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初学记-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襄陵 狐谷】后汉襄陵属河东郡。《水经注》曰:平河水出晋阳县西壶口山,东经狐谷亭。已上晋州。

  【漳川 冀浸】《周礼》曰:冀州其川曰漳。郑玄注云:出长安。《十三州志》曰:潞水出潞县,冀州之浸。

  【赤壤 黄山】《上党记》曰:高平赤壤,其地阻险,百姓不居。后魏《舆图风土记》曰:黄山在壶关县东。已上潞州。

  【舜泽 晋山】《墨子》曰:舜渔于雷泽,在护泽县西。后魏《舆图风土记》云:司马山在晋城县北。晋代祠此山,因以为名。

  【孟门 午台】《左传》曰:齐侯伐晋,入孟门,登太行。《十三州志》曰:太行山或曰孟门,盖其险厄。《水经注》曰:午ㄍぴ诮窍亟纭R焉显笾荨

  【石室 铁骑】后魏《舆图风土记》曰:太原郡山有石室方丈,四壁文字篆书,人不能识。《十六国春秋》曰:石勒当生之时,北山上草木,变为铁骑形。

  【青谷 黄岩】《水经注》曰:清水源出武乡县西,名青谷水。又曰:黄岩水源出辽山县西黄冈下。已上宜州。

  【沤泽 汾关】《吕氏春秋》曰:大昭又名沤泽。《水经注》曰:鹤雀津,汾关名也,介休之西南,俗谓之雀鼠谷。

  【八门 六壁】《十六国春秋》云:刘元海遣将攻西河城,筑营自固。有八门,城高九尺。《后魏书》曰:太武帝讨胡贼于六壁。城有六面,因以为名。已上汾州。

  【紫川 黄谷】《水经注》曰:紫川水源出隰川县东紫谷也;黄栌水出隰川县东北黄栌谷。已上隰州。

  【夏屋 仙都】《史记》曰:赵襄子北登夏屋,诱代王。徐广注云:夏屋,山名。《水经注》曰:晋永嘉中,雁门百姓避乱入五台山,见仙人为之先駈,因而不反,寻访莫知所在。俗人以是山为仙都。已上代州。

  【三会 九原】《水经注》曰:三会水东流入滹沲水,在定襄县界。又云:三会水出九原县西,其山经九原城。

  【灵邱 圣阜】《后魏书》曰:天平二年置恒州,寄居秀容县城,领灵邱等八县。《水经注》曰:滹沲水东流圣人阜北。阜下有水,泉侧石上有手迹,西又有二脚迹。已上忻州。

  【苇州 梅岭】《十三州志》曰:代郡故城,卢植说初置筑时,方就板干,夜自移西南五十里大泽中,自设结苇为九门。于是就以为城,周旋七里。今按:在飞狐县界。《土地记》曰:卤地东州四十八里有梅岭焉。

  【莱水 笄山】《周礼》曰:莱州莱水。郑玄注:莱水出广昌。《史记》:赵襄子姊为代王夫人,襄子杀代王,遂兴兵平代地。其姊闻之,泣而呼天,磨笄自杀。代人怜之,号所死山为磨笄山。今按:在飞狐县界。已上蔚州。

  【如浑水 纥真山】《水经注》曰:如浑水。《水经》:方山又曰纥真山,夏积雪,鸟雀死者一日千数。

  【荧台 火井】《水经注》云:火山似火从地中出,故名荧台。又曰:火山上有火井。已上岚州。

  【壶山 风穴】《汉书》曰:壶口山在北屋东南。《水经注》曰:北屋县故城西十里有风山。其山有穴如轮,风气萧瑟,常不止。已上朔州。

  【永石 单于】晋《太康地记》曰:西河国,惠帝末陷于刘元海。至石勒时,置永石郡,后魏改为离石郡。《十六国春秋》云:离石,单于所徙之庭。已上石州。

  §赋
  【后汉班叔皮《冀州赋》】夫何事于冀州,聊托公以游居;历九土而观风,亦哲人之所娱。望常山之嵯峨,登北岳而高游;建封坛于岱宗,瘗玄玉于此邱。遍五岳与四渎,观沧海以周流。

  §箴
  【扬雄《并州箴》】雍别朔方,河水悠悠;北辟獯鬻,南界泾流。画兹朔土,正直幽方;自昔何为,莫不来王。清穆遐征,犬戎不享,爰藐伊德,侵阮上国。宣王命将,攘之泾北,宗幽罔识,日用爽磋。既不俎豆,又不干戈,犬戎作乱,弊于骊阿。太上曜德,其次曜兵,德兵俱颠,靡不悴荒。牧臣司并,敢告执纲。

  【《冀州箴》】洋洋冀州,鸿原大陆;岳阳是都,岛夷皮服。潺湲河流,夹以碣石;三后攸降,列为侯伯。降周之秦,赵魏是宅,冀制糜沸,泫沄如汤。更盛更衰,载从载衡;汉兴定制,改列蕃王。治不忘乱,安不遗危。牧臣司冀,敢告在兹。

  §论
  【魏卢毓《冀州论》】冀州,天下之上国也。《尚书》何平叔邓玄茂谓其土产无珍,人生质朴,上古以来,无应仁贤之例,冀、徐、雍、豫、诸州也。卢释曰:除黄帝已前,未可备闻。略言唐虞已来,冀州乃圣贤之渊薮,帝王之宝地。东河以上,西河以来,南河以北,易水以南,膏壤千里,天地之所会,阴阳之所交,所谓神州也。

  ○河北道第五

  §叙事
  河北道者,禹贡冀州之域。舜置十二州,分冀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而幽、冀、营等三州及兖州之北界,今并为河北道。(《汉书·天文志》曰:毕昴为冀州,尾箕为幽州分野。)南距河,东至海,北尽幽营。悉其地,河北本殷之旧都;(在卫州。)周灭殷,分其甸内为三国,邶、鄠、卫是也。至卫懿公为狄所灭,其地属晋、赵、韩、魏三家分晋,而怀属魏。(《汉书·地理志》云:魏分晋得河内,即今怀州也。)自卫、相、洛、赵、贝、冀,北尽恒山,东至海,其地属赵。幽平已北东至海,属燕。洺州、邯郸为赵国。(《史记》:赵敬侯所都。)相州为邺,魏武帝、后赵石季龙、前燕慕容隽,自蓟徙,北齐文宣帝并都之。(幽州曰燕,召公之所封也;营州,前燕慕容皝都之。)

  §事对
  【分晋 接燕】《汉书》曰:赵分晋有信都钜鹿清河。卢毓《冀州论》曰:冀州北接燕代。

  【南宫 北部】《汉书》曰:南宫县属信都国。许慎《说文》曰:冀州北部,以月朝作食为模馈R焉霞街荨

  【三台 九殿】陆翙《邺中记》曰:魏武于邺城西北立三台。中台名铜雀台,南名金兽台,北名水井台。又曰:石季龙自襄国至邺,二百里辄立一宫。宫有一夫人,侍婢数十。凡季龙所起内外大小殿九,台观行宫四十四所。

  【紫陌 赤桥】《水经注》曰:滏阳县有紫陌,浮图十里造生墓于此。《邺中记》曰:邺城东七里有赤桥之宫。已上相州。

  【轵县 苑乡】《史记》曰:秦昭襄伐魏,取轵县。《水经注》曰:丹水经苑乡之城。

  【平津 陆阜】《晋阳秋》曰:造河桥于富平津,即河阳津也。《水经注》曰:陆真阜南有皇母,马鸣二泉,东南合注于吴陂。已上怀州。

  【商墟 虞险】《史记》曰:成王伐管叔,以殷余人封康叔为卫君。居故商墟也。《北征道理簿》曰:垄头城,故虞国之险。湛水流其后,清水流其前。

  【苏岭 饧盆】《十道志》曰:苏门山一名苏岭,孙登所隐处也。又曰:饧盆水一名盆泉,源出县西北三十里。弯屈似盆,其味如醴。因以为名,已上卫州。

  【鸡泽 狗山】《左传》:襄公三年六月,会单顷公及诸侯,同盟于鸡泽。《汉经注》曰:狗山顶上有狗迹,今在临洺县西。

  【塘泉 研冢】《水经注》曰:洺水东北流,经广平县故城东,水积于大泽之中,为登泉。南北四十里,东西二十里,亦谓之黄塘泉。《邺中记》曰:邯郸城西南十里子岗上,有冢如研子形,俗谓之研子冢。已上洺州。

  【斥邱 平邑】《续汉书》曰:斥丘县属魏郡。《竹书》曰:晋烈公四年,赵城平邑。今在昌乐县东北。

  【沙鹿 石台】《左传》云:沙鹿崩。杜预注云:晋地也。元城东南有沙鹿山。郦善长《水经注》曰:武阳县城有一石台,大城门外又有故台,号曰武阳台。已上魏州。

  【蓼水 苏亭】《水经注》曰:蓼水出襄国。《汉书》曰:襄国有苏人亭。

  【百岩 千步】《洺州记》曰:龙岗县西北有百岩山。《水经注》曰:洺水一名漳水,俗名千步。已上邢州。

  【柏亭 槐水】《水经注》曰:洺水东经柏畅亭。今按:柏畅亭故城,在房子县西。又曰:槐水出黄石山,今在元氏县界。

  【石柱 珪碑】《水经注》曰:平房城南门,夹道有两石柱,翼路若阙焉。又曰:汉明帝北回,诏高邑于光武即民建石坛,立珪头碑。已上赵州。

  【善陆 清河】《汉书》:鄃县,汉清河郡,王莽曰善陆。晋《地道记》曰:清河国,凡领清河等六县。

  【胥陵 甘泉】《汉书》东阳县属清河郡,王莽曰胥陵。《十三州志》曰:历城本周之甘泉西地。已上真州。

  【重丘 浮水】《左传》曰:诸侯同盟于重丘,今在聊城县东南。《水经注》云:浮水出聊城东北,泛则津注,耗则辍流。

  【堂邑 灵城】汉高祖封陈婴为堂邑侯。又曰:灵城属清河郡。已上博州。

  【胥国 宛乡】汉武帝封河间献王子让为胥侯。《水经注》云:浮水东北经高城县之宛乡城。今在盐城县界。

  【千童 百薄】应劭注《汉书》曰:千童县,灵帝改曰饶安。《水经注》:滈河东北经富平故城北,分为二水:南水为长聚沟,东注海;北水谓百薄沟,东北注海。已上沧州。

  【马颊河 龙额县】《尔雅》云:九河名有马颊,上广下狭,状如马颊。汉平原郡领龙额县。

  【管辂冢 曼倩祠】《魏志》:平原县有管略冢。《汉书》:安德县有东方朔祠。已上德州。

  【新馆 舆亭】汉武帝封中山靖王子未央为新馆侯。《续汉书》:北新县东二十里有樊舆亭。

  【樊城 柏国】《汉书》曰:武帝封中山靖王子为樊舆侯。故城在清宛县东南。又曰:武帝时,赵敬肃王子然吉为柏陵侯。今清克县南有侯国故城。已上瀛州。

  【仙岩 天井】晋《太康地记》曰:行唐县西北有仙人岩。《水经注》曰:派水历天井泽南。

  【马观 鸿关】《水经注》曰:黑水东北有汉中山王故宫处,简文造钓台戏马之观。又曰:定水东流历山,俗谓是处为戏头,即《晋书》所谓鸿上关。已上定州。

  【轮井 核山】《水经注》曰:行唐城有大井若轮,水沸腾水测。又曰:派水北流,经大核山。

  【夫城 女庙】晋《太康地记》云:行唐县北二十里有如夫城。《水经注》曰:行唐城内北门东侧有玉女神庙。庙前碑云:赵武灵王营斯邑城。弥载水立,圣女发叹,百堵皆兴,不日而就。已上恒州。

  【宁台 历室】《史记》曰:燕昭王伐齐,得宝器,设祭于宁台。《战国策》曰:乐毅与燕惠王书曰:大吕陈于元东,故鼎反于历室。今并蓟州界。

  【仲理金 伯雍璧】《神仙传》曰:仲理居无终山中,含神丹,作黄金五千斤,以救百姓。《搜神记》曰:杨伯雍汲水作义浆,有一人就饮,以石遗之。伯雍种,遂生白璧,其处地可一顷,名曰玉田。已上幽州。

  【桑谷 刍溪】《水经注》曰:三城水,经伏陵山南,与石门水合,有桑谷之名,盖沿出桑溪故也。又曰:鲍邱水东南流,龙刍溪水注之。

  【三城 七渡】《水经注》曰:鲍邱水南流,合三城水。又曰:水经渔阳故城南,合七渡水。已上澶州。

  【阪泉 辔野】《史记》曰:轩辕及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周书》曰:蚩尤逐二帝,争涿鹿之野。赤帝大惧,乃说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名之曰绝辔野。

  【覆釜 裂沟】后魏《舆图风土记》曰:潘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形似覆釜,因以为名。《水经注》曰:传言,昔时地裂,遂成沟壑,有水,俗谓之分家水。今之怀戎县东北有地裂。已上妫州。

  【剑石 刀岩】《水经注》曰:徐水东北经郎山西,众崖竟举若鸟翅,立石崭岩似剑。又曰:漆水南经藏刀山,层岩璧立,直上干霄。

  【穷鱼邱 巨马水】《竹书》曰:晋荀瑶伐中山穷鱼之邱。《水经注》曰:巨马即漆水。已上易州。

  【素河 黄洛】《水经注》曰:素河水出今皮县蓝山,南合新河。又曰:黄洛水出卢龙山。

  【玄水 蓝山】《水经注》曰:玄水出肥如县北玄溪。后魏《舆图风土记》曰:卢县西三十九里有蓝山。已上平州。

  【长谷 平川】《十六国春秋》曰:冯跋弟弘为乱,而跋惊死,弘葬之长谷陵。《水经注》曰:高平川水出西北平川。

  【狼河 龙苑】《魏氏土地记》曰:狼河,附黄龙城东北下。《十六国春秋》云:慕容熙光始三年,筑龙腾苑,起景云台。已上营州。

  §箴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