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亦可覆舟就是这个道理。”
宋美龄听了半天,也没听出个眉目来,便问:“依张先生之见,战与和皆不可取,岂不是让政府坐以待毙吗?”
而蒋介石却洞察出这个幕僚的思路,便对夫人说:“大令,让岳军说下去。”
张群轻摇着折扇说:“老子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战与和并不一无可取,关键是将二者统一起来,趋于利,避其弊,转化困境,变被动为主动……”
“请尽其详。”蒋介石已悟出其中道理,迫不及待地问着。
“我认为,战与和均不是目的,抗日图存,重要是个‘存’字,以‘抗’来争取时间,静观国际形势的变化,最后就是这个‘存’字了。”
蒋介石越听越有兴趣,便催着说:“请岳军兄教我。”
张群得意地说:“赐教介公,岳军不敢,有四句话送你参考。”
“请讲。”
张群收住折扇,压低声音说:“和必乱,战必败,败而后和,和而后安。”
蒋介石心里一亮说道:“岳军兄高见。”
这四句话对蒋介石的思路有一定启导作用,前两句他是赞同的。后两句不可取。既然失败,怎能讲和呢?蒋介石有自己的主张。他认为日本侵华,损害了英美帝国主义的利益,要把英美也拖入战争,以强制强,才能胜利。因此蒋介石采用的是以抗战争取时间,静观国际形势变化,因势利导为我所用的方略。
深夜10时,蒋介石在华丽的美庐召见卫立煌。卫立煌走进召见室,双腿一碰毕恭毕敬地行着军礼说:“报告委座,俊如鲁莽,私闯会议,请你处治。”
蒋介石坐着没动,只是招招手,让卫坐下。蒋介石说:“军人嘛。应该具有军人的气质,我就很欣赏你这性格。”
卫立煌没有坐下,继续解释着:“俊如冒犯委座,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抗日。”
蒋介石说:“坐下谈,坐下谈。今天召你来就是为了这个事情。你的第14集团军在什么地方?”
卫立煌答着:“职部如今驻守河南新乡。”
“这个……这个……训练团你就不要参加了,中日之战,在所难免,你立即回去整训部队做好驰援平津的准备。”
卫立煌精神抖擞地站起来深施一礼说:“委座若没有别的事情,职下告辞。”
送走卫立煌,蒋介石在院里站了很久,他望着远处的上海,一个谋略闪现在心头。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虎将出山 (1)北上,北上
1937年7月下旬的一天,平汉铁路上一列军车在飞驰,紧接火车头的是三节蓝钢皮客车,这是部队长官的指挥室兼卧室。客车后面是十几节平板车,前几节是炮车,上面放着迫击炮、平射炮、山炮、野炮,炮车后面坐着各连的士兵。蓝色的指挥车上贴着醒目的标语:“支援平津,抗日救国!”“大将难免阵前亡,何必马革裹尸还!”“卫我平津,还我东三省!”车上的士兵一律短衣短裤,他们抱枪而坐,头上的钢盔、枪上的刺刀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铁路边的老百姓只见过装备低劣的杂牌军,没见过轻重机枪齐全,还有高射机枪和反坦克平射炮的正规军,他们一边看着,一边指指画画议论不休。士兵们精神抖擞,军纪严明,当列
车一停下来,士兵们便唱起歌来:
这是我们的地方,
这是我们的家乡,
我们十四集团军,
英勇顽强。
为祖国的生存而奋斗,
团结得好比钢一样。
服从命令,保卫边疆,
联合民众,抵抗暴强,
把自己的力量,献给祖国。
完成中华民族的解放。
这是第14集团军的军歌,传说是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填词,由音乐家丁珰谱曲。第14集团军走到哪里,唱到哪里,鼓舞了斗志,振作了精神。
指挥车里,一位中年长官正站在军用地图前沉思。他中上等身材,浓黑的眉毛,眼睛不大,却很精神,留着乌黑的小胡子,一副威严的样子。这个人就是卫立煌,这一年他刚刚40岁,便是二级上将、集团军总司令。在蒋介石的中央军里,被誉为最能打仗的将领。他和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并称为中央军的五虎上将。在日军的档案里他被称为“*虎将”,日本人认为中央军中多数将领是靠关系上去的,惟有这个卫立煌是靠打仗上去的。因为蒋介石用人的标准,一是江浙派,也就是蒋的老乡;二是黄埔派,就是蒋的学生、同事。卫立煌既非江浙派,也非黄埔派。在美军的档案里,卫立煌被称为“常胜将军,蒋军嫡系中的杂牌”。因为蒋介石要打仗,就离不开卫立煌。卫虽说没有其他几位将领得宠,但也是蒋介石用得着的人物。
卫立煌,字俊如,安徽合肥人,忠实的三*义信徒,曾在孙总理的卫队中担任连长、营长。孙中山逝世之后,蒋介石成了国民党的正统代表,在蒋的驱使下他仗没少打,功没少立,却没有那几个江浙派,黄埔派升迁得快,在蒋介石的中央军中他尝尽了苦辣酸甜。蒋介石对卫立煌是恩威并用,有时候故意给一些甜头,用来安慰一下,卫立煌是哑巴吃饺子——肚里有数。他是一个性格倔强的人,认准的道理直走不拐弯,发起牛脾气连蒋介石也敢顶撞。蒋、卫之间经常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因此,蒋介石用他,但也限制他,只给他指挥军队打仗的权利,不给他养军队的权利,往往是大仗一结束,他便成了光杆司令。
1937年7月第14集团军驻守新乡。卫立煌自庐山回到新乡之后,立即整训部队,准备参战。7月20日卫部接到蒋介石命第14集团军驰援平津的电报,当即登车北上。军车驶过一个小站,值班参谋跨入指挥车说:“报告总司令,第29军急电!”
卫立煌霍地转过身来,威严地说:“念!”
值班参谋念着电文:
第14集团军俊如兄勋鉴:
日寇进逼,敌强我弱,南苑一战,损失惨重。为免于被歼,我部被迫退出平津,将军不必北上来援!
宋哲元
听了宋军长的电报,卫立煌着急地在车内踱着方步,正在这时列车渐渐停靠在一个小站上。卫立煌发现列车停止不前,马上怒火中烧,连连向参谋发问:“为什么停车?为什么停车?”
卫士长闻声而来:“报告总司令,参谋长看了宋军长发来的电文,方知驰援失去了目标,是他命令停车待命的。”
卫立煌听说是参谋长的意思,也不好继续发火。他耐着性子对卫士长说:“请你告诉参谋长,日寇在北方,即使平津失守,还有别的战事需要我们,请他命令立即开车!”
卫士长说声“是”,敬个军礼退出指挥车。
卫立煌走近值班参谋,换了一种口气说:“立即给南京发报。”
值班参谋铺好信笺,拿着笔看着卫将军小声说:“请总司令口授电文。”
卫立煌一字一顿地说着:
南京,蒋委员长钧鉴:
职部北援,已达望都,前线传来平津失陷之消息,驰援失去目标,请示下。职下意为,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倭寇逞强,杀我国民,掠我疆土,立煌与敌誓不两立,决意北进,不愿南归,不扫敌寇,决不罢休,万望委座成全吾愿。
卫立煌
值班参谋写罢,卫立煌在信笺上书“速发”二字,又签上自己的大名。值班参谋接过电文匆匆而去。
(2)汤恩伯的胜与败
南京,蒋介石的指挥部里,蒋介石与白崇禧一扫脸上的阴霾,朗声大笑。抗战开始以来,前方传来的尽是我军惨败的消息,昨日接到南口第13军汤恩伯部的电报,使蒋介石的精神为之一振。他指着桌上的电报说:“健生兄,恩伯不负众望,我13军在南口与倭寇激战,恩伯将铃木的11旅团围困在月牙山口,敌人后方补给线已经切断,缺食少水,不战自溃,不日将有捷报传来。娘希匹,我不信日本人就那么厉害!”
白崇禧,字健生,广西桂林人,是桂系军队的头面人物之一。抗战开始后担任蒋介石的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他精明干练,素有“小诸葛”之称。白崇禧看着电报,也喜形于色地连连说:“是,是,这都是委座指挥有方啊!”
白崇禧的话像一阵清风吹过蒋氏的心头,一扫多日来的沉闷情绪。蒋介石双手叉腰站在落地窗前,望着园中的景色,柳树的枝条嫩绿欲滴,湖中的水是那么清,那么纯,微风吹过荡起层层涟漪。
正在这时,一个侍从参谋走进来,望着蒋介石的脊背行个礼说:“报告委员长,汤军长急电。”
蒋介石转过身来,笑容可掬地说声“念”。
侍从参谋念着电文:
南京,蒋委员长钧鉴:
职部在南口围困铃木旅团已达数日,倭寇弹尽粮绝,困兽犹斗。16日坂垣征四郎之第5师团抵达南口一线,急速向我阵地推进,如今敌军对我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不来援军,恐难取胜。切盼回电!
汤恩伯
听说是汤恩伯的电报,蒋介石满腹希望听到的是胜利的捷报。读了电文犹如一盆冷水泼在蒋氏的心头,他脸色铁青,嘴唇抖动着,“这个……这个……”了半天,说不出一句囫囵话。
白崇禧熟悉蒋介石,知道他越是激动,越是说不出话来。于是,他走近蒋介石以商量的口气说:“委座,你看派哪个部队去救援第13军?”
军情似火,远水难解近渴。就是有军队,往返运送都需要时间,晚去几个时辰13军难免溃败,到时候怎样向全国民众交代?对于白崇禧提出的问题,他又“这个……”了大约三四分钟,仍然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这时候又一个参谋送来卫立煌的急电,这才解了蒋介石的围。他松了一口气,对白崇禧说:“健生兄,你立即以我的名义,给俊如发报,命他的第14集团军立即增援南口。”
白崇禧点点头走出指挥部。蒋介石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
(3)初创日军
第14集团军的军列不分昼夜地在平汉线上奔驰。车到清苑,卫立煌将军接到蒋介石发来的增援南口急电。卫立煌微笑着,心里轻松了许多,他扬扬手对门口的卫兵说:“请参谋长马上来一下。”
第14集团军参谋长郭寄峤,安徽合肥人。他身材高大,浓眉大眼,头脑灵活,文笔流畅,曾是保定军校的高才生。他早年投奔奉军,是郭松龄的部下。1925年郭松龄部向张作霖倒戈,兵败之后,郭寄峤随魏益三率四个旅杀出山海关,与冯玉祥合作。这时的郭寄峤才华出众,办事干练,很快由团长提升为魏益三的参谋长。由于魏益三部粮饷无着,冯玉祥也无法解决,1926年魏部又投到吴佩孚的麾下。次年冬天吴佩孚兵败,魏部摇身一变,打起青天白日的旗号,成了国民革命军的第30军。魏部朝秦暮楚,有奶便是娘,每次变动,都要向全国发出通电,阐述救国救民的道理,每次的通电字字珠玑,篇篇锦绣,皆出自参谋长
郭寄峤这个自幼熟读经书、文武兼备的人才之手。北伐战争结束之后。郭寄峤投奔唐生智、何健,职位均为参谋长。无论跟着谁,郭寄峤常常有一种孤魂野鬼似的感觉,因为只有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才是正统。因而在1929年卫立煌在蚌埠成立45师时,他投奔了卫立煌,成为卫立煌帐下诸葛亮和庞统式的人物。1938年12月蒋介石在陕西武功农学院召开的各战区重要军事会议,郭寄峤代表第二战区前线指挥部作了45分钟的发言。他的发言条理清析,分析准确,博得了蒋介石的喝彩,被誉为“标准参谋长”,此是后话。
郭参谋长步入指挥车问:“钧座有何吩咐?”
卫立煌迎上来说:“如今的平汉铁路可以通到何处?”
郭寄峤不加思索地说:“据情报处报来的情报看日军南进的速度很快,保定以北也发现了敌人的骑兵,据我看最多能通到琉璃河,再往北去把握不大。”
卫立煌将蒋介石的电报递到郭寄峤的手上说:“你看看吧,委座命令我们增援南口的第13军,你看怎么办?”
郭寄峤沉思着说:“先头部队只有两个团,孤军深入,恐有不测。”
卫立煌果断地说:“命令部队在琉璃河下车,集结待命,待后续部队上来我们徒步北上!”
郭寄峤笑笑说:“钧座决策正合我意,就这样吧!”说罢他走近五万分之一的军事地图,用笔在标着琉璃河字样的地方重重地画了个红圈。
当时第14集团军的编制是:
总司令:卫立煌;
参谋长:郭寄峤;
一、 第14军辖三个师,军长李黙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