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可能是微乎其微的,试想,如果糜芳真的是卧底的话那么何必在这个兵临城下的时候才投降?投降的机会还不是一大把?关羽主力北上之后他的活动空间就已经是空前宽敞的了,诚然,这个时候反水成功的几率更大一些,但是,早一点来个里应外合将来论功行赏的时候功劳更大,一句话,这是起义和投诚性质的区别,再者,如果糜芳做出这种表率的话,那么大可以先从这里入手,士仁还有必要被虞翻感化吗?糜芳投降已经代表了大势已去,索性配合一下直接投诚了得了?
此种说法如果成立的话,那么,按照顺序来讲,应该是糜芳率先率领士仁投降,而不是虞翻勾引士仁,再由士仁出马拉拢糜芳。
不过无风不起浪,按照孙权的脾性,绝对会这么干,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后面会讲到),只不过糜芳的当时的态度如何就不得而知了,所以,几种可能中和一下,可以得出这样的偶假设出来的过程(信不信由你了):关羽数落了糜芳一次,糜芳心里不太舒服,孙权趁火打劫但是被严词拒绝,眼下大兵压境,士仁率先投降并且现身说法,阐述投降之后的种种好处,糜芳一个贪生怕死,挂起了白旗,继公安之后,南郡也投入了东吴的怀抱。
不管怎么样,糜芳和士仁二位没有做什么反抗就选择了投诚这个结局是不能推翻的了,行为是极其可耻的,影响也是极其恶劣的。
首先,加快了东吴军队的侵略进程,因为没有经历什么惨烈的战斗和抵抗,所以等于直接接收了数万军队,十余万的户口,好处大大的;
其次,不给关羽任何反扑的机会,反射弧再短的人也不可能及时的从前方战场撤退下来,再说了,就算你第一时间撤下来了,面对大片的沦陷区,你又会有怎么样的作为呢?什么都没有;
最后,这两位的不战而降,对于整个蜀汉帝国的士气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糜芳和士仁的反水事件是三国体制运行到今天最为惊天动地的一次,不是没有过背叛,不是没有过反骨仔,董卓不就是这样吗?但是,那只是一次政变,吕布和陈宫还有张邈的合作因为荀彧等人的固守使得并没有对曹操的事业形成致命的打击,虽然一度看上去很是危机,可是,还有扳回来的希望,至于吕布,就算没有人反水,以当时的形势又可以坚持多长时间呢?
再看看糜芳和士仁,虽然大兵压境,但是,绝对不是守不住的绝境,你手里还是有人的啊,你还是有坚固的城防的啊,做不到曹仁的程度,坚守一下也是可以的吧?
但是,他们却令人失望的不放一枪一炮就投降了,更重要的是,整个荆州军区完全落入敌手,根本就不给关羽任何纠错和翻盘的机会;
最后,作为自诩仁义化身,以德服人的刘备帐下的老资格臣子,就算是能力平庸,可是,你们不是战斗到最后一刻,而是毫无原则和信仰的倒戈,这,不光是对自己作为一员武将的玷污,也是抽了刘备一个耳光,让我们看到了看似蒸蒸日上的政治集团光环下的龌龊一面。
于禁是被困在水坝之上,你们呢?
犯错的是糜芳和士仁,偷鸡的是孙权,买单的却是关羽和刘备两人。
下属有人格问题,把他们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关羽就有失察之罪,就是浑身长嘴也说不清啊,那么又是谁把关羽放在这个位置上呢?
刘备啊,成王败寇,大部分人看的都是结果,结果就是荆州丢了。
刘备还好一点,还在成都稳坐钓鱼台呢,但是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关羽呢?在后方反水、沦陷之后,他可以做的似乎就只有一个了:溃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3—08:反水,关羽溃败(8)
由于吕蒙大军的动作过于迅速和隐蔽,而且,又由于糜芳和士仁这两位的投降又很提速,所以,关羽根本就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内做出什么反应。
东吴人要的就是这种一击毙命的效果,一下子把关羽缴械,让他根本就没有反抗的机会。
虽然是赌博,但是,成功了,不管是不是老天帮忙,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
所以,关羽,这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一切都被蒙在鼓里,还在前面如火如荼的指挥着惨烈的樊城攻击战,希望可以有所突破——在曹军的下批援军到来之前。
只是,攻势受阻,面对曹仁的顽强,他一筹莫展,眼下,洪水也是渐渐退去,水军也没有了用武之地,曹军最困难的时候已经挨过去了,攻下城池就是更加困难的事情了。
更加要命的是,前一段时间被围困的樊城中射出了一封绑在箭矢上的书信。
一封孙权和曹操交流的信。
很明显,曹仁故意“友情”赠送的。
这封信是孙权写给曹操的,说是要配合曹操的“*”计划,他要在后面偷袭荆州,全篇书信的重点在于这四个字上:“讨羽自效”。
曹操把这封信传到了曹仁的手中,而今,曹仁又把这封信传到了自己的手中,孙权—曹操—曹仁—关羽。
就像击鼓传花一样。
关羽当时的反应是什么呢?
“犹豫不能去”。
这个,不能算是对关羽进行大批判的“罪证”,我们不能因为最后的失败而就认定关羽的一切选择都是错误的,比如这一次,这封信送出的是什么背景呢?孙权还没有进一步的军事行动,至少也是后方还没有相关的讯息传来,所以,关羽如果理解为曹操是想把斗争目标转移,让他和孙权去互掐,自己可以有个喘息之机,也是可以说得通的:
曹仁这么干则是想尽快的解围,至少也可以让关羽分心——你后面都不稳当了,就不要纠缠我来啊。
总之,被出卖的是孙权,而关羽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被算计的,关羽撤军的话意味着眼下取得的所有胜果都将化为乌有,孤城两座,老天帮忙灭了于禁的四万精锐,以后,不会再有这么好的机会了,积攒了很久的人品估计也要耗尽了,所以,不能落入曹仁精心编制的心理陷阱,一定要趁势拿下,到时候,孙权的威胁也是可以不攻自破,前怕狼后怕虎的话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
一句话,关羽是在赌博。
他赌的是即便孙权真的有这个小动作了,但是自己的防御体系不会被孙权迅速突破,如果拿下襄樊,孙权也会知趣的退兵说一切都是误会,如果拿不下那就视后方的战局而定,自己过一段时间再撤回去也是来得及的,另外一点,赌博的是曹仁在忽悠自己。
愿赌服输,关羽赌输了。
因为他寄托了全部希望的资本:在第一时间拿下樊城,搞定曹仁,尽快结束这场持续了将近4个月的襄樊战役(从七月到十月),然后或者进取或者回师,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化为乌有。
这个人就是自己的旧交:徐晃。
33—09:反水,关羽溃败(9)
继在于禁那里看走了眼之后,曹操“很不幸的”在这里又看错了徐晃,不过,万幸的是,之前虽然是高估了于禁,但是,这一回却是低估了徐晃。
——他生怕徐晃重蹈于禁的覆辙,所以就让徐的这支部队驻扎在阳陵坡,理由是关羽比较强盛,你的实力不足以与之对抗,还是等我和张辽到来之后再一起行动吧。
言外之意,曹操在赔掉了40000大军之后,已经是赌不起了,徐晃的10000军队,这个筹码不容有失。
但是,万幸的万幸是,徐晃擅自做主了,他居然“胆敢”率领不占优势的军队主动向屯扎在偃城的关羽军前部发起了突然攻击。
其实徐晃也并不能确定面前的这支敌军战斗力究竟如何,所以,还是以试探性进攻为主,他只知道关羽肯定不会在这里,所以,别人还是不足惧(如果关于有一个好帮手的话想必徐晃也不会如此的放肆了吧?)。
但是,徐晃赌对了:关羽放在偃城的这一支部队还不是隶属于围城部队的,并非战场上的主力,只不过是侧面警戒一下而已,所以,人数不是太多,也就是3000到5000左右吧(也是我自己估计的,根据关羽的总兵力大概计算一下),一看敌军突然发动进攻了,后面遥控的关羽生怕反被局部占优的徐晃所部包围歼灭,于是,主动收缩,和围城的主力会和。
不管这支部队的领导是谁(也许是关平吧,或者是士仁一个级别的家伙,不过无所谓了),做出这种没有任何抵抗,便烧营而去的抉择都是极端错误的,因为这不是简单的一城一地之得失的问题,他让徐晃看到了希望,关羽在这里貌似严谨的布防其实并非是铁板一块啊,于是,开始大胆的全部压上式前移,层层推进,以两面连营的形态挤压式前进,向蜀军,也就是关羽精心构造的围城核心防线缓缓推进。
推进到了什么程度呢?
“去贼围三丈所”。
在短暂的时间内,徐晃的大军便压迫到关羽苦心经营的防御体系如此之程度,夸张点说,已经可以嗅到了关羽身上的的气味,听到了敌人的呼吸声了。
徐晃的这种进展也进一步暴露了关羽兵源严重不足的窘境,因为这一路推进,徐晃根本就没有遭到任何顽强的抵抗,造成这一恶果的,就是因为关羽在第一时间收缩兵力,以免被各个击破,本来是好事的,可是,偃城的守军连起码的抵抗都没有也扰乱了关羽的守备计划,无法相应的做出调整。
而徐晃,作为久经沙场,嗅觉敏锐的战将,显然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同样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还有曹操,突破偃城的顺利,也让曹操及时的修正了自己的计划和指令,原来不是说要和大部队一起行动吗?不了,第二道公函随即送到:公明将军啊,就拜托你了,你全权指挥吧。
这也说明曹操已经出动了,距离第一现场不是很遥远,所以才可以及时的做出调整。
关羽,危矣!
33—10:终结,麦城悲歌(1)
受到了久违的胜利的鼓舞之后,为了加重徐晃取胜的筹码,曹操随即下了一道命令:将前来支援的第三梯队,也就是殷署和朱盖的十二营人马编入徐晃的作战序列,随时听从公明将军的调遣。
这样一来,局势立刻发生了变化,毕竟关羽所部全盛时期不过40000人而已,连续作战之后,不仅疲惫,而且也有了大量的战斗减员。
而徐晃呢?此时此刻已经拥有了不下20000人—30000人的作战部队,大概是3个师左右。
好在此时城中的曹仁所部,连日血战之后已经不足5000人了,拼的筋疲力尽,根本就无力组织反冲锋,不然的话来一个里应外合,憋在中间的关羽可就麻烦了。
占尽优势,并不代表徐晃就会大大咧咧的往里冲,这不是智慧型武将的风格,手中掌握的牌越好越是冷静的寻找敌人的漏洞,这才是徐晃最喜欢的事情。
经过研究和侦测,徐晃发现,关羽所部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四冢,一个是围头,这其中围头又是中心所在,乃是关羽指挥部的驻所。
把敌人调动起来跟着自己的思路走,于是,徐晃做出了佯攻围头的态势,但是,那只是一支佯攻部队而已,甚少做什么动作,与此同时,主力之一部已经向四冢营寨发动了猛烈进攻。
眼见得那里火光冲天,杀声四起,关羽无奈,哪怕这个时候还在给《春秋》作批注(开个玩笑),也要放下前去营救,所以,他急冲冲的集中了马步军5000人,一个旅又一个团的兵力前去支援。
但是,前去的途中,遭遇了曹军真正的主力的伏击——徐晃亲自率领的精锐。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围点打援吗?
当然,不过这个和关羽上不上当没有任何的关系,难道关羽面对敌人的猛攻,还能不去支援吗?四冢的战力部署可以顶多长的时间他自己是心知肚明的,对手又是徐晃这个级别的选手。
通过关羽亲自带队来看再次折射出了一个尴尬的现状,他没有一个得力的军事助手,什么都要自己亲自上阵,指挥攻城要打,解决外面的援军还是要他。
5000的军队能干什么?连续的得手之后,徐晃不论是总兵力还是局部战场上的部队人数,都是占据优势的,蜀军的劣势无法扭转了。
所以,仓促应战的关羽,在顶了一段时间之后,看看不妙,再这么打下去,别说营救四冢了,自己的这支人马都要报销,所以,只好主动撤退。
别因为这个有点狼狈的动作就看不起关羽,要知道,他已经快60了,徐晃呢?50刚出头而已,马尔蒂尼被安贞焕羞辱都是有情可原,何况此时的徐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