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看花已是满眼泪(全本)-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沾笕酥救し浅=咏K氖嗨炅耍膊幌胱龉伲磺灼菖笥驯萍绷耍琶阄淠训刈隽肆饺涡」佟T诤系老刈隽艘欢问奔湔厥槌ぃ哟艘院螅蛩浪膊豢显僮龉伲纱粼谙缦轮植恕⑹安瘛###爷子说:“过这样的日子就不错了,升高官、发大财,可不是老夫的追求。”老头儿住乡下,吃绿色食品,又没有利禄之心,所以平平安安地活到了七十六岁,高寿。###爷子去世的时候,正赶上安大胖子造反。他把儿子元结叫到跟前,教导说:“你们遇到乱世,恐怕没法像老夫这样一辈子优哉优哉地过日子。记住,不管怎么样,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名节,别给咱老元家贻羞。”元结后来能成为一个好官,与这样淡泊名利的父亲是大有关系的。元结爷俩的故事正如林则徐大人所说的“无欲则刚”那样,只有不想做官的人才能做好官。所以建议人事部门把这条纳入到公务员铨选标准里面去。
  话说元结年轻的时候也是个不良少年,至于干过哪些坏事已经无法考证。快二十岁的时候,鲁山县来了位新县长,名叫元德秀,是元结的远房堂兄。这元县长是一位出了名的大孝子,为了伺候老娘,连进士都不肯考;老娘非要让他去考,他就背着老太太上京城,结果就考上了———所以蛀书预言,那些背着老妈或老爸上大学的孩子们将来都会有大出息。元延祖见儿子不成器,就把他交给元县长,请县长大人亲自做家教。
  县长出马,一个顶俩。元结学了几年,果然学问精进。后来,他又师从萧颖士,更是学了一肚子学问。天宝十三年,他参加了进士考试。主考官杨浚看了考卷,长叹道:“太不像话了,这一科尽是些不成器的货色!所有的人中,也就元结的成绩突出一点而已。”于是录取了元结。之后,元结又考取了制科,能做官了,却遇到安史之乱。时值全国上下鸡飞狗跳,元结官没做成,只好郁闷地跑到湖北大冶的猗Ф炊懔似鹄矗焯旄娓浮Ⅳ构且黄鸾杈平匠睢T岬木岂兰凭褪钦飧鍪焙蚺嘌鹄吹模罄此词溃骸坝惺狈甓窨汀!北鹑瞬欢裁囱目褪恰岸窨汀保痔岜首髁烁鲎ⅲ骸胺蔷仆剑炊窨鸵病!比绱饲看识崂恚挠行┟科劝桑
  后来,唐肃宗要求国立长安大学的苏源明校长举荐人才,苏校长推荐了元结。当时正是前线战事吃紧的时候,唐肃宗召见元结,看了元结所写的三篇 《时议》,觉得这小伙子不赖,将他提升为监察御史,让他到前线带兵。让人吃惊的是,元结打仗居然也有一套,后来襄助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来瑱被诛杀后,他还代理了一段时间节度使呢。
  元结受父亲的影响,对做官兴趣也不太大。代宗即位后,元结便借口要回家伺候母亲,辞官不干了。到后来才接受了一个著作郎的清闲小官,天天写文章、作诗,日子过得倒也自在。再后来,朝廷把他派到他父亲做过县政府秘书长的道县做行署专员。当时道州刚刚遭受西原蛮的洗劫,一个州居然只剩下四千户人家了,可是上头分派下来的农业税却一点都没有少。元结比高适有出息,高适不愿意拿着鞭子找老百姓收税,只好做缩头乌龟,玩失踪;元结可不干,税一分不交不说,还立马给新华社写了篇内参,皇帝看了心生怜悯,开恩豁免了道州当年的税费。就这样,元结在道州招抚流亡,使当地经济渐渐恢复。皇帝见他能干,又把附近八州都交给他治理,他不但把GDP搞上去了,还跟当地原来热衷于搞分裂的少数民族同胞搞好关系。方世玉的老丈人雷老虎的口头禅是“以德服人”,元结才是真正做到了这样。所以元结因为母亲去世而离职时,治下八州百姓纷纷拦路挽留。做官能做到这个地步,无论如何,比某些为官一任、为害一方的鸟人还是强了不啻十万八千倍。
  元结有一个陶渊明一样的父亲,又有一个重德不重文的老师,再加上身罹离乱,不喜欢写文采斐然的诗当然就在情理之中了。元结的诗质木无文,几乎到了不能叫做诗的地步。离乱中他把书箱中自己和朋友的诗随便找了二十四首,编成一个叫 《箧中集》 的小册子,这些诗全都是带有明显复古性质的“拙”诗。当然,也许“拙”而“真”便是元结选诗的标准。因为,经过安史之乱血与火的劫难,盛唐之音划上了休止符,唐诗是应该找寻另一条发展的途径了。不管元结的艺术追求是否代表唐诗发展的正确方向,反正诗圣杜甫对他是比较肯定的。诗圣写了 《同元使君舂陵行》 赞扬元结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就算元结的诗只是唐诗园地里一株不开花的小草———或许并不鲜亮,却总算是七彩唐诗里颜色的一种呀。
  因为,不管怎样,对于这样一个好官,咱们不能要求太多,是不是?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刘长卿:枉做了两次贪污犯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726?-790?),字文房,河北河间人。可能是因为嵩山离京城较近便于赶考吧,刘长卿年轻时在此地苦读,直到考上进士。据姚合的说法,刘长卿是开元二十一年进士。蛀书颇为疑惑:及第如此之早,为何长卿先生直到二十多年后还只是个小小的吴县公安局长(长洲县尉)呢,恐怕蜗牛爬得也比他要快吧?
  刘长卿做官倒有些能力,“能使纲不紊、吏不欺”。但他是直肠子,又有点恃才傲物,未免有些让上下级都感到有些压力。对上司翻白眼、对下级管理严格,这样的人能舒舒服服地做官,那才叫怪呢。至德三年,刘长卿做长洲尉,后来被提拔为海盐县的代理县长。不久,他就被一个叫臧仓的家伙咬了一口,罪名是贪污公款。臧仓这哥们儿也真是的,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僚,哪个不沾点官府的便宜呀?但是,俗话说“民不举,官不究”,既然有这样的指证,廉政公署的人且不管罪名是否成立,先请他喝了咖啡再说。于是他代理县长的乌纱被褫夺了,一下子沦为阶下囚。因为这莫名其妙的罪名,刘长卿被贬到广东茂名做南巴尉,在流放的路上遇到了从白帝城归来的李白。一个遇赦归来,意气风发;一个前往谪所,垂头丧气。刘长卿写诗给李白说:“谁怜此别悲欢异?万里青山送逐臣。”当真是泪水涟涟。大历五年,刘长卿以检校祠部员外郎的身份担任鄂岳转运判官,臭脾气仍然没有改变,不久就得罪了顶头上司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这吴仲孺不是一般人,他老丈人是皇帝的亲家、大名鼎鼎的汾阳王郭子仪。老吴一生气,便向朝廷检举刘长卿贪污了公款20万缗。这可是相当大的一笔钱啊,大历末年唐朝政府一年的国库收入才1200万缗,尽管刘长卿管的就是钱,但一下子贪污掉全国财政收入的六十分之一,难道他把自己管的钱全塞进腰包了?这么一大堆银的和铜的,他能藏哪儿呢?那个时候又没有瑞士的银行帮他洗黑钱。因为钱,刘长卿又栽了;还好有人救了一把,才被从监狱里捞出来,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
  可怜的刘长卿,两次倒霉都栽在钱上,诬陷他的人也不会找个新鲜点的罪名,真没创意。他被诬陷的事儿后来成了一段典故,人人皆知。德宗建中四年,朱泚起兵叛乱,前开封市国税局局长包佶千方百计筹集了800万缗,准备让人押送到朝廷做军费。陈少游看了这笔巨款很眼红,让手下向包佶借200万缗花花,包佶不干。陈少游威胁他说:“你小子老实点,还有成为刘长卿的机会;要是不老实,老夫就让你做崔众!”(崔众因不肯给李光弼的军队提供军饷而被杀)您看,虽然大家都知道刘长卿是被冤枉的,但是,让你做个没有钱的贪污犯,那是抬举你呢。包佶听了吓得不行,只好听任陈少游把所有的银子都抢走。
  因为个性刚强、与物多忤,刘长卿官场失意是不可避免的。高仲武说他“有吏干,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话说得是没错,就是忒没同情心了。
  刘长卿在大历年间诗名藉甚,诗名在“大历十才子”之上。这当然与刘长卿才思敏捷有关。他在江浙任职时,有一次在乌程开元寺与诗人李嘉祐等举办了一个文艺沙龙,著名女诗人李季兰是他们的座上客。觥筹交错之际,李季兰想跟刘长卿开玩笑,吟了一句陶诗:“山气日夕佳。”“山气”谐音“疝气”,这是嘲讽刘长卿患有疝气。刘长卿不假思索,马上回敬了一句“众鸟欣有托”,当然,这句也是陶诗。“众”谐音“重”,意思是他患了疝气,###肿大,得弄个东西将它托起来,不然就很难受。如此回答,即不卑不亢,又出语成章,才思之敏,让人赞叹。
  刘长卿自称“五言长城”,对自己的创作成就极为自信。时人常将刘长卿与钱起、郎士元和李嘉祐并称,他很不屑地说:“今人称前有沈、宋、王、杜,后有钱、郎、刘、李。李嘉祐、郎士元何得与余并驱?”他到处题诗,往往连姓都不写,落款只有“长卿”二字。为啥?因为地球人都知道长卿姓刘,根本用不着写。刘长卿之诗,虽然与十才子一样都喜欢描写山水胜景,但十才子基本上都是权贵的清客,诗歌中多是谀颂之辞;而刘长卿没有拍马屁的习惯,诗中写的多是自己的切身感受。他一生坎坷,诗中也就流露出三闾大夫式的怨愤。他有一首给女婿李穆的诗是这样写的:“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青苔”、“黄叶”,“柴门”、“贫家”,诗中的意象给人一种孤寒彻骨的感觉。刘长卿诗学王右丞,但气象格调不侔,透露出中唐的衰飒味道。“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意境倒是高远得很,读完仔细一琢磨,便觉得有一股子凉气直蹿心底。他的诗歌气象衰颓,既与他的遭际有关,也是时局使然。他所自诩的“五言长城”,单就艺术品位来说,在那个时代确实不算自吹自擂。韩愈的学生皇甫湜便对刘长卿非常推崇,他曾批评某些才气小、口气大的人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皇甫的意思似乎是说,如果你能写出刘长卿那样的诗,你才有资格瞧不起宋玉,否则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
  从刘长卿的诗来看,满纸孤愤、穷愁潦倒,没有一点有钱人的气质。真是枉做了两次“贪污犯”,冤啊。
  

陆羽:没娘的孩子是怎样自学成才的
三言喜皇甫曾侍御见过南楼玩月
  雁声苦,蟾影寒。闻选疀牛翁磋铩
  陆羽(733?-827),字鸿渐,湖北天门人。陆羽是个可怜的弃儿,姓什名谁都不知道。相传天门龙盖寺的智积和尚有一天在天门的西湖边上经过,听到小孩的哭声,于是把这个三岁的小朋友带回庙里养大。幼小的陆羽为什么会被父母遗弃呢?史书里记载说他“貌寝”,也就是长得非常后现代,就跟车祸现场差不多;俗话说的“三岁看老”,估计是因为他父母看见生了个丑八怪不好意思见人,才偷偷地扔在西湖边上的吧。长大后,陆羽给自己卜了一卦,得“渐”,卦辞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给自己取“陆”为姓,以“羽”为名,以“鸿渐”为字。乖乖,多么好听的一个名字,再加上“茶神”的名头,要不是史书上白纸黑字说他长得丑陋,蛀书还真以为他就是一个神仙似的帅哥呢。
  养在和尚庙里,陆羽从小学的当然就是打坐念经了,青灯古佛,煞是难熬。九岁时,老和尚教他写字抄经书,小朋友却没头没脑地问:“师父,咱们当和尚的,活着时没有兄弟,死了又没有后人,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恐怕这就是传说的不孝吧?”老和尚一听,得,敢情这小东西跑步进入青春叛逆期了,才这么豆丁大一个小屁孩,居然就对自己所从事的神圣事业产生了怀疑,若不重罚,以后还不上房揭瓦、欺师灭祖呀?老和尚一怒之下,将陆羽撵去扫臭哄哄的厕所;后来嫌惩罚不够重,怕他不长记性,又给他加派了个差,让他负责放牧庙里的三十头牛。陆羽这小朋友真不简单,放牛的时候还用竹棍儿在牛背上练字玩儿,顺带着给牛挠痒痒。您看,陆羽从小学习这么刻苦,长大要不成个人才,还真对不起他划烂的这三十张牛皮。
  陆羽不知道从哪里搞到了一篇张衡的 《南都赋》,用心读了起来。赋是古人逞才使气的东东,为了表示自己学问高,赋家争相用些极为稀奇古怪的字;古代没有专门的字典,所以人们常常把赋当成高级识字课本使用。一个十岁不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