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地方的泥土几乎没有这种味道,所以可以初步判定地宫大约就在离封土堆东侧六米到二十米的范围之内,而且可以估计出这是一个秦汉时期的大墓,因为只有那个时期墓葬的泥土中带有比较浓的水银味。
地宫的位置初步确定以后,那么盗洞就可以开始着手了。杜天昌吩咐郎一泉和他的伙计们在封土堆东侧六米到二十米的范围之内用砍下的树木搭建几间窝棚并将窝棚的四周都遮蔽起来,详装成进山伐木工的宿营地,为大规模开挖盗洞提供掩护。
在郎一泉和他的伙计们砍伐树木搭建窝棚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在他们砍伐树木的第二天夜里停工休息的时候,由于他们和杜天昌师徒五人是分开居住的,因此郎一泉的手下有机会向他报告。
上次参与了河滕行动的一个叫川岛的鬼子兵悄悄地对郎一泉说到:“郎老板,我有一个非常惊人的发现。根据您的吩咐,我悄悄地在伐木的过程中用无线电测试器再次测试这里发出的信号。由于上次我们行动非常仓促,带的那台无线电测试器比较简陋,只能测试出这里发出的信号完全不同于我们所知道的任何无线电波。我们这次准备比较充分,带的这台德国制造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KFR39…03型无线电测试器进行测试,结果我发现,对于这里发出的信号,我已经不能把它归于无线电信号了,鬼知道它是什么,已经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范围。您知道无线电是指在自由空间(包括空气和真空)传播的电磁波,是其中的一个有限频带,上限频率 在300GHz(吉赫兹),下限频率较不统一, 在各种射频规范书, 常见的有三 3KHz~300GHz(ITU-国际电信联盟规定), 9KHz~300GHz, 10KHz~300GHz。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技术。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无线电波必须依靠空气媒介帮它传播,有些电波能够在地球表面传播,有些波能够在空间直线传播,也能够从大气层上空反射传播,但是由于地球表面很多介质的影响,能够准确传输信息的距离也就最多几千公里顶天了。但是我发觉这里发出的信号真的是太诡异了,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川岛说了一大堆专业术语,郎一泉听得有点不耐烦了,打断了他的话说到:“川岛,你就不能说得简单点?”
川岛回答到:“郎老板,我打个比方。如果说我们地球上最远的无线电传输距离比作1个毫米,那么我估计这里发出的信号能从地球到太阳那么远的距离,而且应该还要远得多。还有最重要的是,这个信号我测试了似乎在发射什么内容,每隔大约10分钟就要重复一遍,鬼知道发出的是什么,真是太超乎我的想象了。据我所知,真的地球上是不会有这样的装置的。”
郎一泉听到了川岛说的最后一句话‘地球上是不会有这样的装置的’,他也被惊呆了,难道他们所以苦苦寻找的目标真的不是地球上的东西?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11章 音乐
用树木搭建的四间窝棚半天的时间就搞好了,剩下的事情就是开始挖掘盗洞。盗洞的位置确定在第二间窝棚的地下。杜天昌的计划是向着地宫的位置,与地面呈三十度夹角的方向进行挖掘。三十度夹角进行挖掘既方便了倒斗的人进行挖掘,又为倒斗装备的运入、泥土的排出以及倒斗成功以后各种明器的运出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杜天昌带领他的四个徒弟轮流使用“铁划犁”进行挖掘,而郎一泉和他的伙计们则负责将挖出的泥土运出盗洞。“铁划犁”选用锋利的精钢制作的三片铧犁叶片做为“掘进器”,“三片装”很像轮船的螺旋桨,后部紧连着螺旋状的“排土”装置。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将土掘出、排出,而且还能够打透一般的墓砖(螺丝钉原理,加大水平力量即可,不用大力下按)。不知道是那位倒斗前辈发明的这玩意,可以说和洛阳铲一样都是倒斗界技术力量的一次飞跃。
挖掘盗洞最大的困难倒不在挖,而是在地下如何精准地定位。人在地下四周都是黄土,根本没有参照标准,所以就无法确定身在何处,况且即便知道方位不对,若想前后左右挪动个几步距离,那么就是少则一方土,多则十几方几十方的工程量,更要花费数天工夫。所以杜天昌开始要尽可能将误差调整到最小,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是这个道理,不要说千里,即便开始测量相差半度,最后将差上百十来米,那么就有可能永远找不到地宫。因为这次带来的洛阳铲,能够达到的最大深度是五十米,只要最后误差大于五十米,前面的工作就可以说是前功尽弃了。
因为估计到是挖掘的一座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大墓,所以此前杜天昌和二徒弟马应天为测量定位做了大量准备,不仅高价购买了精度极高的水平仪、经纬仪,还做了大量测量水平用的标尺,测量竖直所用的悬锤,此外还有让盗洞一直保持在挖掘直线上的红白标杆。这些标杆还是四徒弟谭世祥从朔州城里的县中学‘借’的,平常还是县中学的学生们上体育课测量距离用的。不要小看这几根标杆,人在地下很难保证一直沿照直线挖掘,东拐西拐就不知拐向何处,到时再想调整简直就不可想象。虽然说在地下保持直线是很难,但是凭借着这几根小小的红白标杆,就会变得比较简单了。标杆的使用很简单,只需要在挖掘前进方向插上两根标杆,人站在第一根标杆后向第二根标杆望去,只要看不到第三根标杆,那么第三根就绝对和前两根在同一条直线上。在挖掘盗洞的同时,为了防止塌方,每隔两米就必须在盗洞的上方垫一块厚实的木板,木板下支撑一根砍下来的树木。反正为了搭建遮人耳目的窝棚,砍下来的树木多的是,正好取来用。
因为这是一座大墓,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挖到地宫的,所以挖掘过程中换气的问题是必须要解决的。杜天昌安排在盗洞每隔五米的地方挖一处比较大的空间可以容纳两个人短暂地休息和错身。然后用最小号洛阳铲在此处斜向上打一个直径大约为十厘米的换气孔,一直打到地表草丛。换气孔打通,在里面用白蜡杆挑出一块红布从换气孔伸出地面,这样上面的人就能够轻松找到换气孔位置,借此也可以大致判断目前盗洞挖到了什么地点。如果误差过大,就要立即调整。二徒弟马应天这次把以前倒斗使用的简易手摇换气抽风装置都带来了,还在赵村的时候制作了不少,这次是派上大用场了。这种外表看起来土得掉渣的装置,类似于现在的抽风机或者换气扇,别看它们土而且简陋,但是在倒斗行家的眼里那可都是宝贝。这些装置布在盗洞各个换气口处,每日派人下去轮番摇上个把小时,保证洞内空气新鲜。
一连挖掘了两个多星期,杜天昌估计已经挖到了第一个预定的位置,就吩咐大家先停工,然后他和二徒弟马应天下到最底部对盗洞的方向、角度和距离进行了一此测量,发现他们目前到达的位置已经距离地宫的大概位置上下相差最多不超过十米。这里可以作为倒斗的第一个中转站,因此杜天昌马上安排人下去,将此处的盗洞尽力地扩大,挖出一个高度约为两米、宽度约有两米、长度近三米的空间,足可以容纳七八个人在内转身,顶部再使用厚实的木板进行铺垫,下面用好几根比较粗的树桩进行支撑,以防止顶面塌方。
在协助杜天昌师徒挖掘盗洞,运出泥土的过程中,郎一泉也没闲着。他悄悄地命令川岛使用KFR39…03型无线电测试器继续跟踪那个可疑的信号。一旦有什么情况立即向他报告。随着挖掘进度的不断深入,川岛的脸色越来越凝重。他趁没人的时候把无线电测试器的耳机戴上,听了一会,又放下,又听了一会,又放下。越听脸色越怪,两条眉毛都拧在一起了,仿佛不相信他从耳机里听到的东西。郎一泉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一天夜里杜天昌师徒都睡觉了,他把川岛悄悄叫到了盗洞里,询问到:“川岛,你干什么?一天到晚神经西西的,又有什么情况吗?”
川岛悄悄地凑近了郎一泉很不自信地回答到:“少佐,我真的不敢相信我自己的耳朵。上次我通过KFR39…03型无线电测试器根本无法测试出这个信号是什么的同时,我仿佛从耳朵里听见了什么声音,很微弱,所以我不能肯定,因此我没有冒昧地向您报告。现在这个盗洞是越挖越深,我趁没人的时候拿出耳机来听,越听那声音就越来越清楚。你知道电波没有通过特定的解调装置比如收音机,我们是根本不可能听到任何信息的。但是您来听听,这声音是不是有点象。。。。。?”说完他把耳机递给了郎一泉。
郎一泉戴上了耳机,仔细地听了大约10分钟,最后他摘下耳机,非常严肃对川岛说到:“你,是不是觉得这声音象一种音乐?或者说象一首歌曲?”
川岛看了看他的长官,自信地点了点头,终于有人和他有一样的感觉了。
回到他们住的那个窝棚,郎一泉躺在临时搭建的‘床’上翻来覆去根本就睡不着觉。这是他妈的什么样的任务啊??先是根本无法测试出的无线电信号,姑且还叫他“无线电”吧,他真不知道给这信号安什么名字,后来居然又来了一段音乐,而且这音乐在他的脑海中仿佛还似曾相识,下面还会遇到些什么东西,恐怕真的只有上帝才知道了。。。。。
第12章 地宫(1)
在到达第一个预定位置以后,杜天昌吩咐四个徒弟将最长的几根洛阳铲拿下来,在地面上每隔二十公分继续打探洞,以便于精确地定位地宫的具体位置,而郎一泉和他的手下们则继续向外运土。一连打了几十个探洞都没有任何进展,直到第四天的中午,谭世祥在中转站地面西南角,将洛阳铲打入地下二十米的时候,从洛阳铲的铲筒里带出的泥土和其他自然的泥土有明显的不同。他马上喊师父杜天昌来看,杜天昌把鼻子凑近了,仔细地闻了闻这些泥土,说了句:“好!就是这里,这土闻起来完全是人工夯土的味道,颜色也象。”
郎一泉听说已经找到了地宫的位置。忙爬进来问到:“杜爷,下一步该怎么做?”
“还能怎么做?把你的人包括你在内分八个过来,和我的四个徒弟排班,分成四个班,每班三人,给我轮班倒昼夜不停地挖,就朝着我四徒弟的探洞往下挖。你的人只留下四个倒土就行了。”杜天昌对接下来的工作作了安排。
只排了六个班,花了一天半的工夫就挖到了谭世祥打出人工夯土的地方。杜天昌将这里作为第二个中转地点,吩咐大家把此处左右再扩大,面积约为两个平方左右,高度基本能站下个子最小的四徒弟。又再一次将洛阳铲带入洞中,在地面上密密麻麻地打起了探洞。这一次有几根比较长的洛阳铲往地下打入十米的样子就再也打不进去了,象是碰到了什么比泥土坚硬许多的物体,杜天昌心想估计很有可能已经到达了地宫的外墙体了。他从探洞的深浅位置具体分析出了地宫外墙体最精确的所在。杜天昌心里很兴奋,他告诉大家现在离地宫的外墙体已经很近了,大家再坚持坚持努把力,相信很快就会有结果了。大家听了这个消息都非常高兴,毕竟辛辛苦苦地干了将近2个月,终于要看见点胜利的曙光了。于是干劲更高了,人停活不停地继续朝着杜天昌指定的方向挖去。
金山兆和马应天已经洞里持续挖掘了十六个多小时了,实在有点撑不住了,杜天昌叫他们两个回去吃点东西,睡一觉养足了精神再下来。
又过了五个多小时,此时洞外已经是凌晨六点了,而洞里就只剩下了徐良平、谭世祥和郎一泉的两个伙计还在持续不停地挖着。
徐良平边使用着“铁划犁”,边对着谭世祥说道:“老四,要是这回让哥哥我挖到了宝贝,发了财,不说了哥哥我一定帮兄弟你讨房媳妇,兄弟你也老大不小了,也该到想女人的时候了。”
谭世祥边挖边笑着回答:“得了吧,三哥!就你认识的那帮窑姐,还不知道被多少男人给睡过呢。我要是讨媳妇,我就回俺老家米脂,那里的女人才叫女人,个顶个的水灵,‘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听说过吗?米脂的婆姨那可是大大地有名啊,我要娶也明媒正娶地娶一个米脂的黄花大闺女,可不敢招惹你那帮窑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