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里面如蒸笼,夏天坐车真是自找罪受,人也太多,空气浊污不堪。
二十九日
早九时到济南。
怀了一颗不安定的心走进了家门。我真不能想得出,家里会有什么事情发生,还好,一切都还照旧。
家庭毕竟同学校不同,一进家庭先受那种沉闷的空气的压迫。
三十日
早晨到西关秋妹处一行,顺便到三姨及彭家——亲戚家的境况除了极少数的例外,真是问不得,大概都是吃了早上的没有晚上的,难道真是六亲同运吗?
晚上去见蒋程九,谈了半天。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七月(1)
七月一日
今天随叔父到陈老伯、潘老伯处,又去看了看大姨,她病得要死了。我家来听到的没有别的,只是——贫与病。
晚上又去见蒋程九,我们一同去见宋还吾,谈的关于教务上的事情。
二日
几天来,老在下着雨,说实话,我倒是喜欢下雨。这几天的像南方的天气使我高兴。
一天闷在家里,真有点讨厌。
三日
天仍然在下雨。
家里我更不耐烦了。中国的家庭真要不得。家庭本来是给人以安慰的,但大部分的家则正相反,我的家庭也是其中之一。推其原因,不外家里多女人,终日吃饱了无所事事,再加上女人天生的劣根性,其糟就可以想见了。再加上贫与病,益发蔚然大现,于是家庭几成苦闷的源泉。
四日
仍然呆在家里——天气热。
五日
早晨去访宋还吾,到高中学校内,见到蒋程九先生,谈的仍然关于教务上的事情。
天气热极。
六日
天热,在家。
七日
天热,在家。
八日
天热,在家——地上铺上席,满以为很凉快,其实不然。一刻停扇,大汗立至,晚上也睡不熟,不,岂但睡不熟,简直不能睡,再加上蚊子的袭击,简直支持不了,身上也起了痱子了。记得往年没这样热过。
九日
天气热得更不像话了,连呼吸都感到不灵便。当在冬天里的时候,我也曾想到夏天,但现在却只想到冬天,而且我又觉得冬天比夏天好到不知多少倍了。
十日
早晨早起来,到北园去看虎文——他病得不知道怎样了?见了面,还好,他的病已经好了一半,精神更好。谈了一会,就回来了。
从午到夜,仍然在百度左右的热流里浸着。
十一日
早晨到大姨家里——大姨病得要死,今天情形更不好。过午遇牧来,大姨已经死了。人真没意思,辛苦一辈子,结果落得一死!
十二日
早晨到万国储蓄所去拿钱。
过午七时由家中赴车站,是沪平通车,人不多,而车辆极新,里面也干净。
几天来,天气太热,今天却有点例外,有点阴,所以不甚热。
十三日
早晨十点到北平——看铁路两旁,一片汪洋,不久以前大概下过大雨。到北平天仍然阴着,十二点乘汽车返校——清华园真是好地方,到现在要离开了才发见了清华的好处:满园浓翠,蝉声四起,垂柳拂人面孔,凉意沁入心脾。
十四日
把东西整理了整理,要预备念书了。先念郑振铎《文学史》,天气还不怎样热,不过住在三层楼上,三面热气蒸着也有点郁闷。
十五日
仍然读郑振铎《中国文学史》,没有清代,非常可惜。
北平天气实在比济南凉爽,每天饭后到校外一走,实有无穷乐趣。
十六日
早八时进城,长之同行。
先到大成印刷厂看印的《文学评论》,后到琉璃厂看书。因为要教书,事前不能不预备点材料。访峻岑,他今天就要离开北平。
访曦晨、之琳皆未遇,暴日晒背,热不可当,六时回校。
十七日
早晨读完《陶庵梦忆》,明人小品实有不可及者,张宗子文章尤其写得好。
过午读《近代散文钞》,有几篇写得真好,叹观止矣。
晚上同长之、蒋豫图在王静安纪念碑后亭上吃西瓜,萤火熠熠自草丛中出,忽明忽灭,忽多忽少,忽远忽近,真奇景也。杜诗“忽乱檐前星宿稀”,妙。
十八日
早晨在图书馆读《梦忆》自序及《西湖七月半》,查《辞源》、《康熙字典》,颇为吃力。
过午又按照郑《文学史》把应当选的文章抄了抄,总是个很讨厌的事情。。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七月(2)
别人当教习,谈话多为教习事,自己觉得可笑。现在自己来当,脑筋里所想的无一而非教习事,不更滑稽吗?
十九日
早晨在图书馆里读《瑯嬛诗序》和其他几篇张宗子的文章。
晚上同长之、明哲、蒋豫图在我屋里打牌,一直打到十二点,颇为兴奋。
二十日
今天开始写一篇文章《红》。一开头,文思竟显得意外的艰涩。难道一个多月没写文章,就觉得生疏了吗?我又感到写文章的痛苦,浑身又发冷,又发热,将来非拿写文章作个题目写篇东西不行。
过午打网球,晚上又打牌。
二十一日
我常说,写东西就怕不开头,一开头,想停都停不下——一早起来,心里先想着没有写完的文章,于是提笔就写。我写东西总有个毛病:写到不痛快的时候,要停笔想一想,写到痛快的时候,又想,这么痛快的东西还能一气写完么?自己又要慢慢尝这痛快的滋味,于是又停笔。
过午仍然继续写,始终不算很顺利,自己并没敢想就写完,然而终于在晚饭前写完了,心里之痛快不能描写。
二十二日
又把《红》看了一遍,觉得还不坏,不知道究竟如何?
过午打网球,我现对网球忽然发生极大的兴趣,我觉得其中有不可言之妙。
晚上出去散步,萤火明灭,深树丛中,千百成群,真奇景也。
二十三日
早晨进城。
先到美术专科学校替菊田报名。又访伯棠,不遇。到琉璃厂买了几本书,十二点回校。
过午打网球。
晚上又照例出去散步,归来读《近代散文钞》,袁中郎文字写得真好!
二十四日
早晨在图书馆查《康熙字典》。
过午又仿佛无所事事了,找人打网球,找不到,心里颇觉到有点惘然。
晚上同长之在气象台下大吃西瓜,妙极。回屋看明末小品文,更妙。
二十五日
早晨在图书馆看书。
过年打网球,从三点半一直打到六点半,痛快淋漓,不过终于有点累。
二十六日
天下雨。
人又伤了风,半年来没曾伤风了,伤了风总很讨厌,这次仿佛又特别厉害,鼻子老流鼻涕,身上也有点发热,讨厌的不得了。
二十七日
早晨没到图书馆去——不,我记错了,是去过的,不过住的时候不大,所以一想起来,就仿佛觉得没去过了。
过午打网球,从三点半一直打到六点多,也觉得有点累。
晚上同长之在气象台闲谈,看西天一抹黑山,一线炊烟,绿丛中几点灯光,真惊奇宇宙之伟大。
二十八日
早晨一起来就打网球——对网球的兴趣不能算小,本来预备十一点进城,也耽搁了。
过午两点进城,先到大成印刷社,《文学评论》封面印得还好,惟工作太慢。
又替鞠田赁房子。同长之访杨大师,今天大师不糊涂,谈了许多话,实在有独到的见解,毕竟不凡。又对我说了许多鼓励的话,叫我不要放弃英文、德文,将来还要考留洋。
六时回校。
我昨天决定翻译Nietzsche的So Sprach Zarathustra。
二十九日
因为明天要到车站去接菊田,恐怕误了事,晚上竟失眠起来。
早晨起得很早,八点进城,到车站时间还太早,伫候无聊,一个人到天桥走了一趟,没有什么人。
接到鞠田,到庆林公寓布置好了,同他到北海玩了玩,从白塔上看北平,毕竟动人!
三十日
今天又进城——因为艾克约我吃饭。访艾克,他却不在。
又到鞠田处,同他到中山公园逛了逛,又到太庙,因为我已经答应替《现代》译一篇DreiserDreiser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美国小说家,代表作是《美国的悲剧》、《欲望三部曲》等。的小说,所以又匆匆赶回来。
在青年会碰到田德望,他说艾克是星期三请客,他弄错了。
三十一日
今天下雨。
坐在屋里译的Dreiser的When the Old Century was newDreiser的When the Old Century was New②)德莱塞的《旧世纪还在新的时候》。。但译的也不起劲,我总觉得这一篇没多大意思,但为字数所限又不能不译这篇。
八月
八月一日
今天早八点同长之进城。
先到大成,《文学评论》已经装订好了,居然出版了,真高兴,印刷装订大体都满意。
访曦晨,他在译Wind in the WillowsWind in the Willows《柳林风》。英国作家格雷汉姆(Kenneth Grahame1859…1932)的代表作,出版于1908年,是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曾多次在舞台上上演。。
访菊田,他去考去了。在艾克处吃了饭,谈了半天,他送我一张ApolloApollo阿波罗,希腊和罗马的太阳神,医疗、音乐、诗、预言、男性美的守护神,是宙斯和勒托的儿子。的像片,非常高兴。
同田德望经过什刹海——这地方我还是第一次去,颇形热闹——到北海公园,坐在五龙亭吃茶,一会下起雨来,湖上看雨,烟笼远雨[树],莲摇白羽,不可形容!
回校仍继续译Dreiser。
二日
仍然翻译Dreiser,原文非常好懂,不过没有什么意味,我尤其不喜欢这种自然主义白描的手法,这篇东西终于离我的趣味太远了,所以虽然容易翻译,也觉得没多大意思。
三日
早晨打网球,天气好极了。
过午还预备打,天却下起雨来,只好闷在屋里翻译Dreiser。
北京天气真有点怪,今年夏天始终没热,然而却意外地多雨。
四日
雨仍然在下着。
闷在屋里翻译Dreiser,过午译完了,我预备看一遍,改一改,明天寄出去。
一译完了,心里又了去了一件事,觉得意外地轻松。
五日
早晨把Dreiser寄了出去。
十一点进城,同菊田到天桥去逛了一趟,又到先农坛,坐着喝了半天茶。
到东安市场,吃了饭,六点回校。
六日
早晨起来打网球,天气好极,场子也好,一直打到九点半。
回来抄《红》,过午抄完了,预备寄给郑振铎,不知道他要不要。
七日
在清华。
八日
在清华。
九日
进城,先访菊田,同赴东安市场买一柳条箱,六时回校。
天阴。
十日
早晨乘洋车到城[成]府买一柳条箱。
十二时乘小汽车同长之进城,心里充满了离情。乘平沪车,同行有长之,菊田。
十一日
夜三点到济。细雨濛濛,非常讨厌,疲乏已极,又睡。此后为作者在济南高中任教时期的日记,未收入本书。
后记后记
校完了《清华园日记》排印稿,我仿佛又找到了久已失去了的七十年前的我,又在清华园生活了几年。苏东坡词“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难道这就是“再少”吗?
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在人前难以说出口的话,都写了进去。万没想到今天会把日记公开。这些话是不是要删掉呢?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一仍其旧,一句话也没有删。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我不想到孔庙里去陪着吃冷猪肉。我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清华园日记》的出版,除了徐林旗先生上面已经感谢外,还要感谢由敬忠和高鸿两位先生,是他们把手稿转写出来的。稍一对照手稿和转写,就能知道,这转写工作是并不容易的。
2002年4月25日羡林校毕记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羡林按
大概中国古人颇有好名过甚者。他们痛悔少作,生怕有人看到自己穿开裆裤挂屁股帘的形象。到了老年,拼命删除自己年轻时写的东西:最后像压缩饼干似的压得只剩下几篇文章,他们于是就心满意足,心安理得,以为这样一来,就真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流芳千古了。
我正相反。我是不悔少作的。我认为,一个人既然舞笔弄墨,就应该对读者敞开大门,让他们尽可能地多了解自己。穿开裆裤挂屁股帘的形象,也不怕公之于众。我就是本着这个想法,把偶尔保存下来的十几岁时写的所谓文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