉴园,主人延入内室,刚刚坐定,恭王便“嘿”了一声,摇摇头,“想不到跌这么一跤!”



  这几个人是真正的“自己人”,不需要什么虚头巴脑的安慰的话,沉默了片刻,文祥掏出那张“折底”,递给恭王:“六爷,你先看看这个。”



  恭王看着,慢慢地眉头拧到了一起。



  终于看完了,闭上眼睛。



  睁开后长叹一声:“唉,我好悔!”



  他的心境,和文祥之前的意思是一样的:太鲁莽了!



  文祥面色凝重,说道:“六爷,还有一件事情,这件案子,上面交给了倭艮峰主持。”



  恭王怔怔的,脸上的神情极其复杂,是那种遭到背叛和遗弃而生的、掩饰不住的愤懑和惊惧。



  文祥、宝洌А⒉茇圭霸诼飞仙塘浚衔绻娴摹盎嵋椤薄安榘臁保夥菡圩永锏闹冈鹗潜缥蘅杀绲摹



  最要害的是“门包”制度。



  三年来历其事的成千上万,难道可以梗着脖子说“没有其事”?就算真这么硬抗,王府的账房里还有明细账呢,难道可以统统销毁?



  别的王爷也有别邸,奢华未必在鉴园之下;别人也吃鱼翅,说不定还有更讲究的做法。他们的花销也不是年俸和庄子上的那点租子开支的了,但你总不能说,那谁谁也这么着,为何只查我奕?



  “骄盈”,上面高兴的话就是“言语举止偶有失当”;不高兴的话就是“无人臣礼”,“大不敬”。这个不是你能辩解的了的。



  同样的道理,不请旨做事,上面高兴的话,叫“勇于任事,不避嫌疑”;不高兴的话,就是“擅权”,“违旨”。



  所以,如果真的“会议”“查办”,事情就进了死胡同,再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最后的处分,可能比折子里的要求更加严苛,甚至革去王爵。



  所以,一切之根本,是不要叫“会议”“查办”发生。



  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曹毓瑛提出的策略是:恭王主动上书,避开“贪墨、骄盈、揽权、徇私”四款,自认一个“荒唐”,然后请求开去一切职司,“闭门读书思过”。



  恭王既已如劾折中要求的“退居藩邸”,就没有理由继续“会议”“查办”。打消了这个锋头后,联络王公朝臣地方督抚,为恭王求情,要求恭王复出。



  这叫“避重就轻,以退为进”。



  文祥、宝洌Ф急硎驹蕹伞



  *RS
第三十五章 宸衷独断
  不赞成也得赞成,因为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有人甚至想过“师祺祥故智”,以不合祖制为由,废罢垂帘,“请两宫皇太后退居后宫颐养”。但略一深想,就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祺祥政变能够成功,三个原因最为关键。



  一个是肃顺在朝中其实孤立无援,他用汉人,得罪旗人和宗室;他跋扈,朝中大佬,不论满汉,得罪个遍;他的奥援其实在地方督抚,但天长水远,缓急难恃。何况那班湘军将领,只要新政府能够保证自己的利益,又何苦为了肃顺和朝廷作对?



  一个是恭王勾上两宫,掌握了大义名分,以上凌下,理直气壮;现在“仿祺祥故智”,就是倒转过来,就是乱臣贼子。



  一个是好歹掌握了两支兵力,胜保的一支间接发挥了作用,关卓凡的一支直接发挥了作用。



  现在呢?



  现在的恭王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肃顺当年的角色。他杀掉了肃顺,但肃顺“泯灭满汉之别”的政策全盘继承下来,重用汉人,裁抑旗人,早就被旗人和宗室视为又一个肃顺。



  肃顺跋扈,恭王对两个嫂子也不够礼貌,但他和文武百官打交道时,却是一派贤王风范,这一点胜过肃顺多多;可他推行洋务,较之肃顺,又多了一大批守旧派的敌人,因此“多退少补”,又和肃顺扯平了。



  所以,如果发动政变,根本不会得到足够的支持。



  事实上,如果没有两宫皇太后的坚定支持,恭王的许多政策是推行不下去的。如果自砍大树——假设真能把大树砍倒,那也是自除荫庇,继之倒霉的,会是恭王自己。



  最重要的是,人家手里有兵,自己手里没兵。



  吴建瀛部就驻扎在丰台,实实在在肘腋之间。文祥、宝洌А⒉茇圭技獠浚粲屑羁痰挠∠螅彩妒牵菏裁捶崽ù笥⑽魃饺窠∮㈡缙镉⑶胺嬗⒒ぞ偌由喜骄沉煅妹牛笤谝豢槎膊皇侨思艺庖恢П亩允帧



  何况,这一堆“京营”,并不会都听自己的话。



  何况,轩军的大军,就驻扎在天津呢!



  想到人家大乱未平,就早早地在北京城下放了一支兵;大乱刚平,大军就北上天津,就像一小一大两把钳子,把整个北京钳得死死的——原来是等在这儿呢!



  国手布局,令人生畏。



  恭王还是有本钱的。



  他的本钱,一个是两个兄弟,一个惇王,一个醇王。惇、醇宣宗亲子,宗室之中最重要的成员,都会为他说话,说话都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