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省城一所大学读大四,那时,我们有个高中“铁三角”,我是从另一个同学口中获知她这个名和她这个人。
苙年,我走出大学校园,因为成绩的缘故,被分配到另一个城市教书,期间三年,再没有听过她的片言只语。直至《渴望》热播那年,我为弟办事途经省城,得知她与我的中学好友成了家,我特地去她们在母校的小屋转了转,不凑巧没有见到她本人,或许那时正好是下午上班时间。
我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那时恰逢我穷困潦倒。邓老先生的南巡讲话,让年轻气盛的我,挥手作别呆了六年的校园,又重新回到生活了四年的城市。从车库顶部的小屋到单身楼的二层,是她和她的家人接济着我。我永远也忘不了,是她的朴实无华,帮助我度过人生最艰苦的时日,我心理特别清楚——那时的我们都刚刚毕业成家,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后来,在大学同学的提醒和提携下,我开始了独立创业,其间辛苦可想而知,而她也一直默默地关注着我。
最让我难以忘记的事,2001年9月,由于批发市场搬至新址,按规定须办理新的营业手续。她又是托人又是找关系,分管部门一个接一个跑,经历长达60个日子的奔波,终于在12月3日领取了营业执照。领照那天下午,天特别地冷,又刚下过雪,当我审视自己作为企业法人的执照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对她的感激,因为我再清楚不过,那小小的一张四开纸片,竟不知凝结着她无数次的城市穿行。
过后,她轻松地对我说,有时为了好办事,脸都笑得有点痛。闻听此言,我暗暗告诫自己:无论何年何月、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这位愿意替朋友付出而毫无怨言的朋友。
在我的文件柜里,在我的文件夹中,至今还珍藏着她当年帮我办证时所收集到的各类档案资料,每当我看到那熟悉的笔体、隽秀的字体,仿佛见到了那一抹令人神往的天边彩霞。
儿时游荡乡下,天高地阔,云淡霞飞。我徜徉田间地头,看远方的田野和天空。天边的云霞是我挥之不去记忆。
时下蜗居都市,高楼大厦,静对网站。我徘徊十字街头,看楼宇的群山和天空。无限的云霞又勾起我儿时的回忆。
琼瑶有本——《彩霞满天》,我只想说——云霞满怀!
2。 老牛
老牛是我妻子的高中同学。
认识老牛,源于他们那年高中同学在老家县城的那次毕业生10年聚会。
老牛是定襄县晋昌镇待阳村人,兄弟三苗,排行老幺,属猴,比我小四岁,与我弟同岁。
老牛身材高大,膀阔腰圆,天生就是开大车的料。最大的特点是声如洪钟,未见其人先听其声,再就是心宽体胖,走起路来咚咚响。
据妻子回忆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们在县宏道中学读高中。每每老牛走进教室的时候,先听地颤后闻其声,身材娇小的妻子,总坐在教室头排,故印象特别地深刻。
高中毕业后的老牛,告别故乡,顶父进城。在钢企下属的东山某企业做工,一干就是十###年,长期的脏活重活,加上离家较远,总想调动工作。调动期间,无事可做,就临时过我这里帮忙,出任公司专职司机,此后,我和老牛有了更多机会的亲密接触。
2003年4月,SAS横行,全城戒备,市场关停,业务继续。于是,摆地摊成为我们那时的主要营业方式,而老牛则承担起运送货物的重要任务。早出晚归,煞是辛苦。
学校放假,儿女在家。妻子在外操劳打拼,我在家照顾孩子。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下午3—4点,店里的活才能忙完。忙活了大半天的他们,回到家早已饥肠咕咕。手脚麻利的妻子,不等他们洗漱完毕,可口饭菜,摆上餐桌。家里最大的碗总是留给老牛,看他狼吞虎咽的吃相,我心里平添了一种羡慕。
尽管省城是重灾区,尽管路人戴着口罩,尽管每天氟尔玛淋,尽管见面总不握手,但我们的交往远没有那么恐惧可怕。每当迎来他那爽朗开心的笑声,每当瞭望他那匆忙远去的背影,一次次,一遍遍,我们的友情渐渐升华为一种亲情!
老牛总爱称妻子为老刘,情同手足,亲如姐弟。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条短信,一句祝福,都传递着彼此的信任和关爱。
对经商者来说,12月是最难熬。外欠待收,年底清账,合订本付款,房租催缴。每当此时,妻子就象绷紧的发条,不断地高速运转,调动资金。看在眼里的老牛,心有灵犀一点通。
前些时日,我去晋中市讲课,老牛傍晚来家小坐。待知详情后,二话没说,慷慨解囊。没过几日,返回老家,把辛辛苦苦一个夏季积攒的修路款,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递到了妻子的手中,看着他那长途奔袭的疲惫身躯,瞅着他那刚下夜班泛红的双眼,我心里顿时涌出一股暖流,对能有如此的忘年之交萌生了一种敬意!
见面总是称呼老牛,以致学名不大提起。在妻子的朋友圈里,“老牛”比“牛红联”还更具号召力,而这种“只顾耕耘,不闻收获”的老黄牛精神,正激励着我们的孩子和影响着我们身边的所有人。
古有“ 老牛已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今有“老牛”深知友情贵,不用招手自顾来!
第三章 我的商友
1。云游高僧
僧人者,出家人也。高僧者,得道之僧人者。
我已过不惑之年,也算见过一些世面。自知阅人无数,阅事无数,行走江湖这些年,但令我心服口服者则不多,而高僧却是极其特别且耐人寻味的一位。
2008年3月13日,有朋自京城来,我心不已乐乎!扔掉手头工作,陪友一道外出。游玩平遥古城时,在明清一条街上,偶遇这位得道高僧,真乃前世修缘啊!
庭院深深,古雅幽幽。据院内的专职导游讲,他是那座院落财东的后人,1990年在新加坡出家,1992年回到国内时,按照父辈的指点,他将先祖遗存在地窖中的四万两白银,悉数捐献给国家,而藏银地窖的位置也很特殊,位于整座院落右侧的一间小屋,相当于现在一个单位的门卫室。而此时距他出家还不到三年。
此番善举,令我大为惊奇,敬佩之意便油然而生。
行至后院,九龙壁前,导游接着说,高僧先祖自视功高,寻花问柳,娶个二奶,藏匿二楼,导致家门不幸,商业落败。高僧自出家后,一心向佛,每见江湖骗子,假借佛法,招摇撞骗,他痛心疾首,立下誓言,运用佛学,普渡众生。
小导边走边说,高僧云游至此,现居佛堂,问我等愿意结识否?提着好奇心,我欣然领命。
曲径通幽处,行进后跨院。楼下佛堂,肃穆雅静。在小导引领下,我们一行四人,走到佛堂门前,按照吩咐,停顿片刻。
高僧的一位小弟子,带我们拜见高僧,我第一个跨进佛堂,在第二排的木凳落座。
高僧年纪尚轻,天宽地阔,慈眉善目,面色光鲜,讲经说法,娓娓道来。那双慧眼扫视了一遍我们在座的诸位,用微张的
右手,指向我说:“施主,从何而来?”答曰:“并州。”他微合双目,以我作例,讲了我亲身经历的点滴往事,并言我是有责之人,行事问心无愧。
此言飞出,令我大为惊叹,心想世间竟隐居这等高人。
离开佛堂前,高僧又一一点拨其中三位,我在一边旁听,话语虽然不多,但却句句到位。最后轮到我时,高僧又细数家珍,我忙接连说:“妙哉,妙哉!善哉,善哉!”高僧告诫我说:“保持良好的心态(上善若水),你的人生定会平安幸福。”一语中的,点头称是。临别之时,又赠八字:“顺势而为,问心无愧。”
我双手合十,连忙说道:“我心向佛,永结佛缘!”出门之前,高僧身边两弟子中,有位戴眼镜的大弟子,又再三重申一遍高僧之言,我点头称是并言牢记在心。此间高论,令我大为惊异,凡遇事须三思而知后行。
我是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出来,与其他三位施主相比,呆的时间稍长,而所谓的长,也就是短短的十几分钟。
一个僧人,能在短短几分钟里,用他的慧眼识人,广行善事,吾等凡夫俗子,大开眼界,心服口服。
平遥归来,我反复思量,高僧比我年少,却有此番见识,他的“道行”从何而来?
猜想一:高师指点迷津,但“师傅领进门,休行在个人”,一心向佛,心诚则至。
猜想二:出家前先静心,出家后心归静。唯有静心,才能心静,而心静事定成。
得道须悟道,悟道方得道!
2。小李子
小李子是李祥生,在我的发行业务圈子里,尽管姓李的客户不少,但能做朋友的却不多,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小李子是其中特别的一位,也是我值得怀念的一个。
今年8月初,妻子携儿女前往天津,从北京出发前,打小李手机,是嘟嘟的忙音,待抵天津后联系,手机还是嘟嘟忙音,妻子有点纳闷:“怎么啦,小李”,因为年后曾和小李有个约定,长假好去天津放风,无奈儿子骑行太行,一直未能成行。
与小李失去联系,妻子忙发短信与我,问《作文通讯》发行部电话。我查实核对后,急忙发过去,间隔不长,妻子回发:“小李出大事啦!”我愕然:“能出啥大事呢?”她接发:“我能猜出其中大部分!”稍候,妻子再发:“小李不在啦!”我沉思良久回传:“总有些结果是人们不愿看到的,但有时又不得不去接受的。逝去的永远是追忆,活着的总是在怀念。人间生生死死,繁衍不息,该忘却就要忘记,而忘却是为了纪念。”
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在他人生的36岁上嘎然而止。
小李,中等身材,体型偏胖。乃天津新蕾出版社发行部资深人员。见我总爱用津腔叫:“王经理嘛!”
认识小李上溯1998年春季,当时他刚刚毕业,初出茅庐,由发行部的老发行人员、现已随女儿移居美国的万老师,带他探访客户,见面不长,吃顿便饭。后来,他就慢慢成为我们这个片区的业务主管。
为了加强刊社与发行客户的情感沟通,小李每年都在3月份来太原走一趟,不为别的,就是看看,这已经成为他近十年的惯例。
记得我见他最后一面是2007年3月份,春寒料峭,寒气袭人,我和妻子请他吃牛肚王,谁知她不擅肉食,专拣素菜。至今我还记得,每次宴请他最经典的一道菜品——炒土豆丝。
小李是个体育迷,最喜足球。我和他聊得最多的也就是足球,从国内的超级联赛到欧洲五大联赛。我印象最深的是,每次下得火车,赶到书店,只要逢上一、三五,总要抓起一张《体坛周报》,仔细阅读,细心品味。
2006年7月,正直暑天,我陪儿子在球馆训练,回家途中,接到电话,说小李和大兄哥陪岳母和家人来山西旅游,从天津入大同,一路南下,行至太原。饭桌上闲聊,他说女儿也练(乒乓)球,我当即承诺:等我有机会上天津,亲自给姑娘传授几招。
打死我也想不到,这个承诺竟成为我永远无法兑现的回忆。
不久前,出版社业务调整,小薛和小朱来并,我曾向他们打听小李猝死的前因后果,作为在场的当事人,小薛向我娓娓道来。
2007年7月,他们前往河南驻马店,回访当地校网客户。午饭招待,回房休息,午夜睡觉,相安无事。第二天早晨,小李起床席坐,抽身端杯,突发急病,送往医院,不治而亡。
是《作文通讯》让我和小李结下了难解之缘。时间过了一日又一日,岁月走了一年又一年,《作文通讯》也由当初的每月一本(32小K)蜕变成时下的每月3本(16小K),可谁成想发行界却少了一位难得的挚友。
斯人已去,小李走好!
卷首语
七孔猪蹄物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当我们步入人生的殿堂,从小到大,从低到高,都会有一个个师者点亮我们的心灯,让我们高举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们或她们。
因为,我们有份难以割舍的情缘!
第一章 我的小学老师
1。卫随意
她是我小学一年级的老师。
她是本村一百八老汉的女儿,同班同学卫大虎的姑姑。
八岁那年,我在没有读过一天幼儿园的状况下,直接进入小学一年级就读。
学校位于村东头的卫家祠堂,祠堂的模样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