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立煌纪略
卫立煌纪略
卫立煌先生,安徽省合肥市东郊卫杨村人。公元1897年2月16日出生于一个小官吏家中。先生少年有志,志在报国,或学文,或习武,屡见长进。辛亥革命在武昌打响之后,江南各省纷纷宣告独立。辛亥革命的浪潮在卫立煌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1914年初,年仅17岁的卫立煌到武汉参加革命,几经周折,至1917年8月卫立煌来到广州,成为孙中山卫队中的一员,成为一名连长。孙中山先生十分钟爱这位年轻忠勇的小军官,在孙先生的教育下,他成为一名忠实的三*义信徒。由于他作战勇敢,指挥得当,能相机进退,职务屡屡升迁。在1918年的讨闽战争中升为营长,时年他22岁,是军中最年轻的营长。
孙中山先生逝世之后,蒋介石成了国民党的正统代表,在蒋的驱使下,卫立煌参加过东征战役、北伐战役、“围剿”鄂豫皖苏区及攻打福建人民政府的福建战役……他历任团长、师长、军长、总指挥、集团军总司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陆军副司令等职。在蒋军嫡系部队中有五位上将,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他们是:刘经扶(峙)、顾墨三(祝同)、蒋铭三(鼎文)、卫俊如(立煌)和陈辞修(诚)。也就是说,卫立煌在抗战之前,已成为中央军中的主要战将之一。
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卫立煌将军组织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忻口战役,歼灭日寇35000余人,月余之内使侵略者不能逾越雷池一步。娘子关失守后,卫将军不得不从忻口撤出;太原失守之后,卫部守退中条山,他们在山上构筑牢固的防线,使日寇的八次进攻连连败北。抗日战争也使卫先生的思想得到升华,他看到中国的希望在八路军身上,在共产党人周恩来、朱德的影响下,进一步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心。
1943年秋,卫立煌将军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中国远征军占腾冲、取松山、攻八莫、战芒市,1945年元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南坎会师,收复国土24000平方公里,胜利地打通了中印公路,使盟国的援战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进中国,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辽沈战役结束之后,由于卫立煌和蒋介石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卫立煌成了“替罪羊”,受到撤职查办的处分,被软禁在南京。淮海战役之后,蒋介石下野,趁着南京城里一片混乱之际,卫立煌密赴香港。卫立煌在驻港期间关心国家大事,他订阅了30多份报纸,潜心研究国际风云。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他听到北京开国大典的消息,欣喜之余给毛主席发去一封贺电:
毛主席:
先生英明领导,人民革命卒获辉煌胜利。从此中国人民得到伟大领袖,中国富强有望,举世欢腾鼓舞,竭诚拥护。煌向往衷心,尤为雀跃万丈。敬电驰贺。朱副主席、周总理请代致贺忱。
煌十月江(三日)电
1955年3月,卫立煌在香港收到周恩来总理的书信,在有关组织的周密安排下,于3月14日夜晚由香港九龙乘专轮到澳门,15日由澳门安全到达广州。毛泽东主席得到卫立煌归国之消息,当即发去一电:
*中央华南分局即送
卫俊如先生:
三月十六日电报收到,先生返国,甚表欢迎,盼望早日来京,藉图良晤。如有兴趣,可沿途看看情况,于月底或下月初到京,也是好的。
毛泽东3月27日
卫立煌先生回归祖国,受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人的接见和宴请。并参观了石景山钢铁厂、十三陵水库等重要工程。回国之后卫立煌先后曾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二届人大代表、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毛泽东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讲到:“像卫立煌、翁文灏这样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我们应该继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毛泽东主席对卫立煌先生以极高的评价。
1960年元月17日卫立煌先生因患心肌梗塞并发肺炎。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63岁。元月20日,首都各界上千人在北京中山公园公祭卫立煌先生,由周恩来总理主祭,陪祭的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郭沫若、李维汉、陈叔通,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习仲勋,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张治中、傅作义,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包尔汉,民革中央常务委员刘文辉、蒋光鼐等。
卫的灵堂前摆放着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董必武、陈云、*等送的花圈。公祭之后,与会人员到八宝山革命公墓为卫立煌先生举行了安灵仪式。
卫立煌先生,一生虽然几经波折,但是最终能回到人民的怀抱,是值得欣慰的。在有生之年,他为祖国统一大业奔走呼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因此,他的一生是光荣的。
后记
后记
本人是洛阳人,是农民的儿子。1948年出生在洛阳北部郊区的一个贫寒之家。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都是在农村度过的。在村里上小学时,常听大人们唱一首“中条山,高又高,卫长官,指挥好……”的歌曲。长大以后才知道,大人们唱的“卫长官”就是卫立煌将军。卫立煌将军曾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长官部就在我们洛阳,因此,便有了写卫将军在洛阳抗日小说的念头。
1995年,我在北京参加一个报告文学的颁奖会时,打听到卫立煌的秘书赵荣声先生在《工人日报》工作,于是就采访了他。赵老听了我的想法十分高兴,还赠送我一些资料。鼓励我认真写下去。经过几年的努力,长篇小说《虎将卫立煌》终于草就。不料在出版此书时却做了大难,如今一些出版社利字当头,他们要我掏书号费、印刷费,还要自办发行。我是县里的文联主席,出过几本书,大小也算个文人。文人有两个特点:一是穷,二是爱面子。让我自己去卖书,不是有伤大雅吗?走投无路之时,有的朋友劝我上网,新浪网的编辑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从内心感谢新浪网。因为新浪网使我的小说有了与读者见面的机会。
在本书写过程中,文友王好新、李凯彬、李根柱、周建召、谢光林、于永通、宁志亮等出主意,想办法,使文章增色不少,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谢忱。
由于水平所限,作品中定有不少纰漏之处,请读者和方家不吝赐教。候教电话:0379…67912880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