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第8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集粮草的人在弗吉尼亚乡下,挨家挨户求索农民们的余粮,可几乎一无所获。

    唯一的两车皮储备在阿波马托克斯的火车站,于是北弗吉尼亚军团又掉头往阿波马托克斯赶。但当罗伯特。李率军赶到的时候,发现那两车皮物资已被焚之一炬。

    那只中国骑兵部队先他们一步。

    这下子真正是陷入绝境了。

    士兵们从彼得斯堡撤退开始,就没正经吃过东西,仅靠几小把用来喂马的干玉米勉强充饥。

    许多人已经走不动路了。

    就在这时,阿波马托克斯南面出现了大量黑头发、黄皮肤的联邦军队。

    罗伯特。李明白,这是那只中**队的主力。

    双方的前锋一经接触,北弗吉尼亚军团便败退下来,饥疲不堪的南军根本无法承受对方的密集火力打击。

    探马来报,北面波托马克军团也逼了上来。

    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南、北两边的北军只要一使劲,北弗吉尼亚军团便会被挤成齑粉。

    天亡我也。

    但北军的攻击突然停止了。

    不久,北军的使者到了,带来了格兰特将军和关逸轩将军的联名信。

    “……战事的发展应该足以说服你,继续抵抗是毫无希望的。我们认为,我们有责任要求你率领邦联军队中被称之为北弗吉尼亚集团军的那一部分人员投降,从而避免士兵们继续流血。”

    李和他的主要的将领们聚集在阿波马托克斯车站附近一片树林里。

    篝火燃了起来,他们或远或近、高高低低地围坐在篝火边。

    一个将军打破了沉默,他主张投降。

    罗伯特。李愤怒地反问:如果我不打下去,国家会怎么看我?

    那个将军大声说道:“去他妈的国家,哪里还有什么国家!国家已经不存在了,对于这些当兵的,您就是他们的国家!”

    “这些当兵的”。李嘴里泛起了酸涩的苦水。

    人数最少的一个师仅剩下二百五十人,人数最少的一个旅仅剩下八人。

    李的脑海里浮现出士兵们的形状:衣衫破烂,沾满泥浆,眼窝深陷,木然无光。

    第二天正午时分,一个举着白旗——其实是一条白毛巾——的南军信使,来到波托马克军团阵前。

    一个北军士兵纵马穿过阵地,一只手控缰,一只手挥舞着帽子,每颠一次就大喊一声:“乌拉!”

    士兵来到指挥部,把一封信交给了总司令。

    格兰特看了信,请旁边的约翰。诺林斯将军宣读信件内容:李同意投降。

    在场的人没办法正眼看自己的战友,也没有办法发出欢呼,所有的人都热泪盈眶,哽咽不成声。

    南边的松江军团也得到了胜利的消息。信使同时转达格兰特将军的通知:请关逸轩将军带同属下主要将领,立即赶到波托马克军团指挥部,汇合后齐赴威尔曼。麦克林先生的家里,参与罗伯特。李将军的受降仪式。

    战争乒乒乓乓打了这么久,大多数像样点的地方都砸得稀巴烂了,找到一个体面点的可以举行谈判和受降仪式的地点还真不容易。南北两军的参谋们把阿波马托克斯翻了一遍,终于说服一个叫威尔曼。麦克林的小商人借出他们家的客厅。

    说起这位威尔曼。麦克林,真是历史的一个幽默。

    美国内战的第一个战役——奔牛河战役,就是在麦克林先生的农庄上打响的。激战中,炮弹炸毁了麦家的厨房。逃得一命的麦克林受不了了,举家搬到里士满西南方向的曼纳萨斯,在一个叫阿波马托克斯的小镇住了下来。

    所以,麦克林可以夸这样的口:内战在俺家院子里打响,在俺家客厅里结束。

    关卓凡带着华尔、张勇以及福瑞斯特、白齐文、伊克桑、姜德、安德森五位师官,参加了受降仪式。

    格兰特和关卓凡到达麦家时,罗伯特。李等一班南军将领已经等候了半个小时。

    这个时间是经过精确计算的。失败者当然要等候胜利者,但为表诚意,也不好让人等太久。

    关卓凡第一次见到了罗伯特。李这位全美**人的偶像。

    *(未完待续。。)
第八十五章 新时代
    出乎关卓凡的意料,罗伯特。李其实是个小个子,远没有后世无数美术作品中的他那么高大。

    李穿着笔挺的灰军装,马靴铮亮。腰悬一口刻花佩剑,上面还镶着宝石。全身上下,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十分气派。

    关卓凡不知道在这种情势下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关卓凡自己,“整齐”还做的到,“干净”无论如何做不到,靴子上满是泥点。

    格兰特就更不用说了。这位联邦军队的总司令,穿着一件列兵穿的脏兮兮的衬衣,泥点什么的不但靴子上有,裤子上也到处都是。也没挂佩剑。关卓凡好歹还挂了佩剑。

    这一幕在后世成为扬李贬格的一个小小依据。但关卓凡想,中既不足,必形于外,胜利者不用撑场面,失败者——再伟大的军人,现在也只能通过这些东西来维持自己的尊严和骄傲了。

    罗伯特。李也很意外,不是对格兰特,是对关卓凡。没想到这位从西到东、从南到北横扫邦联的中国将军如此年轻。

    三个人互相敬礼,互道仰慕,然后围着客厅中间的一张圆桌子坐了下来。

    双方的部下站在各自的主帅身后,威尔曼。麦克林的客厅挤的满满的。

    格兰特开始和李“叙旧”。他说,他和李其实是见过面的,那是在美墨战争期间。

    李微微一愕,抱歉地说,我不记得你那个时候的模样了。

    他们俩在美墨战争期间还真见过面。

    当时格兰特是团里的军需官,军衔少尉。有一次去司令部送信。在门外被一位上尉拦住了。上尉军容严整。几乎一尘不染;而格兰特经过长途奔波。浑身上下像刚从土里面挖出来一样。

    上尉很客气地请少尉稍微整理一下军容,再去面见总司令。

    这位上尉,就是罗伯特。李。

    关卓凡想,人生际遇这种事,真是既奇妙又荒诞。美国两个最重要的军人平生第二次相遇,还是一个整洁,一个邋遢。只是时已移、势已易,个中五味。令人叹息。

    讲完这件轶事,格兰特又往其他的鸡毛蒜皮的不相干的事情上扯。

    关卓凡有点奇怪:他想干什么呢?

    略一思索,明白了。

    格兰特不好意思、或者说“不忍”提到“投降”二字。

    罗伯特。李虽然已经举起了白旗,但在美**人——包括格兰特——的心目中,依然是神一般的存在。

    这么下去不是个事,关卓凡正想婉转地提醒一下格兰特,李开口了:将军,咱们来谈一谈投降的条件吧。

    格兰特表示,邦联军官可以保留手枪、马匹和私人财物;士兵放下武器后就可以返回家乡,“永不受合众国政府的侵扰”。

    关卓凡明显能够感觉到李的宽慰。

    李剩下的唯一问题是:邦联骑兵不少是自备马匹的。是否可以保留?

    格兰特很痛快:可以。

    然后格兰特问李:手下有多少人马,是否需要口粮。

    李说。他已不再知道具体的数字。他能够确定的是,所有的官兵,从将军到列兵,都在挨饿。

    格兰特说,愿意向他们提供两万五千份口粮。

    一直从容淡定的罗伯特。李,第一次表现出激动的神情。他说道:“非常感谢。这对我的部下来说是最好的消息。而且,这会对双方的民众的和解起到巨大的作用。”

    参谋抄好受降文本,三位主帅先后在上面签字。

    李签完字后,分别和格、关二人握了握手,然后首先离开了威尔曼。麦克林的家。他跨上坐骑,向自己的军营缓缓而去。

    将旗飘摇,人影落寞。

    联邦士兵开始欢呼,炮兵开始鸣放礼炮。

    格兰特下令停止这种做法。他对关卓凡说:“我们不必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内战结束了,叛军士兵又是我们的同胞了。”

    南军的营地方向开始传出隐隐的哭声,哭声愈来愈多,终于,一个时代结束了。

    不久,南边传来消息:约翰斯顿在北卡罗莱纳州向谢尔曼投降。

    美利坚大地上,对联邦政府的成建制抵抗已不存在。

    美国内战,算是正式结束了。

    新的时代既已开始,就要预为绸缪。

    归期初定,在离开美国之前,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一个是要重组第三师。洋兵不愿意去中国的,原则上就地复员退役。内战结束后,美军大规模裁减遣散,松江军团略略先走一步而已。

    然后再招用一部分军事经验丰富的老兵和素质较佳的新兵补充进来。经过调查估算,有把握组成一个白人团,两个黑人团。

    对第三师的洋兵,轩军如此定位中国:这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幅员比美国还要广大,没有任何种族歧视。

    待遇方面,白人士兵数字上比在美国当兵略低,但特别说明:中国物价也低。日子能够过成什么样,轩军中原先的洋兵洋将可以现身说法。

    黑人士兵的军饷和在美国时基本持平,待遇等于是变相提高了。

    第四师的一个华工新兵团并入第三师。

    另外,骑兵师里面有一个骑兵营是由美国南方贫苦白人组成的,他们大多愿意到中国去,于是在当地再补充一点新兵进去,这个白人骑兵营的编制保留。

    关卓凡一直想把美国马引进中国,这个白人骑兵营里面不少人都有丰富的畜牧业经验,可以发挥作用。

    一个是工兵。

    关卓凡很想从谢尔曼那里挖一部分工兵走,但所获有限。谢尔曼倒是大方,但战后美国会进行大规模建设,工兵的出路都很好,愿意去中国的不多。而同一支部队,不同兵种待遇又不能相差太远,以免其他部队心理失衡。

    最后乃以“顾问”名义,高薪招用了一部分谢部工兵骨干,不算现役军人编制。

    一个是炮兵师。安德森对战后的情形看的很清楚,明确表示,愿意到中国去。一部分炮兵教导队成员也有相同的意愿。而且,经安德森的手,招用了一部分炮兵经验丰富的在役和退役老兵,其中甚至包括西点毕业的。

    一个是斯潘塞。斯潘塞就比较犹豫了,他还看不清楚战后的局面。斯潘塞对关卓凡是很感激的,表示双方可以任何方式合作,包括入股。但是整体搬迁到中国去,他还下不了这个决心。

    不过不着急,关卓凡原计划也不是回国的时候就把他带走,工业尤其是军火这种重工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上中下游共同组成一条产业链。国内暂时还没有配套的产业、设施、人才,斯潘塞现在就过去,反倒功力会打折扣,预为之备就好。

    一个是查塔努加的人员和物资。查塔努加还有轩军一部分人员,以及相当数量要带回国的“战利品”,现在就得开始打包向纽约发运——轩军将从纽约上船回国。

    一个是阵亡将士的移灵。

    轩军的阵亡将士主要埋葬在两个地方:查塔努加和阿拉图纳。移灵后遗体要做“轻烧”等防腐处理,然后才能正式入棺,发往纽约。这个工作量不小,也得现在就着手了。

    一个是轩军的军饷兑换。

    来美国之前,美国政府答应,轩军回国的时候,士兵们手上的“绿背”兑换成白银。这个事情必须处理得很小心,因为稍有不慎就会引起银价的异常波动。联邦政府财政部很早就开始储备各种贵金属货币,加上战后要“捐赠”给中国政府的一百二十万两白银,现在已基本达到了预计的数字。

    至于叶茂,关卓凡让他还呆在美国。

    这个小伙子看来确实是个能干的,可以给山度士打个下手。他主要的工作还是他的老本行“人事经理”,因为接下来,关卓凡有一个在美国大规模招聘人才的计划,各行各业,工商农医,无所不包。

    还有一个最为重要,是关于林肯的。

    *(未完待续。。)
关于“乌拉”的一点说明
    对书中出现的“乌拉”的口号,有朋友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