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就算你不原谅我,我也不能应答你。”
外公有一次出远门回来,他听见房子里有呻吟的声音。他知道那是他的女儿和老留在后房里睡觉。
他听到赤巴的女儿和一个他讨厌的男人在睡觉。他站在大门外一句话也不说。后来老留出来的时候吓了一大跳。
有一回外公将老留叫到院子后面,他说:“我就一个女儿。”
老留说:“我知道。”
外公说:“你比他大十五岁,是离过婚的,又是到处漂泊的人,你能给她什么啊。”
老留说:“我很爱你女儿。”
外公说:“如果是那样就好了吗。你要是还和她来往我就打断你的腿。”
老留非常不高兴。外公说:“你放了她吧。”
那个时候再生躲在门背后哭了。
后来,不过很短的时间。老留和再生偷偷逃走了。
他们四处漂泊,在大镇小巷里表演节目,并且结了婚。他们结婚不到半年就生了一个男孩,两年后又生了一个女儿。
三当家 33
外公一个人生活了十几年,有一天镇里面打算修那条河,因为那条河淹死了很多人。镇里面想给它修成一条造福人民的善河。
这条河,很长,也很狭窄,它总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起起落落,曾经是沙滩的地方,或许被木浆的影子打伤过;曾经是草鱼生活的地方,或许有个美丽的女孩在那里看西山的太阳。村里所有人的生命,其实都是它给的。它无声无息孕育了所有的稻田和庄稼地。在中国吃大市场、搞大锅饭的时候,人们就屯在河水旁边,建成的一个隔壁是邻居,后门是邻居,前面是邻居,合在一起的小户落,他们砍伐木材炼钢铁,搞社会主义生产,后来又发动油灯下面的村里会议,人们进入联产承包责任制时代。但是水的暴涨让他们选择了更高的地方建屋,村里有了码头,是改革开放时期家家户户运盐运产品修筑的,或许那个时候外地人认为这个地方可以从此富足起来,所以修了一条堪称天梯一样的码头。
关于这条河有一个老传说。
在平原和水上,太阳照不到的地方,没有植物。农民种了粟,一百年也没有生长,一千年也没有生长。老人和他的马,路过这里,他问河边采桑的村女,为何一片潮湿的洼地,没有只言片语的植物。
村女说,我们生活的地方,从来都是一毛不拔的平原,就连迁徙的鸟,也不来这里停岸。若问什么缘故,只因一个传说,远古的水里,有个叫水生的神,他经常发着脾气,淹死了大片村民。后来天上发火,惩罚他十年无粟,虽说水生十年,人间却是千年。
老人听了,问水生的话,水生说,我已有约束的本领,水涨水退,我分寸自在心里。
这事之后,老人上了天上求情,果然天上开恩,令大地重生植物。只是水生脾气,仍然有些反复,但在村民眼里,他是万民之福。
水生滋养一切植物,故使良田丰满,果树成丘,鸟兽成群,蔚为大观。水生生活的地方,有了植物,就飞来很多动物,住下很多野兽。
动物们分工仔细,有的摸索稻子的生长,有的摸索树木的年轮,有的摸索水涨水退,有的摸索花果的周期。
动物们感情丰富,有的喊“黄豆发窠”,有的喊“不苦不苦”,有的如鬼魅,有的如萤火。
动物们在水生生活的地方,水生看着他们很富足。他将自己的一只眼睛放到岸上,就来主宰大地,所以鸟类和兽夜不闭户。他将自己的一只眼睛放进水里,就主宰河水,所以鱼类和水兽生生不息。
他的左臂一抬,是一座岛,树鸦和白鹤下起围棋。他的右臂一抬,是一座桥,羊群和牛群断断续续走过,到水草丰满的地方休憩。
水生生活了几千几百年,他的动物们也生活了几千几百年,这是一片神秘和睦的国度。
三当家 34
我的外公就是在修那条河和那座码头的时候,伤了筋骨。他总是冲在所有人的前面,他担起河里的淤泥的时候从来都不觉得累,他总是朝河的远方看一下,他好像看到了什么,是一些令他无比怀念的景物。
人们和他说:“蹄子爷,你干吗这么卖力。”
外公说:“看河水被修好,那不闹的样子,就像看到我的玉华一样。”
我常常在想,外公是不是那个教化水生的老人,他使这条河温顺,成了他的爱人。
外公的身体很不好,那个时候,再生带着他的儿子和女儿回来看他了,这是十几年后,外公第一次看见他的孙子和孙女,两个非常可爱的孩子。他搂着他们,就哭了,两行浑浊的泪像滑落在时间的堤坝上,留下两道深深的沟壑,非常沧桑。
外公非常喜欢他的孙子,其实是他的外孙,但是他总是说:“穆乐,你欢喜爷爷吗?”
我说:“爷爷,我喜欢你。”
我一直都叫他爷爷,尽管我知道我应该是他的外孙。但是他就我这样一个外孙和孙子。
我总是看见他在阳光里抚摸自己的手背,并且还喜欢用那双残缺的手去抚摸他的花眉毛。
他回过头来看我一眼,说:“穆乐,你什么时候还回家看爷爷?”
我说:“我很快就回来看你。”
我和妈妈,妹妹穆晓,每年都会回来看外公,我在结婚的时候,还将他接到我的婚礼现场,我对他说:“爷爷,你的孙媳妇好看吗?”
他说:“穆乐,你比我眼光好了几十倍。”他那时候的牙齿还开了一个口子,说话露了一阵风,黑魆魆的舌头和喉咙,比他的故事黑多了,但是我从那里看到外公的幸福渴望。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三当家 35
我仍然记得外公对于那个痩哥哥的怀念,他时常在我耳边说,小时候有个瘦瘦的兵给了他一块饼,还摸了他的头。我仍然看到外公生活的地方有许多那个时代延续的后人,他们也怀念他们的先人。有一个在抗日的斗争中死去的军人,他的名字并没有被文字记录下来。而我无比怀念。他经历了“苦难之桥”,但是带给后人崇高的“生命之桥”。
光辉岁月
——怀念一位烈士
经过多年的战争,
他生满花发。
儿子站在石磨,
问他打死几个敌人。
好多年后,这个村子,
知道有一个年轻人,参加了战争。
他何名何姓,
从来只被子弹识认。
那些秋石夏草,
将肩章深埋,
只被后人,
挖出尸骨骸骸。
他是否常想,
儿子几岁了,
站在石磨,
问他打死了几个敌人。
小村依然宁静,战士告别父母,
参加了光辉岁月。
岁月远去,
战士参加了光辉岁月。
即使风云变幻,
墓碑是山野,
战士总是看着远方,
他参加了光辉岁月。
几十年后,我只听说,
有个战士死在异乡,
这里的人们,流着烈士的血。
他重复着,他的光辉岁月。
他重复着,他的光辉岁月。 。 想看书来
尾末 1
穆乐坐在窗前,他静静地坐着,他在思考一些问题。
为了保证真实性,我将这些问题照录于此:
想起人类的文明走到今天,对于文明中的任何生命,人生总是一个圆,它使得每个人的生命都相似而饱满,即使是辉煌的或者平静的,是*的或者冷淡的,是高尚的或者落寞的。我们似乎总也逃脱不了那个吊桥,那些*之桥,那些亲情之桥,那些爱情之桥,那些苦难之桥,那些许许多多的桥,他们是所有生命之桥。
当我还想到最初提起的人之生命的五个部分,亲情、爱情、受制于人、受制于己、苦难,它们共同使我们的生命之桥完整,让我们的人生之“圆”完整。
可是我们仍然不知道它们之间的详细关系,尽管我们都希望苦难之桥是最小的一部分,但是有时候却适得其反,它总是压得人生喘不过气。
而且不是我们的一生,在下一个,再下一个,或者我们的另一个轮回,再一个轮回,我们是否同样要经历苦难之桥。
你一定不相信你还有前生,你的前生是你“此生轮回”的“之前轮回”,你在前生经历了苦难之桥,即便你因此而放弃了生命。你知道你来到“此生轮回”,你是否还要经历苦难之桥。你在“此生轮回”经历了苦难之桥,你的“下世轮回”是否还要经历苦难之桥。
即使轮回是虚妄的说法,你活着的时候,苦难之桥占据了你的最巨大的部分,你是否因此而抛弃你的生命之圆呢。
也许你经历的苦难比起所有的人都要沉重,但是你要相信任何人的圆都是完整的,你不是一个半圆或者几分之一圆,即使你拥有的亲情少之又少,你拥有的爱情像干燥肮脏的稻草,但是你的圆总是完整的。
人生就是要将这个圆画完,你起笔的时候,是起点,你画完的时候,是在起点之上附上一点。
这是吊桥的原理,你看到的吊桥总是一段弧,矗立在水面之上,其实它只是整个圆的一部分,因为其他的部分和它共同构建一个圆,它们指向圆心。
如果期望吊桥跨越更远的区域,它的整个圆就要更大更广阔。
如果吊桥被压弯,整个圆就会收缩。
而苦难之桥在圆的最下面,圆的其他部分越来越大,只会使吊桥所受的承重越来越大。
如果吊桥承重越来越大,就会被压弯,整个圆将就收缩。
这就是它们互相依赖和矛盾的关系。
尾末 2
还有一些部分,似乎它们并不在人生之圆之列,我将它们称为“空灵”,譬如纯粹的追求,对于美,或者形于艺术美的;譬如纯粹的信念;譬如热烈的生命理念;譬如和平;譬如宽恕和仁。仁是孔子的教义核心,而最古老的“仁”为一竖两横,就像《易经》里代表的阳和阴,象征着天地万物。它们是最接近大自然的部分,或者有些还超越感官的能力(超感官知觉,即Extra sensory Perception)。
它们并不是亲情,爱情,苦难,也不归于受制于人或者受制于己。
它们同样归列在人生之圆,是在圆核的地方,是一个定量大小的圆。它不随整个圆而变化,即使圆在变大或者变小,它仍然是一个定量大小的圆。但是它的变化却会使整个圆的其他部分发生变化,当它变大,其他的部分就会变小。
它似乎已经成为人生之圆的第六个部分,甚至可以称为“第六感知”。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如果吊桥承重越来越大,被压弯,整个圆收缩的时候,人类就越来越接近圆核(圆心),人类就将因此而接近“空灵”,接近那些至美或者至高理想,或者对生命的渴望和追求。 txt小说上传分享
尾末 3 (结局)
穆乐并没有就此放弃思考,因为他还想到更多的。在很小的时候,他就特别喜欢读史,也许是“读史使人明志”吧。他特别沉迷那些震撼人心的历史。
他的耳边一直都萦绕着,日本天皇宣读的如同旧纸的《停战诏书》。
朕深ク世界ノ大势ト帝国ノ现状トニ鉴ミ非常ノ措置ヲ以テ时局ヲ収拾セムト欲シ兹(ここ)ニ忠良ナル尔(なんじ)臣民ニ告ク朕ハ帝国政府ヲシテ米英支苏四国ニ対シ其ノ共同宣言ヲ受诺スル旨通告セシメタリ(日文)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中文)
这几十个字如同和平女神的眼神所渴望的那样:世界将迎来和平。但是那在战争中逝去的生命却将永殁。那在战后被重创过的心灵将永不平复。
如果你正在经历这些苦难,你的人生将失去多少幸福和欢乐,你的一生将要使苦难之桥负重多少?
我在这里想起房龙在《宽容》面世的近10年之后,非常痛恨而无奈的语言。
他形容了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
“从1914年到1918年的战争像飓风一样,不仅把大多数人类组织摧毁了,而且使许多人穷困潦倒甚至死去,这些损失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消除的。这场灾难的幸存者中毫发无伤的人,只顾兴致勃勃地修理自己的房屋,对别人变成废墟的大厦根本不加理睬。最后,在周围饱受打击的被遗弃的房屋里,根本不可能进行各种正常和健康的生活。”
“世界大战后,和其他任何东西相比,世界迫切需要大量的新鲜空气、阳光和好的食物,但结果得到的却是饥饿和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