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调查发现,多数女性在童年是没有得到父母喜爱的,重男轻女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在后村的女人当中,很多人从一出生就不被父母看重、喜欢。有些女孩仅仅因为身体不好就有可能被随便地抛弃。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中,杀害和遗弃女婴曾经在不同的地方盛行。福建古田由于嫁女耗资巨大,“不得已,甫生女即溺之”;福清“溺女一事,最为此邑恶习”;进入晚清,“民间溺女之风日炽”;民国《花县志》记载,“溺女之风,前数十年频有所闻”。①虽然弃婴的习俗在北方农村已经不再是普遍的,甚至已经比较罕见,但是在社会的习俗和观念中,并不会对弃婴这种事情怀抱太深的负疚感,只会觉得这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而已。村里 31岁的农妇深就有险些被扔掉的经历。她回忆道:俺家封建,爷爷奶奶光想着要孙子。有了孙女,他们不帮着给看孩子。俺娘怀孕七个月时,坐生产队上新买的拖拉机去公社拉东西,农村土路不好走,一路颠簸,到家就把俺生了下来。农村早产的孩子很难养活,又是个闺女,家里人们说嘛(什么)也不要了。当时是秋后,天凉了,俺娘也说不要了。准备把俺扔出去。俺姥姥舍不得,她用破棉絮把俺包起来,揣到裤兜子里暖着。过了几个小时,俺才哭出声来。俺娘一心疼,就把俺抱过去了。俺姥姥活着的时候光说,俺的命是她捡回来的。
52岁的农妇华从小生活在一个典型的男尊女卑的家庭,也有险些被抛弃的经历。问到父母是否喜欢她,她悲愤地说:
不喜欢!我在家里是老二,上面一个哥,下面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俺一落生,俺爹就要把俺扔出去,说有一个小子了再养个丫头,吃十几年干饭, 将来还是别人家的人。俺娘也不喜欢俺。小时候常挨打。一家人在一个炕上睡觉,家里被子少,俺哥哥尿了床,每回都是俺挨打……大人埋怨俺没有及时把他叫醒起来。你说说这叫嘛(什么)事儿?有法给他们说理儿吗?!
村里 42岁的小学教师英的童年也很典型,那是一种完全被父母忽视的状态,就连她的死活都不能引起父母的关注。这种童年记忆是很伤人的。她是这样说的:
“父母不喜欢我,我小时候差一点掉到水坑淹死,大人也不管。”
48岁的农妇守曾经是个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然已经痊愈,但是童年的记忆十分痛苦,不知她的疾患是否与痛苦的童年经历有关。令人真正不安的是,这位农妇的童年处境并非特例,许多农民都会像她的父亲那样,把女儿当做“赔钱货”。问起父母是否喜欢过她,她说: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父母的喜爱(2)
“不喜欢。一点儿也不喜欢。五六岁就得会洗碗、刷锅、端尿盆。那时候俺爹抽烟卷,把烟叶子搓碎了,用草纸条卷起来,让俺给卷,卷不好就挨巴
掌,说俺是“赔钱的货”。”
独身一人生活的 51岁的寡妇义说:
喜欢?哪能啊,从小就是他们的小丫环、出气筒!又赶上咱这脾气不招人待见,还不光挨打啊!不少农村女孩都有过险些被父母送给别人家的经历。
村里 42岁的农民企业家荣说起当初自己差点儿被父母送人的事,甚至难过得哭了起来:
父母不喜欢我。我们姐弟七人,我是老六。我两岁时又有了老七。老大和老七是男孩子,当中五个女儿。我哥哥最受疼爱。父亲把五个女儿都想过送人,连接收的人家都找好了。每次都是俺娘哭着拦下来。生病了也不给看,俺们命大,才都活下来了。
女儿有时会被一些赤贫的父母当做财产卖掉。村里有一个媳妇就是被父亲从四川卖到此地的。1993年,村里的青年森年近 30没有娶上媳妇,花了 3000元从四川聘了个媳妇,当时她 17岁,被她父亲卖到北方来。她父亲在森家住了一天,看了看家里情况,然后就拿着 3000元钱走了。两年后,这位 19岁的媳妇生下一个儿子。在孩子 3岁时,有一天,她说下地看看棉花去,就骑着自行车下地了。当天下午人们在地头发现了丢掉的自行车,这时才发现她已经偷偷跑掉多时了。同时失踪的还有邻村的一个和她先后被卖到本地的四川媳妇。森的婆婆只好担当起照顾孙子的责任。一位母亲就这样抛弃了亲生的孩子和共同生活了 5年的丈夫,不辞而别,她在被卖的这些年间忍受的痛苦必定远远超过别子之痛。她的婆婆在谈到媳妇与娘家父母的关系时说:
她在家肯定不受父母待见,要是喜欢,她亲爹亲娘能把她卖到这里来吗?大老远的,要是一辈子不回去,他们也不心疼!
村里有史以来第一个幼儿园的创建者青出生于一个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家庭,父母出于“绝户”的痛苦,迁怒于女儿们:
(父母)不喜欢我。俺上面有个姐姐,后来又有一个妹妹,三个丫头,也算是绝户吧。父母盼小子盼红眼,也没生出来。
除了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有时也会有一些具体的家庭情况使得女孩不受“待见”。家里女孩多是一些调查对象得不到父母喜爱的原因之一。46岁的农妇菊家里就是这样的情况,她说:
父母不喜欢我!我上面有两个姐姐,俺是老三。腊月初三生的,生下来没几天,俺爹就去山东换山药干(即红薯干),把俺娘儿俩扔在家里不管。那时是1960年,家里没吃的,俺娘也没奶,差一点儿把俺饿死。经常被打骂,从小到结婚
前,没断了被打骂。
36岁的农妇亮是个非常老实、以至于被村民认为智商略低于普通人的女人。她把自己不招父母喜爱的原因归咎于自己长相丑、脑子笨。她在被问到父母对她跟对兄弟一样不一样时说:
不一样。俺长得丑,又脑子笨,光挨打挨骂的。
有些女性虽然并不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但是从生活细节上还是隐隐可以感觉到父母真正的喜爱还是在男孩子身上。乡村医生的女儿俊回忆道:俺小时候记不清了,记事以来,觉得挺受喜欢。但是俺很小就不和娘一起睡了,俺哥哥比我大,却一直和娘睡。
村干部的女儿来也从父母对自己和哥哥态度的微妙差别感受到父母对儿女不同的疼爱程度,她回忆道:(父母)不喜欢我。打骂过。俺爹是党员,在俺娘村里当干部。*的时候挨斗,每回开批斗会时,家里都把哥哥锁到家里,怕他看见。对我就没这么上过心。 。。
父母的喜爱(3)
30岁的农妇灯是从父母日常的言行体会出他们对男孩的偏爱的。她说:
(父母)反正是喜欢男孩。大人喜欢哪个孩子,从大人的一个眼神儿就能看出来。俺哥哥比我大,家里有吃的,就算平分开,哥哥吃完自己的,就抢我的,大人从来没管过。要是我抢弟弟的,肯定挨(大人)打骂。
37岁的农妇爱对父母的喜爱感觉迟钝,但是从他们对弟弟的喜爱,她还是对比出自己缺乏关爱的处境,她说:一般吧,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但是有了弟弟以后,
父母特别喜欢他。父母打骂我是常有的。
45岁的东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她的父母都是文盲农民本人是“*”时期的高中毕业生,曾在娘家村代课教小学,后来订婚,嫁到婆家村,在这里还是教小学。她也说父母不喜欢自己:不喜欢。一样地说话做事,女孩挨打次数准比男孩多。
许多女孩都有遭受父母打骂的经历。有的长大结婚后还会被父母打。30岁的农妇凤说:
小时候常挨打。打得最厉害的一次是9岁时,俺家种了一片黄瓜。晌午热,俺和哥哥在地里看黄瓜,来了个卖雪糕的。俺和哥哥拿黄瓜换雪糕。那一个中午,用一畦黄瓜(大
糕,吃了个够。等俺爸爸来时,把卖雪糕的骂了一顿,让人家把黄瓜都从箱子倒出来。还把俺和哥哥打了一顿。那天吃雪糕多,肚子着凉了,又挨一顿打,哭得受风了,病了几天,天天发高烧,输了几天液才治好。一直到现在,俺管教自己的孩子都要
挨俺爸爸的打。俺爸爸喜欢俺家的小子,有一年回娘家,我打了孩子一巴掌,俺爸爸当时回手就给我一巴掌。
虽然挨打是所有孩子的共同经历,但是家长对男孩和女孩还是有“舍得打”、“舍不得打”的区别,其中父母的偏爱被女孩子们看得很清楚,但是父母本人倒可能浑然不觉。33岁的农妇生这样说到父母的偏爱:不像喜欢男孩那样喜欢,倒也没有无故打骂。但要是女孩和男孩打架,要是女孩子错了,肯定挨大人的打;要是男孩错了,大人舍不得打。
有的女孩不被父母喜欢倒不是因为是女孩,而是因为自身的性格。32岁的在城市打工的永是个追求时髦的女人。虽然她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但是她衣着时髦,打扮超前,
染着黄头发,穿长筒的皮靴、棉短裙,化浓妆。即使是在城市里,她的外形也属于时尚一族。她目前正与丈夫闹离婚。在她的心目中,离婚恐怕也属于时尚。她这样讲起自己的童年:我小时候是“万人嫌”,比小子还能折腾。蹬梯爬竿,偷瓜摸枣,没有不干的事。有时候爬到树上,或者骑在墙头上骂人。骂大人们,他们怕我摔下来,又不敢把我怎么样。但是下到地面上来,准挨一顿揍。
不可否认,并不是所有的农民家庭都是重男轻女的。在有些农民的家庭,对男孩女孩是同样看待的。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家里男孩多女孩少使得有些女孩荣幸地获得了父母的喜爱;女孩在家里排行老末(最小的孩子)也比较容易得到父母的青睐。31岁的农妇松是得到父母喜爱的,原因正好是这两个:一个是家里男孩多,一个是本人是老末。她说:父母喜欢我。我家哥哥多,我是老闺女,俺家当然最疼俺了。
26岁的村小学教师敏也是因为在家是老闺女,得到父母的宠爱,她说:我在家里是老末,上面三个哥哥。俺娘生俺那年俺大哥到东北当兵去了,二哥、三哥都疼我。一下。 最好的txt下载网
父母的喜爱(4)
也没打过。倒是两个哥哥常挨打。
37岁的农妇星也是因为排行最末受到全家人的宠爱,在回答做女儿时父母是否喜欢她时,她说:喜欢。父亲去世时,我4岁。上面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那时大哥都快结婚了,我比侄女只大6岁。一家子都让着我。但是我总感觉缺少爱,少了爸爸,两个哥哥结婚后又很快就分家了,一直没有感觉到家庭的幸福。从来没打过没骂过,但看到小我6岁的侄女要吃有吃,要喝有喝,有爸有妈,我就心里发酸。
41岁的农妇新,父亲是公社干部,她也因为是老闺女受到全家人的宠爱和照顾:喜欢。俺在家排老幺,有俺的时候,大哥都结婚多年了,所以,我有两个侄女比我还大。可能老人也没想要俺,那时候又没别的办法,有了就只能生下来。我比最小的姐姐小16岁。全家人,父母、哥哥、姐姐,连侄女们都护着我。14岁时母亲去世,21岁父亲去世,主要靠哥哥姐姐照顾,都对我特别好。
有些父母是在看到女孩的干活价值后才改变态度的。49岁的农妇殷说:
(父母)一开始不喜欢我,后来喜欢了。俺从6岁就开始帮着大人干家务活,照顾弟弟、妹妹。
有的农村父母在对子女的喜爱方面也是完全忽视儿女性别的,他们是根据儿女的个性决定喜欢与否的。42岁的农妇秀就属于这种情况,她说:
父母喜欢我,从没有打骂过我。他们从小就带我和姐姐去看戏,不带哥哥们,嫌他们淘气。从来不重男轻女。
28岁的农妇锋说:
俺爸爸(排行)是老大,我出生时,家里有一堆姑姑、叔叔的,大伙儿都围着我转,哄我抱我。挺好的。3岁的时候天上有飞机,我非要上飞机,哭闹不停。爸爸就骑自行车驮我去20里地以外的一个空军基地,去看真正的飞机。后来我弟弟要坐火车,铁道离村2里地,俺爸爸当耳旁风不理他。小子家不能娇气,不能惯住(溺爱)吧。
有的女性虽然没有感觉到父母的特别喜爱,但是也没有感觉到父母有重男轻女的对待。52岁的芬就没觉得父母对男孩女孩有什么不同,也许因为她的父亲是干部(乡政府离
休干部),觉悟比较高一些,她说:家里男孩多,我上面有三个哥哥一个姐姐。他们都
比我大很多。我出生时,大哥当兵都上朝鲜去了。记不清父母是不是喜欢(我)了。农村孩子多,都像小猪一样长,没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就那样呗。
有的女人是因为长相出众或个性强悍而得到父母喜爱的。41岁的农妇胜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败家老娘们”。由于婚前不能守贞,名声不好,嫁不出去,后来就嫁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