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堵车有治没治-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符合实际的补助标准。按级别补,看起来公正,但并不公平,也不科学。级别高,不见得出行需求就大。级别低,也不见得出行需求就小。相反,级别高的可能经常坐办公室运筹帷幄,而级别低的却要经常外出办事。要找到一个合理反映需求的方案实在是难上加难,弄不好就成为变相福利,变相加薪,使得车改变味走样。按级别补贴,实际上还是在官本位观念主导下的一种简单办法,把补助又变成了一种待遇,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而根本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发放车补的办法不可避免地把车补演变成个人收入的一部分,并不能保证用到因公出行上。公务用车的唯一作用是保证因公出行需求,提高工作效率,与级别无关,与身份无关。公车的拍卖可能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也不是一个好办法。公车拍卖时,大多采取内部拍卖的办法,起价就很低,成交价也很低,有的甚至是已内定哪个车卖给谁,拍卖完全流于形式,不亚于变相侵吞瓜分国有资产。即使拍卖,也应面向社会公开拍卖,不允许有任何内部照顾、内部优先的做法。从各方面考虑,还是应采取公务用车社会化保障的办法比较好。可以把现有国家机关公务用车集中起来,组建专门的公务用车出租服务公司,负责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的公务用车提供保证。这样的汽车服务公司不要只有一家,要引入竞争,引导公务车出租服务公司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各个政府机关可以根据公务需要进行招标,对汽车服务公司提出服务保障要求,签订服务保障合同,由汽车服务公司承担服务质量相关责任。而在政府部门内部,则可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并由专门的部门或专职人员负责实施监管,统一标准,统一租用,统一核算。这样,现有的公车配备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基本都可以得到解决。这样的车改恐怕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只要公务车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公车制度存在和衍生的种种弊端才能得到较好解决。公车泛滥的现象得到遏制,公车占用道路资源就会大大减少,车辆的利用效率也会大大提高,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也将必然得到一定缓解。

12、有多少不必要的出行可以避免
12、有多少不必要的出行可以避免

  避免不必要的出行也是缓解交通拥堵的一个办法。人们的出行,并非都是必要和情愿的。如果能够把不必要的出行减少到最低限度,自然也就会减少对交通的压力。

  交通量的增加速度总是高于道路建设速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交通量是由车辆数量和运行里程两个方面决定的。由于车辆数量和运行里数是同时增加的,于是交通量便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势头。虽然车辆数量的增长在一定时候会趋于缓和,但旅行里程的增加却有无限潜力。旅行里程的增加来自很多方面,而日常生活与交往造成的出行量的增长最为突出。统计显示,汽车旅行时间的增长中,有八成与工作无关,也与假日旅行和长距离旅行无关,而是与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杂事有关。据美国公路管理局研究,美国每个轿车每年旅行里数是万~2万公里。其中1/3的出行里程是用于无谓的消耗和家庭琐事,如买一瓶牛奶、一管牙膏、一条肥皂,参加一个小型比赛,送老人去医院以及学生配眼镜,都要开着车去。另1/3的出行里程用在社交和消遣方面,如外出锻炼,看电影、下餐馆。所有这些杂事和交友行为,占去了旅行里数的2/3。在美国,自1970年以来的30多年里,注册的汽车增加了70%,而交通里程增加了90%。可见,增加道路并不能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而正确有效的限制和减少轿车使用量(包括使用的频度和行驶的里程数),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谈到不必要的出行,在中国在北京首推某些可开可不开的各种大小会议。北京每天到底有多少各种名目的会议?这恐怕没人能说得清楚。但在北京的街头上,在城区的酒店、郊区的度假村,在某些会议中心、会堂礼堂,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多如牛毛的会议。全国性会议,北京市会议,各系统、各区县的会议,每天都无休止地开着。无论什么样的会议,都离不开交通。与会者要从四面八方涌向会场,在一个短时间内大量车辆集中到同一地点,给局部地区带来巨大交通压力。参加各种会议的,大多数是各级领导干部,几乎都是一人一车,有多少人开会,就有多少辆车。不管参加什么会议的,很少见到骑自行车或者坐公交车来的。很多会场根本就没有地方存放自行车。甚至还出现过有的人骑自行车开会,到会场门口禁止进入的怪事。因为会议的警卫人员只认小汽车,骑自行车被看作是另类,不正常。各种各样的会议对道路交通的影响不可低估。任何一个中等规模的会,都要动用几百辆车。如果属大型会议,就是上千辆车。现在随便哪一个区县或部委办局开会,都不会少于二、三百辆车。二、三百辆车对一条街道,一个局部地区造成的影响就已经相当大了。会议交通对北京的交通影响不可低估。如果把会议真正控制住,集中开会大量减少,也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对路面交通的压力。

  对精简会议,党中央、国务院多年来不计其数地提出明确要求,多次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发出文件,要求精简会议。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又一次发出通知,要求精简会议,并且提出了硬性指标。通知要求:控制会议规格,从严控制以国务院名义召开会议,能由部门召开的会议,不以国务院名义召开。国务院办公厅不为部门召开的会议代发会议通知。控制会议数量。国务院已经发文部署的工作,原则上不再以国务院名义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国务院部门召开的全国性工作会议每部门每年不超过1次;确需增加的,部门报送请示时应详细说明理由;控制会议规模。国务院召开的会议,只安排与会议内容密切相关的部门参加,会议代表最多不超过260人;控制会期。国务院召开的会议一般不超过1天半,部门召开的会议一般不超过2天;电视电话会议一般不超过2小时,各类专题会议一般不超过半天;改进会议形式。国务院召开的会议,如设主席台,一般只安排国务院领导同志、会议主持人和业务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就座;提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和网络视频会议;不涉密的会议特别是直接开到基层的电视电话会议,尽量安排中国政府网进行网上直播;简化会议程序。会议应尽量少安排大会发言,确需安排的,原则上每次全体会议不超过5个,每个发言时间不超过8分钟。一般不在国务院召开的会议上安排部门的表彰、颁奖等活动;提高会议效率。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各类专题会议等安排的汇报,汇报人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汇报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5分钟;其他与会人员发言应紧扣主题、直陈观点、言简意赅,一般每位不超过5分钟(汇报和发言要求应写入会议通知);提交会议审议或讨论的文件及汇报材料至少应提前2天完成报批手续,提前1天印发与会同志;降低会议成本。除会议统一发放的文件、材料外,不得再发放各种参考材料、宣传材料、画册邮册及其他纪念品等;会场的安排和布置等要简洁大方、讲求实用;节约开支。

  不仅中央多次就精简会议发出通知,提出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各部委也都反复强调,要求落实中央要求。很多地方明确规定每周的某一天为无会日,有的省市还规定一年中的某个月为无会月。关于开会的审批程序,参加会的人数,各种会议的所用时间,应该说在这方面落实得不够好,许多地方和部门说归说做归做,雷声大雨点小,会议总是精简不下来,好像不开会就无法做工作,工作就是开会,开会就是工作。许多领导干部虽然对此也很头疼,对没完没了的会议也很反感,但是似乎走入一个怪圈,即都反对会议太多,但又都抵挡不住,各种会议总是不见减少。一说精简会议都举手赞成,但具体到哪个会应该开,哪个会应该减,就这个也不能不开,那个也不能不开,还是减不下来。精简会议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既然如此,能否退一步,先把集中开会控制住。即所有的会议能不集中的就不集中,尽量采用电视电话会和网络视频的形式。现在通讯非常发达,即使相隔万里,采用电视电话会或网络视频技术开会,也如身历其境,与集中到一起开会从效果上看没有多大区别。从技术上看,大多数会议都可以采取这种形式进行。特别是那种一个人讲话,少数人发言,大多数听讲那种会,采用电视电话和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最好。一般情况下,凡不具有研讨性的会议都适合采用电视电话和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但不少领导对这种运用现代手段高效节省的会议方式总是不太认可,总觉得不把大家聚到一起就缺乏那种过去多年习惯的会议气氛。不把大家聚到一起,会议就不能取得好的效果。有的领导干部还把是否集中人员开会看作会议规格的标志,当作对某个会议是否重视的标准。觉得开电视电话、网络视频会议就是对会议不重视,就是规格低。对此,需要领导干部转变观念,对电视电话会和网络视频会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在要求精简会议的同时,对集中人员到会场这种会议形式应加大控制力度,明确要求各种会议一般都要采用电话电视或网络视频的方式。集中人员到会场开会的,要严格控制。确需集中人员开会的,须经一定程序的批准。现代社会的通信技术如此发达,做到这一点是没有任何技术障碍的。如果把集中人员的会议形式最大限度地改为电视电话或网络视频会议,就会大大减少因会议出行给道路交通造成的压力,对缓解交通拥堵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精简会议关键在落实。关于精简会议,从中央到基层,通知没少发,但会议之多依然如故。作者在写本时,查阅有关资料,看到北京市政府2000年发出的“关于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的通知”中,所提出的要求几乎与2007年底国务院的通知没有多大出入。通知中强调,市政府及其各工作部门召开各类会议,要坚持务实、节俭、高效的原则,对于既无明确目的又无实质性内容的会议,或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可以深入基层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开会;可以合并召开的会议就合并召开;进一步加快本市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设,提高电视电话会议的质量和效率。没有建立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的部门要尽快建立,凡是能够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的都要采取电视电话会议形式。要完善电视电话会议制度,加强电视电话会议的组织管理工作;坚持星期一无会日制度,除连续召开的会议外,星期一不安排全市性大会和地区、部门、单位领导干部参加的会议。除国务院召开的会议外,凡国务院各部门召开会议,需要传达贯彻的,均由市政府相关部门召开会议,不再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会议。市政府有关部门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性专业工作会议,每年只能召开一次,并应于每年12月底前将第二年要召开会议的计划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审核提出意见后,报请市政府领导同志统一协调审批。因特殊原因需要召开2次的,会议主办部门要说明理由,逐个报批,并提前10天请示市政府;市政府工作部门要尽量减少召开全市性会议,确因工作需要召开会议的,须经本部门领导集体研究同意,并在召开会议之前送市政府办公厅备案。市政府工作部门要从严控制部门内设机构召开全市性工作会议和业务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议、市政府专题会例会,每星期各召开一次。凡可以通过批示办理的事项,应当通过批示办理;可以通过协调解决的事项,有关部门要主动协调,不要提交市政府会议讨论;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每年各召开一次,会期一般不超过3天,参加会议人员不得超过300人;以市政府名义及市政府工作部门名义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会期不得超过2天,参加会议人员不得超过200人;严格限制邀请市政府领导同志及区、县政府和市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专业工作会议,可以邀请市政府主管领导同志出席,一般不邀请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出席;确需邀请区、县政府和市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的,要报市政府审批。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召开的会议,区、县政府和市政府工作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应当参加。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