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柳边风尘第一部 冒烟风-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尚秀娟端来热好的菜时,许彪挺腰板儿向她拱手说:“愚兄像敬仰大师姐、二师姐一样佩服小老妹儿。常言说‘老天不负好心人,山穷水尽花又明’,小老妹一定会有个好光景的。”

  尚秀娟没想到大名鼎鼎的‘三尾虎’会这样看重自己,还委婉地劝自己不要再有落发的想法,急忙放下菜,收回手,稳住身子,向许彪深深一福,激动地说:“大当家的抬举小妹了——若不蒙各位大哥搭救,秀娟早已不清不白地填了壕沟,成了冤魂野鬼。亲妈、亲姐、表哥反复开导,今日又得大当家的兄长般教诲,秀娟不会再胡思乱想,让大家揪心分神了。”

  石玉璞在外屋地听了个囫囵半片。等尚秀娟一回来,他就问:“二师姐是个咋样人物?”

  尚秀娟是听亲妈亲姐叨念过的,便向他介绍说:“叫翠兰……在烧教堂时英勇就义的”。

  石玉璞觉得完全明白了:老当家的先后相中的两个女人,原来都是姨娘的徒弟!他又觉得“三尾虎”当家的,把眼前这个“粉捏成的人儿”跟大师姐、二师姐相提并论,倒也不过分,便有些讨好地说:“那我就该尊称妳‘三师姐’了。”

  尚秀娟听了挺受用,却有些嫌他声大了些,便白了他一眼, 低声呲儿他“瞎咋唬个啥?孤男寡女的……好像人家愿意搭讪似的。”

  石玉璞忙迭地回了声“对不起”,不敢再出声儿。不过,外屋地的小油灯虽然昏暗,他却发现她瞪自己那眼时,嘴角儿上是挂着笑容的。他离开塌了胯窝堡后,还常常回忆起她的嗓音儿和笑痕,认为这位“三师姐”并不真讨厌自己……

  午后送走了许彪,纪玉瑶就吩咐唐百顺套车,亲自陪李宏去蒙旗摩挲仙儿处避风——怕洪涛再派人把他抓回县大牢。 。。

七 故意挑邪理
七 故意挑邪理

  李宏在蒙旗一住就小一年儿。这期间纪玉瑶多说一月、少说十天,便来瞧看一趟;几乎每次都领一个亲妹子儿,捎带着看看周桂香。纪玉瑶和李宏,人前亲亲热热,背后搂搂抱抱、分手时难舍难离,常常挨着肩膀儿、牵着栗骟马,粘粘糊糊唠出十多里。摩挲仙儿说李宏的伤已经养好了,可以回家成亲了——可由于洪涛还在建安当县太爷,还派人哨听过李宏的去向,两个人才没拜天地、入洞房。可原來要剃光头儿、敲木鱼儿的尚秀娟,却订下了出阁的大喜日子——二月二十二……

  石玉璞去年随大队人马回营后,一闲下来眼前就闪出尚秀娟故意板起笑脸儿瞪自己的小模样儿,耳边就响起“瞎咋唬个啥……”那句有些拿捏人的话儿。经过反复地掂量,他认定那个“三师姐”对自己有些意思。磨道上的小毛驴儿,看到了眼前金灿灿的谷穗儿,便拉紧套儿、紧倒腾四蹄往前够。石玉璞做梦都想去塌了胯窝堡,却没有机会。他熬过了一个多月,正式当上了巡防队骑兵营警卫排长,换上了新军装。石玉璞觉得有了借口儿,就在许彪跟前念秧说:“不知老当家的伤养好没?他一定对咱们牵肠挂肚……”

  许彪也记挂李宏,便叫他跑一趟。

  石玉璞到塌了胯窝堡那天,纪玉瑶领孔庆贤、柳玉梅下地薅苞米苗子去了,唐百顺等三人正在忙着耠弄小杂粮。汤老太太领两个孩子坐在炕上,陪客人唠嗑儿。她发现小白脸儿排长那对眼珠子,一个劲儿往外屋地骨碌——尚秀娟正撒着欢儿忙活饭。汤老太太便猜出了六七成。她旁敲侧击一打听,石玉璞便供说还没成家。晚上,汤老太太便和纪玉瑶通了气儿。纪玉瑶心里不愿意亲妹子找个当兵的主儿;可蹲在塌了胯这背旮旯子,自己也难帮她找到合适的主儿。她还觉得:若是尚秀娟动了心,自己也不能硬打横,决定让尚秀娟自己的梦自己圆——第二天早上,她让尚秀娟送石玉璞去瞧看李宏。

  刚上路时,尚秀娟夹个包儿——里面是纪玉瑶捎给李宏的几件单衣服——不紧不慢地走在前头儿;石玉璞牵着马跟在她身后,离着一丈多远。离开村子一远,路上就没了人影儿,石玉璞就撵了上去,橫隔四五尺,斜盯着尚秀娟耳朵丫子,试探地问:“三师姐,咋没和大师姐她们一块下地呢?”

  尚秀娟暗笑他装不住老实相儿了,又捡起了那晚上逗哏的话儿,故意漫不经心地说:“亲妈亲姐向着我,不叫我下大地。”

  石玉璞见她赏脸答了话儿,便打开了话匣子:“边外这圪塔儿开生荒,跟咱们开原种地不一样。清明前后放火烧掉野草,抠去树茆子;谷雨后开犁扣高粮、苞米、大豆,接着起垅点谷子;小杂粮可以一直耠弄到立秋前……种子下地后,光薅不铲——只在小苗一豁豁儿高时打完单棵儿趟一遍,就等秋后收粮食……”

  尚秀娟觉得他心眼儿挺夠用:送过来的几句嗑儿,不仅跟自己套上了老乡,拉起了近乎,还表白了是正经庄稼院儿出身,不是好吃懒做的二流子——绺子里是有些游手好闲的二半破子的。尚秀娟想顺藤摸瓜,便问了句“那你咋投奔了边外的绺子”。

  石玉璞便自报家门,诉说起身世:祖上留下了一垧多好地,父亲领哥哥精心莳弄,不愁吃穿;所以自己能读了几冬私塾。后来这块地四周的田都被一家大财主先后买去了,自己家送粪进犁杖的路都被拱没了。父亲无奈只好把地也卖给了那家大财主,跑到边外耪青。三年前父亲去世后,自己不愿再翻土垃坷儿,“十七岁便跑出来给‘三尾虎’当了马拉子”……

  尚秀娟听出了他在放风儿——告诉自己他今年二十岁了。她觉得他挺透珑,便把步子放慢些,斜眼扫扫他:披了一身儿新老虎皮,倒也挺挂架儿。她心里想:三尾虎是会拉帮他的,若是他命大,兴许还能挠扯个更大些的官儿……

  走出十来里时,石玉璞见她两条腿倒腾得慢了,便献殷勤请她“骑马走吧”。

  尚秀娟喜欢他体贴人,嘴上却有点儿犹豫地说:“亲姐倒是领我练过骑马——不然的话,迎接你们的那天,哪敢让我当马僮?只怕你的马欺生,把我甩下来。”

  石玉璞便大包大揽地说:“由我牵着,保准儿妳像坐轿似地稳当。”说完,就把马牵到了她身边儿。

  尚秀娟却挑眼拨刺地说:“人家虽说是你们打火坑里救出来的人,你也不该说这种话……让人家把你的马当轿。”

  石玉璞这才发觉自己说话走了板儿:乡下大姑娘,只有出嫁时才坐轿的。他顾不得擦脑门儿上的汗疙瘩儿,连讨饶带解释:“对不起,是我发昏说错了话,请三师姐千万别怪罪。我……也算是边外人,没有那些乌七糟八的瞎说道。我们许管带已经把小菊嫂接到了公馆;连他都对遭过劫难的小菊嫂一个心眼儿尊重,我若是对遭过难的人有半点儿不尊重,那不是……安上尾巴就是驴了吗!”

  尚秀娟这才完全放了心,又瞪了他一眼,低声吆喝说:“虎掏个啥!还不快点儿扶人家上马。”

  石玉璞好像接到了圣旨,喊了声“谢主隆恩”,双手掐住她小细腰儿,一猛劲儿就把她举上了马鞍子……

  这以后,石玉璞接二连三到塌了胯窝堡串门儿;许彪今年正月十五来给汤老太太拜年,主要就是为了提媒。 汤老太太、纪玉瑶能不答应吗?还请人择了日子,忙起了嫁妆……

  李宏领裴友财、周桂香在二月二十这天赶回了塌了胯窝堡。第二天,大车拉着嫁妆,车厢里坐着尚秀娟、纪玉瑶;李宏领张冲、祁福骑马,送亲到新民站。

八 无泪问连声
八 无泪问连声

  送完亲,李宏张罗和纪玉瑤、张冲他们一块回去。许彪和小菊生拉活扯把他留下了。那些有头有脸的老弟兄,轮班宴请老当家的,肉山酒海地闹腾了起来。

  李宏是住在小菊家的。在谈唠中,提到了闵小耍。李宏说:“这个人虽说不务正业,倒为我出过力,帮纪玉瑶把县衙对我的公开审问,硬给我搅黄了——他也因为我,挨了二十大板!”小菊告诉他:闵小耍一等张冲领他裹完伤,就把他赖上了,硬逼张冲把他送到了“我的家”;养好伤后,还去塌了胯窝堡,要出了五十两“养伤银子”做赌本儿。“许彪去接我的时候,还把他和我妈,不管亲的后的,都带来了。”李宏是认识许彪妈的,那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人,估计是看不惯那俩个人的;摇摇头儿,却没出声。小菊接着说:“我知道他们一个好吃懒做不正经,一个游手好闲总耍钱。我不爱惹闲气,更不愿婆婆暗里上火,便对那个主儿说,‘我不能挡你当孝顺姑爷,但不能让他们跟咱们一锅搅马勺’。他就给租了房子,出钱叫他们自己过……”李宏低声夸了句“只有这么办,日子才能过清静”。小菊叹了一声儿,说:“可也没咋清静了——给他们的钱,月月不够花,姓闵的倒不出头,总打发我妈来身手儿……前些天他倒是来过,说是刚从老家回来,扯咕了不少熟人儿的事儿,提到了东河套一个姓刘的开店的,家里人被小鬼子给挑死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刘半仙大叔家的事儿……”

  李宏在摩挲仙儿那儿养了一年来伤,好像进了深山古洞,忘了人世红尘。一到新民才听说:去年腊月末,小鬼子和老毛子在旅顺口掐得天昏地暗。外国人在大清国地盘上打仗,使好多老百姓挨了枪子,做了冤魂;可昏庸的朝廷却轻飘飘地表示“局外中立”,还把辽东划为“交战区”,把辽西定为“中立区”。但日本鬼子把这些话当狗放屁,正调兵遣将,要在奉天一带跟老毛子杀个你死我活。他还听许彪说:“日本兵已经偷偷开到咱们过去活动的地方了。”李宏对那一带特别亲近,心里挺惦记。现在一听小菊提到的姓刘的事儿,叫得有可能。他很关心刘半仙这个老朋友,还惦记周坛主的女儿盼福。他觉得自己在哪圪塔儿都是“酱缸里的肘子——一块闲(咸)肉”,便拿定主意去那里看看熟人朋友,弄个明白。

  谷雨前三天,李宏骑上栗骟马离开了新民镇。

  这是个天晴气暖、无风无浪的好日子。可李宏的心情希却十分糟糕……                              

  他骑着栗骟马,紧跑快颠,第二天日头爷儿快落时赶到了刘半仙家。

  李宏拴好马走向房门。一个穿着素色衣裳、鞋上蒙着孝布的小媳妇儿迎了出来,招呼了声“大叔来了”。李宏认出了是盼福,心里可就“格登”一声犯了核计:难道刘半仙两口子里有个人走了?他应了声走进东屋,却见刘半仙从炕沿上挺起身让坐——他老伴儿盖着被躺在炕头儿。李宏的心可就跳得“不懂不懂”了:周坛主两口子已经离开人世好几年了,盼福还能给谁带孝呢?李宏坐下,指指跟进屋的盼福脚问:“刘大哥,这是咋回事儿?”

  刘半仙用袖头子按按没有泪水的眼眶,伤心地说:“玉吉……你那大侄儿没了……”他老伴儿扭过头儿,看看    李宏,眨眨那双干干巴巴的眼睛,张开了嘴——像自言自语,又像发问:“玉吉,我那玉吉还没满二十岁呀!壮得像头牛,可老实得像个小兔羔儿,从来没有伤损过人的;可他咋会活活给人挑死了?我是哪辈子盗过墓子、扒过庙、抱别人孩子跳过井呢?”

  刘半仙劝道:“我不是说过了吗?不关咱们的事儿,是皇帝无福民遭罪……过去有过五胡乱华,现在是群狼啃青(清),说不定咱们哪一天都得成冤死鬼的……”

  他老伴儿嘟嘟囔囔地说:“土埋了大半截子的人,死活一个价。可盼福花骨朵才裂开嘴儿,就成了半边人!玉祥才几天不穿开裆裤?就扯成串儿上奈何桥吗?”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一 坐家遭横祸
一 坐家遭横祸

  盼福穿着绷了孝布的鞋,忙挪动两只脚,走到婆婆头前儿,伏身宽慰说:“妈,妳别老往窄处想,得好好地将养自己身板儿。我一定替玉吉孝敬你和爹;扒下这张皮也要把小弟帮衬大,让他成家立业,把咱们老刘家的香火传下去。”     

  老太太无力地叹了一口气,不再吭声儿。

  李宏看了、听了,嗓子眼儿就像堵了棉花团子,啥话也说不出来。

  刘半仙对儿媳妇儿的话儿很感激,点了点头儿,便打发盼福“去给妳大叔拾掇点儿饭”,随后向李宏叙说起了飞来的横祸……

  前年冬底,刘半仙盘下了西院的小店;为了一家人忙里忙外方便,给十八岁的盼福和十六岁的玉吉圆了房。两人已经一桌吃了好几年饭,做了夫妻更加亲热。盼福平时领十四岁的小叔子玉祥在东院看家,店里忙了就过去帮着摊尖饼做菜。小店在从县城去双辽的大道边儿,生意还挺兴隆,日子开始宽绰起来。

  一个月前的一个晌午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