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傻瓜作文-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其实,这些内容并不难,不过是建立起“脚走手也动”的良好习惯而已。
  但有了这个良好的习惯,我们的作文,就能在结构严谨、内容精彩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变得修辞多样、文字优美、个性突出,叫好叫座又叫绝!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4  韵律让我如此美丽
摘自
  好雨知时节,佳作耐品味。
  很多唐诗宋词,同学们儿时就能背诵。且不谈它的意境,即便是默读,都能感觉到一种“抑扬顿挫,爽朗流畅”之美。例如: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只是,这种读音上的美,对作品的影响有多大呢?
  一、韵律让我如此美丽
  我们不妨在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和意境的前提下,调换个别字眼,看看结果如何。
  鹅鹅鹅,曲项向天唱。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改动后,虽然意思没有什么变动,可读起来,就远不如以前流畅。而且,原来浑然一体、宛如天成的作品像被撕裂开了似的,整体上的美感给破坏掉了。
  原来,除了意境,文字的读音对词句的文采、个性、美感也有很大的影响。
  修辞学中,称之为韵律。
  二、把耳朵唤醒
  其实,韵律并不难,简而言之,基本内容只有两条:①押韵,②平仄协调。
  通过这两个手段,可以让文章的词句兼有悦耳的“音乐性”,而其它的修辞手法和表现形式很少能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
  用字讲究韵律顺  滋润文章若有声
  文章用字的规律:一、押韵1) 韵母:汉语拼音有声母和韵母之分。例如:纷(feng)、魂(hun)、有(you)、村(cun)中的eng、un、ou即为韵母。2)压韵:任意两个句子,如果结尾那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就称为押韵。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光、霜、乡。3)押韵的句子一般都朗朗上口,好记忆、易流传,有时,还能给人以一种美感。文章中适当地运用压韵,能起到突出要点、增强文采、展示个性的作用。例如:班级做卫生,切忌有的干,有的看;干的满头汗,看的闲扯淡。二、平仄协调1)〃平〃就是高亢昂扬之声,现代汉语中的一二声属于平声;〃仄〃就是低婉泄放之声,三四声和轻声属仄声。例如:哀āi、皑ái为平声,蔼ǎi、爱ài为仄声。2)句子中若平仄声交替得当,阅读起来便会抑扬顿挫,从而极具节奏感和音乐感。例如:爆竹声中一岁除(仄仄平平仄仄平),春风送暖入屠苏(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容,再老的人也美。(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3)句子的平仄交替,理论上,一般可以借鉴诗词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即句中的偶数位字及最末字平仄要错开。实际作文中,没有必要这么严格,凭耳朵的感觉就可以了。关键是脑子里要有这个概念,凡是觉得拗口不顺的句子,多半是句子的平仄排列有问题。这个时候,调换别的同义字词一试,便可旧貌换新颜。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前面对古诗的改动为什么不好了。
  改动后,唱与波不押韵,句子的韵律美给破坏掉了,所以,整体就不美了。
  三、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文章的用字,有三个层次:
  1)基础级:字面意思准确无误;
  2)提高级:文字精炼,形象生动;
  3)专业级:整个句子韵律优美、朗朗上口;
  同学们达到基础级,没有什么问题。达到提高级或专业级,需要一段时间的练习。只要脑子里有了韵律的概念,养成了用字推敲的习惯,长到一年,短到半月,不知不觉,你就能成为一个高手。
   。。

35  朗朗音节也当时
行文造句,词汇越多越好吗?
  回答是否定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行。词不在多,到位就行。
  好文章,词汇的堆砌不一定多,多了反而容易显得臃肿累赘,破坏文章的整体效果。但就那么不多的几个词,一定要和文章的整体风格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既传神又富于节奏美感。
  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小贩与青年    莫小米
  从早晨起就大雨滂沱,路边几个卖吃食的小贩一直无生意。
  快到中午,卖烤饼的大概是饿了,就吃一块自己烤的饼。他已烤好一大叠,反正也卖不出去。
  卖西瓜的坐着无聊,也就敲开一个西瓜来吃。
  卖辣香干的开始吃辣香干。
  卖杨梅的也只好吃杨梅了。
  雨一直下着,4个小贩一直这样吃着。卖杨梅的吃得酸死了,卖辣香干的吃得辣死了,卖烤饼的吃得口渴死了,卖西瓜的吃得肚皮胀死了。
  这时从雨中嘻嘻哈哈冲过来4个年轻人,他们从4个小贩那儿把这4样东西都买齐了,坐到附近的亭子里吃,有香有辣,酸酸甜甜,味道好极了。
  词汇使用分析:
  这篇记叙文的用词不多,却非常的传神,把作者的意图完全表达出来了。
  4个小贩都很拘谨,于是,文章在用词上也都尽量的简朴,以衬托这种拘谨的气氛。在前几自然段,除了“无聊”,你几乎看不到什么词汇。最后一段,开始就用一个“嘻嘻哈哈”把这个拘谨的气氛完全打破,把年轻人的那种自在活泼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出来。再加上后续的“有香有辣” 、“酸酸甜甜”,与前面的单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给文章凭添几分文采。
  词不在多,到位就行。大家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不许偷看
  泰国首都曼谷有间“酒巴”、门口横摆着一个巨型酒桶,上面写着醒目的大字:“不准偷看!”许多过往行人十分好奇,偏要看个究竟。待看过之后,却连呼上当。
  原来,只要头一伸进桶里,便可闻到一股清醇芳香的酒味,还可看到桶里写着“本店美酒与众不同,请享用!”
  不过喊过“上当”之后,倒也乐意慷慨解囊,进去豪饮一番。
  词汇的使用分析:
  本文的词汇算是用得多的,粗算一下有七个:十分好奇、看个究竟、连呼上当、与众不同、清醇芳香、慷慨解囊、豪饮一番。
  词汇虽多,可与文章“饮酒”的主题、生动活泼/粗犷豪放的风格却十分般配;另外,词汇在音节上的协调一致、流畅通顺,让我们读起来不仅不感累赘,反而有一种鲜明的节奏感。
  关于词汇的音节,有如下结论:
  词汇有音节,相配才
  关于词汇的音节    一、词汇的音节:一般说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几个字组成的词,就是几音节词。例如:单音节词:大、小、山、水等;双音节词:班级、因为、电脑、手机等;三音节词:计算机、怎么样、情深深、雨蒙蒙等;四音节词:北京大学、重点中学、七上八下、好事多磨等;。。。。。。二、音节相调好的句子,词语的音节组合匀称协调、富于节奏和旋律美。一般说来,词汇音节相调的原则如下:1)后配前以前面的音节为准,一配一、二配二、三配三、四配四。。。;例如:许多过往行人十分好奇,偏要看个究竟。过往行人十分好奇、偏要看个究竟,四配四,二配二,句子读起来就富于节奏和美感。如果不这样,句子就没有这种节奏美了,我们看下面的改动:许多过往行人很好奇,偏偏要看个为什么。这么一改,节奏感和美感就全无了。2)一样为主,错落有致一段文字,可以以一种音节为主,兼容别的音节,让句子和段落整齐匀称,错落有致,既有个性,又不呆板。例如:“有关人事工作的会议,只要他能来,他是都来的。来了,有时也发言,有时不发言。他的发言有人爱听,有人不爱听。” 这段文字,就是以四音节词为主,兼有其它音节。3)实际作文中,凭耳朵的感觉就可以了。关键是脑子里要有这个概念,凡是读不出节奏的句子和段落,多半是句子中词汇的音节搭配有问题。这个时候,调换不同音节的同义字词试一试,一样可以令人刮目相看。
  可见,作文时,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是词汇量不够,而是对词汇的意境、音节韵律这二点注意不够。所以,作文时,不管用词多少,文章总是不够生动精彩。
  

36(上)  一句三折(1)
一句话,能传递给我们哪些信息呢?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一个句子,除了字面意思,其实还能辐射出很多信息,只是,常被我们忽略。
  通常,读完一个句子,我们能感受到下面三点:
  1、 句子的文字内容;
  2、 句式长短表达出的节奏感、语气感;
  3、 句式松紧表达出的节奏感、语气感;
  一、长句长,短句短,节奏表达有松缓
  句子有长有短,表达同样的内容,长句和短句带来的节奏、语气变化和感官刺激就是不一样。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例1:
  表达1:院内有二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长句,节奏平缓,语气稳重。
  表达2:院内有二棵树,二棵都是枣树。
  中等句,节奏稍缓,语气平和。
  表达3:院内有二棵枣树。
  短句,节奏明快、语气轻快。
  例2:
  表达1:我实在不明白你是不是能看见我听到的?
  长句,节奏缓慢,语气厚重。
  表达2:我不太明白,你能看见我听到的吗?
  中等句,节奏比较缓慢,语气平和。
  表达3:你能看见我听到的吗?
  短句,节奏明快,语气也显轻松。
  二、紧句急、松句缓,松紧的语气不一般。
  句式有松有紧,同样长度的句子,内容的密度不同,其语气、节奏也不一样。见下例:
  例1:
  表达1:车祸速归。
  紧句。四个字,说了两件事:1、出车祸了。2、你快回来。内容密度大,节奏快、语气急、给读者的心理压力也大。
  表达2:今日有雨。
  中等句。四个字,只说了一件事:今天晚上有雨。内容密度适中,节奏、语气稍缓、给读者的心理压力一般。
  表达3:一天晚上,
  松句。四个字,只交代了一个模糊的时间,还不到一件事。内容密度小,节奏缓慢、语气平和、给读者的心理压力也小。
  例2:
  千山鸟飞绝  紧句。五个字说了一千座山的情况。
  内容密度大,节奏快,语气急、压力大。
  万径人踪灭  紧句。五个字说了一万条路的情况。
  内容密度大,节奏快,语气急、压力大。
  孤舟蓑笠翁  松句。五个字才说了一个人的情况。
  内容密度小,节奏缓、语气和压力也相应
  地得到了减缓。
  独钓寒江雪  紧句。五个字却说了一条江的情况。
  内容密度大,节奏又快上去了,语气和压
  力也一并加大了。
  综上所述,关于造句,有如下的结论:
  一句文字有三意  有的放矢造好句
  一、句子的内涵:一句文字能表达出三层意思1、句子的文字内容;2、句式长短形成的不同节奏感和语气感。一般,10字以下的句子,可以认为是短句;15个字以上的句子,可以认为是长句;1、 句式松紧形成的不同节奏感和语气感。一般,一句一事,节奏、语气比较适中;过则紧,不及则松。以往,我们常常注意到了句子的字面内容,却忽略了节奏、语气、给读者的心理压力等无形的内容。所以,造句比较盲目,常常达不到我们预想的效果。二、句子的运用原则:有的放矢,才能造出好句子。1、 同样的内容,句子越长,节奏越慢,氛围越平缓;反之,节奏越快,气氛越轻松;2、 同样的长度,句子内容含量越多,节奏越快、语气越沉重、心理压力越大;反之,节奏越缓,语气越轻松、心理压力越小;不同特点的句子,文章会体现出不同的节奏、气氛等特点。充分运用这一点,实现不同的作文意图就有了保障。即便达不到指那写那,起码也可以像那么回事。
  好的文章,其句子的运用,都有明确的意图,都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为之的。我们可以再重温P68第9节《入木一分看文章》中的范文《北冰洋上的一个烟头》,文中就运用了大量的高密度的紧句,读起来就给人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并具有一种黑色幽默感;而P23第5节《芝麻开门》中的范文《有创意的广告》,短句多,松句多,读起来就觉得轻松欢快。
  36(下)  三三两两
  脑筋急转弯:你能用一系列相关的修辞术语来形容下面的情况吗?
  1)马路边,有一栋漂亮的楼房;
  2)马路边,有二栋结构、楼层相同的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