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4—12:告别,大腕葬礼(7)
前面有关曹操这位大腕的葬礼说的比较乱,不过乱中也算有点秩序,至少也是谈了几个主要的话题:遗憾与梦想、墓葬的看法,皇帝梦想几个方面。
实在是这个人物太复杂了,真的要做一个全面综述的话,估计写一本书出来没有任何问题,不,是一套书。
所以,看在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家伙,所以也就不再多说了,下面做一个不是总结的总结。
从哪个角度入手呢?
就看看曹操是什么人物属性吧,具体来说,就是他是英雄还是奸雄。
如果给牛逼人物划分一个等级的话,三等牛逼人士是奸雄,二等牛逼人士是枭雄,一等牛逼人士就是英雄了——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欢迎讨论。
一直以来反曹派都说他是奸雄。
何为奸雄?
要有英雄的出类拔萃的能力,还要狡猾一些。
如果只有狡猾的话,那就不是奸雄,而是奸贼了。
曹操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配得上一个“雄”,那么他奸诈吗?当然了,所以说他是奸雄并不为过。
但是仔细想想,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啊,谁不偷奸耍滑?曹操所谓的“奸诈”事情谁没有干过?
所以,董卓更配得上奸雄二字,因为曹操的能力比董卓强,董卓的成功靠的就是狡猾,破坏性大于建设性,而曹操的建设搞得还是不错的。
那么枭雄呢?枭雄比奸雄还要高出一个档次来,所谓“枭”,是一种难以制服的凶猛的鸟类。
三国时代最配得上这个称号的是刘备,因为他令人叹服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力,可以在战场上被人打败,甚至被俘获,但是,却无法把他降服,就连曹操都没有熬过他,一个疏忽,跑掉了。
曹操也是难以制服的,可是,毕竟没有打上“枭”的烙印符号,而且,能力也比刘备强出很多。
论军事手段,曹操不仅战绩辉煌很多,而且还颇有理论建设,“自作兵书十万余言”,就算不是“诸将征伐,以新书从事”,鼓捣出一部著作来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吧?
论文化修养,曹操著作等身啊,“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可怜的刘主席连个打油诗顺口溜都没有留下来。
论身体素质,曹操完全是特种兵的水准了,“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射雉获头六十三头”,你当然可以说这是《魏书》对曹操的吹捧,但是不要忘记,怎么说人家也是行武出身,就算有水分,那也是在打猎的记录上造假而已,不要忘记,古人吹牛逼那也是有点根据的,董卓可以马上左右开弓,臂力过人,百发百中,孙权也玩过打老虎的游戏,怎么就不许曹操斩获一项记录呢?而且,这些人都被夸奖过了,为什么没有吹捧一下刘主席呢?
只有一个可能,刘备这方面拿不出手,就算曹操有水分,去掉水分,也是比刘备强的。
论人际关系,曹操对女人肯定比刘备好,就算他经常性的见异思迁,可是,至少也是用心去爱,刘备是有性无爱,关键时刻就抛弃掉闪人,实在是够龌龊,对下属,刘备是一流的,曹操也不差啊,“知人善察,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打个平手还是没有问题的吧?
也许刘备唯一比曹操强大和谐的地方在于他的以德服人,曹操呢?“持法峻刻”。
不过对于这一点,刘备也承认过,这只不过是手段的不同而已,我是故意反其道而行之的,只有这样才可以超越曹操成为一个成功者,有点扬长避短的意思,既然是策略手段了,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追究谁的人品高尚了吧?看看效果,曹操干的也不赖啊。
总之,几个大的方面比下来,曹操可以说是完胜刘备了,刘备已经是枭雄中的一流,*,那么把曹操放在这个行列中岂不是有一些不公平?
所以,把曹操从奸雄的堆里摘出来供放在英雄的行列中应该是没有什么疑义的了。
我又找了些英雄的定义:
才能勇武过人,在普通人中间有超出常人的能力的人,他们能够带领人们做出了巨大的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他们自己做出了重大的事情。
至于“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这一条由于太马列,太共产主义,太和谐,太苛求古人,所以暂且不列出来。
但是,即便凭着上面几条,我们应该名正言顺的把曹操放在英雄的行列中来。
结束语就套用文豪的话来说吧:
三国拍摄到今天,倒下了无数的大腕,今天躺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位普通的大腕,他是大腕中的大腕,是一位英雄,第一位长眠于地下的大佬级英雄。
在曹操的葬礼上,我们可以想到作为家族企业继承人的曹丕,不管是心情还是表情都是无比的沉痛。
但是,葬礼之后,生活还要继续,擦干眼泪,他要做一些新上位者应该做的事情了。
34—13:序幕,曹丕上位(1)
说实话,曹丕这孩子挺不容易的的,中平四年冬出生,建安十六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成为魏太子,一步一步,兢兢业业。
通过前面对他和曹植之间明争暗斗的过程来看,完全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如履薄冰。
而且,千万不要以为你是魏太子了,就万事大吉了,曹操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即便是让你做了继承人怎么样?遗嘱可是可以改动的哦。
所以,直到曹操病逝举行葬礼的这一刻,曹丕心中还是有点七上八下的感觉,这么说有点不孝,曹丕在葬礼上的悲痛也不太可能是全部伪装出来的,毕竟是父子,但是,父亲大人的葬礼上他还有点溜号也是事实啊。
那么,按理来说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还在担心什么呢?
当然是因为曹彰和曹植这两个人的存在。
曹植和曹丕之间的明争暗斗的“光荣事迹”前面已经介绍过了,而且,即便是曹丕已经成了太子,曹操也完全没有放弃曹植: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攻襄樊,曹操以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前去支援曹仁。
在这个节骨眼上让一个擅长摆弄诗词文赋的人去带兵打仗,用意自然是很明显,曹操的偏袒之心也是昭然若揭,好在曹丕一直没有放松警惕,得到消息之后马上前去搞了一个小party,把曹植灌得酩酊大醉,以至于无法出征,曹操只好作罢。
为什么搞一个小party?万一被曹操发现了可不好啊,自己的老好人形象可就全都毁了。
现在,被毁掉的是曹植最后的翻盘希望。
但是,曹彰呢?
前面也说过了,他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员武将,驰骋疆场,所以,就算曹操想让他继承自己的事业也不太可能,这不是装的,曹彰早就发表了声明,说对这些东东不感兴趣。
看上去,曹彰的退出让曹丕减少了一个威胁,可是,不能忽略的是他的立场。
没错,立场,曹彰即便是对当大佬不感兴趣,可是,手中还是有一张选票的,就算自己不当老大,总要希望有一个理想的老大吧?
曹丕、曹彰、曹植三人,依次为卞氏所生,按理来说,一个妈生的,应该是没有什么大的偏颇吧?
但是,曹彰本人是倾向于曹植的,也许,在他这个有一说一,直来直去的人眼中,曹植比曹丕更容易看透一些,更真实一些,至于那个大哥,谁都不知道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而且感觉太假。
相比于曹植的深受宠爱,曹丕真正忌惮的是曹彰的武勇,因为曹操一死,曹植再被宠爱也没有用了,只不过是自己的一个玩物而已,曹彰则不然,他的军功可不是曹操庇护的产物,是自己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小时候的曹彰就是善于射箭御马,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从不畏避险阻,年轻时便曾经多次从军征伐,志气慷慨激昂。
而他最牛逼的一战就是建安二十三年的代郡战役,当时,乌丸人造反,而曹操的主力胶着在南方无法抽调回来,于是就把这个重任交给了曹彰,让他以北中郎将的身份前去剿匪。
曹操给了多少人呢?不知道,但是,有一个数字我们是可以查到的:
当曹彰作为第一批部队到达前线的时候不过是步兵1000人,骑兵500人。
敌人呢?至少是5000人。
而且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人家可是清一色的精锐骑兵,乌丸人嘛,本身就是善于骑兵作战的民族。而且不要看不起土匪,那个冷兵器时代,打家劫舍的技术含量比偷偷摸摸的高多了。
所以,这个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曹彰听从了田豫的意见,先是固守要隙,等待支援,而后再见机行事。
骑兵,野战还可以,但是,攻坚就不行了,长处发挥不出来。
再说了,乌丸人的造反还没有上升到所谓的反抗民族压迫的层次上,他们只是因为吃不饱,想打劫而已,看看没有什么好处就撤退了,改向别的地方进发,别什么都没有抢到先把自己的军粮给耗光了。
拣软柿子捏嘛。
按理来说曹彰的战略目标已经达成了,但是,如果只是做到这个程度上的话,曹彰,就不是曹彰了。
他,
只是一个纯粹的武将。
34—14:序幕,曹丕上位(2)
面对不算失败的,建制完整,“从容”撤退的敌军,曹彰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军事举动,那就是主动出击。
他本人身先士卒,冲杀在第一线,战斗中也看出了他的确是箭术纯熟,平日里训练有素,“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结果,半天下来,曹彰是愈战愈勇,虽然中了几箭,可是依旧轻伤不下火线,敌军的主动撤退变成了被动撤退,曹彰于是来了一个乘胜追击,一直打到了桑乾,桑乾啊,已经杀到了距离代郡二百里的地方。
打到现在也可以了吧?下面的几位将军纷纷劝说:见好就收吧,现在士兵有些疲劳,而且主公已经说了,不要超过代郡的界限,再往里深入,危险系数高,还违背了节度,不好。
当初出发的时候,曹操告诉了曹彰,在家时是父子,出门了就是君臣,你是要被法令制度约束的,千万不要头脑一热,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啊,打仗,可不是打猎哦——“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
但是曹彰杀的兴起,不愿就此打住,于是振振有词的说道:行军打仗,胜利是唯一的标准,哪来那么多的说道,只要我打赢了就行,现在乌丸骑兵还没有走远,我们趁胜追击的话一定会取胜,就这么把敌人给放跑了,就是娇惯他们,他们以为反叛的成本很低吗?这不是优秀的军人做的事情,我的目标是霍去病那样的。
于是,曹彰率领军队又追了一日一夜,追的乌丸人彻底的心理崩溃,被动撤退又演变成了完全的溃败,被斩首数千。
更重要的是,以中立者姿态观察的鲜卑首领柯比能手中握着数万铁骑,看到生猛无比的曹彰之后,决定不要轻易的生事,还是老实一些吧,于是投降了事,北方就此平定——“时鲜卑大人柯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
也就是说,曹彰这一战的真正功绩并不在于斩杀了几千个土匪,而是杀鸡给猴看,摆平了更大的一股隐患,相比于乌丸人的这些乌合之众(也就是一个前奏),鲜卑人才是重点,柯比能也算是比较杰出的少数民族军事头领,攻守比较平衡,有点战术纪律,真要是他也加入到战争中来,两个曹彰绑在一起也很难解决,要知道,曹操并没有多余的人手给他调配,不让曹彰轻举妄动的初衷也是不想把战争规模扩大化,以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现在好了,曹彰的英勇作战,起到了“歪打正着”的效果,更大的威胁被扼杀在摇篮中了。
因此,一战成名的曹彰被拜为越骑将军,镇守在长安,本来是要支援汉中战役的,可惜,曹操没有耗下去,所以,曹彰也就丧失了一次改变历史的机会。
也就是说,诸位王子中,曹丕最为忌惮的就是拥兵自重的曹彰,他知道,虽然自己和曹彰没有什么矛盾,但是,很明显的,曹彰和曹植走的更近一些,老爸死了剪除的是曹植的威胁,但是曹彰呢?这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万一被什么人给撺掇了,拥戴着曹植干出什么事情来的话,对自己都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所以,结束曹操的葬礼,走上魏王宝座的曹丕还不能高枕无忧,必须摆平曹彰和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