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初学记-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辈 四道】《无为经》曰:沙门有三:坐禅为上辈,诵经为中辈,助众为下辈。《请僧福田经》曰:圣僧四:道果僧,菩萨僧,佛应化僧,圣应化僧。

  【花氏城 杯度钵】《法藏传》曰:马鸣比丘,于花氏城中,与五百王子同时悟道。《高僧传》曰:朱灵期使高丽还,值风飘至一洲,见一寺有石人。灵期竭诚忏悔,乃为真人,因以钵与杯度。度得钵,直入云。还接之,云:“我不见此钵,乃四千年矣。”

  【仙人星 咒龙雨】《高僧传》曰:道开从西来,日行七百里。太史奏石虎云:有仙人星见,当有高士入境。又曰:沙公,苻坚时旱,咒龙下钵中,天即大雨。

  §诗
  【隋江总《经始兴广果寺题恺法师山房诗》】息舟侯香阜,怅别在寒林;竹近交枝乱,山长绝迳深。轻飞入定影,落照有疏阴;不见投云状,空留折桂心。

  §诏
  【后魏孝文帝《立僧尼制诏》】门下,凝觉澄冲,事超俗外,揣摸莞赜,理寄忘言。然非言何以释教?非俗何能表真?是三藏舒风,必资戒典;六度摛化,固凭尸波。自象教东流,千龄以半,秦汉俗革,禁制弥密。故前代英人,随宜兴引,时轻昌重,以阐玄奥。先朝之日,尝为僧禁,小有未详,宜其修立。近见沙门统僧显等,自云欲更一刊定。朕聊以浅识,共详正曲,事起忩々,触未详究。且可设法一时,粗救俗习;须玄白一同,更厘厥丧。

  【宋孝武帝《沙汰沙门诏》】门下,佛法讹替,沙门混杂,未足扶济鸿教,而专成逋薮。加顷奸心频发,凶状屡闻,欺道乱俗,人神交忿。可付所在与寺耆长,精加沙汰,后违犯严其诛坐。主者详其条格,速施行。

  ○寺第八

  §叙事
  《文殊师利菩萨经》曰:佛初得道,在摩伽陀国伽耶山寺。《增一阿含经》曰:波斯匿等五王白世尊,此僧伽户水侧,福妙最是神地。欲造寺,世尊曰:“汝等五王,此处造寺,长夜受福。”世尊即申右手,从地中出迦夜如来而告曰:“欲作神寺,当依此法。”《佛游天竺本记》曰:达亲国有迦叶佛伽蓝,穿大石山作之。有五重:最下为雁形,第二层作师子形,第三层作马形,第四层作牛形,第五层作鸽形。名为“波罗越”。(“波史越”盖彼国名鸽。)《譬喻经》曰:阿育王起千八百寺。《高僧传》曰:汉明帝于城门外立精舍,以处摩腾焉,即白马寺是也。名白马者,相传云天竺国有伽蓝名招提,其处大富,有恶国王利于财,将毁之。有一白马绕塔悲鸣,即停毁。自后改招提为白马。诸处多取此名焉。

  §事对
  【二梵 三利】《增一阿含经》曰:世尊说四梵福,若能补理故寺,是谓二梵之福。《譬喻经》曰:王舍国人欲作诗,钱不足。入海得名宝珠,上国王言:“我有三利,欲作诗。人海安隐多得金宝,而不贪惜三利。”

  【白马 青鸳】白马事见叙事。《大藏经》曰:须弥山下有青鸳伽蓝。

  【四庙 两塔】《增一阿含经》曰:起四庙寺。《譬喻经》曰:罽宾国有两塔寺。

  【波罗越 丽跋蓝】波罗越事见叙事。《十诵戒本经》曰:拘夷国寺,阿丽蓝石,若阿丽跋蓝石三寺,比丘君依塔弥受法戒。此寺尼,多是葱岭以东王侯妇女也。

  §诗
  【唐吴少微《和崔侍御日用游开化寺阁诗》】左宪多材雄,故戌光鸷鹗;驰赠单于使,休轺太原郭。馆次厌烦歊,情怀寻寂寞;西缘十里余,北上开化阁。初入云树间,冥濛未昭廓;渐出栏榥外,万里秋景焯。岁晏风落山,天寒水归壑;览物颂幽果,至乘动玄钥。但敷利解言,求用忘昏著。

  【陈江总《明庆寺诗》】十五诗书日,六十轩冕年;名山极厉览,胜地殊留连。幽崖耸绝壁,洞穴泻飞泉;金河知证果,石室乃安禅。夜梵闻三界,朝香彻九天;山阶步皎月,涧户听凉蝉。市朝沾草露,淮海作桑田;何言望钟岭,更复切秦川。

  【隋萧悫《和崔侍中从驾经山寺诗》】钩陈夜瞻徼,河汉晓参横;游骑腾文马,前駈转翠旌。野禽喧曙色,山树动秋声;云表金轮见,岩端画栱明。塔疑从地涌,盖似积香成;泉高下溜急,松古上枝平。仪台多壮思,丽藻蔚缘情;自嗤非照庑,何以断连城。

  【隋孔德绍《登白马山护明寺诗》】名岳标形胜,危峰远郁纡;成象建环极,大壮阐规模。曾台耸灵鹫,高殿迩阳乌;暂同游阆苑,还类入仙都。三体开碧题,万户洞金铺;摄心罄前礼,访道把中虚。遥瞻尽地轴,长望极天隅;白云起梁栋,丹霞映栱栌。露花疑濯锦,泉月似沉珠;今日桃源客,相顾失归途。

  §诏
  【北齐武成帝《以三台宫为大兴圣寺诏》】思展聿修之重,念归喜舍之路;肌肤匪吝,国城何宝,期济率土,至于圆极,可以三台宫为大兴圣寺。此处极土木之壮,穷丹素之妍,奇怪备于刻削,光华异于图彩。愿使灵心肸蚃,神物奔会,真觉惟寂,有感必通;化为净土,广延德众,心若琉璃,法轮常转。丽甘露于大千,照慈灯于广劫。

  【后周明帝《修起寺诏》】制曰:孝感通神,瞻天罔极,莫不布金而构祇园,流银而成宝殿,方知鹿苑可期,鹤林无远,敢缘雅颂,仰藉庄严。欲使功侔天地,兴歌不日,太师晋国公总监置,陟岵陟屺,修寺营造。

  【唐贞观年《为战阵处立寺诏》】有隋失道,九服沸腾。朕亲总元戎,致兹明罚;誓牧登陑,曾无宁岁。其有桀犬,婴此汤罗,衔须义愤,终乎握节,各徇所奉,咸有可嘉。日往月来,逝川斯远,虽复项藉放命,封树纪于丘坟;鲍信捐生,凡素著于圆象,犹恐九泉之下,尚沦鼎镬,八难之间,永缠冰炭,湫然疚怀,用忘兴寝,所以树其福田,济其营魄。可以建义以来交兵之处,为义士凶徒殒身戎陈者,各建寺刹。招延胜侣,望法鼓所振,变炎火于青莲;清梵所闻,易苦海于甘露。所司足量定处所,并立寺名,支配僧徒,及修院宇。具为事条之闻,称朕矜哀之意也。仍命虞世南、李百药、褚遂良、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等为碑铭,以纪功业也。

●卷二十四 居处部 

  ○都邑第一

  §叙事
  《春秋左氏传》曰: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又《释名》云:都者,国君所居,人所都会也;邑犹俋,聚会之称也。按《帝王世纪》曰:伏牺都陈;神农亦都陈,又营曲阜;(陈,今陈州;曲阜,今衮州曲阜县。)黄帝都涿鹿,或曰都有熊;(涿鹿,今幽州界;有熊,今郑州界,新郑县。)。少昊都穷桑;(穷桑在鲁北,故《春秋传》曰:命伯禽而封少昊之墟。又《尚书序》曰:鲁侯伯禽宅曲阜。)颛顼都高阳;(高阳,在周为卫地,故《春秋传》曰:卫,颛顼之墟也;或谓之卫丘,今濮阳县。)帝喾都亳,一曰都高辛;(今偃师也。)尧始封于唐,后徒晋阳,即帝位,都平阳;(唐,今定州唐昌县;晋阳,今太原府晋阳县;平阳,今晋州。)舜都蒲阪;(今蒲州河东县)。禹本封于夏,为夏伯;及舜禅,都平阳,或在安邑;(安邑,蒲州县名。一曰:夏禹在阳城,盖避舜子商均,非都也。按《尚书·五子之歌》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言尧舜至禹及太康,皆在冀州界。少康中兴而复还旧都,故《春秋传》曰:复禹之迹,不失旧物。)汤都毫;(殷都有三毫:谷熟为南毫,偃师为西毫,汤都即南毫也。或云西毫。)至仲丁迁嚣,(或曰敖。今河南之敖仓也。)河亶甲居相,(相,今相州。)祖乙居耿;(耿,河东皮氏之耿乡。)及盘庚五迁,复南都毫之殷地。(则西毫也。)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并今京兆之界。)周公相成王,以丰镐偏处西方,方贡不均,乃营洛邑。(今东都也。)成王即洛邑建明堂,朝诸侯,复还丰镐,至幽王为犬戎所杀。平王东迁,乃居洛邑;及敬王时,又迁成周。(今洛阳故都城是也。)秦非子始封于秦。(秦今在陇西,自非子之后。庄公徒楚丘,文公徒汧,宁公都平阳。平阳今岐州郿县界,非尧之平阳都也。至德公又居雍,献公徒栎阳,孝公徒咸阳。)后都咸阳,汉都长安。《东观汉记》曰:光武中兴,都洛阳,又于南阳置南都。三国时,《魏略》云:魏以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吴志》云:吴都鄂,后迁建邺。《蜀志》云:蜀都成都。《晋书》云:晋都洛阳,至永嘉南居建康。(建康今润州江宁县。宋齐梁陈并同居建康,梁元帝及后梁萧察,又别居江陵。晋乱,有十六国,各建都邑。前凉张轨都敦煌,后凉吕光都姑臧,南凉秃发乌孤都乐都,西凉李暠都酒泉,北凉沮渠蒙逊都张掖。前燕慕容廆初都和龙,后徒蓟,又徒邺;后燕慕容垂都中山;南燕慕容德都广固;北燕冯跋都和龙。前秦苻坚、后秦姚苌并都长安,西秦乞伏国仁都定乐。前赵刘聪都平阳,后赵石勒都襄国,至石季龙都邺。后蜀李特都成都,夏赫连勃勃都统万城。晋永嘉南迁后,魏据有中原。初都代,后徒洛阳。至文帝迁长安,孝静帝迁邺,号东魏;北齐高洋以邺为上都。晋阳为下都。西魏禅周,周禅隋,隋并都长安。隋高祖营大兴城,后徒居之,更名曰长安,即今西京城也。隋炀帝迁洛阳于故周王城南,封伊阙,即今东都城也。)唐虞以前,都名不著;自夏之后,各有所称。《白虎通》云:夏为夏邑,商为商邑,周为京师,是也。《公羊传》曰:京师者何也?天子之所居也。京大也,师众也,言天子所居,必以众大言之也。

  §事对
  【天府 帝畿】《汉书》曰:刘敬说上都关中,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东人,多劝上都洛阳,曰:“东有成皋,西有崤渑,背河向洛,其固亦足恃也。”张良曰:“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也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班固《西都赋》曰: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阴,则天下之奥区焉。是故横被六合,三成帝畿。

  【带泾 贯渭】班固《西都赋》曰: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带以洪河泾渭之川。《三辅黄图》曰:秦皇兼天下,都咸阳,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度,以法牵牛。

  【作丰 营洛】《毛诗》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汉书》曰:昔者周公营洛邑,以为在于土中,诸侯藩屏四方,故立京师。

  【三毫 二周】皇甫谧《帝王世纪》云:殷有三毫在梁国,一毫在河南也。谷熟为南亳,即汤都也;蒙为北亳,即景亳,汤所盟地;偃师为西亳,则盘庚所徒也。《史记》曰:五赧时东西周分境,王赧徒都西周。

  【千里 四县】《白虎通》曰:京师者何谓也?千里之邑号也,法日月之径千里。《周礼》曰:四县为都,以任地事。

  【居邰 徙雍】《三辅故事》曰:周后稷居邰,公刘迁豳,亶甫迁岐山之阳。《三辅黄图》曰:秦德公自汧徒雍。

  【法日 象汉】法日事,见千里注,象汉事,见贯渭注。

  【再徒 五迁】《吕氏春秋》曰:一徒成邑,再徒成都,三徒成国。《尚书》曰:盘庚五迁,将徒毫殷。

  【涧瀍 河洛】《尚书》曰: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左思《蜀都赋》曰: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

  【建瓴 定鼎】《汉书》曰;秦中,形胜为国也。地势便利,以加兵于诸侯,譬犹高屋之一建瓴水也。《帝王世纪》曰:武王伐纣,营洛邑而定鼎焉。今洛阳西南洛水北有鼎中观,是也。

  【伊洛 崤函】傅毅《洛都赋》曰:寻厉代之规兆,仍险塞之自然,决昆仑之洪流,据伊洛之双川。《汉书·张良》曰: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

  【统四方 兼六合】《五经要义》曰:王者受命,创始建国,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总天地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帝制万国者也。左思《蜀都赋》曰:夫蜀都者,于水陆所凑,兼六合而交会也。

  【交风雨 总天地】张衡《东京赋》曰:昔先王之京邑也,掩观九隩,靡地不营,土圭测景,不缩不盈,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总天地事见统四方注。

  【挟成皋 据函谷】傅毅《洛阳赋》曰:挟成皋之岩阻,扶二崤之崇山。班固《西都赋》曰:左据函谷二崤之阻。

  【四方之极 八纮之中】《毛诗》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毛苌注曰:商邑,京师也。左思《魏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