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幸福冲击波-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20世纪末,鉴于各国对发展经济的重视,各种国际性、地区性的经贸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各类关于经济观察、发展预测的活动如火如荼,但是在进入21世纪后,在学术研究界,兴起了以幸福观察、幸福指数研究的新热潮,像英国权威研究机构列格坦研究,国际性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司,著名学府哈佛大学、沃里克大学(UniversityofWarwick)、卡迪夫大学(CardiffUniversity)等纷纷开设与幸福相关的研究项目和课程,出炉了各种幸福调查报告,推出了标准各异的幸福排行榜。北欧等经济发达国家入围不足为奇,不丹、墨西哥等国家也屡次“中奖”,由此又引发全世界关于“谁是最幸福国家”、“谁是最幸福城市”、“谁是最幸福的人”的争论,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参与其中,这可比十几二十年前关于“谁是最富有国家”、“谁是最发达城市”以及“谁是地球上最富有的人”的话题更经久不衰,也更能激发民众的激情。
第10节: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幸福”一词正在以不可辩驳的影响力成为当今时代全球最重要的“关键词”,当之无愧的社会新时尚。想幸福,要幸福,一定要有幸福的理念。追求幸福和向往幸福更成了全人类的共识。

    二、世界迎来幸福“冲击波”

    生存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它与物质挂钩,因此我们的先民对于物质的企求,主要体现为风调雨顺、丰衣足食,这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人类在农业社会奋斗了几千年,时间不可谓不长,然而发展重心都放在了增加物质资源上,围绕着这一重心,进行工具开发和创新,甚至挑起战争,吞并他国,增强本国实力,获得更大的生存资本。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群雄连年混战,战火连绵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到了最后,弱国、小国相继逃脱不了被吞并的命运,强者恒强,说到底不过是为了不被更强大者吃掉。

    这种生存危机转变为对物质的饥渴式攫取,又延续到了接下来的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在数百年的时间里,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人们掌握了制造和使用先进机器的能力,获得了征服大自然的巨大力量,生存已经不再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矛盾,然而大多数国家仍然沿着旧的发展模式,走上了一条“走得太远,却忘记为什么出发”的道路,在追逐财富、权势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没有人能永远停留在同一条河流里,时代潮流更不会因为某些人的愿望而停滞不前。社会发展有其内在规律,而汇总和归纳人类所有活动的最终目的,无不表明这一规律的终极主题是“追寻幸福”——早在19世纪,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就用“人的任何一种追求也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对此加以概述;到了20世纪40年代,美国一位名叫亚伯拉罕马斯洛的心理学家,更是提出了一套需求理论,印证了“追寻幸福”的终极主题。

    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们所获得的幸福来自每一种需求得到满足。生理需求属于最初级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的诉求,它对应的正是人类的生存危机;自生理需求之后的几类需求,虽然也与物质生产有关联,由于涉及更复杂的情感需求、心理需求等方面内容,物质需求已不再继续唱主角,也就是说,人类要获得幸福,需向更高层次的需求进发。

    然而,在太长的一段时期里,人们无视已然发生变化的社会环境,继续沿着原先为生存而战的模式向前惯性发展。旧的模式依然能给社会生产力带来活力,但它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在新的形势下愈发突出。短短几百年的工业经济所制造的工业污染,对自然环境的危害远远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农业经济,其阴霾至今还笼罩在人们的头顶,未曾散去。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的开发带来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尖锐化,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已经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哪里有幸福可言呢?

    以“幸福”冠名的新潮流的到来,让人类拥有了一个新的起点:重新思量最初出发的目的,反省自己过往所作所为给社会给自身带来的厄运。人们逐渐明了过去行为其实是本末倒置,幸福本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占有物质不过是通往幸福的一条通道,而很多人由于热衷于物质追求和享受,而将幸福的真正含义抛之脑后。物质享受没有止境,错将过程中的瞬间满足当做“幸福”,只会将人的欲望引向无底洞。

    所以,是时候引导、敦促人们来一次“幸福再出发”,普及“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人们只有看清什么是自己所追求的,厘定未来道路的方向,清楚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能要的,才能够把握幸福人生的真义。

    “幸福”一词曾是哲学家们主讲的课题,或者是社会学家进行研究调查的题目,所以在国人的印象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幸福”就像是一位低调、内敛的淑女,安静地呆在某本学术著作、某篇报告的字里行间,即便出现在某些学术研讨会上,也是含羞带怯,不太抛头露面。

    但是这一切在一夜之间全变了模样,从人们尚不注意的某个时刻开始,“幸福”二字频频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从学术殿堂跳到了平常百姓生活里,和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扯上了关系。无须向书本、大师求教,人们在日常生活就时时刻刻感受到了“幸福”一轮又一轮的冲击和涤荡。

    比如,至今仍争议颇多的“最幸福国家”概念,就是一轮引人注目的冲击波。

    我们还记得,人们要评论谁谁是军事强国,评定标准无非是该国的军事实力、战争潜力、核武力、常规军事力量、战时动员能力等;要评论谁谁是经济大国,评定标准无非是GDP、进出口贸易额、黄金外汇储备以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等。这样的话题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颇为流行。然而如果要评论谁谁是最幸福国家,却很难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评定标准。

    在英国莱斯特大学发布的一份“世界幸福地图”(WorldMapofHappiness)上,人均年收入不足1400美元、科技水平落后的小国不丹和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美元、地处严寒地带的北欧各国榜上有名,这份“世界幸福地图”似乎想告诉人们:幸福可以源自高收入、高福利带来的丰饶物质条件,也可以源自虔诚的宗教信仰和优美、纯净的环境。

    在畅销书作者丹比特纳的游记里,尽管新加坡城市管制十分严苛,却不妨碍其公民对国家的热爱和信赖,因为他们享受到了无可伦比的安全感。而墨西哥人并不比北欧人富裕,但是他们天性奔放热烈,而且拥有令人艳羡不已的“太阳津贴”——充足的日照,因而能享受到更多晴朗的日子,他们知足而快乐。

    而在盖洛普公司的“最幸福国家”的排行榜上,由于调查内容更细致、更全面,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归结起来就是物质、情感以及精神等三类需求,故而似乎更客观,也更具有恒久的说服力,于是不丹、新加坡、墨西哥的排名远远靠后,挪威、丹麦等国排名毫无疑义地十分靠前。毫无疑问,盖洛普公司想推出一套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最幸福国家”权威标准。

    由此可见,在不同的评定标准里,上榜国家没有谁是十全十美,评选者依据他们对幸福的解读,诠释了不同的幸福版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亦有理。这种看似荒谬的理论同样应验于“最幸福城市”、“最幸福的人”等相关评选上。虽说会造成似是而非的困扰,却也从旁启迪了苦苦求索生活意义的人们,尽管“幸福”在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模样,但如果不是你的那盘菜,再美好的“幸福”对你也是毫无价值。

    尽管不同人对幸福有不同感受,但其共同点都是欲望的满足和期待目标的实现,梦想幸福天堂,期待着进入理想的幸福乐园,这是全人类追求的目标。虽然梦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巨大距离,但只要全人类认同这一目标,并为此付出智慧和艰辛,总会有一天走近这一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而在走近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人们的幸福感也会日渐增强。

    中篇:体验篇:幸福在哪里?

    一个幸福的城市,必然是美丽干净的城市,城市环境必然适合人的生存,即使不是鸟语花香,但至少也不应该是垃圾满地。一个幸福的城市,应该是生态的,人类、动物和植物和谐相处,草地、树林和公园应该融入城市的肌体,人们可以轻松地进入大自然,并且享受大自然带来的馈赠。一个幸福的城市,应该是干净的,大街上干干净净,空气也干干净净,流经城市的河流应该清澈见底,鱼儿自由地游来游去,而不应该是乌黑恶臭,寸草不生。

    第四章…幸福城市:开辟幸福社会新视野

    城市的兴起是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有的城市是由于商业活动而发展起来,有的城市则是由于政治活动带动了城市发展。城市二字,拆开来看,“城”代表的是地域上的分界,“市”代表的是其商业活动,也就是说,一座城市无论最初是由于怎样的原因形成,最终还是离不开商业活动的深入开展。由于这个特点,人们在给城市分类时也习惯于应用经济学的概念。但是,城市发展至今,应该有一种新的划分方式,或者说,推动城市发展的,应该有另外一种崭新的动力——幸福力,不看城市规模是否宏大,人口是否众多,而要看它的幸福指数是否足够高。

    一、时代呼吁有人情味的城市

    生活在哪座城市更幸福?如果暂且不论其答案如何,隐藏在这个问题背后的两个前提条件值得先说一下。一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城市作为居住地,城市化成了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二是随着人口的集中居住,与此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相继浮出水面,与人们日益关注的幸福问题汇成一股时代

    洪流。

    城市化进程不可抵挡

    中国历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几千年来,农村人口一直遥遥领先于城市人口。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命脉,对于大多数生活在农村的人们来说,城市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虽然精彩,但不属于他们。

    而如今,城市化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大必然趋势,它和工业化、市场化一起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一般来说,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达到50%,就标志着该国城市化局面的初步形成。2012年,我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了50%,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乡村人口。这也意味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有将近三成的农业人口移居城镇,打破了持续数千年的农村人口结构重于城镇人口结构的局面,进而导致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以及价值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转变。

    在过去,农业经济以家庭为单位,以铁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生产方式以生产原料为主,可以说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经济之后,工业革命的到来,促进了大规模使用机器的生产活动的发展。

    社会经济跳出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轨道,转向了商品制造,也因此要求相应的劳动要素更集中。其中,原料供应的集中化,催生了相应的产业群;劳动力的集中化,加快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聚集。而人口的集中,带来了市场活动、商业经济以及服务业的发展,也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就是一个明证。

    城市化的进程一直伴随着新机械的被发明和被应用,从而推动了社会分工的大发展,生产出了比农业经济时代更丰富的能满足人们生活与工作需要的产品,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同时,由于生产和产品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和自愿交换关系替代了原先那种主要依靠血缘关系来维系的天然尊长关系,契约观、双赢观、风险观等新型价值观令人耳目一新。

    城市化是大趋势,它能有效地带动农村的发展,进而改善地区产业结构,使其向着更有利的产业方向迈进。城市化离不开工业化,反之它也会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它们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从科技进步和信息化的角度来说,城市本身就是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