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苏驿邮所的客户也包括洋人。法国人皮埃尔办的“客邮”,交寄量已经大减,这位江苏驿邮所的前顾问,正在和杨仕全商量,看看两家的线路能不能够合并到一起,其实就是希望江苏驿邮所“收购”他的“客邮”。



  看在皮埃尔做过江苏驿邮所的顾问的份上,不好教会学生饿死老师,赵景贤请过关卓凡的示后,对杨仕全说,价格合理的话,可以谈一谈的。



  接下来是“财经口”了。



  新铸的“苏洋”一面世,便在市面上迅速流通开来。



  人们对这种精致、闪亮、“料足”的银元爱不释手。开始的时候,颇有人想囤积居奇的。刘郇膏的臬司衙门盯得很紧,狠抓了几个典型,以儆效尤。待“苏洋”源源不绝地上市,流通便完全正常了。



  “苏洋”很快便“走出江苏”,北至北京,南至广州,都能见到“苏洋”的身影。



  开始的时候,刨去铸造成本和发行“苏洋”的银行、钱庄的佣金,估计有六、七厘的升水。但实际上,苏洋的价格折成银价一路走高,一年下来,升水已接近一成。



  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说到底还是“供不应求”四字。



  老百姓是第一次见到这么高质量的本国货币,“苏洋”的受欢迎的程度迅速超过了银块和铜钱。作为一种“地方货币”,“苏洋”却事实上开始流通于全国,相对于整个中国的庞大的市场需求,“苏洋”的供应量自然是不足的。



  这种局面,短期内是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苏洋的身价还会愈走愈高。



  “铸币税”真是一样美妙的东西。



  杨坊的上海关,月入关银已经过了百万,且还在不断增长中,而一年前这个数字还是五十万;来年即同治四年,也即1865年的关银,笃定超过一千五百万两。



  这个数字,非常惊人。有清一代,之前国家岁入的最高峰出现在乾隆朝,大约四千五百万两。则单是上海关一处的收入,便等同于整个国赋的三分之一了!



  上海关年过千万是意料中事,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几个原因。



  第一个,是江苏、上海的长毛平得最早,因此恢复得也就最快。中国社会经济特有的“大乱之后强力反弹”的“功能”,在苏、沪一带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个,原时空上海在这个时代的历史位置和发展走向,本时空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上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龙头,对内、对外,都成为一块巨大的“吸金磁铁”,资金、人才源源流入。



  第三个,关卓凡的推动,大大加速了这一格局的形成。



  做生意的人是最敏感的,“工业园”、“自贸区”虽然还未正式推行,但上高昌、下高昌大兴土木是瞒不了人的。这两块地意味这什么,先觉者无不心潮澎湃。自然就有许多人提前入沪,“预留地步”。



  轩军美国查塔努加大捷传回国内,上海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的“投资曲线”倏然拔高。之后,随着亚特兰大大捷、萨凡纳大捷,这条曲线一次又一次“高潮”。南逆“无条件投降”后,进入上海的资金有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江苏的情况仿佛,只是程度略逊上海罢了。



  用原时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上海已经成为了“最佳投资目的地”。



  “苏洋”的发行,金融环境的改善,也加速了这个进程。



  政治的清明,包括廉政专员的设立,亦与之有力焉。



  *RS
第四十二章 少年强,中国强
  金雨林的“江苏厘捐总局”;进项增幅之大;甚至超过了上海关。



  关卓凡离开上海的时候;“江苏厘捐总局”的月入大致是六万五千两左右;当时厘卡设置尚未完备;估计一切畅通之后;保底每月十万两。



  上一个月;“江苏厘捐总局”的进项已经达到了十七万两。



  金雨林在“汇报工作”的时候;向关卓凡表示:有足够的把握;明年数字还会持续增长。



  还有一块富矿;没有真正挖掘;就是盐政。过去一年;江苏的盐税;接近四十万两。关卓凡的心目中;这个数字;变成一百四十万两;才算勉强过得去。



  盐政是一块硬骨头;但始终是要啃的;只是怎么下嘴的问题。



  进项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出项呢?



  因为轩军的军费暂时还是由上海关和江苏一省支出;而轩军足足扩了一倍;所以出项方面也会有所增长;但幅度并不太大。



  这是因为湘军、淮军已经裁撤;左宗棠也剿平了汪海洋、李世贤;原先解给湘、淮、楚的协饷;大半可以停了下来。左宗棠西征在即;但这一次的军费会做特殊的安排;虽然还是由各省协饷;但具体操作和以前大不相同;短时间内;还派不到江苏和上海的头上。



  还有;江苏的绿营;原先有两万多人;现已经裁掉大半;不足八千之数了。这一块;也省了一大笔钱。



  整盘帐算下来;进项远远大过出项;上海和江苏从来没有这么“有钱过”!



  关卓凡感叹;只要不贪污;不浪费;认认真真地攒钱。中国是能够攒出“新政”——工业化的原始积累的。



  一系列的会议和视察之后;关卓凡单独接见了容闳。



  容闳是从直隶赶回上海的;他在天津上船。昨天晚上刚刚到埠。



  容闳今儿起了个大早;关卓凡约了他八点半见面。他八点一刻;就赶到了清雅街。



  一见面;关卓凡见他满面的喜色;笑道:“纯甫;你一定有好消息给我!”



  事实上;容闳确实是来向关卓凡报喜的。



  一年多没见;请过了安。容闳来不及寒暄;就喜孜孜地说道:“贝子爷;果真在滦州的开平镇找到了煤矿!”



  关卓凡离沪赴京之前;派了容闳探矿的差使。同时指明。要他在直隶永平府滦州的一个叫“开平”的镇子附近勘探。



  这让容闳大惑不解:关巡抚凭什么认定那儿有煤呢?



  关卓凡本来想说“我会看风水”;张嘴的时候改成:“我认识一位美国矿师;他在那一带考察过;认为地下很可能富集煤矿。”



  上海的中外招商局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容闳聘请了一位英国矿师马里斯。一齐赴直隶永平府滦州;找到了开平镇;开始勘探工作。



  很快便有惊喜了!



  关卓凡笑道:“纯甫;你先坐下;咱们慢慢说。”



  两人落座。听差上了茶;容闳略略沾唇;又神采飞扬地继续讲述。



  原来;开平镇有一个叫“乔头屯”的小村子;早在明朝时候就有人在此以土法挖煤了。马里斯经过认真勘察;认为这里煤层浅;煤质好;储量丰富;仅此一地;就有年产数十万吨的能力。



  然后以“乔头屯”为中心;扩大勘探范围;结果惊喜愈来愈多;确如关卓凡所言;“这一带富集煤矿”。马里斯判断;如果投资充分;煤矿生产形成规模之后;可望年产数以百万吨之多。



  关卓凡问道:“那儿是不是有一座‘唐山’?”



  容闳大为惊奇;贝子爷连这个也知道?



  他说道:“是。这座‘唐山’;其实本名‘大城山’;传说唐朝的太宗皇帝赐山唐姓;于是也叫‘唐山’。”



  唐山;唐山;关卓凡在心中默默念了两遍。



  原时空的唐山市就滥觞于此了。



  唐山就是从“乔头屯”这么一个小小的荒凉村落;依靠资源工业和机械工业;短短数十年间;发展成河北第一gdp大市。



  近现代工业化的奇迹。



  原时空里;中国的第一个煤矿;开平煤矿;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都在这里诞生。



  不过;原时空里;开平煤矿的勘探;是1876年;开平矿务局的设立;是1878年。



  本时空;历史的车轮要提早向前滚动了。



  容闳兴奋地说道:“贝子爷;您那位美国矿师朋友的眼光好极了!就是嘛;以中国的地大物博;怎么可能没有优质的煤矿?”



  “地大物博”?好熟悉的词汇啊。



  容闳继续说道:“马里斯说;以开平煤矿的自然禀赋;随时可以钻探开采!贝子爷;咱们什么时候动手啊?”



  关卓凡看着他热切的目光;微微一笑;说道:“我这一次返京;就会奏明两宫;过了年;咱们就着手筹备。”



  容闳轻轻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叫了声“好”;然后压抑不住兴奋地说道:“贝子爷;咱们既然开挖煤矿;跟着就得起自己的铁路了吧?”



  为了外运煤炭;煤矿必和铁路相连;容闳所以由此一问。



  关卓凡点了点头;说道:“是的;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容闳连连搓手;脸上已经红了:“太好了!中国的第一座煤矿;第一条铁路!”



  关卓凡笑着摇了摇头;说道:“纯甫;你只说对了一半。开平会有中国的第一座煤矿;铁路却未必是中国的第一条。”



  容闳的脑子里飞快地转着念头;说道:“贝子爷;您的意思是……”



  关卓凡说道:“这个开平煤矿;请旨允准开办之后;接下来要招商募股;引进人才机器设备;然后开机钻探;凿井建矿;一直到正式出煤;总要二、三年的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未必要等到那个时候?”



  就是说;马上就要大起铁路了!



  容闳握起拳头;轻轻捶打着自己的大腿;满脸放光;竟是难以自持的模样。



  像容闳这个样子;在当时的官场里;就算“失仪”了。关卓凡看着这个三十多岁的成年男人;像一个孝子即将获得自己心仪已久的玩具一样地兴奋;不由内心大为感慨。



  这个时代的中国;固然有无数昏庸冬烘守旧人士;可也有不少像容闳这种新刃初发于硎石之上的“少年”!



  少年强;中国强。



  容闳突然想到了什么;面色微现沮丧。他犹豫了一下;说道:“贝子爷;我是中外招商局的董事;上海的事情只会愈来愈多;我怕……”



  怕分身乏术。



  关卓凡点了点头;说道:“纯甫;你虑得有道理。开平煤矿那边;你需要一个助手。”他沉吟了片刻;说道:“有一位唐廷枢;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



  容闳眼睛一亮;说道:“唐景星?我晓得的;他在怡和洋行做事情;我在宝顺洋行的时候;和他还打过交道。”他反应极快;说道:“贝子爷;你好眼光;这位唐景星;确实是一个出色的人才!”



  唐廷枢;号景星;广东珠海人。



  唐廷枢少年的时候;在香港的马礼逊教会学堂念书;因此英语极佳;他甚至还用英语写过一本叫做《英语集全》的书。



  毕业后;唐廷枢从拍卖行的低级职员做起;不久就离开拍卖行;开始了他长达十年之久的“翻译生涯”——先在香港政府里做了七年翻译;之后来到上海;又在上海关做了三年翻译。



  1861年开始;唐廷枢进入怡和洋行;现在;已经做到了“买办”。在上海滩;唐景星也算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人物了。



  关卓凡想;唐廷枢这个人;既然在原时空做得好开平煤矿;在本时空;想来也是能够做得好的。



  只不过;你的老板从李鸿章换成关卓凡罢了。



  ps:



  各位书友端午节快乐!



  狮子今天下午和晚上还要办一点私事;今天只有中午的一更;抱歉。



  明天正常两更。



  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RU
第四十三章 借洋债
  关卓凡说道:“纯甫,这位唐廷枢,就请你和他接头,请他来主持这个……开平矿务局。”



  “开平矿务局?”



  “是,”关卓凡笑着回答,“这个名字如何?”



  “好极了!”



  关卓凡又说道:“暂且就叫这个名字,以后摊子大了,也许可以改成‘开滦矿务局’之类——气魄更大一点。”



  “好!”



  关卓凡说道:“招商募股的时候,咱们这边的股份,就由你来做董事。”



  容闳连连点头,说道:“是,我马上就着手草拟章程。”



  关卓凡郑重说道:“纯甫,有一点请你务必记住——也要转告唐景星,这个开平煤矿,不论是机械设备,还是管理运营,必须百分之百采用西法,绝不可以把官场上的那一套带了进去。”



  容闳又是连连点头,说道:“我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