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时因守宫砂闹出的丑剧、悲剧还有很多很多,悲剧中女主角的遭遇让闻者感慨唏嘘。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知道用守宫砂来检验女子是否洁身自好缺乏科学依据,但人们对贞操和见红的观念依旧很重视。提倡*行为的严谨和忠贞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现实中对此事于男于女的标准却明显的不平等。有什么方法来检验男子的“童贞”?男人的童贞无法检验,女子的童贞却被严格地要求着。当下,看似人们对女子贞操似乎不那么在乎了,但从“处女膜修补术”这种实用技术的兴起不难看出,陈腐的观念依旧拥有很大的市场。无论因什么原因失贞的女子仍或多或少要受到世俗的非议。
那几滴血真的就能代表人的纯洁、忠贞,点下一颗守宫砂就真的能守住人们心中的处女贞吗?其实,能最大限度诠释忠贞的是爱情,是在胸膛里怦怦跳动的那颗火热的心。
寡妇门前是非多(1)
在传统中国人的心中,夫唱妇随的生活是最遂心、最幸福,也是所有女子应该过的生活。一个完整的女人的定义就是在外有丈夫支撑着一片天,家里上有公婆可以奉养,下有儿女承欢膝下。但世事总不那么尽如人意,有完整的必有不完整的,比如寡妇。
要说寡妇,自古在中国社会中绝对属于比较悲惨的一群人。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丈夫一死,活着的妻子大多面临的是孤苦伶仃的寂寞。一直以来在传统主流意识中,清心寡欲孑然一身才算是一个正经的寡妇。于是有人感叹,当好寡妇的角色比演绎任何一人生角色都难。
在传统中国,有一批正人君子是特别讲究“清白”和“节操”的,这“清白”和“节操”用在女人特别是寡妇身上尤是登峰造极。不管她们怎么谨小慎微,总不免会碰上跳到黄河也洗不清的麻烦。年轻守寡,谓之克夫;中年丧偶,言其妨人;老年失伴,说你没福。如果男人刚订婚不久,便命丧黄泉,这未婚之女简直就是大大的不祥之物,只能受人鄙视和斥责。以后她守寡几十载,偶尔对男人笑一笑,或善意地给赶路者递上一碗水,也会空穴来风,被一群长舌的男女议论来议论去,直至满城风雨,搞得这个女子在人前抬不起头为止。
也许你会说上面所说的寡妇遭遇都是发生在万恶的旧社会,在现在也只能在电视里才能看得到,毕竟现在社会对寡妇的看法已经有所改变。但在一些男权思想浓厚的人眼中,寡妇仍旧是不吉利的,她们的一举一动依旧会招致非议。也正因为如此,寡妇再婚虽然得到了法律的保障,但世俗中还是有着为数不少的对丧偶女人的偏见和歧视。
寡妇的悲剧并没有彻底落下帷幕。而寡妇悲剧命运的产生深究其历史根源自然是离不开不平等的贞操观念。
前面已经提过,在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时期,男人是依附女人而生的,是女性地位最崇高的时期。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私有财产的增加,男女的职责与性别角色发生了变化,女性作为支撑社会主力军的地位逐渐被男性所取代,女人逐渐成为男人的附庸。女人的地位由此一落千丈,除了生儿育女,服从丈夫便什么也没有了。
在*问题上,男女也是不平等的。当社会还没有进入“夫为妻纲”的娶妻制前,男女在*上是自主支配的。即使从群婚发展到对偶婚,女性的*对象也和男性一样多,当然就没有寡妇问题。
寡妇问题是随着男权主义的产生而出现的,男性对女性绝对占有,女人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必然导致女人为男人活着,妻子为丈夫活着,寡妇为社会活着的惨剧。男人在生前要支配女人,死后也要威慑女性的存在。
就常理而言,男女结合是人类繁衍的需要,成为夫妻组成家庭是人类安享天伦之乐的基本形式。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夫妻二人迟早有一天会有一个人先一个人而离去。这是人生中最不幸的事情之一,特别是年轻夫妇中有一人撒手人寰那就更加不幸了。可古往今来,常常是鳏夫可以再娶,而寡妇却很难再嫁。她们的孤苦不但不被社会同情,反而备受他人歧视。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封建社会尤其是程朱理学对女人的毒害。
寡妇,从字面上看就是失去丈夫的女人,正如男人失去妻子成为鳏夫一样。男婚女嫁才有秦晋之好,鱼水之欢,中途分手不论是谁成为鳏夫或寡妇,都是人生中的大不幸。这种不幸对男女双方来说都是一样的,可是随着封建礼教的兴起到严厉、由约束到禁锢,寡妇的行动越来越受到限制,特别是一种无形的压抑,让那些年轻寡妇心如枯井,面如槁木。自丈夫死的那天起,她们就被剥夺了享受*的权力,成为必须清心寡欲的“寡”妇。 txt小说上传分享
寡妇门前是非多(2)
还有一点最可悲的是,女人一旦成为寡妇,无论其怎么循规蹈矩也躲不掉别人的猜疑,躲不开受*、受轻慢和受鄙视的境地。一些世俗小人更是把寡妇的一言一行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
男权社会一方面希望女性“为悦己者容”,另一方面又认为绝*子可能会招惹是非。所以,要是寡妇长得漂亮,那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在古籍文献中总不乏有一些记载,描述一些图谋不轨者欺负孤苦寡妇,落井下石,甚至更有甚者陷害寡妇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清人朱翊清写的《埋忧集》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李某的遗孀杨氏长得漂亮,身材又好,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天使脸蛋,魔鬼身材,可怜这样一个女子年纪轻轻丈夫就死了。李某家里穷,死后杨氏连给他买副好棺材的钱都没有,只能和婆婆以泪洗面。一直以来就对杨氏垂涎不已的邻居薛某,见此情景认为有机可乘,便假意借钱给杨氏,并让她的婆婆在字据上画押。数月过后,薛某接二连三地去催债,婆媳二人没什么生活来源,自然还不上这笔账,杨氏最终只得从了薛某,嫁给了他。当然,从某个角度来说,杨某如果再嫁薛某最终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如果杨某的再嫁绝非自愿而是被迫无奈,那就另当别论了。
在中国,孤儿寡母差不多就是弱者的代名词,虽然大多数人骨子里都有英雄主义情结,愿意扶弱济贫,但对帮助寡妇总是心有余悸,那分寸可不好拿捏。英雄不好当,但心怀歹意的人要想对寡妇胡作非为,结果往往总是弄得寡妇说不清道不明,寡妇的反抗还常常会酿成悲剧。最典型的例子出自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写的《窦娥冤》。
《窦娥冤》中的主人公窦娥婆媳都是寡妇,二人守寡在家本本分分,从未想招惹任何是非。可偏偏痞子张驴儿和同是光棍的父亲一块看中了窦娥婆媳,想把她们一同娶回家。张驴儿认为美貌的窦娥年轻守寡,必然守不住,于是是百般勾引。没想到窦娥根本不吃这一套,屡屡拒绝了他。张驴儿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结果顺利将窦娥的婆婆弄到了他父亲手中。婆母跟了张驴儿的父亲之后,劝媳妇窦娥接受张驴儿,可窦娥依然心如铁石。情急之下,张驴儿以窦娥婆母的性命相要挟,逼窦娥就范。谁知阴差阳错,用来要挟窦娥的有毒的汤面竟然被张驴儿的父亲吃了。官司最后打到衙门那里,县太爷昏庸地认为有错的一定是寡妇。受了冤屈无处申诉的窦娥也只能在临刑前对天发誓以证自己的清白。结果“天”还算明白,要惩罚愚昧的人从而为窦娥昭雪……在其死后人间六月飞霜,大旱三年。
古时,像关汉卿这样理解寡妇苦楚,为寡妇说话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另外一种人,比如清人沈超风笔下就有这样的人物。
他在《潜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平江民女张秀珠和高家女儿淑荪从小关系就好。后来淑荪接聘待嫁期间丈夫就死了,只好被迫在家守志尽节。而张秀珠出嫁后不久,丈夫也因和别人打架而命丧黄泉,于是也返回娘家守寡。秀珠的父亲迫于生计,又把秀珠嫁给了别人。
一日,秀珠回家看望父母,顺便去高家看看好朋友淑荪。本想是与好友叙叙旧,结果却遭到了高秀才,淑荪哥哥的数落。高秀才讽刺秀珠是不贞的女子,并警告她以后不要来高家,以免带累守节妹妹的名声。在这位高秀才的眼中,寡妇再婚是不贞之举,张秀珠就是不贞的女人,和她有来往会有辱门风。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寡妇门前是非多(3)
照说张秀珠再嫁完全是父亲的安排,自己遵从按封建礼法是尽孝之举。秀珠自己也很委屈,为了孝道而牺牲贞节显然是没办法的事。不过高秀才却不会这么设身处地为他人想,他认为秀珠是为自己的不贞找理由,开脱,又用更恶毒的话讽刺了秀珠。秀珠有苦难言,只能打掉牙往肚子咽,愤愤不平地回家了。回家后不久,秀珠就病了,卧床不起。一个月后,她在郁郁寡欢中离开了人世。
环顾中国社会,像高秀才这样的人大有人在。无论是在高墙大院还是在瓦舍陋巷,对寡妇的窃窃私语总少不了。为了让寡妇安于现状,一大堆的“命不好”、“上辈子没修来福气”的脏水往她们身上泼,渐渐地,寡妇成为人人宰割的顺民,没有了反抗的力气。可是,一个正常的女人,如何能和所有男人划清界限,一丁点正常的交往也没有?
人在世上走一遭,如果活的像白开水一样没滋没味又有什么意思?很多寡妇整天生活在清冷孤单之中,公婆不给好脸,叔伯常瞥白眼。如果膝下有子还算安慰,最起码还有个盼头。倘若连一男半女都没有,那只有天天对着白墙度日了。慢慢岁月,日日清苦,简单的一个“熬”字根本不能概括寡妇内心的荒凉、孤寂和落魄。除此之外,寡妇还要承担沉重的社会道义与伦理职责,弄得她们个个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在中国很多典籍上,都能找到诸如“烈女”、“节妇”的字样。这违背人性的节烈观就像一副副巨大而沉重的精神枷锁。除了贞妇烈女这一套之外,一些道学家还用神论、妖鬼、魔窟等迷信毒害女性,于是一些女性在丈夫死后,为了免下地狱,为立个贞节牌坊,纷纷寻死明志。
清康熙年间,某妇人林如兰在丈夫临死前答应了要和他同赴黄泉的无理要求。在置买棺木的时候,她买了两口,决心和丈夫同葬。得知此事的家人大为吃惊,都不同意林如兰的决定,在一再劝阻无果的情况下只好找官府出面。最终,县官判决林如兰殉夫的要求无效,并命其家人为其立嗣以绝其念。而此刻的林如兰完全失去了求生的欲望,但县官不准她死,还亲自过问继子的抚养问题,她也只好放弃了马上就死的想法,回家侍奉公公幼子去了。六年后,公公病故。林如兰再次想到了当初要与丈夫同死的事情。在她料理完公公的后事后,她毅然绝食十四天后达成愿望。临终前林如兰还深情地写道:我自寻夫去,人休作烈看。
自古妇女殉夫的故事,有些确实让人感动不已,但像林如兰这样的却实在是不敢恭维。其实,有的父母甚至婆家人并不阻挡寡妇改嫁,一些开明的长辈还主动为丧偶的女儿组织新的家庭,但不少女性自己却拒绝这种安排。
东汉名士桓鸾的女儿嫁给了刘长卿,刘长卿病故后,桓氏成了寡妇。从此她再也不回娘家,多次断然拒绝父母令其改嫁的意愿。苦守几十年之后,儿子也死了,桓氏失望之余更加害怕有人让她再婚,干脆割掉了耳朵以*志。
东汉末年,著名经济学家荀爽的女儿荀采十九岁就成了寡妇,父亲不忍她年纪轻轻守寡,极力撮合她和同郡的郭奕缔结连理。可怜父亲一片好心,但万没想到荀采得知后立即要抽刀自刎,多亏旁人眼疾手快拦下她,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不久,荀爽在荀采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她抬到了郭家,想让生米煮成熟饭。荀采一面假意应承,一面命下人在屋里点上蜡烛,趁荀爽和郭奕不注意的是时候上吊自尽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寡妇门前是非多(4)
能殉夫的寡妇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幸福的,因为她们不用面对世俗的种种非议,不用面对孝顺公婆、抚养幼儿的艰难。那些不能死的寡妇命运就更显悲苦。寡妇要活下去,就要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但在男人主外的世道支配下,女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守业经营是万分困难的。倘若家里比较有钱,丈夫的兄弟都还良善,那么寡妇还能顺延残年。如果家业被亲戚所觊觎,或所托之人心存歹念,那么寡妇也就走投无路了。
《儒林外史》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严贡生的弟弟严监生一辈子性情吝啬,敛财不止,而且喜欢谋人田产。不料家业兴旺之际,他却一命呜呼,抛下了由妾扶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