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殷(32岁):我们是同学,谈了两年,双方商定结婚。
王(31岁):我们是同学,谈了
3年恋爱,我来决定的。
旺(32岁):自由恋爱
4年多,我决定的结婚。
大批的农民进城打工也是近年来才有的新鲜事,农民这种大规模的社会流动促进了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的流行。村里属于这种情况的有:
文(28岁):一块工作认识,谈了半年,是他先提出来的。
卧(23岁):打工认识的,男方决定的。
青(30岁):我在这村里代课,教小学。一个本村的老师给介绍的。谈了有一两年。
洪(21岁):别人介绍,谈了一年半,男方决定的。
李(25岁):自由恋爱,打工时一个单位的同事,谈了半年,由双方商量决定结婚的。
在阎云翔的东北农村调查中,自由恋爱的比例竟然高达 36% ①,后村的情况还远非如此。我想,这种区别是地域文化的区别造成的……东北地区传统婚姻文化远不如华北地区那么深厚。即使如此,还是可以观察到,后村的年轻人比较喜欢自由恋爱这种方式,青年的倾向预示了未来事态发展的方向。
夫妻双方都是本村人家的婚姻也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根据古老的同村不婚的习俗,这类婚姻过去属于丑闻。后村中,王、周两个大姓的矛盾起源,除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变革期贫富矛盾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50多年前王家一个姑娘和周家一个小伙子因相恋而坚持结婚。同村婚姻,引起两大家族的愤恨。但几十年过去,现在村中不同姓氏却开始主动联姻了。同村婚姻的出现和盛行估计首先与计划生育后孩子数量的骤减有关,尤其是无子户的出现,使得这种家庭的养老出现问题,于是民间用打破古例的同村婚姻来解决无子户的养老问题。属于这种情况的在村里有好几对:
菊(28岁):一个村的,不用认识。俺俩决定的。
金(29岁):同村的,从小认识。
在后村调查中,一开始我们设计问卷时,没有考虑本村姑娘嫁到本村的现象。但是,调查中发现,同村通婚的现象越来越普通。据了解,50多年前,后村发生了第一例本村姑娘嫁给本村小伙的事(燕的父母),当时被视为全村的丑闻。但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农民生育的子女越来越少,“一个女婿半个儿”、“远亲不如近邻”,考虑到将来的种地、养老问题,农民越来越愿意把女儿嫁给邻村、最好是本村的小伙子,现在姑娘嫁本村小伙,竟成了最理想的通婚模式。虽然本村通婚的比例还远远没有达到阎云翔调查的东北村庄那么高……
相亲和恋爱(8)
占全村总户数的 35% ,我想,原因可能是东北农村的家族文化传统比华北淡薄,所以在那里,同村通婚的阻力没有传统家庭观念更加稳定、深厚的华北农村那么大。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国家最近几十年的城乡二元户口制度、土地承包制度、迁徙自由缺乏等状况有关,而首先与计划生育政策有关。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农村妇女的生育率骤降,要么没有儿子,即使有儿子也只有一个,几乎不会超过两个儿子。为了解决养老问题,女儿只能就近、就地结婚,甚至“远亲”结婚(旁系三服以外的婚姻不违背婚姻法,这些远亲大多关系在旁系四服、五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继续推进,农村养老模式如无改革,同村通婚、女儿招婿、远亲结婚现象会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农村人口素质出现下降的隐患……由于近亲通婚,农村人口素质与城市人口素质的差别有可能会越来越大
对于村内婚越来越多的原因,有学者做了专题研究,例如,王跃生提出四个原因:一是宗族观念和宗族组织的削弱,以往被认为可能造成宗族关系和利益受损的村内婚行为不再受到限制,这使得选择姻亲时对家庭利益的重视超过对宗族利益的考虑;二是集体经济后村内家庭间的财富差距缩小,相对容易在村内找到匹配对象;三是由于宗族对家庭的扶助作用已经不大,家长在村内通过子女联姻建立亲缘关系以代替不断削弱的家族关系;四是在社会变革环境中,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受到鼓励,为自由恋爱型的村内婚提供了可能
后村调查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怎么看待年轻人自己谈恋爱、自己做主婚嫁?后村女人的答案分为三类,一类是完全支持,另一类是有条件地支持,还有一类是反对自由恋爱的。完全支持自由恋爱的大多比较年轻,她们有以下说法:
菊:支持,这是好事。
俊:自己做主是好事。
学(29岁):让他们自由发展。
车(23岁):现在流行自由恋爱。
章(26岁):21世纪是自由的,年轻人可以自己做主。
英:支持,当然支持。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荣:很正常,现在年轻人就该这样,我支持。
胜(41岁):支持。年轻人好啊,生到好时候了。
军(39岁):让他们谈呗,要是俺小子长大了能自己搞
个媳妇来,也不给他盖房了,也不拿见面礼(彩礼钱)了, 更好,省下多少钱啊!就怕他们没那本事。
喜(51岁):社会越来越好了,支持。
华(52岁):支持啊。咱是有经历的人,知道这事不容易啊。
平(35岁):支持,社会进步了嘛!
强(36岁):这是应该的。谁不认同这个,谁就是封建顽固!
洪(21岁):可以自己恋爱。
新(41岁):新社会了,只要不是胡闹,老人们不该阻挡。
见(27岁):这是进步的好事。
华(35岁):现在都是自由的,可以自己做主婚嫁。
青(30岁):这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以后会多起来,现在还不流行。
殷(32岁):很好,正常人际交往。
坤(44岁,云南媳妇):支持。幸福就好。
爱(37岁):支持。要是自己找,可得找个知道疼人的老爷们儿。
广(24岁):行,自己的事自己看着好就行。
铁(29岁):心里挺羡慕的,可惜自己不能那样,是老实人。
根(33岁):现在的年轻人都自己谈恋爱,觉得挺好的。
连(44岁):新时代,自由结婚谈恋爱很现实。。 最好的txt下载网
相亲和恋爱(9)
海(26岁):年轻人谈恋爱很正常的事,当遇到真正喜欢的人我觉得应该主动跟他。
有条件支持自由恋爱的有以下说法:
芬:年轻人的事,咱不管。女儿有文化,上过大学,在城市里,希望她自己谈恋爱;儿子上到初中,在村里干活,不希望他自己谈恋爱。农村不正经的人才谈恋爱。
臣(43岁):城市里兴,咱农村还不兴这个。敏(26岁,小学教师):如果在 20岁以前谈,那是玩,不赞同。20岁以后,同意,有自己的观点和主意。
立(39岁):支持。但得是考出学(即考上中专或大学的)的孩子应该自己谈,在咱农村,村里的丫头子,要是自己找对象,这就是不正经。
生(33岁):现在在农村还不兴。以后可能就兴了。
深(31岁,丈夫家家风不好):那得看情况。要是为了以后过日子搞对象,也不能反对。要是为了胡闹在一起,那坚决反对。真要赶上像俺家他姐姐那样,这就是伤风败俗!
殷(49岁):城市里可以,农村自己谈恋爱让人笑话。
月(42岁,寡妇):不反对,不支持。
起(47岁,改嫁):按说应该支持,但也得经过老人看看才行。不能光依着孩子们,孩子们容易做错事。要是一步走错了,一辈子都难回头。
光(27岁,医生):应该允许年轻人自己谈。但不能纵容他们胡闹。
磊(44岁):父母的意见可以参考。
反对自由恋爱的有以下说法:
树(45岁):咱这里不兴。反正俺家的孩子老实,不会自己找主儿(指找对象)。
锋(28岁):农村不兴。要是有,也是笑话的多,支持的少。
灯(30岁):不支持。农村的小青年们一般 20来岁家里就给订婚了,那些自己谈恋爱搞对象的,都是十六七,顶多不过十*的小孩子,多数是初中的同学,那么小知道嘛(什么)?嘛(什么)也不懂,其实是胡闹。要我说,家里就不能支持他们。要是支持他们了,学校里别的孩子还不都成疯,都搞对象啊?还有心思上学啊?
凤(30岁):谈嘛(什么)对象啊,正经人不用自己做主。你看俺,也没嘛(什么)文化,结婚前跟他也不熟,现在不也挺好啊?
中(44岁):城市里兴,咱这里还差点。
保(36岁):电视上有,农村不兴,谈恋爱的闺女让人笑话。
有几位在这个问题上特别有话要说的女人。一个是村里最追求时尚的离婚女人永,她对农村风俗对自由恋爱的压抑感到特别忿忿不平:应该这样。但是也有局限性。在农村,你谈恋爱不是跟一个人谈,而是跟他全家人谈。有一个跟你不对眼的,这对象谈起来就特别麻烦!将来要是过得好还行,要是过不好,那可给别人们落下话柄儿了!这叫嘛(什么)社会啊,农村简直就不是人活的地方,让人喘不过气来。谁要是过得舒坦一点儿,谁要是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才不管谁对谁错,凡是和大家伙儿不一样的,肯定就是错的!你(看)像我这样,在衡水,学生们都觉得我这个人还行;可是在娘家婆家没一个看我顺眼的。
因为自由恋爱放弃高考的耀对自己的经历有一种负面的看法,所以觉得自由恋爱也并不是那么美好,特别是不一定有好的结果。她说:那得看情况。其实像俺俩这情况,如果当时双方老人都反对,坚决反对,也就分开了。要是真分开了,再上年学,没准也能考个大学。人这辈子真没准,不知道在哪里出岔,你说是吧?俺在村里,总觉得自个儿跟别的妇女不一样,又说不出哪里不一样。多上了几年学,在农村也没嘛(什么)用处,跟村里人们打麻将,我光输,一输别人就拿我的高中学历来当笑话。
与丈夫的妾和平共处的来,由于自己特别与众不同的家庭关系,对许多事情都有了宽容度,她还特别提到只要不犯法就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自由恋爱并不犯法,只不过是违反了农村传统习俗而已,而他们三人的关系实际上倒是违反婚姻法的,严格地说,在中国这个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国度,他们的关系恰恰是犯法的……犯了重婚罪:
这社会,谁想怎么样都行,只要别碍着别人,别犯法……其实嘛(什么)法不法的,怎么活不是几十年啊?
义(51岁,独身寡妇)的儿子中专毕业后在省城就业了,她希望儿子入乡随俗:这是应该的。俺小子在石家庄上班,俺光劝他快点找个对象。他今年26了,对象不好找。一找对象,他先给人家说,他在农村有个老娘,以后得养个老娘。一说这个,就没有人愿意跟他搞对象了。我说他多少回了,别管我,先管好他自己。他也不听个话。
总的看来,在后村,父母包办的婚姻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至少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婚姻和城市的婚姻对于当事人来说,是两种很不相同的经验。尽管如此,与传统的包办婚姻、
买卖婚姻相比,变化还是不小的,父母在婚姻大事上征求当事人意见已经成为普遍的做法。自由结识、自由恋爱才刚刚走出冷嘲热讽的阴影,正在逐渐形成潮流。年轻人可望享受
到自由恋爱、结婚的快乐。由于计划生育的严厉推行,同村婚姻有增加趋势,它是作为解决无子户养老问题的办法而行起来的。
杨庆在他研究中国家庭的着名着作中提出:年轻一代对个人自由和浪漫爱情的追求是对传统婚姻的最大冲击。 这个论断对自由恋爱的评价是相当高的。尽管自由恋爱在当代的农村生活中还没有真正形成风气,但是人们对它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少见多怪了。随着中国社会包括农村社会个人自由程度的提高,随着电视、通迅工具等的普及和它们所带来的城市生活的影响,自由恋爱将逐步在农村人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传统的婚姻观念将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结婚(1)
在结婚的花费由男女双方谁来出的问题上,有统计资料表明,农村与城市有较大的差异:农村夫妻双方花费差不多的比例低于城市,丈夫花费多的比例农村超过城市,妻子花费多的农村低于城市(详见表3…2)。这个统计结果表明,在城市,结婚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件男女双方共同操办的双方平等的事情;而在农村,结婚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件以男方为主的行为。这一点从彩礼的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