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搞得好,原来作不成的生意还作成了。
所以,以后如果你为人挡电话,最好不要在问清楚对方是谁之后,才说老板不在。而要“先说”不在。
问题是有些人很有电话礼貌,他打电话会先报自己名字:“喂!某某公司吗?我是老张,请问王总在不在?”
这时候,你又要用另一种方式答了。譬如:“对不起!他正在开会!能不能留下您的电话,等会完打回去给您。”再不然你说:“对不起!他现在不太方便接听电话,能不能让我留下您的电话……”。
还有个办法是:“对不起!他不在位子上,我帮您看看,对不起!您稍等啊!”
以上每种办法,都可以让你有时间去偷偷问你老板:“是某某人打来的,接不接?”
而且,最重要的是,你没有撒什么谎,就算对方接着就进来了,也没问题。
说到这儿,我要问各位,如果你家里有答录机,你录的是:“对不起,我不在家。”还是“对不起,我现在不能接听您的电话。”
常常你都是在家,只是不想接,你有必要叫你的机器也撒谎,说你不在家吗?就说“你不方便接听”或“你不能接”,不是既没撒谎,又达到同样效果了吗?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八章 实话实说——谁要你多那一句嘴
在进入主题之前,先让我说个笑话:
有一天我约了朋友下午三点来我的工作室。那天办公室里只有我一个人,偏偏在两点五十分,我突然肚子疼,怕朋友到了,没人开门。打朋友手机,又没人接,急中生智,就写了一个纸条,贴在大门上,说“老王,对不起,我出去一下,十分钟就回来。”
问题是,不到十分钟,我就上完洗手间,把大门打开,摘下我贴的纸条。但是过了半个多钟头,都没等到朋友,打手机,也不通。
倒是不久之后,我的手机响了,正是那朋友打来的,劈头就问:“你不是说出去十分钟就回来吗?怎么我等四十分钟了,你还没回来。”
我大吃一惊,问他在哪里,他说:“我在你大楼的门口等你啊!”原来他自己跑到大楼门口去等我,还是借楼下大厅的电话打给我。
事后我检讨,发现才撒了这么一个小谎,就出那么大的纰漏。问题是,我该怎么做呢?我总不好在纸条上写“我上大号吧!”下一次再有这事,我显然得写“抱歉!十分钟之后开门。”
我说这个笑话,是要继续谈上一章的“实话实说”,当我们尽量作到不撒谎,一定说实话的时候,能不能毫不保留地说?
有一天,我打电话给朋友,他的秘书接的,说“对不起!刘先生,我老板正在上大号。”
她可真是实话实说,问题是,妥当吗?
还有一回,我打电话给一位老同学,他的秘书说:“我们经理马上就回来,他赶到银行去了。”
我一看表,正是银行关门前。因为跟那人是老同学,后来就开玩笑地问他:“你刚才是不是去银行轧票子啊?”
他听了大吃一惊,问我:“你怎么知道?”
我就实话实说:“你秘书讲的。”
请不要怪我告他秘书的状,因为他是我的好朋友,我不能不说他的秘书有多嘴的毛病。因为常常下面人多半句嘴,能整垮一整个公司。
不信我说个故事──
我有个朋友跟他合作厂商的负责人约好了吃饭。我的朋友先到,等了半天,另一人还没到。朋友就打电话去那人公司问,是员工接的,说看到老板匆匆忙忙赶到工厂去了。
我朋友心想:约吃饭的时间到了,除非有急事,不可能跑去工厂,会不会是为我生产的工厂啊?
生意人,多敏感!立刻拨电话去工厂,问某某老板是不是在那儿。
工厂老板也笨,居然答:“他刚走,问题已经解決了。”
就这么几句话,我那朋友硬是挖出了內幕,知道工厂做的东西出了问题。虽然能补救,毕竟有过毛病,于是狠狠扣了一笔钱。
请问,这下面人一句话,是不是捅了大楼子?
再举个很普通,却可能造成尴尬的例子。
你打电话给朋友,手机不通,拨去办公室,秘书说他去打高尔夫球了。你再拨手机,总算通了。于是你问他能不能碰面。对方回答:“对不起耶!我整个下午都开会。”
如果你当场拆穿,说:“您是开会吗?在高尔夫球场开会?”他尴不尴尬?
如果你很有城府,不吭气,是不是更糟糕?因为你发现对方会撒谎,不老实,搞不好,原先你要找他合作,就因此放弃了。
结果,他吃了亏、失去了合作的机会,卻到头来完全不知道原因。
原因是什么?是他公司的人多嘴啊!说老板不在就成了,何必讲他去打球。
当然也怪老板自己,他说没空就成了,何必撒谎说正在开会?
知道了这一点,当有电话找你办公室的人,不在就是不在,除非绝对必要,千万别主动说那人去哪里了。
如果有人找你出去,你可以说不方便、没空,尽量不要编谎言。话说回来,除非找你的人是你长官,你没空就是没空,何必向他交代你的行程?当你对同一辈的朋友报告自己行程的时候,常常在气势上先输三分。
尤其今天这个时代,大家都有手机,如果你作主管,除非有原因,不需要在出门前对职员说你到哪儿去了,只要告诉他们有事打手机就成了。
问题是,有些人明明是大老板,却每次出门都好像小孩儿,向妈妈报告似的,一一告诉自己秘书,我先到哪儿,再到哪儿,搞不好还要秘书帮忙撒谎:“如果我老婆来电话,就说我去哪里了,就说我手机没电了……”
我告诉你,你这老板只要这么做,必定先矮一截,好像秘书成为你的上司,而且他知道了你的行踪,也就多一分说错话的可能性。
最后我要叮嘱:
今天这个时代,连家人、孩子都应该懂。就是当有人打电话来,爸爸妈妈不在就是不在,不必告诉对方,我爸爸去公司加班、妈妈出去打麻将这些细节。
切记!切记!小孩多说一句话,很可能害了父母,甚至害了自己、害了家!
。。
第九章 实话虚说
前两章我们谈到怎么“实话实说”,今天反过来,让我讲讲“实话虚说”。
虚说的实话,基本上还是实话,只是说得不够精确,或者说得松散。
举个例子,现在不少电视和广告节目有CallIn,由观眾或听众打电话进去。因为时间有限,每通电话不能长,甚至限制在三十秒钟之內。
有一种人CallIn,就算给他五分钟也不够。譬如──铃!主持人接起电话。对方说:“喂!凤凰卫视吗?刘先生的《世说心语》吗?哎呀!我终于打通了,我打了不知道几百次了,每天都打,现在总算通了!刘先生,您好!我真佩服您啊!我今天打电话,是有话不吐不快啊!我憋在心里都快发疯了!我是说啊……”
他才说到这儿,已经30秒了,主持人已经谢谢他,去接下一通电话了!
这种人就是说话不够“实”。
各位别以为这是特别罗嗦的人才犯的错,要知道有这毛病的还真不少。举个例子:
有朋友突然造访,十二点半,正是吃中饭的时候。你问他吃了没有,他不直说,卻绕弯子:“我今天其实起得很早,也不知为什么,瞎忙,又接到一个电话,瞎扯了半天,突然想到有个东西早该交给你,匆匆忙忙赶过来,说实话,我连早饭都没吃,可饿死了!”
他何不直接说他没吃呢?八成因为客气,扯了一堆。
如果你说话有这种毛病,一定要检讨,因为实话虚说的人,非但不干脆,而且容易显得不诚恳。
譬如你问你的部属,前天交代他的报告作好没有?
他不直接答,先说:“哎呀!报告长官,我最近是真倒楣,前天半夜下大雨,房子居然漏了,东边接水,西边接水,整夜没睡,昨天办公室又忙……”
他是不是才说三句,你已经猜到他没做好。问题是听他这么说,你特别火大。
因为他在答话之前,先找了一堆借口。
你注意,很多心里有鬼的人,都爱用这种说话的方法。
但是“实话虚说”也不是完全没用。很多人就用这种方法,既没有撒谎,说了实话,又能避免尴尬。
譬如有一位台湾政界的名人,为了选举拉票,不得不上一个很搞笑的电视节目,那主持人真够刁的,她居然问:“您都穿什么颜色的內裤啊?”
那位名人反应还真不错,一笑,说:“我都穿我太太知道的颜色。”
最有意思的是三十多年前,当梁实秋跟他后来的太太韩菁清热恋,梁先生夜里回台北,我去机场采访他,问他什么时候结婚。
梁实秋抬头看看天,笑说:“总得等天亮了吧!”
要知道,人都很聪明,听对方这么一说,知道他不愿意答,往往就不继续问了。结果,答的人没撒谎,说的是实话,却又等于没答。
实话虚说最好的就是你能不撒谎。
我记得当我二十几岁的时候,听一个画廊老板说过一段话,印象十分深刻。
那老板说:“人何必撒谎呢?我虽然作生意,但我不撒谎,当人家问我往哪个方向去的时候,我不愿意告诉他我去西边,我可以说我没去北边,也没去南边。”
同样的道理,当你乔迁,大家来贺,有人居然问:“您这房子真不错,多少钱买的啊?”
他问得很唐突,你原来想说:“对不起!不能告诉你。”但是又怕让他尴尬。
于是你可以换个方法说:“哎呀!这房子虽然称不上豪宅,但比我上一栋贵多了。”
你上一栋如果值一百万,这栋花了一百五十万、两百万,甚至三百万,你不是都能这么说吗?
再不然,如果那房子是一百五十万,你可以讲:“可花了一百多万呢!”或是说:“还好!不到两百万。”
相反的,如果你不懂这个技巧,又装阔,吹牛说一百九十万。偏偏前面有人问,你的另一半才说一百六十万。不是马上就穿帮,显示你们两口子说话不实在吗?
实话虚说还有个特色,是你可以把“语气”或“语法”掉换一下,內容没改,感觉改了。
譬如老李、老张冲突,他们都是你朋友,也都找你抱怨是对方的错。
老李对你说:“老张应该向我道歉。”
你搞不清楚情況,又不愿意偏袒任何一方,你可以附和他的话说:“如果老张有错,当然应该道歉!”
老张又来对你说:“我绝不向老李道歉。”
你还是可以顺着他的话说:“没错的人当然不必道歉。”
乍听,你两边都没得罪,而且说得理直气壮,一副仗义直言的样子,但仔细想想:“有错当然该道歉”,或“没错当然不必道歉”。你只是说了实实在在、公公正正的话。这就是“实话虚说”的妙处。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比喻。譬如去年台湾某杂志访问一位大陆著名的企业家,问了个很辣的问题:“请问您觉得两岸的大学,哪边比较强。”
这位企业家说:“台湾的大学在理工科很强,举例说,把台湾理工大学的任何一位教授放到大陆的一流大学,表现都会非常傑出”
他虽然没有正面答,但是听的人不太会觉得。这种实话虚答,你说高不高明?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十章说话的顺序
可能有不少朋友知道,虽然我大学是学艺术的,后来也在美国大学教艺术史。但是其中有五年,我转行当了电视记者。
记得我刚进新闻部的时候,因为文笔还过得去,每次写新闻稿都得到不错的评语。但是有一次报道一位钢琴大师到台湾演出,稿子送到主编那儿,却被打了回票,叫我重写,还骂了我一句:“外行!”
我那条新闻是先说钢琴大师飞抵台北的机场,受到许多乐迷的欢迎。再写大师到旅馆之后,开了个记者会,并在记者会里演奏了一段。
听我这么说,如果您是学新闻的,八成已经知道我错在哪里。至于一般人,恐怕会跟我当年一样,不认为有什么错。
就直接说了吧!我错在写这新闻的顺序。照规矩,后发生的事,也就是愈新的新闻,愈得摆在前面。我应该先写记者会,再写飞机场的欢迎场面。
或许各位读者会认为这有什么关系?其实关系大了。
让我先说个笑话给您听:
有个妈妈正在家烧饭,邻居太太突然大叫着跑来:“不得了了!不得了了,你孩子在街上玩球,跑到路中间捡球,有辆大卡车过来,你孩子……”
才说到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