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鲆桓鲂腋5娜恕U庹媸且桓鎏齑蟮木龆ǎ源蠖嗍死此担馐且蛔辛私鸶兆甓膊惶依康拇善骰疃喑靖摇�
王峥:其实很多人难得找到真正的幸福快乐的感觉,波伏瓦的《美国纪行》一书写1947年波伏瓦访问美国,她评价当时热火朝天的美国精神分析和心理咨询行业时,把美国知识分子揶谕得够呛:〃如果说精神分析在美国大行其道,心理学是美国知识分子与饱学之士热爱的话题,绝不是因为他们期望这些学科能帮助他们找到自己,而是这些学问能帮助他们逃避。〃
六十年代出生的成都女作家洁尘的文字是王峥喜欢的,她认同洁尘的观点,认为波伏瓦的批评放到今天的中国也是对症的,心理学教会人们这样的观点:不快乐是不对的。其实就生之常态而言,所谓始终快乐的人生是一种假象,是一种蒙蔽;一个过分强调快乐的舆论环境会造就不停追逐快乐的社会氛围和集体心态,其结果往往是造成心智的退化、浅薄和盲从。
与白岩松前些年发出的〃痛并快乐着〃的声音相比,王峥的声音更加厚重地传达出了新一代媒体人的生存血性……〃痛并幸福着。〃
王峥:因为做媒体,特别做到现在这样一个核心,中央电视台,这是很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但真正让我们体味到一种强烈的幸福感的恰恰是做一些能够改变现在中国人的一些生存状态的事情,尤其是我做《艺术人生》,虽然要挨很多骂,或者是很多周折、很多挫折,这种来自艰难工作中的感觉不一定很快乐,但是这个东西只要能特别激励人、温暖人,它就是富有价值的。这是我对嘉宾的尊重,也是我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其实人真正的幸福和自由和快乐是没有关系的;它只和时代发展与心灵成长有关。
《艺术人生》的〃艺术〃和〃人生〃双层构架同时让王峥具有了两重生活:现实的,精神的。她在节目中同时满足了两个自己。
王峥:我听别人说的好,我自己觉得好,我把认为好的传达给制作者,制作出来再传达给观众,我自己就是一个媒介,是这样。
第一章 开始表达(10)
开始表达……Be myself。
第二章 世纪初(1)
■奢侈的电视文艺
一个做了一个月的片花
晚会舞台上的〃极端制作〃
朱军:最多的时候我一年的晚会主持量大概在八十到一百台之间
王峥:《艺术人生》一开始就没有成长期,它直接进入了成熟期
■从上世纪下载的激情
徐小帆:突然间我发现主要观众群开始变化了
朱军:主持《中国音乐电视》,我那时候属于男人最尴尬的一个年龄
追孟欣追到深圳
闪亮的日子
第二章 世纪初
奢侈的电视文艺
一个做了一个月的片花
这是一个恍惚迷离的信息传播时代,艺术的价值在一个充满摇摆不定的意义的世界中建立起来。《艺术人生》作为中国主流媒体中当代文艺的一个电视载体,它所承担的都必须时时在超越这种〃摇摆不定〃,〃艺术人生……超越平凡的人生艺术〃,《艺术人生》的精神内核与当下时代的实力张扬进行了精确对接。
二十世纪末的中国电视文艺彻底摆脱了它在整个中国电视新闻改革潮流中的〃辅助〃地位,成为电视屏幕上具备了传播效能和影响力的节目品种。其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举办了7年的〃星光奖〃在1993年改变了按中央电视台栏目设奖项的做法,开始按电视文艺本身的类型设立奖励项目。星光奖的奖项变动是意味深长的:这个以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的〃温度〃来衡量文艺界〃体温〃的〃国家政府奖〃终于归其本位。它在消解CCTV的〃先天优势〃,以权威和公正成为电视文艺节目的〃质量标尺〃的同时,成为催生中国电视文艺呈现〃惊艳〃面目的强大动力源。
当〃惊艳〃的中国电视文艺往前行进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正是《艺术人生》制片人王峥的北广(北京广播学院)岁月。〃本科我就读于北广的文艺编导专业,不过对于当时花里胡哨的文艺晚会,我不太喜欢,而是更中意纪录片的风格,于是我攻读了纪录片方向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就在命运安排〃不适合做文艺电视〃的王峥进入到CCTV文艺部工作仅仅一年之后,她导演的节目就拿了两个〃星光奖〃。
1995年的王峥还是CCTV文艺部的实习编导。
王峥:当时我们编了一个特别节目,只做一个片花我就在机房里待了一个月。和技编一起一个镜头一个镜头改,做得天昏地暗,后来一下子得了星光奖。我这个人就是太理想主义了。
王峥的这种〃理想主义〃状态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电视文艺人的一种态度和共性,也正是他们的〃理想主义〃成就了世纪末〃美轮美奂〃并近乎奢侈风格的中国电视文艺。
晚会舞台上的〃极端制作〃
职业电视策划人鹿郡曾经担任《综艺大观》、《艺术人生》等央视众多栏目的策划。他的策划生涯是从1999年参与公安部庆祝建国50周年大型晚会《英雄颂》开始的,他对晚会舞台上的〃极端制作〃行为记忆犹新。
鹿郡:我来以后第一台晚会合作导演是黄一鹤,最早做春晚的导演。黄一鹤导演要求非常完美。这台晚会,为什么说它奢侈?我印象非常深,一个晚会几十号人要工作一年。每天就是不停策划,不停开会,不停推翻。黄导是老资格的电视人,他喜欢策划一个小品开一个礼拜的会,每一首歌、每一首曲子都是全新创作,找来演员唱,音都录完了,觉得不好再重来,推翻重来。还有一个奢侈的大腕就是邹友开,从作词开始,好长时间弄完了,突然觉得不好就放弃了。他在央视做春晚,做了###首歌,最后只剪20秒、30秒,唱几句,春节晚会大联唱就是邹友开发明的。晚会的串词一定要写很多版稿子,而且一定要请到导演认为最合适的那个人去写。
学者苗棣在《即时传真:电视艺术的本质特征》一文中指出:同所有的再现艺术一样,电视艺术为人们提供的不过是关于外部世界的幻象。但由于电视媒介所具有的即时传真的特质,它所提供的幻象让接受者感到更真切、更真实,更像生活的原生形态。这种类似生活原生形态的再现,满足了人们关照现实的外部世界,并因此实现自我生存状态的理解和评价的本能要求,因而产生精神上的愉悦。二十世纪末的中国电视文艺晚会为了追求〃即时传真〃的效果,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外景拍摄加舞台上的大屏幕。
第二章 世纪初(2)
鹿郡:邹友开做2000年公安部春节晚会,有一首歌的开场,一个外拍,是在电视塔下面,好像是周彦宏和江涛唱的一首歌,他就要一个开头,让他们从电视塔里边走出来,然后走到舞台上,电视塔实际就是一个背景,但是不能做一个假的,他一定要做真实的,就是拍下来的,拍下来之后,这两个人在画面里头,然后让他们再从画面里走出来,背景里又没有他们俩了,要攻克这么一个视觉上的难关。做这个很麻烦,要算大屏幕尺寸,拍大了,人物比舞台上人大得多,拍得小了,人框又大了,而且我们还做了很多花哨的东西,漂亮的东西,比如里面的人走到外面来,里面的舞蹈演员跳着跳着就跳到外面来,我们那台晚会所有的外拍都是要跟舞台发生直接的蒙太奇关系。
这个时期电视文艺的火辣态势吸引了大批的才俊加入,其中《艺术人生》的创意人徐小帆和朱军是颇具分量的亲历者。
朱军:最多的时候我一年的晚会主持量大概在八十到一百台之间
作为五届春节晚会语言类节目的策划人,徐小帆的资历在晚会策划人中是相当资深的。他评价说1990到1999年中国电视文艺逐步走向成熟,到九十年代后期已经非常成熟了。成熟表现在几个方面:编导人员很成熟,制作方式很成熟,参与人员很成熟,包括演员,设备很先进,电视文艺所有的灯光、照明、音响所有配套的东西,大型演唱会和大型文艺晚会已经显得很豪华、很现代化了。徐小帆总结电视文艺呈现豪华面目的原因,一个就是辅助形式的日益发展,灯光、舞美、制作水平等电视技术的进步契合了电视人的不断追求,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社会的财力、物质水平的不断增长,二十世纪末的中国国富民强,太平盛世,奢华的电视文艺呼应了中国大众亟须张扬的自信和骄傲。
〃1998年以前的春节晚会,是在1000平米的演播厅,到了1998年就变成一号演播厅,中央电视台这个春节晚会场地陡然开始大起来了,达到了3000多平方米。〃徐小帆对央视春晚演播厅面积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当电视文艺与CCTV链接起来的时候,〃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绝对不会是一句空话。
朱军:那个时候台里各种晚会播出的量是要比现在大,我也就奔波于各种晚会之间。每年连春晚,元旦,十五,什么五一,十一,八一,七一,加上《心连心》,加上各大部委的各种文艺晚会,我最多的时候一年的晚会量大概在八十到一百台之间,九十台差不多,就是基本平均三到四天一台,每个星期肯定有一台,这个毫不含糊,就在那一两年时间当中。
电视文艺的大舞台帮助〃时刻准备着〃的朱军获得了一个男人从寄隅西北到扬名京城的光荣,也成全〃文学女青年〃王峥实现了那么多近乎〃奢望〃的梦想。
如果说今天《艺术人生》的舞台被包装得像个真实的梦工场,萦绕其间的无疑是来自二十世纪末的电视文艺的奢华气息。为了做《艺术人生·铭记巴金》这期节目,《艺术人生》租用了丰台体育中心近800平米的演播厅,舞台四周挂满了翻拍自现代文学馆的巴金照片,道具干脆直接从现代文学馆拉来,国家珍贵文物级别的桌椅板凳直接摆上舞台。出场嘉宾的重量级别代表了CCTV的地位:现代文学馆原馆长舒乙、上海《收获》杂志的责编、巴金的直系亲属和很少露面的养子等人;为了能复原巴金作品的原汁原味,北京人艺80高龄的老艺术家郑榕被编导用轮椅推上舞台;《寒夜》主演许还山20年后重新出演片断;上海电影译制片厂配音大腕乔榛、丁建华从上海飞到北京,直奔演播厅停留4小时,就是被《艺术人生》邀请来表演一段《家》的经典对白。
导播台上的王峥调遣着台前幕后各方力量,动作潇洒,神情生动。
王峥:CCTV覆盖面很大,做节目台里有经费支持。我那天跟金越主任说,做巴金很有成就感,因为你难得和大文豪巴金如此近距离结缘一次,做《艺术人生》圆了我一个梦。〃超越平凡的人生艺术〃是《艺术人生》的目标,是台里给予了我们能够实现〃超越〃的物质保障。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世纪初(3)
骄傲的时代、优越的环境加上优秀的人才,成就的是一代电视文艺人的光荣和梦想。现任凤凰卫视中文台执行台长的刘春曾经在CCTV度过7年时光。 2002年,在他的一篇颇有影响力的文章《CCTV,中国电视的航空母舰朝哪里开?》中,两段与电视文艺有关的文字折射出了央视文艺节目近年来的改革步伐:
前改革阶段:
1983年,央视举办了首个春节联欢晚会,20年弹指一挥间,风雨兼程,笑骂由他,而春节晚会已成为一年一度不可或缺的文化仪式。在春节晚会的带动下,综艺晚会逐渐蔚为大观,并形成小品、相声、歌舞、戏曲为主的规定模式。它是中国人在上个世纪后20年主要的娱乐消费品,直到晚近,才由于僵化呆板而逐渐式微。但是,就是这个今天备受指责的综艺晚会,培养了央视足以傲视全国的晚会人才,包括导演、导播、灯光、舞美、切换、音响等,并在后来的〃广西民歌节〃、〃华语歌曲榜中榜〃等大型歌会中大放异彩,甚至令港、台、东南亚媒体同仁自惭形秽。
全面改革阶段:
在推行频道专业化同时,节目进一步精品化。这一阶段虽然在新闻改革上碌碌无为,但推出了谈话节目《对话》、《艺术人生》,益智游戏节目《开心辞典》、《幸运52》等著名栏目,改变了新闻评论部一枝独秀的局面。
刘春的总结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理出了央视文艺节目改革的思路,明晰了一批优秀文艺栏目脱颖而出的机制、条件和环境。《艺术人生》今天的团队里很多人就是从〃电视文艺晚会类〃节目中得到大练兵机会的,制片人王峥刚刚进入央视文艺部的时候,形容自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负责具体栏目的同时,参与了《同一首歌》、《东西南北中》等多台晚会和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