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赤壁一战,刘备这里根本就没有使出什么力来,真正拼命的还是孙权,或者说是周瑜。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周瑜这边吧。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还好有点料,不过还是不多,虽然再借助一下裴松之的补充,《三国志集解》的四处搜刮,还是撑不起官渡那样的场面来。
因为,要想简单的说,开篇那一句就可以搞定了,顶多再加上一个曹操的秀逗,连环战船之类的,毕竟,这是曹操输得比较惨的一次,而晋国承继的又是魏国,所以,史料相对来说少一些也就正常不过了,再碰上一个惜墨如金的陈寿,饶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狗仔队也难以挖出什么猛料来。
不过这些在那些狗仔队的祖先——说书人来看,却不是什么难事,所以,三国的故事,其中的赤壁这一段逐渐的丰满起来。
直到罗贯中同志这里,情况又发生了一大变化,毕竟,全是假的也没有什么意思,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那才叫真本事。
于是,简单的孙权被诸葛亮忽悠这一段就增色不少,陈寿记载的被保留之后,为了突出诸葛亮的口才和智慧,还让这段对话有点一波三折的色彩,以及智激周瑜部分和舌战群儒部分。
于是,又有了草船借箭和借东风的典故,借东风也就罢了,可以说成是预测到了天气的变化,于是故弄玄虚一把,而草船借箭则是完全在剽窃孙权的版权,那是又过了一段时间在和曹操对峙的时候,孙权想出来的办法,也不是为了筹集点箭矢,而是船的一面中箭太多,船身失衡,于是又让另一半被射,从而保持平衡,仅此而已。
连环战船,确有其事,不过和间谍庞统没有任何关系,这位不比诸葛亮笨,长的却不如诸葛亮的老兄还在学习文化知识,四处打造舆论给自己造势的阶段,也就是诸葛亮出茅庐之前的日子。
至于苦肉计什么的,更是子虚乌有,黄盖提出了火攻和诈降,但是,还是没有舍出一顿棒子炖肉来,因为曹操并没有把卧底派到这里来,没有卧底看着和通风报信,打了也是白打。
疫病,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为他直接影响了曹军的战斗力,不过对于这一点,老罗强调的不多,原因很简单,这样写的话就不足以展现出孙刘联军的战斗力了,显得有些胜之不武——难得热衷于三英战吕布这种无耻打法的老罗有这种觉悟啊。
这些对赤壁原稿的大改写虽说狠点,不过还不算是离谱,毕竟是都有点影子,而且文笔很好,包袱甩的到位,目的性也很强,不失为好文。
但是,下面这段改得是最为离谱的,最为失真的,但是,也恰恰是这段改动,成为了赤壁一战的真正转折点,也让好几位历史名人卷入其中蒙上了很大的历史污点,这就是蒋干盗书的故事。
一段千古奇冤。
21—16:虚虚实实的赤壁(2)
蒋干盗书。
把它当作小说来看,很不错,但是,也就是局限于小说而已,当作历史来看并且津津乐道的话,后半夜的蒋干去敲你们家门可不要怪我没有提醒,不过无所谓,要敲的话,估计罗贯中就要搬到庙里去住了。
从头说起吧,其实,三国志里并没有把蒋干当作一位重点人物来看待,根本就没有立传嘛,不过万幸,在《江表传》中还有着他的一席之地。
“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这就是蒋干兄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怎么样?还不错的一号人物吧?但是,这种人三国很多,我们也就可以称之为三国时代江淮赛区的辩论冠军,仅此而已,再多些政治、军事、文化上的贡献就没有了,又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也就到此为止了。
但是,偏偏这位老兄还真的去了周瑜那里做说客,因为看的就是他能忽悠这一点,不过,周瑜岂是被人一说就动摇的人?“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 假使苏;张共生;能移其意乎?”周瑜说的很实在,老孙家对他好的无以复加,实在是没有理由背叛他投奔到曹操的帐下——正如诸葛亮不会叛逃到孙权或者曹操那里。蒋干不是傻子,听得出来,于是,就一笑而过,彻底不做打算,权当是出来公款旅游了,反正曹操也就是争取一下,没有做什么死命令。
按理来说,事情到这里也就完事了,可是,老罗们(这里加个们字就是说很多东西其实都是集体的智慧)不甘心,这就完蛋了,那么多没有意思啊,为了显摆自己是看过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的人,于是乎,反间计就粉墨出场了。
后来的情节是中国人和许多看过小说的外国人都知道的,我就不多说了,这么安排的结果直接导致的就是曹操自废武功,所以,在我写前面的赤壁时,纵然胡编了很多,可是,这一段就没有加进去。
蒋干臭了也就臭了,曹操被人耍也不是第一次了,被耍就被耍吧,可是,硬是把一个大活人蔡瑁给写死了,这就有点过分了,不错,蔡瑁把荆州出卖给了曹操,但是,曹操不是日本人,他自然也不是汪精卫,没有必要这么损人吧?
诚然,我这里也把蔡瑁给写死了(其实人家后来被封侯,活的是蛮滋润的),不过我自己感觉写的还是蛮英雄的,一个军人,死在战场上,还是一个不错的结局的。
再往后就是那场令曹操永生难忘的一场大火,八年前的那场大火一举奠定了自己在北方的统治地位,八年,可以干多少事情?2000年后,可以让一个兵力、兵员素质、武器、经济实力都远逊于对手的伟大民族打赢一场坚苦卓绝的战争,八年,说实话,曹操干的不错,该收拾的都给收拾了,甚至连肆虐的少数民族游骑都没有放过,总之,是外战也行,内战也行,除了一个西北的马超,但是,人家比较老实,也比较抗打,所以,放在后面了,只是,谁曾想到?八年之后,非但没有再接再厉,反而重蹈了一场大火的受害者?
作茧自缚的连环战船、黄盖周瑜苦心经营的火攻和诈降,还有那突然给面子的东南风,那个季节,八百年也不来一次东南风,居然就来了,还恰恰在大举进攻的那个夜晚,曹操虽然不那么嘴硬,不像项羽那么顽固,可是,这些还是都给了他充分的失败的理由。
败了就是败了,曹操一把火烧掉了还算有战斗力的战船,自我掩饰的说道:火是我自己烧的,也掩盖了许多本应该曝光于天下的那个夜晚的细节,但是很遗憾,没有,八年前,史书详细记载了曹操如何激励部下攻占乌巢,但是,八年后,什么都没有留下。
所以,也不能怪老罗们节外生枝,实在是为了吸引听众不得已而为之,好在还不算离谱。
相比之下,我就有点离谱了,这么写其实就是我对这段历史的一个疑惑过程,就算说聪明一时糊涂一时,可是,这是一场维系了三个月的战争,曹操就一直酒精中毒中?他不是赵括,不会因为纸上谈兵而输得这么一败涂地,骄兵必败?骄在哪里?败在哪里?其实这就是套话,因为曹操的骄和败走的是平行线。
所以,我就这么编排了,算是给我的偶像曹操找一个借口吧。黄盖,并没有死在赤壁战场上,算是正常死亡了,黄柄有这个人,只不过没有这么牛逼,至于那个血吸虫病,完全是因为偶然看到一条史料,西汉的江陵一带就已经发现过血吸虫病例,有“古尸”为证,正好是赤壁发生的地方,于是乎,就借用了,还可以牵扯到一点周瑜英年早逝的事件,这里讲出来以正视听。
最后,再说说华容道,华容道确有其事,我在里面写了曹操的部下如何舍生取义,那都是想象,不过的确是发生了这些,很多士兵死在了那里,但是,关羽,没有在那边等着,我只是“尊重”一下原著而已,因为我想借着关羽和曹操的对话阐述一下自己对于曹操活着的价值分析吧,刘备还是“用力”追赶了,只是快到华容道就放弃了,为什么放弃,没有痛打落水狗?上面就是我的分析,或者说是猜测。
以上就是有关赤壁的真真假假,真的,是历史上实实在在的,假的,就是后人编排的,无耻一些,讲了不少自己,这并不是为了说明自己多牛逼,只是,既然写了这么多,不管有没有人看,还是说明白点好,最起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至于吴导的《赤壁》不说也罢,曾经满怀希望过,觉得他应该会拍成史诗,结果我失望鸟,他的确没有拍成三国演义,可是也没有拍成三国历史,甚至没有真正的反映出自己以往的艺术水准,只是保留了自己历来的必备曲目:鸽子。
吴导拍电影不放鸽子那就不是吴导拍的了,只是,这样的赤壁拍出来圈了那么多钱,还有一帮狗屁媒体“唯票房论”捧臭脚,这就是集体放了观众鸽子。
国产大片,注意,是大片,和国足一样,已经无药可救。
啰嗦了一大堆,算是把赤壁说完了,对不起大家,用了一种自己也不太习惯的风格,以后不会了,这只是一个例外,从下一章开始,一切恢复正常,还是喜笑怒骂舒服一些,不过有可能是也会不经意的参杂一些小说语言,之所以说“有可能”,完全是因为我也不知道将来会写出什么来,我写文章从来不打草稿,鬼知道还会发生什么事情,算一算,这半年多下来,一直在写《三国》,我至少敢保证,这不是一个坑,写好写赖,这都不会是一个坑,我会写完它。
22—01:三国,不过才刚开始
都说赤壁之战一举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这话并不完全准确,至少在我看来,这句话是不完全准确的,应该是赤壁一战拉开了三足鼎立的序幕,战后,三大势力都没有闲着。
因为,他们都没有资格闲着。
曹操,作为赤壁一战的最大输家,他是最不能闲着的,一方面,输得太惨了,就要稳住后方,因为那些政见不合者始终团结在被自己控制的皇帝面前,伺机而动,所以,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估计,曹操在回师 的途中,一定会咬牙切齿,不过先不要着急咬牙了,没有多久,偶然必然的种种缘由,曹操很快就要碰上马超,这个政治上有些低能,但是军事上有些所向披靡的马超军团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成为曹操的苦主,好在是个庸主,所以,费点劲,还是摆平了——只是摆平的不太彻底,东晃西晃还是晃荡到了刘备的帐下,还顺便成了压垮刘璋的最后一颗稻草,不知道曹操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有多么郁闷啊。
后面不稳,前面同样是危机重重,甚至是更为严重一些,曾经的荆州土地,丢就丢了吧,保住眼下的才是最重要的,而周瑜,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所以,一定要守住!这就是日后大反攻的桥头堡。
曹操两头忙活,殊为不易,那边的刘备和孙权也都没有闲着。
孙权,在赤壁一战中出力最多,不过主要还是侧重于防守,现在,曹操的主力撤退了,他自然要攻出来。
刘备呢?其实这厮在战役中就是一直在刻意的保存军事实力,诚然,长坂坡自己的部队损失不少,可是,之前就已经让先跑路的关羽保存了一部分水军实力,而后又在刘琦那里获取了大量的补充,不说真心实意的和孙权并肩作战,就算是曹操溃退的时候,他要是真的猛追狠打,收获也该是不少的,只是,或许是怕曹操挂掉了,自己和孙权的联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最大意义,或许是怕曹操做困兽之斗,所以,刘备本着穷寇莫追的道理,只是象征性的追逐一下,适可而止了。
刘备,有着自己的算盘。
而在曹操退回,孙权穷追不舍的时候,刘备已经按部就班的向着江南四郡下手了,再仗着和孙权谈判的成果,可以说,这段时间,刘备才是最大的受益者,三足鼎立的形成关键之处也就是在于此处:刘备实力空前增长,但是,还是无法单独面对曹操,不过一旦和孙权联合,就会令曹操对之无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