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出于笼络人心的思考,当这种抗议过于激烈的时候,孙权才会适当的做出调整,比如张昭和顾雍二人一阵猛烈的炮火攻击之后,孙权不得不“议狱轻刑“,而如果孙权真正的改了的话,也就不会有后来陆逊对他的批评,要求孙权轻徭薄赋,施行德治,只有这样才可以兴帝王之业。
可见,在“融洽相处”的背后,江东的执政理念一直在“德治”和“法治”之前摇摆不定,当然了,唱主旋律的还是孙权喜欢的“法治”。
平心而论,应该“法治”还是应该“德治”,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关键是看是否落到了实处,是否没有变质,只要执行得力的话无论哪种都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我个人是倾向于法治的,我现在最不信的就是以德服人和高薪养廉,看看今天的中国吧,那贪官,一片片的,而且像韭菜一样,割完一茬马上就蹿出一茬来,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就是因为对自己的那些倒霉干部心太软,所以,不是量刑太重,而是太轻了,好不容易老百姓盼着进去了,但是,各种减刑和保外就医,没几天就出来了,不爽的同时上面又来一个更狠的,于是遭受双重折磨——这不是导人向恶吗?为什么这么多人抢着报公务员?真是为人民服务吗?
大眼说得好啊,是——喂!人民!服务!
精辟。
这些故事,其实只是对昨天的重复,在中国,改革从来是没有好下场的,凡是真正的改革者,或早或晚都会倒大霉,商鞅就是最好的例子,而王安石也断送了自己的仕途。
中国人总喜欢总结经验教训,比如说王安石和商鞅的手段太狠啊什么的,真是屁话,为什么改革?就是因为不改不行了,不下猛药还叫改革吗?所以,凡是在中国得了善终的改革被官方褒扬的改革,都不是真正的改革,撑死了是改良,说不好听一些就是伪改革。
孙权和世族之间的症结也在这里。
孙权想改变一下世族日益巩固,并且逐渐对自己的君主权威性形成威胁的局面;
陆逊等人不想昨日的惨案再度重演,孙权的这种苗头必须在开始阶段就扼杀下去,只要世族的代表在政府中拥有绝对的优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现实情势对他们是有利的,本土化进程很顺利。
于是,就有了陆逊等人口中“小人”的代表吕壹一干人等的出现。
“小人”有两层含义,品质上的低劣是后来逐渐占据主流的,一开始的“小人”更多是出身低微的意思,陆逊等人鄙视“小人”在朝廷中占据着话语权就是想垄断朝纲,不让其他阶层的人物挤进来的意思——你要是想进来的话也可以,不过必须洗脑,接受考核,被划进我们的组织之后才有资格登堂入室。
所以,孙权的这种做法也有一些未雨绸缪的意思,君臣之间的博弈越早就越对君王有利,晚的话那就糟糕了,三家分晋,王莽篡汉都是尾大不掉的悲惨结局。
问题是手段和度的问题。
“校事”这种特务制度虽然阴险,残忍,可是也是最有效的,单从监察角度来看也确实是有他存在的必要性,因为他是直接对君主负责,这样一来就不会对所谓的一些集团,尤其是实力比较庞大的集团产生什么畏惧心理,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司法公正”,属于三权分立(呵呵),因此,这种制度虽然被人鄙视,可是,一直流传下来为统治者所喜爱,以至于到了*年代,这种监察,成了全*动。
虽然肯定了这种制度的合理性,却并不代表我对他们不鄙视,这是自古至今一个悲哀+奇怪的现象:
告密的比做事的更容易受到信任。
告密,是人类所有龌龊行为中最龌龊的一种,遗憾的是,大部分孩子小时候在教师们的“谆谆教诲”下都乐此不疲的干过,并且引以为荣。
这就是涉及到了一个度的问题。
手段可以理解,但是,孙权的暗示下,吕壹们做的有点过了,不,是非常过了。
一系列的捕风捉影的冤案制造,让朝野上下对孙权(暂时还不敢)和打手吕壹挤压起来很多的不满。
——有点乱,而且还夹杂了对今天某种现象的不满,而为了自己进行和谐,结果造成了更大的混乱,所以,简单的归拢一下:
孙权想改革世族垄断局面,世族想保持这种话语权和局面,再加上背后的“德治”、“法治”分歧,以及历史悠久的君权VS相权,打得不热闹才怪呢。
只不过,最后双方出于全局的考虑和别有用心,引人注目的和被反攻清算的只是那根沾血的棒子——吕壹。 。 想看书来
42—14:暗算,血色迷雾(3)
在孙权的指示(或者说是暗示)下,吕壹等人把原本正常的监察制度搞成了整人制度,老大的意思很明白,不管用什么手段,要马上见效,这就需要有下狠手了——实际上这也是国人的通病,本来一个挺不错的建议或者措施通常都会被弄成了下三滥的整人工具。
有老大的撑腰,吕壹等人当然是无所顾忌,事实上,这些从底层挖掘出来的,都是做事没有顾虑的,什么人情什么关系网统统见鬼去吧,吕壹玩的狠吧?这又算什么呢,看看当年的主父偃吧,人家更狠。
但是,吕壹的失误在于,他急于求成,过于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结果采取了棍扫一大片的战略。
其实,打击面广不是问题,吕壹和他的死党们的问题在于用棍子这种击打方式杀伤力不是很够,导致的后果就是:在孙权睁一眼闭一眼的情况下,吕壹虽然击倒了不少人,但是,却没有取得实际效果,且徒增对他的不满。
吕壹的第2个失误在于误会了孙权的意思,速度快最好,但是更要注重质量,别闹了一下子最后发现是一个“误会”,没有收拾了人反而打草惊蛇,而吕壹光顾图快了,且进攻手段单一粗鄙,不管对谁就是那几招,什么贪污了,诽谤啦之类的结果就是放过了要害,击打的只是皮毛,制造了不少冤案不说,还被人给反咬了一口。
总之,快准狠三点,吕壹看上去热闹得很,其实一点也没有做到。
下面,就来看看吕壹的“猖獗”的自我毁灭之路吧。
1:“顾雍冤案”——吕壹不管人品怎么样,至少胆量那是没有的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上来之后就把当朝宰相,老大的亲密战友给搞了。
但是,从技术角度来看,这是吕壹的败笔,顾雍是代表性人物不假,弄死他的话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不假,但是,前提是你要有点证据吧?结果,德高望重的顾雍,一不贪污二不受贿的情况下就被吕壹等人“举白”了,什么“罪过”?也就是鸡毛蒜皮的事情,比如出言不逊什么的或者乱扔垃圾,违章驾车,小的不能再小了。
这样一来孙权根本就无法严惩顾雍,顶多是谴责一番,限制一下他的言论自由。
初战不利之后,吕壹有些退缩,这个时侯如果来个莫须有的话,再罗织一些罪名也行啊?就算最后打不死顾雍也可以让他伤一些元气啊。
但是,吕壹经验不足,有点心虚,毕竟,从来没有整治过这么大的官,此时,有人出来弄了他一把——黄门侍郎谢厷对他说:如果顾雍下台了,您知道谁会接替他吗?
吕壹摇头。
那么您觉得潘浚出山的可能大不大呢?谢厷又问。
很有可能啊。吕壹想了想说道。
这不就得了?谢厷笑道:潘浚对您什么态度您还不知道吗?不止一次的说要在朝堂之上一刀捅了你,如果他当丞相的话您还有好日子过吗?所以,还是把脾气好一些的顾雍留在这个位置上吧,对您也是安全一些。
吕壹一听,惊出了一身冷汗,连连称是,随后就把此案给撤消了。
他倒是不怕死,可是,就这么死了可是有点不甘心啊,没有享受到什么,没有拉上几个垫背的就死太不值了。
于是,“顾雍冤案”无疾而终。
吕壹在老丞相这里紧张兮兮的忙活半天,什么都没有得到,只不过是充分的显示了自己色厉内荏的一面,至于谢厷的话,其实也不全是恐吓,确实有这种可能发生,而且潘浚真的不止一次说过要宰了吕壹,虽然只是说说,可是对他的仇恨情绪可不是装出来的。
但是,吕壹并没有停下脚步。
——事实上他也停不下来啊,因为背后孙权在看着呢,所以,只好接着搞下去,这就是下面要说的“江夏太守刁嘉连环案”。 。。
42—15:暗算,血色迷雾(4)
2:“江夏太守刁嘉连环案”。
——攻击顾雍失败之后,吕壹总结了一下教训,还是从底层做起吧,从小的打起,成功率也可以高一些,于是,就开始对地方官下手。
在这种思维主导之下,不幸“落马”的就是江夏太守刁嘉了,罪名嘛,还是一个“诽谤国事”,可见吕壹比较懒惰,不过由于“诽谤国事”可大可小,可有可无,最适合于诬陷,拿出来说事的话也可以引来领导的高度重视,因为几乎所有的领导人一方面号召广开言路,一方面又最讨厌“诽谤国事”的人,所以这个罪名,基本上一打一个准。
于是,在孙权的指示下,刁嘉落网,被收押问罪。
吕壹这种特务传统的审案方式和今天的某些黑暗派出所势力差不多,先一棍子把人打倒,然后再罗织证据,结果,摄于淫威,大家都说刁嘉的确是“诽谤国事“了。
但是,就在吕壹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候,太子的老师,侍中是仪站了出来,说刁嘉是个好人,没有说过这种话。
于是,一气之下,吕壹就对是仪下手了,攻击他和刁嘉是一伙的,两人相互勾结。
由于是仪“冤案“是由刁嘉一事引出来的,所以,称之为“江夏太守刁嘉连环案”。
是仪表现的很是硬气,不管吕壹等人如何的恐吓,都大义凛然的说:
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你都八道架在我的脖子上了,再不顺从你的意思就会被杀,我还为刁嘉说话不就是证明我们的清白了吗?想杀你就杀吧,反正我们没有错!
之所以如此之硬气,除了这位老兄的确是有骨气之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他是辅佐太子的,因此,很受孙权的喜爱,有这个王牌在手,当然不会把这个“小小”的特务放在眼里了。
吕壹的本意是只拿刁嘉说事,但是画蛇添足,把中央红人是仪给牵扯出来了,结果招来了更大的抵制浪潮,而且由于孙权很喜欢是仪,让他辅佐太子,所以当然不能不管不问,于是下指示是仪是无辜的,无罪释放。
是仪没有错,那么以此类推就说明他没有撒谎,是仪没有撒谎就说明刁嘉是冤枉的,于是,刁嘉也被放了出来。
结果,“江夏太守刁嘉连环案”也无疾而终,吕壹忙活半天徒增不满情绪而已。
3:“建安太守郑胄冤案”。
——这是吕壹搞的冤案中我最鄙视的的一个,因为这一冤案背离了孙权使用他的宗旨。
孙权用他是收拾世族的,是为他孙权卖命的,但是,郑胄被整治则是因为他和吕壹当年有私仇,那个时侯吕壹还不出名,手下有人犯法,于是郑胄按照正常的司法程序将其收押,不过吕壹却怀恨在心,终于,有了自己发迹的一天,他要报复了,而孙权也“大怒”将其收押。
结果,又是一番上书请愿活动,潘浚等人带头,而孙权暗中调查以后(特务肯定不是吕壹一人,只不过他是最红的一个而已)发现和自己的目标不符,于是就释放出去。
吕壹第三次失败了,这次失败最失败的地方在于暴露了自己的小人本质,之前还可以拿失察作掩护,现在呢?摆明了是你打击报复啊,摆明了是你道德品质败坏啊,这就为他日后的倒台埋下了一个最大的炸弹。
但是,吕壹顾不了这些,只要在位一天,他举要这么干下去,其实这3起大案只不过是最为显著和耀眼的,吕壹嚣张了5年还是收拾了不少人的,包括顾雍在内,还有陆逊和诸葛瑾等人,都在一定时间内权力受到了限制,只剩下摇旗呐喊倾诉冤情的份,世族权力的被削弱也算是吕壹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份“政绩”了,你想啊,吕壹要是真的什么都干不成的话,早就被孙权给废了,还能让他红了5年?
世族的代言人们虽然没有遭遇惨败,但是基层骨干被摧毁了不少。
不过再看看后来的特务们,孙权和吕壹们还算是仁慈的了,没有做到锦衣卫和东厂西厂们令人发指的地步——毕竟,君权专制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吕壹办事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