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里无云-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的圆顶,顶上是###教的新月标志,大概是想吸引当地的穆斯林和远道的观光者吧。整个游乐园背靠火焰山的红色岩石。“这主要是让游客重温《西游记》里的故事。”胖老马显然为自己没想出这个赚钱的生意而遗憾,语气很是嫉妒。两个年轻人似乎玩得很高兴,花3块钱,他们可以带上孙悟空和唐僧的面具照相;花10块钱,他们就能带上面具,穿着黄装,手拿金箍棒,装扮成孙悟空;游客们如果心血来潮也可以穿上唐僧的袈裟,骑上真正的白马。  我打量了一番这副景象,很吃惊当地政府竟然允许他们在这里修建一个游乐园, 距一个国家一级文物遗址如此之近。吐鲁番并不拥挤,面积有一个爱尔兰大,大多是沙漠,游乐园完全可以建到别处。但胖老马说:“要是我,也会建在这儿,这里有名, 人们大老远来了,石窟让他们失望,干嘛不找找乐子?”  “他们可以去看火焰山。”  “我们现在要去的就是火焰山。”  在《西游记》里,唐僧取经在火焰山受阻,方圆数百里全是烈焰,寸草不生。要过火焰山,必须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扇一下,烈火立即熄灭,再扇一下,便有凉风习习,扇第三下,天上便降下绵绵细雨。当地人每年要向铁扇公主献上一个孩子,借得扇子一使,才能播种庄稼。铁扇公主不愿借扇子给孙悟空,孙悟空便变成一只小虫钻进了她的肚子里,在里面折腾。铁扇公主无奈交出了扇子,但那是一把假扇子,扇起来火势更猛,直冲云霄。孙悟空又变作她丈夫牛魔王,骗来了芭蕉扇,但他不懂咒语,又上了当,一阵旋风把他刮到了万里之外。第三次,他很幸运得到了诸神的帮助,熄灭了火焰山的火。他把扇子还给铁扇公主,让她保证为当地老百姓造福。然后孙悟空打点好行装,为师父牵上马,师徒一行翻越了不再冒火的火焰山。  玄奘途经高昌时也不能避开火焰山。这是高昌国最明显的标志, 而且就位于丝绸之路上。我和胖老马正说着话,就看见了前边天际尖耸的岩石,越到跟前越显得高大,那奇特的红色简直像是在燃烧。我无数次听说过火焰山,也见过大量照片,但是眼见为实。陡峭的山势和深红的岩石构成的涧谷犬牙交错,山峰弯弯曲曲,凌乱地插入蓝天。在烈日的灼晒下,这座山的确像是要喷出火焰。我突然意识到,难怪这里激发了吴承恩和无数中国人的想象力, 这的确是《西游记》里最精彩篇章的最完美的背景。  '返回目录'   。。

唐僧与玄奘(8)
我决定在火焰山留个影,从小我做梦都想来这个地方, 我不能两手空空地回去。但是胖老马不帮忙。我想,烈日炎炎,他不想下吉普车也难怪,那就继续走吧。一刻钟后,我们离开了主路,开上通往山脚的碎石路上。“现在可以照相了!”他骄傲地宣布。“我找遍了整整一座山,这里是最佳拍照地点。” 他真是考虑周到,却是出于生意经。跟全中国一样,吐鲁番也是往“钱”看。胖老马说火焰山现在是旅游热点,去年有50万人来这里观光。他兴奋地说:“我们应该在路上竖一块牌子——火焰山最佳拍照点,旁边安排一个人专管收钱,每人5毛钱。那样真是赚大了。”他做起了发财美梦,脸上一副熏熏然的表情。  我读《大唐西域记》前,对玄奘在吐鲁番的经历的惟一了解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我想大多数中国人也限于此。之前我并不知道是在这里,玄奘凭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获得了西行成功的保障。他来到高昌国时身无分文,头上还有一张通缉令,前途未卜。从这以后,他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了:高昌王为他备齐了一年四季的衣物,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绢绞五百匹,作为沿途送给寺庙的供养。另外还备马30匹,仆人24个,沙弥5个做随从,一路护送他到印度。更重要的是,高昌王给一路要经过的24个国家的君王都写了国书。玄奘对此感谢不尽:  “伏对惊惭,不知启处,决交河之水比泽非多,举葱岭之山方恩岂重。悬度凌溪之险不复为忧,……傥蒙允遂,则谁之力焉,王之恩也。”  史实与神话相去甚远。  《西游记》虽然淡化了隐忍、顽强的玄奘,但却造就了一个爱憎分明、一往无前的孙悟空。在多数中国人忍受着强权压迫,生活困苦的年代里,《西游记》给了他们一个多姿多彩的传奇世界,一个宣泄的机会。魔力无穷的孙悟空寄托着人们的梦想:叛逆。至今我读这本小说时,仍像第一次那样激动。《西游记》虽然离史实甚远,但它的流传,使得玄奘取经的故事广为人知,虽然在书中,玄奘变成了软弱无能的唐僧,但也从某种意义上再现了取经之艰难,以及唐僧百折不回的意志。  《西游记》也充满了佛教的精髓。我还记得姥姥说,孙悟空虽然上天入地,除魔降妖,但他有时也骄傲妒忌,贪心发怒,也会办坏事,因此观音菩萨才给起他一个法名“悟空”,就是希望他领悟到自己力量的有限和生命的虚幻。俗话不是说吗,孙悟空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还是翻不过如来佛的掌心。相反,唐僧心胸宽厚,仁爱无私,慈悲为怀,他有“道”——那也正是他一念《心经》就能让孙悟空听话的秘密。姥姥的话当时我不理解,现在我明白了。《西游记》最后一段话说得很清楚: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善发普提心。同生极乐国,尽报此一身。  如果说吐鲁番的火焰山为吴承恩的《西游记》的创作提供了最神奇的背景,那么它的考古博物馆也为我们发现真实的玄奘提供了最好的线索。这里简直像是一个金矿,其中的展品向我们展示着一个丝路王国两千多年来积累的财富:真丝织品、胡商雕像、旅行文献、壁画、卷轴、佛经,甚至风干了的面包和甜点。另外还有玄奘《大唐西域记》残卷,可能是他的弟子赠给麴文泰后人的礼物。  收藏虽然丰富,但大概是资金短缺的缘故,展品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展厅昏暗阴郁,布满灰尘的橱窗看上去也像文物一般。展品按照年代排列:从一楼的新石器时代,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原始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到二楼那些发黑的干尸。  干尸陈列在玻璃橱柜里。要是在西方任何一个博物馆,它们都会引来每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这个展厅潮湿闷热,显然干尸保护不到位,全成了深棕色或黑色, 仿佛来自非洲。胖老马告诉我,有一具干尸是一个生前见过玄奘的男人,但已被运到省会乌鲁木齐。他叫张雄,身体魁梧健壮,正符合他武将的身份。他的墓碑上记载着他是高昌王麴文泰的大将军。很可能麴文泰也曾命令他和群臣一起去听玄奘讲经说法,而高昌国倾城而出送别玄奘的队伍里应该也有他。张雄卒于公元633年,即玄奘离开高昌后的第6年。  我凝视着这些橱窗后的珍贵文物,其中很多是史书上记载的, 今天我第一次亲眼看到。一张过所, 一块点心, 一件丝衣, 它们也许不会引起人们太大的兴趣, 但却让我兴奋不已。玄奘西行路上所用一切辎重都是由高昌王麴文泰提供的,许多就与摆在我面前的这些文物何其相似。我感觉我看到了玄奘的旅途生活, 看到了一个从书中、从历史中走出来的玄奘。  以玄奘对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和佛教的贡献,以及他与吐鲁番的联系,都应该在这个博物馆中大书特书一笔。但遗憾的是, 在这么多珍贵的展品中, 我找不到他。当年的高昌王尚且对玄奘如此赏识、珍惜,看看慧立笔下高昌王送别玄奘的情景吧:“发日,王与诸僧大臣百姓等倾都送出城西。王抱法师恸哭,道俗皆悲,伤离之声振动郊邑。” 然而今天,我们却没有给予玄奘应有的历史地位。我想, 如果把丝绸之路的绿洲王国, 以及玄奘在这里的传奇经历, 作为展览的主题,将一个真实的玄奘呈现于世人, 使人们从中得到有意义的、值得铭记的东西, 他们才会不虚此行。很可惜, 这份宝贵的遗产并没有被珍视。  '返回目录'  

失落的文明(1)
在荒漠的宁静中,吐鲁番车站孤独无比,这里像是一个你永远也走不出去的地方, 像是到了囹圄之地。太阳落山了,黄昏的凉爽取代了白天的酷热。这是丝绸之路上最适合商队旅行的时间, 尽管这时很不安全。我跑到车站时,我乘的那班火车已经进站了,担心晚了,我慌忙上车。在车厢里, 我才注意到站台上全副武装的警察。  火车是开往库尔勒的,从库尔勒再坐几小时的汽车便是库车,古称龟兹,玄奘曾在那里停留了两个月。还没坐稳,乘务员就过来查车票、身份证和护照,问我哪里上车哪里下车。10分钟后一个乘警又要求看我的证件。他盯着我看了半天,又仔细地审视我护照上的照片。  “你们在抓逃犯?”我开玩笑说。  “什么逃犯?这是我的工作。”他严肃地说,似乎对我的玩笑并不感兴趣。走开前他又对我说:“你要看好行李,如果有锁,把行李锁到床腿或桌腿上,要是没锁,把东西都放到枕头下。”  我对他说了声谢谢,很奇怪他这么认真,但是注意安全没有坏处。  对面是一对维族夫妇, 那个男的伸了伸胳膊,耸耸肩,继续用我听不懂的维语说话。我感觉自己多余,让他们单独在一起最好。我起身散步, 从一个车厢走到另一个车厢,直到无路可走。下一节车厢的门锁着,玻璃上蒙着一块深蓝的帘幕。一个汉族男人在过道吸烟,我问他,那边是不是有贵宾, 一般老百姓哪里用的着这么保密? 他笑道:“你不是新疆人吧?罪犯和你坐同一趟车去劳改农场呢。你上车的时候没注意到有些车厢的窗帘是关着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 脱口而出: 〃我们没有危险吧?〃  〃有什么好怕的, 现在他们能干什么? 要是他们没被押着, 我们就倒霉了。〃  我长长地出了口气。想当年玄奘在这里也遇到了盗匪, 他们是丝绸之路上最大的威胁。尽管高昌王给他派了一行人,但他依然未能幸免。离开高昌不久,玄奘和他的人马就遭到一群强盗拦截,幸亏他们抢了一些财物就扬长而去了。但是另外的数十名商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他们深夜出发赶路,第二天早上玄奘赶上他们时, 只见尸横遍地,血染黄沙, 性命财货被洗劫一空,可怜他们还没有走出几里路就遭如此下场。慧立说,玄奘被这次事件深深触动,从此夜里不再赶路。  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 塔克拉玛干的绿洲沉寂了, 再也看不到绵延的驼队,再也听不到悠扬的驼铃。荒漠的戈壁、茫茫的沙海、高耸的雪山是天然的阻隔, 而且这里距京城如此遥远。清王朝在18世纪重新控制了这片疆土之后, 称其为 〃新疆〃, 而且很快就把它作为最重要的流放地。皇帝自诩受命于天,死刑过多有损他的合法统治。流放显示了天子的仁德,也给边疆增加了劳力。从刚直不阿、敢于直谏的大学问家纪晓岚, 到虎门消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邓廷桢, 都曾放逐于此。新疆就是中国的西伯利亚, 乌鲁木齐, 这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最年轻的城市, 就是在乾隆年间由远征塞外的军人、当地的百姓和来自各地的流放犯共同建造的。  1949年以后, 我们沿用了过去的传统。历次政治运动都揪出一大批 “阶级敌人”,其中不少被送往新疆劳改农场。再加上各种刑事重犯, 使这里的犯人越来越多。在许多人的眼里, 新疆似乎就是一个遥远、荒凉的放逐之地, 而这种印象在我很小的时候, 就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了。那时候, 每当我淘气时,父母就吓唬我说:“再不听话就送你去新疆, 到姑姑那儿受罪去!别想再回来!” 新疆在哪儿, 我也不清楚, 只是觉得那是一个非常偏远、去了就回不来的地方。为什么姑姑会到那里去?  后来我才知道, 姑姑1952年支边来到新疆。那年政府在村子里招募志愿者,她看见宣传图片上的新疆就像人间天堂:蓝天下, 无边无尽的草原上是成群的牛羊,丰饶的土地上长满了瓜果, 维族少男少女英俊漂亮。于是她动了心思。但是我爷爷一听吓坏了,劝她千万别去:“只有疯子才会去那儿,那是个关押犯人的地方!”姑姑不听,她不愿在穷乡僻壤待上一辈子,新疆是她改变命运的钥匙。一天晚上,她没告诉父母便悄悄离开了家。  我长大后,家人鼓励我给姑姑写信,但又不让我提起我们家的生活,免得她想家。我在信中只是一再重复我们多么想念她们一家,结尾总是那一句:“希望有一天能见到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