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的遗憾-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王云身死的事实,赵构一直认为是宗泽私下授意磁州军民做的。十年后早已身登大宝的赵构就说:“王云的死,宗泽要负全部责任,我明明看到王云死后,宗泽才派人拿出番巾来,硬说是从王云行李中搜查出来的。”

  王云死后,赵构感觉磁州很不安全,于是就准备离开。

  就在此时,赵构真正的“自己人”来了,相州知州汪伯彦,这个明白人派遣手下武将刘浩率兵二千(率兵说明情况非常危急),连夜起行,把康王赵构接回了相州,逃离了宗泽的势力范围。

  汪伯彦以自己的努力,终于获得了赵构的认可,成为了赵构的“自己人”。

  到达相州后,赵构告诉大哥宋钦宗,因为王云被杀、金人渡河,自己没事情可做,只好在相州等待大哥的命令。

  第四阶段:天下兵马大元帅(帝国一种高级职务)。

  金军两路大军合围开封之后,宋钦宗命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要他立即组建勤王军,率兵勤王,解国家社稷之倒悬。

  赵构在相州开设河北兵马大元帅府,有士兵万余人分为五军。而后赵构率兵来到大名府,很快宋钦宗任命的天下兵马副元帅宗泽也来到了大名,此时开封已经陷落。

  于是,如何救援开封成了大元帅府的首要任务。

  宗泽主张立即救援开封,管他娘的金人强不强,打了才知道。而汪伯彦则认为,要先给赵构找个安全的地方,等找到了再去救援开封。没办法,最后大元帅府分兵两路,宗泽去救援开封,而赵构等人呢,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去了。

  据史书记载,宗泽在救援开封的途中与金兵交战凡十三次,皆胜。不过终究没有赶走金人,很显然,宗泽并没有干掉多少金人,不然精锐不过十万的金兵早已死光了。

  宗泽的遭遇和成绩,又进一步验证了赵构对局势的判断。

  此后的四个月,赵构基本没有进行有效的政治与军事的救援活动。他所做的,就是带领一支数目不详的队伍,不停的虚张声势,游走在外围地带,就是不接近开封。还有,就是拒绝金人的诱捕,直到金军北退。

  至此,赵构的行踪一目了然,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

  应该说,当时的赵构根本不可能预见到他的父亲和大哥必然成为俘虏的结果,根据他对局势的判断,顶多是预见到开封的失守。

  作为帝国的亲王和两次议和的高级人质和使者,赵构对双方的实力对比有着很清醒的认识。可以肯定的说,赵构不是一个舍生取义的忠臣义士,但是赵构确实是一个头脑清醒、较有才能、懂得趋利避害保存实力的政治人物。他很清楚双方在战和条件与实力上的差异过于巨大,即使前往金军大营,也未必完成使命,而他肯定难以全身而退。

  这些举动,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来说,应该不是完全不能容忍的。而开封被围,更加坚定了赵构的想法。所以,金国人士的指责,有点近乎蛮不讲理。

  实际上,北宋此时的局势,正如明末大儒王夫之所说的那样,“无一不是必亡之势”。经过宋徽宗朝二十多年的*朝政,北宋帝国早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就政治而言,徽宗一朝涌现出来的著名大奸大宦,基本上可以说是祸国殃民的狠角色。比如蔡京、童贯、梁师成、高俅,他们几乎同时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既团结又斗争,一口气折腾国家二十余年,直到帝国覆灭前夕,才陆陆续续离开帝国领导岗位。此时帝国举国的文武大臣,几乎全部是这班家伙培养起来,他们的离去,丝毫不能意味着国家形势的真实转变。

  而军事,也许比我们想象中更为严重。

  就举北宋末最为精锐的陕西军为例。金军第二次包围开封时,时任陕西安抚使的范致虚率兵勤王,号称二十万。金军统帅完颜宗翰对此不屑一顾,只派手下骁将完颜娄室(洛索)带领骑兵三千,交锋不过一个回合,范致虚手下的勤王军就不战而溃,死者过半,丧失了战斗力。连北宋最精锐的陕西军都是如此,更遑论帝国其他的兵马。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有人要求时年21岁的康王赵构,带领着一群乌合之众的勤王军,去战胜训练有素、百战百胜的金国铁骑,我想谁都会骂他脑子进水了(可惜就是有许多脑子进水的人批判赵构)。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仅仅因为是皇帝的儿子、帝国的亲王,就要求他率领一支战斗力值得怀疑的勤王军去救援开封,做帝国许多久经战阵的统兵将领都做不到的事情,那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总之,此时的赵构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去拯救他的国家,他需要在未来的日子里,整合自己手下的力量,培养自己的才能、经验、阅历和威望,这样才有机会拯救自己的祖国,造就中兴基业。

  但是,赵构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和皇位先天不足,很可能导致后天夭折。 。。

2赵构的麻烦
我们应该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在北宋灭亡后,赵构是当时最具优势的帝位继承者。因为宋徽宗和宋钦宗的直系血亲中,除了赵构之外,无一例外都成了俘虏。

  在这种情况下,赵构对皇位可不仅仅是想想而已。事实上,赵构也在偷偷的做。

  赵构给当时天下最深孚众望的天下兵马副元帅宗泽写信,信中表示他对开封的陷落、父兄两代沦为俘虏的悲惨境遇十分伤心,同时又强烈表明自己一直都在兢兢业业的履行自己的职责,至于开封的陷落,不是我们太无能,而是金军太狡猾了。

  现在二帝和诸王被金人强行叫到北方打猎去了(北狩),我的心情很沉痛,我想带领手下的大军,干掉这群面目可憎的金人,把大哥和父亲接回来,但是没人听我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要宗泽支持他称帝。

  这边宗泽还来不及回信,那边好戏已经开场,一环扣一环。

  被后世称为奸臣的耿南仲、汪伯彦和黄潜善等人,迅速加入战团之中。他们如巫婆神汉般喃喃自语:“靖康、靖康就是十二月立康”,所以康王当皇帝是天命所归。

  更要命的是,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小武官郑安,他居然带回来宋钦宗的血书,把劝进康王登位的好戏推向了高潮。在血书中,宋钦宗义愤填膺的把金人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一遍,然后要赵构召集四方勇士打倒金国,把他们接回来。

  宋钦宗的血书果然起了作用,不久,老将宗泽终于给赵构回信了。内容如下:

  自古奸臣皆外为恭顺而中藏祸心,未有窃据宝位,改元肆赦,恶状昭著如张邦昌者。

  这位老将忠贯金石,他的这番话实在没有太多的深层次的含义,纯粹是看“大楚皇帝”张邦昌不爽,骂他几句过把瘾。紧接着他又给赵构写了另一封信,说明白点就是一封“劝进信”,对赵构登基后该做什么,不应该干什么,都事先预备好了。

  但是赵构看了“窃据宝位,改元肆赦”这八个字,却突然感到背脊生凉、冷汗直冒。不得不想到这八个字背后所蕴含的含义,这可是关系着自己身家性命的大事。

  赵构陷入了麻烦之中,而且是大麻烦,麻烦大了!

  此时,赵构和他的追随者们干的就是“窃据宝位,改元肆赦”的事情,这种事情不能想更不能做,而赵构不仅想了,更切切实实的做了。尽管他是皇子,有着最纯正的皇家血统,甚至头上还顶着一个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帽子,但是这些远远不够分量。一旦宋钦宗回来,他和他的追随者们必将沦为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的境地。

  在这场特殊的政治博弈中,宋钦宗占尽优势,赵构则一点优势也没有。当然,原因并不是宋钦宗英明神武、聪明睿智而且手段高明。平心而论,宋钦宗的治国能力远不如赵构。

  实际上,宋钦宗手上握有一支绝世的秘密武器,这之支武器有着令人敬畏的力量,它强大到连生性*、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宋徽宗也无可匹敌,它就是帝国的文化传统和传承制度。

  按照帝国的文化传统和传承制度,庶出的康王赵构一点都不符合“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帝国权力传承规则,虽然帝国有时候也有庶出或者旁支继承帝统,但他们帝国正统的合法授权,符合帝国的文化传统和传承制度。

  而赵构并没有宋钦宗的合法授权,在帝国真正的皇帝宋钦宗还健在的时候,就如此迫不及待的继承皇位,恐怕失尽天下人心。

  赵构迟疑了,他知道后果的严重。然而门下侍郎吕好问派人送来了蜡书,警告赵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若有不该为帝者自立为帝,那才是帝国的悲剧,而你赵构万死也不足赎其罪。

  正在此时,济州的百姓也纷纷跑来凑热闹,他们强烈要求赵构登基,仿佛赵构不当皇帝地球就转不下去了。

  可是赵构还不敢登基,他至少要等老将宗泽回来。终于老将宗泽来了,他要求赵构立即登基重整河山,可是赵构还是不敢决断。

  这时候,前面警告赵构的门下侍郎吕好问提出一个极其怪异的建议,建议赵构去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因为那是宋太祖赵匡胤当节度使的地方,也是大宋国号来源的地方。

  吕好问已经看出赵构迟疑的原因了,所以他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建议,在常人看来不是建议的建议,可是,即使这样也无法为赵构争取到合法地位。

  赵构终于放心了,他迅速赴应天府登基,是为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

  几天后张邦昌赶到了应天府,一见赵构张邦昌就伏地大哭,一味叩头请死,这是张邦昌的一贯作风,真假有点说不清楚。不过此时张邦昌倒很有可能是真哭,他实在摸不准新帝国的皇帝和大臣对他的态度是如何,他害怕自己被第一个拿出来祭旗,因为根据帝国政坛的游戏规则,一日为娼,终生为娼,张邦昌是走不出这个循环的。

  赵构对张邦昌是真心感激的,他封张邦昌为太傅、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这些都是执政以上才有资格享受的荣誉称号。这还不够,赵构还专门下诏赞扬他:“知畿达变,勋在社稷”特许张邦昌每月两次赴尚书省议事。总之,除了皇帝之外,大臣能要的,赵构都给了张邦昌(好歹人家张邦昌也让出了个皇帝,怎么都不能让人家太亏本)。

  即位后的赵构,处境并没有因此好转。他很快就发现自己——指挥不灵,没人愿意听自己的。

  如何个指挥不灵?当时的大臣说的很明白:“今人主之威柄移于帅臣之顽扈,朝廷号令夺于监司之狂率”。一句话,没人听这个皇帝的话,大家都不拿他当一回事。调发军粮的时候,各部士卒相互争吵,纠缠不清,即使在皇宫门口也是如此,所以每次调发军粮的时候,尚书省户部的主要官员都要亲自到场,否则就弹压不住。

  很显然,赵构的皇权尊严并不为天下人所认可。他之所以成为皇帝,那只是因为他是赵氏皇族中唯一的落网之鱼,其他的人都做了俘虏,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但是这种选择无非是因为没有办法,天下需要一个姓赵的、血统与宋钦宗最接近的皇子来当皇帝,延续赵氏基业,这才成就了赵构。

  赵构不是一个束手待毙的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他第一次走进金军大营的时候,带着的就是一颗拯救国家的火热的心,他完全不把自己的生命当一回事,只要能救自己的祖国,所以他对大哥宋钦宗说:“朝廷若有便宜,勿以一亲王为念”。

  他考虑,可以找一个威望足够的大臣来帮他稳定局势。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纲,那个在开封保卫战中名满天下的主战派首脑李纲。

  可是,他错了,错的离谱。

  他注定和主战派大臣们(尤其是李纲)走不到一块,只源于信仰不同,而且当时的他也注定无法完成主战派对他的期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中国的俾斯麦
①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②既然迟早要死,为何死得不体面一些?……无论是死在绞架上抑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必须抗争到底!

  奥托&;#8226;冯&;#8226;俾斯麦(德国著名政治家)

  拯救这个国家,不能妥协,更不能靠和议,只能依靠铁和血。也许,李纲正是抱着这个信念,走进南宋朝堂的。

  开封保卫战让原本默默无闻的李纲名扬天下、妇孺皆知;开封的沦陷,让李纲的威望更是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很多人认为,北宋的灭亡与不重用李纲有直接关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