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个,曹操的墓穴至今没有发现,还很“安全”很安静的长眠地下;
第二个,七十二疑冢至少可以肯定不是曹操的了,而且也可以肯定不是曹操设计的障眼法,因为他还无法让后人的墓葬为自己所用来迷惑世人;
第三个,在曹操形象被“玷污”之前,有关他的墓葬并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地方,学者们懒得去追究,盗墓贼们懒得去关顾,因为里面什么都没有,得不偿失;
第四个,从曹丕开始,一直在忠实的遵循着曹操的相关遗嘱,低调的不能再低调了。
当然了,反过来讲,曹操也很难把自己洗干净:
第一个,曹操的墓葬不是还没有发现呢吗?只要还没有被发掘出来,一切就都是未知之数;
第二个,七十二疑冢虽然肯定不是曹操的了,但是不能保证曹操就真的没有疑冢的存在,只是还没有发现而已;
第三个,曹丕等人的低调就代表了曹操的清白吗?万一这本身就是一个惊天的骗局呢?万一是大家都商量好的演出呢?毕竟,从曹操到曹丕再到司马懿,都是演技派,演员中的高手高手高高手。
众说纷纭,似乎都有道理。
我本人是倾向于曹操清白的。
很简单,我的原则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没有证据的时候可以乱说话,但是不能乱下结论,所以,即便我的猜测过程很大胆,但是,到了下结论的时候,只要没有确凿的证据,我还是不会轻易改变传统的观点的,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嘛。
以上两章一直在围绕着曹操的身后事做文章,对摸金校尉和七十二疑冢这两大热点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不能说是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也就是一家之言,欢迎讨论争辩。
下面,该是说说曹操这个人了,毕竟,这是第一个逝世的大佬级人物,别看他把自己的葬礼搞得很简单,可是这个人表现的很不简单,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争议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34—10:告别,大腕葬礼(5)
说来也是,洋洋洒洒几十万字,作为本书的主角之一,我似乎还没有对曹操做过一个比较深度的剖析,只不过是不停地变化着手法试图描述这位集伟大的政治家、诗人、暴君、色狼、情种于一身知名人士跌宕起伏的一生。
不过也很正常,盖棺论定嘛,只有在他走完一生之后,我们才好进行一下综合评价,看看这位吸引了无数眼球,谋杀了无数菲林,上演了多次逆转的奇迹和被逆转的奇迹的牛人究竟给他的后人,给我们这些同为炎黄的后人留下点什么值得思考的东西没有。
由于曹操同志不是一位科学工作者,而且相隔年代过于久远,所以无法为我国眼下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以及GDP做出什么贡献,但是,他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哗众取宠的娱乐圈人士,仅仅是小市民的茶余饭后的谈资。
纵横沙场政坛四十年,应该有让后人感动、感慨的地方,罗贯中出于创作的需要对其进行了脸谱化描写,重点突出了他奸雄的一面,但是,这毕竟还是一部以历史事实为出发点的小说,所以,也无法过于天马行空,歪曲事实,不用看老罗的结论性刻画,只要看看过程我们也知道,曹操并不是简单的用一个奸雄就可以概括得了的。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人物。
许邵,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不是一句批评的话,应该是变相的夸奖他杰出的才华,是个优秀政治家的料;
陈寿喜欢他,因此评道:“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注意,是超世之杰啊。
王沈说道:“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
钟嵘说道:“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等等,曹操给人有这种感觉吗?当然有,不过要从诗,从曹操诗人身份的角度来看,所以钟嵘也算是独辟蹊径了。
但是,似乎贬低他的人也不少,比如裴松之,“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还有元稹,“曹瞒篡乱从此始”,这就有点不太客气了。
千百年后,又一位伟大的文豪,鲁迅同志站出来说了一句经典的废话:曹操,也算是一个英雄。
不过考虑到鲁迅深受古典小说的“荼毒”,被三国演义一阵渲染之后还可以把奸雄称为英雄,也算是不易了。
这就是名人的烦恼,幸福的烦恼,因为你是名人,所以,你就必须接受和你一个时代的人,在你之后的人,不管是名流,还是地痞,还是老百姓,只要他们愿意,就会把你挖出来点评一下,就象现在我干的事情。不光自己评价,还收集别人的评语。
而真正的牛逼的名人,是不用通过种种无聊的炒作让后人铭记的,尤其是曹操这种级别的牛人。
但是,这些评论大多只是抓住了曹操优秀的一面,或者是阴暗的一面做出的评论,而即便是优秀的一面,也不足以体现出曹操的伟大来,反倒是孟德的自评更是恰如其分的反映了三国中那独一无二的曹操来。
哪句话?
“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是啊,三国时代别看打得一塌糊涂,可是,如果没有曹操在的话,只会更加糟糕,我们当然不能假设没有曹操的话还会有谁站出来主持大局,可是,曹操做出来的政绩那可是实实在在的。
袁术想当皇帝吧?已经名正言顺的成立伪政权了,袁绍也有这个想法,吕布虽然不至于如此的胆大妄为,可是,按照他的思路混迹下去,整个北方估计是要乌烟瘴气的。
想当皇帝的还有很多人,比如刘备,比如孙权,比如早逝的孙坚以及孙策。
在那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年代,凡是拉出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占据了几个州府县城的大小军阀,都有点想当皇帝的念头。
但是,有一个事实是我们,不管是拥曹派还是反曹派都要承认的事实,那就是在曹*前,没有人,不管是敢还是不敢,抑或是其他的什么原因,都没有在曹*前称帝,甚至连称王都没有,自不量力的袁术就是被曹操牵头枪打出头鸟的。
这是事实。
下面的问题是,曹操本人呢?
他想不想当皇帝呢?
这也是我们在承认曹操的历史功绩之后,没有上纲上线,把他吹捧为誓死效忠大汉皇室的中流砥柱的主要原因。
曹操本人也是想当皇帝的,说他不想当,恐怕连他自己都不会相信的,地球人都是三岁孩子吗?
所以,我下面想说的内容就是,曹操为什么没有走出这一步。
既然这位奸雄已经走完了辉煌的一生,我们也就可以统筹全局来分析一下了。
34—11:告别,大腕葬礼(6)
有关曹操想当皇帝的证据实在是太多,单凭他“欺负”汉献帝的历史记录我们就知道,魏国顶替衰败已久的东汉,那是迟早的事情。
而且,曹操欺负人的手法也是比较高明,表面上毫发无损,其实已经被打的内伤累累了,而且,人家也不同于董卓的简单粗暴(虽然比较痛快),摧毁一样事物很容易,摧毁的同时还着手准备建立一套新的制度就不是一般人了。
这种良苦用心的体现,也说明了曹操不是就想当一个霍光那样的简单,猜领导心思,荀彧比起董昭们差了很多,抑或是他知道,但是又不愿意背叛自己的信仰而已。
诚然,曹操也是做过不少让天下人“愤慨”的事情,比如限制汉献帝的言论自由,比如让他的老婆连续换届改选,甚至对他的前妻们施行人道毁灭,再比如逼着汉献帝让自己做了魏公,做了魏王,等等,而这些,在仁人志士的眼中都是“令人发指”的行为。
不过,这些都是非常规手段,如果只是做到这些的话,那么曹操早就和董卓一样被当时的政见不合者打倒无数次了,更多的,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点点的把大汉政府的国有资产转移到了自己的名下。
这些财产包括财政大权、人事大权以及军队管理权力,所以,当他百年之后,曹丕很自然的以“禅让制”的形式让东汉像前苏联那样,在一夜之间垮掉,原因很简单,所有能被挖掘的都被挖掘过来了,那些挂名在东汉政府下的“党员”们其实早就是曹丕的人了。
所以,虽然走出这一步的不是曹操本人,可是考虑到的工作都是曹操完成的,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曹操是有做皇帝的野心的,“我只不过是想做一个周文王而已”更多的是一句调侃,“拒绝”孙权的“好意”也是洞察了他的险恶用心而已。
但是,想,不代表一定可以做到,即便曹操的准备工作已经是十分的充分了,不过,依旧有关键的两点在制约着他。
第一点,就是理论建设上的“误区”。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张牌打得很好很及时,让他占据了足够的舆论制高点,可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进行洗牌以及资产转移。
至于它的劣势,也是存在的很明显,那就是给曹操制造了一个心理障碍——他可以无限的欺负汉献帝,可以无限的接近那个心中的梦想,但是,在理论山,他永远也达不到那个心中的梦想,这层窗户纸就是无法有他本人来捅破,因为后面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
“我是周文王”。
权衡利弊之后,这是曹操的唯一的方案,也是最完美的方案。
第二点,时不我待。
现在来看,赤壁一战真的是一个转折点,如果地方上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都被扫荡完毕的话,曹操称帝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了,只是可惜,功败垂成,存活了孙权,壮大了刘备,以后的曹操只能收拾马超、张鲁之流,强敌卧榻,曹操能安心的称帝吗?要知道,自己可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啊。
第三点,暗流涌动。
军事上的受挫,后方也开始不太稳定,通过前面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到,叛乱时有发生,这些有上层社会的权贵组织的军事叛乱虽然不能说明汉室正统观念还可以“深入人心”,但是,大多是以这个为借口的。
这些叛乱的军事效果不足为惧,但是在政治层面产生的波动则让曹操身心疲惫,按下葫芦浮起瓢啊。
第四点,年龄因素。
这是一个经典的废话,熬过了关羽这一关,曹操有点“重见天日”的感觉,可惜,追寻前最爱慕的将领的脚步,曹操也走上了天国之路,就算有皇帝梦,也要带到地下了。
于是奔波劳碌了四十年,在他生前,无数人诅咒他,说他是篡夺大汉的第一号贼子,自他死后,又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对他进行口诛笔伐(当然了,夸他的也有不少,比如我,呵呵),说他是几千年才出现得了的大奸雄——我靠,几千年就出来这么一个东西?
但是,蓦然回首,我们会发现,几位功成名就的人士,唯有被骂的最惨的曹操没有坐上皇帝宝座。
这,是不是一种不公平呢?
也许吧,但是曹操似乎不太在意,在他的政治遗嘱中,我们没有看到这种遗憾和不爽。
有遗憾,但是,曹操还是比较知足的。
在这份遗嘱中,他强调了曹丕作为自己第一继承人,继续开拓大魏国的事业和疆土,他强调了自己戎马半生创造出来的丰功伟绩,他指出了自己的遗憾,那就是没有干掉刘备和孙权,他也给自己钟爱的女人们指出了一个生活的方向,最后,他也指出了自己最大的遗憾:曹昂因为自己的下半身欲望而丧生,死后有面目去见自己的最爱的女人吗?
曹操有他冷酷的一面,残忍的一面,有些决策让人可恨,但是,也有可爱的地方,比起刘备和孙权,曹操的情义显得更加的真实和丰满,因为刘备和孙权更多的是对下属有情义,而曹操,给自己的女人留出了一亩三分地。
大概和曹操的另一个职业有关系吧,他还是一个诗人。
一个做作的人,矫情的人,虚伪的人,很难写出如此真性情和狂放的诗句来,在数不清的三国大佬中,真正的,优秀的诗人只有——曹操,因为曹丕的诗句顶多是二流,曹植的倒是厉害,可惜不是大佬,更不是成功的大佬,两者兼备的,也只有他们的老爸曹操了。
34—12:告别,大腕葬礼(7)
前面有关曹操这位大腕的葬礼说的比较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