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堵车有治没治-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子收费系统的最大好处是可根据不同地段、时间和车辆实施不同收费标准。交通繁忙时,公路使用费就会高一些,占用路面较多的大型车辆也会被征收较高费用。像新加坡最为著名的商业街乌节路,由于近年来车辆太多,政府就通过增收通行费用来减少汽车流量。

  严格的处罚制度也保证了新加坡的交通秩序。在新加坡,交通违规者除了要交罚款外,还可能面临被吊销驾照甚至坐牢的处罚。按规定,司机闯红灯、不系安全带和乱停车等违章行为都将被扣分或罚款;酒后或在药物作用下驾车的司机除被扣分和罚款外,还会被判处6个月以下监禁;多次违章者将面临更严厉的处罚。(

  新加坡人很遵守秩序,这一点特别体现在交通上。道路上车水马龙,但很少见到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的塞车现象,更少听到刺耳的鸣笛声。汽车驾驶员规范驾驶,行人很少乱穿马路。在路口过马路时,车辆和行人都是绿灯行,红灯停。无论是乘公共汽车还是地铁,人们总是按序上车。即便是起点站,乘客多而且车上有空座位,也没发生过一群人扒住车门、争先恐后向里冲、占座位的现象。出租车站上,人们则排队。无论等车时间多长,没见有人着急加塞。平日里,很少见过交警和交通协管员,仅在节日或有大型活动的情况下,才能见到他们在维持秩序。

  新加坡开展了一次为期9个月的公路礼貌活动。交通警察在这段期间里,评选在公路上、马路上行为有礼貌的司机、骑摩托车和自行车的人和行人,并给予奖励。评选标准除了遵守交通规则外,还要有礼让精神、提早打信号灯和向让路的司机致意感谢等等。这项公路礼貌活动至今已举办了16年。受到表扬的人数,从过去的每年150人,今年将增加到200人。

  与众多国际大都市一样,交通拥堵一直困扰着法国巴黎,而国际上越来越大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也促使巴黎市政府为解决这一难题采取了多元化措施,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转效率,鼓励市民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在交通多元化的引导下,巴黎市政府目前正致力于延长地铁线路、扩建有轨电车、优化出租车管理并且鼓励使用自行车。

  巴黎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地铁线路。在巴黎环城公路以内的市区,各地铁站之间的距离都在几百米之内。巴黎市政府还在原有地铁的基础上不断延长线路,方便那些远郊居民进出巴黎市中心。另外,由于有轨电车在节省能源和减少污染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巴黎市政府大力扩建了这类交通设施。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放弃使用私家汽车而乘坐有轨电车,市政府还“别出心裁”地在专用车道两旁栽花种草,让乘客感受赏心悦目的乘坐体验。而出租车在巴黎一向被视为公交车,可使用公交车专用车道。以往由于绝大部分出租车都停靠在出租车站,因此,在巴黎很难随手打到出租车。现在,巴黎市政府推出了出租车“一号制”服务,只需拨打一个号码便可叫来就近停靠的出租车,这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出租车的空驶率。

  而巴黎为解决交通难题,推出的最新、最引人关注的措施便是自行车租赁。市政府7月中旬推出了“自行车自由骑”活动,在市中心人流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置了多个自行车站。人们租用智能卡后即可在自行车站随取随用,并且在市区内任一租车点都能还车。为了鼓励市民多使用这种“零排放”交通工具,租用的头半小时免费,过后则按时计费,同时市区内也增加了许多自行车专用车道,方便人们出行。“自行车自由骑”也是政府与企业合作解决公共问题的一个典范。在这一合作关系中,法国德高广告集团提供租车和自行车维修保养等服务,作为交换,巴黎市政府免费向该集团出让市区内几处广告牌的使用权。另外,使用自行车超时收费的部分仍然归巴黎市政府所有。因此,在解决交通拥堵、减少污染的同时,政府与企业“皆大欢喜”,保证了服务的顺利推广。而在许多当地市民看来,在巴黎街头骑着特制的免费自行车也已成为一种时尚。

  在瑞士,城市交通的流畅与马路的宽度不相干。瑞士城市都坐落在阿尔卑斯山脉的山旮旯里,马路狭窄,多数是双向单车道,但交通之流畅居然世界闻名。面对不断增长的交通流量,瑞士第一大城市苏黎世并没像其他城市那样陷入交通问题的恶性循环之中,即:一味地修建道路使更多的轿车上路产生新的道路阻塞影响公共电汽车及轿车的运行速度空气和噪声污染加重建筑新的道路和拓宽旧路修建更多停车场增加更多轿车,再建筑新的道路。事实上,苏黎世的道路基本上保留了她几百年前建城时的原貌,没有因为汽车的增加而拓宽道路。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苏黎世交通政策的核心理念:运送更多的人,而不是移动更多的车。他们的观点独特新颖:城市的活力来自于人,而不是汽车,一个被汽车充实了的城市是令人生畏的,有了人的流动,城市才会充满活力。

  在瑞士多数城市,整个城市交通的规划和设置都围绕这样一些目标在推进:促进交通方式从小轿车向利于环境保护的公共交通的转变;合理疏导机动交通,创造宁静的居住环境;限制停车泊位;减少机动交通流量,减轻汽车尾气污染;在市区中心减少停车场,增加步行区,并设法使各个步行区相连。

  为吸引更多的人乘坐公交车,苏黎世制定了公交优先的政策,即路面优先、信号优先和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全市公交车辆进行统一调度。所谓路面优先是划定公交专用车道,确保公交车快速运行。苏黎世的公交专用车道除了像其他欧洲城市那样在路面上漆上Bus标记以外,还有其别出心裁之处。在有些公交专用车道上他们还植上了草皮,这样既是明显的标记,也能降低噪声,吸纳灰尘,美化环境,丰富城市的色彩。

  为了让公交车快速通行,政府花费巨资改造了城市交通信号系统,让公交车辆在交叉路口永远面对绿灯。在交叉路口前300米安装电子感应器,当公交车接近路口时,感应器将信号传递给交通信号灯计算机控制系统,以确保公交车到达路口时,信号灯能及时变为绿色,从而减少运行时间。

  另一个让更多瑞士人选择公交车的理由是:方便。瑞士的交通网由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及相互衔接协调的线路组成,这包括公共汽车、轻轨电车(类似我国的有轨电车)、快速短途火车。买票分地段和时段,在一个规定范围的地区内和一定的时间内(通常以小时为单位),票价是固定的,而且无限制使用。只要你在这个地区,或这个时间段内,一张车票坐多少次都行。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间你可以用它乘包括郊区火车、大巴、电车、轮船在内的4种交通工具中的任一种。

  有了上述种种优点,难怪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苏黎世,大银行家们也会将自己的车留在家里坐公交车上班。按照当地交通部门官员的话说,外出乘公交车的不只是工薪阶层,也包括市长、政客、银行家、公司老板等,没有人会觉得坐公交不体面。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在瑞士第一大城市苏黎世,42%的市民日常出行第一选择是公交车,而在高峰时段,这一比例更高达70%以上,另外还有10%的人骑单车或步行上班,剩下的两成才是开私家车的人。

  M—30是马德里市区最重要的环形快速交通干道。据马德里城建局官员介绍,这条城市快速路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全长32.5公里。30多年过去了,城市人口、车辆都大大增加,快速路变成“蜗牛路”,上下班车流高峰时段简直成了停车场。同时,也成了“危险路”、“污染路”,一些路段交通事故频发,噪音、尾气严重污染环境,干扰了道路周边居民的生活。拥堵还加大了马德里中心区道路的压力,使得一些路段成了“肠梗阻”。改造M—30,恢复其城市快速交通主干道的功能,同时让它成为“安全路”、“环保路”,是马德里市政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2004年9月,改造工程开工,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开进工地,17家大公司的5000多劳动者在20个路段同时施工,,历时近3年、耗资40亿欧元。这是马德里城市发展历史上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有以下几个引人注目的特点:

  一是多个路段转入地下,建成世界上最长的城市地下交通隧道。M—30改造工程南段是一处拱形路段,区段内有3处与进出城高速公路相连,过去是最拥堵的路段。现在,这里新修了一段长5.9公里的隧道。该隧道与东、西段隧道和市区主要大街新修隧道相连,总长达12公里,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市交通隧道。M—30南段日车流量26万多辆次,据预测,其中30%的车辆将走新修的地下隧道,这将大大缓解地面交通压力。二是新建、改建立交枢纽,打通“肠梗阻”。在工程改造中,改建连接进出城高速公路和交通干道的枢纽6处,线路总长30多公里。这些地段的“肠梗阻”得到彻底疏通。三是全程配置先进的安全系统,改造事故高发地段,行车安全系数得到提高。记者乘车通过南段隧道时看到,隧道内为单向3车道,车道两侧为紧急步行道,电子信号显示屏醒目,隧道一边每隔一段距离有一处标明紧急出口的绿色门。马德里城建局官员介绍说,这段道路由两条单向行驶的行车隧道和中间的安全隧道组成,那些绿色门就是行车隧道连接安全隧道的通道,平时是关闭的,一旦出现严重事故,车辆可以通过这些紧急出口进入安全隧道疏散。全路的安全系统由一个监控中心控制,各处的电子探头将道路运行情况汇集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对全路运行情况一目了然。据介绍,改造后的M—30交通事故可下降50%,每年可减少2000多万欧元的损失。四是汽车尾气减排效益大。改造后的M—30,由于车辆行驶畅通以及隧道内安装了先进的过滤系统,2007年可减排温室气体3.5万吨,以后随着车流量的增多将逐年增加,到2037年年减排量将增至6.48万吨。此外,可避免汽车尾气中80%的可吸入颗粒排放到大气中。减排的经济效益将从550万欧元逐步增加到1000万欧元。另外,由于多个路段转入地下和安装隔音降噪装置,可大幅度降低车流噪音对道路附近居民的干扰。五是结合道路改造,恢复道路两侧绿色植被,改善自然景观。记者乘车从南段隧道进入西南段隧道时,城建局官员挥手向上指着说,隧道上面就是马德里最重要的河流曼萨纳雷斯河。过去M—30占据着河岸,河水污染严重,自然景观遭到破坏。现在,这段道路转入地下,腾出的地皮还给曼萨纳雷斯河,恢复绿色植被,两岸恢复绿地可达100万平方米。此外,按计划,道路改造工程周边地区还将植树25万多株。记者看到,在曼萨纳雷斯河两岸的一些地段,园林工人正在植树种草,一些地方小树已成林。马德里市区西南部将再现过去一条清流两岸绿的自然景观,成为人们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地处安第斯山脉和海岸山脉之间的谷地,市区空气流动受阻,空气污染物难以排出。智利国家环境委员会的统计显示,圣地亚哥城市空气中颗粒物的6.5%来自汽车尾气,78.9%来自道路上因车辆行驶而飞扬的尘土。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圣地亚哥采取多种车辆限行措施,既减轻了空气污染,也缓解了交通压力。

  首先,圣地亚哥将车辆根据牌照尾号分为5组,从周一至周五,每天限制其中一组车辆上路行驶,限行车号由有关部门事先通过媒体公布。如果某天的空气污染指数超标,根据“环境提示”、“环境预警”和“环境紧急状况”3个级别,限行车辆将分别增加到2组、3组甚至4组。

  其次,对未安装尾气催化转换器的车辆采取限行措施。智利汽车均在挡风玻璃明显位置上,贴有绿色或红色验车标志,以区分车辆是否安装了尾气催化转换器。长期以来,圣地亚哥一直对没有安装尾气催化转换器的车辆采取限行措施,以鼓励环保型车辆的使用。

  第三,减免车辆行驶许可费,以鼓励车主少开车。智利车主不必缴纳养路费,但每年要缴纳车辆行驶许可费。圣地亚哥市政府规定,如果车主希望“无限制”行驶,就需多缴纳行驶许可费;如果车主愿意每周少开几天车,可以免除部分行驶许可费;如果车主决定从周一到周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