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话楚国史--血泣楚天-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申包胥对秦伯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於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其实申包胥所说的若吴亡楚之后的“疆埸之患”与秦救楚成功后的楚的“世以事君”都不足以让秦出兵,促使秦出兵,主要在于,申包胥哭秦,“七日不食,日夜哭泣”,连水也没有喝。有人怀疑,七日不喝水,就生理来说,渴也渴死。这可能有史载夸大成分,不过,当时值楚昭王十年的十二月或第二年一月,天气是很冷的,是有可能下雪的,这有可能解决了饮水问题。最后,秦君臣的心慢慢软了下来,秦哀公亲自作《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于是秦哀派子薄与子虎率五百乘救楚,第二年六月至楚,先让楚师与吴人作战,以观察吴军的战术,而秦军从稷(今河南桐柏县境)与楚师相会,于是就在沂(今河南正阳县境)打败了吴夫概所率领的吴军,夫概就回国了。这边,吴人又执获了楚大夫薳射于于柏举,他的儿子就率徒从跟随子西败吴师于军祥(当在随县西南)。秋七月,子期、子蒲随势灭唐(今湖北枣阳县东南唐县镇)。这年九月,先期回国的夫概,就自立为王。早在这年春,越趁吴王阖闾在楚,侵吴。于是吴王阖闾便“释楚而归”,与夫概战,夫概战败,奔楚,楚封之为堂溪氏。吴王阖闾从楚撤军后,楚昭王就回到了郢都,楚军与秦军继续与撤退的吴军作战。楚师见秦军来到,发动反击,给吴军败于雍澨,随后秦军来了,又把吴军给打败了。后来,秦楚联军又与吴军战于公婿(土旁)之溪(或云浊水,今湖北省襄樊市),大败吴军,吴王阖闾于是才回国。被吴国获捉的楚大夫闉舆罢也找机会逃回楚国,叶公沈渚梁的兄弟后臧本来跟从在吴国,也逃奔回来。就为此,叶公终生不正视其弟。

  楚昭王重新回到郢都后,先是重赏了复国之臣,斗辛、王孙由于、王孙圉、钟建、斗巢、申包胥、王孙贾、宋木、斗怀等。以子西为令尹,子西觉得,斗怀曾想杀楚王,建议楚王不要赏他,楚昭王以德报怨,还赏了斗怀。而申包胥却逃赏:“吾为君也,非为身也。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尤子旗,其又为诸?”楚昭王将其妹季羋嫁给了钟建,并以钟建为乐尹。

  楚昭王在随的时侯,子西临时用权,担心楚人溃散,于为王车服,在脾泄(楚邑)建政。后来知道楚昭王的去处后,就去车服跟从楚王。

  楚昭王十二年(…504),吴又伐楚,吴太子终累(夫差兄)败楚舟师(水军),执获了楚将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子西所率领的陵师(陆军),楚人很是害怕,于是就迁都于鄀(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九十里),于是励精图治,楚国逐步安定下来。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六、昭王复楚(4…6…1)
六、昭王复楚(4…6…1)

  楚昭王重新回到郢都后,先是重赏了复国之臣,斗辛、王孙由于、王孙圉、钟建、斗巢、申包胥、王孙贾、宋木、斗怀等。以子西为令尹,子西觉得,斗怀曾想杀楚王,建议楚王不要赏他,楚昭王以德报怨,还赏了斗怀。而申包胥却逃赏:“吾为君也,非为身也。君既定矣,又何求?且吾尤子旗,其又为诸?”楚昭王将其妹季羋嫁给了钟建,并以钟建为乐尹。

  楚昭王在随的时侯,子西临时用权,担心楚人溃散,于为王车服,在脾泄(楚邑)建政。后来知道楚昭王的去处后,就去车服跟从楚王。

  楚昭王十二年(…504),吴又伐楚,吴太子终累(夫差兄)败楚舟师(水军),执获了楚将潘子臣、小惟子及大夫七人。子西所率领的陵师(陆军),楚人很是害怕,于是就迁都于鄀(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九十里),于是励精图治,楚国逐步安定下来。

  昭王复国后,在外事上,主要是整理因吴伐楚而离弃的一些诸侯国和蛮夷,如二十年(…496)灭顿与二十一年(…495)灭胡,二十二年(…494)围蔡报柏举之役。二十五年(…491)克夷虎,禽蛮子,与吴争夺陈等。

  二十年,顿子欲事晋,这时,楚国已从吴伐楚中缓过来,楚昭王就派公子结、

  陈公孙佗人帅师伐顿,二月辛巳,灭之,俘顿子牂(zāng)。同样,胡子豹也不事楚,还在吴伐楚时,趁火打劫,侵俘靠近胡的楚国边邑,甚至出语轻狂,毫不惧楚,第二年二月,楚也伐灭胡。

  昭王十年的吴伐楚,实因蔡而起,此时,蔡依然是蔡昭侯在位,二十二年春(…494),楚令尹子西师兵围蔡,在离蔡都一里筑垒,屯兵九天九夜,蔡人惧而权服楚,楚人置蔡人于江汉间而退军。很快,蔡人请求迁入吴,吴也答应,这样离吴近,好相救,迁吴之策,蔡昭侯没有与其大夫计议,后来蔡迁到州来,到楚昭王二十五年(…491),蔡昭侯将要朝吴,这时,蔡大夫害怕又要迁,于是就发动叛乱,杀掉了蔡昭侯。立昭侯子朔为君,是为成侯。

  这时,吴晋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到春秋战略格局。吴国方面,因为,吴伐楚时越偷袭越,而与越的矛盾加深,越国也逐步强大起来,在越君允常时期,就与吴王阖闾积怨很深。越君允常死,勾践即位,楚昭二十年,吴王阖闾趁机伐丧,结果被勾践打败,吴王阖闾也被斩掉了其大脚指,事后或因失血过多,救治无效死亡。其子夫差即位,立誓报越。这样,在其后的几十年里,吴越矛盾替代的吴楚矛盾,吴楚互伐时期就结束了。春秋争霸的重心也转移到了江东,吴越先后称霸一方,而且越过江淮侵凌中原。

  晋国方面,由于吴楚相争,楚无力北顾,晋在中原长期失去了竞争对手,于是内部矛盾突显。晋从晋平公(…557…532,名彪,晋悼公子)开始,政就在私门了,史载:

  齐使晏婴如晋,与叔向语。叔向曰:“晋,季世也。公厚赋为台池而不恤政,政在私门,其可久乎!”晏子然之。(《史记·晋世家》)

  昭公(名夷,晋平公子,…531…526在位)、顷公(名去疾, 525…512在位),“六卿强,公室卑。”到晋顷公十二年(…514),六卿因为祁傒孙(祁傒之孙祁盈,晋大夫)的过失,通过晋君,将仅有点势力的晋宗亲祁盈与叔向子(叔向之子杨食我,祁盈之党,受牵连)与也铲除了,将祁盈、杨食我的封邑,分而割之。“晋益弱,六卿皆大。” (《史记晋世家》)

  六卿是指,赵、魏、韩、范、中行(荀氏)、知氏六大卿大夫家族。在晋宗室益弱的情况下,六卿之间的矛盾也突现出来了。六卿中,要数赵的势力较大,在晋定公时期,赵是赵简子(赵鞅),魏是魏侈(魏曼多,即魏襄子,魏简子子),中行氏是荀寅(中行文子),范是范吉射(士鞅之子),韩是韩宣子(名起)。其时,赵简子执掌晋政。到晋定公十五年(…497),赵简子与邯郸午(赵午,赵夙之后,赵鞅五从兄弟)的矛盾,邯郸午求救于范、中行,遂引发了赵与范、中行的矛盾,韩与魏支持赵鞅,结果,是范、中行战败,奔朝歌,几年后,范、中行奔齐,二氏绝灭。晋由六卿变为韩、赵、魏、知四卿。数十年后,四卿也发生矛盾,最终韩赵魏一同攻灭知伯,三家分晋,晋亡。

  在齐,齐景公长期即位,由于外交政策上采取了倾晋的政策,因而国无大事,只是因鲁阳虎之乱而常与鲁发生矛盾。如,短暂收留昭公,后来阳虎败,短暂收留阳虎,鲁定公七年,侵鲁取郓,定公十年,与鲁会于夹谷,遇胁孔子失败等。

  同时,因晋乱,由于郑支持范与中行氏,因而晋伐郑。败郑于铁(…493)。

六、昭王复楚(4…6…2)
六、昭王复楚(4…6…2)

  因而,整个楚昭王后期,外部环境,吴与晋两个方向的战略压力都大大减弱了。有利于楚国治疗内伤,虽然还无力向北向东出击,但收拾周边反叛的小国的力量还是有的。楚昭王二十五年夏,楚在搞定南蛮夷虎后,“乃谋北方”(《左传·哀公四年》),左司马眅、申公寿余、叶公诸梁会蔡人于负函(今河南信阳境),会方城之外的民众于缯关(今河南方城县),告诉他们,如果吴侵楚,将动员起来,抵御吴军。然而,却借此,突袭梁(今河南临汝县西)、霍(梁之西南)二国。又派单浮余围攻蛮氏(霍之西三十余里),蛮子赤奔晋阴地(今河南庐氏县东北)。楚又征召丰(今河南旧淅川县治西南)、析(今河南淅川县与内乡县境)与狄戎百姓为兵,进到上洛(今陕西商县)。左师军于菟和,右师军于仓野,派人向晋阴地大夫士蔑提出,引渡蛮子要求,士蔑于是向赵孟报告,希望得到支持以御楚军,而当时,晋有范、中行之难,赵孟没有答应,反而要求士蔑尽快将蛮子交给楚人。于是士蔑就设计,召九州之戎,诈以分割一些田产给蛮子且为之筑城,以此召蛮子来,于是擒获蛮子,交给了楚人。而楚人又诈为蛮子作邑立宗,将蛮子君臣百姓都俘获而归。

  陈国在吴伐楚时,保持中立,没有参与吴伐楚的军事行动,其后,夫差即位,以此为怨,屡伐陈。楚昭二十二年,吴伐陈。那时,楚大夫还对吴有些害怕,令尹子西通过对吴王阖闾与夫差执政的前后对比,得出吴患不再的结论。史载:

  秋八月,吴侵陈,修旧怨也。吴师在陈,楚大夫皆惧,曰:“阖庐惟能用其民,以败我于柏举。今闻其嗣又甚焉,将若之何?”

  子西曰:“二三子恤不相睦,无患吴矣。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

  在国,天有灾疠,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勤恤其民而与之劳逸,是以民不罢劳,死知不旷。吾先大夫子常易之,所以败我也。今闻夫差次有台榭陂池焉,宿有妃嫱嫔御焉。一日之行,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视民如仇,而用之日新。夫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到楚昭王二十五年(…489),吴又伐陈,复报旧怨也。楚昭王此次断然出兵相救,驻军与城父。然而,这次救陈,却成了楚昭王的个人悲情。虽然事先卜战与卜退都不吉利,楚昭王也有预感,将死于此地,但他还是不退军,坚决与吴战。但他事先让位于其兄弟公子申(即令尹子西)、公子结(即子期)与公子启(即子闾)。公子申与公子结都拒绝不受,公子启,五辞而后许。就在将要与吴军作战时,昭王就生病了,但他依然带病作战,攻打吴军所据的大冥(今河南周口地区项城县境),在此役进行中,楚昭王卒于城父。楚昭王死后,子闾也不愿为楚王,于是就与子西与子期迎立昭王与越女(勾践女)所生的儿子熊章即位。是为楚惠王。由于当时吴楚对阵,为避免泄露军情,楚方面是秘密进行的,在迎立惠王后,便从陈退军了。

  《左传》还记载了关于楚昭王的二件佚事。

  是岁也,(救陈之岁,…489)有云如众赤鸟,夹日以飞,三日。楚子使问诸周大史。周大史(时楚昭王在城父,距周近离楚远,故遣使问诸周太史)曰:“其当王身乎!若禜之,可移于令尹、司马。”王曰:“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不谷不有大过,天其夭诸?有罪受罚,又焉移之?”遂弗禜。

  初,昭王有疾。卜曰:“河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王曰:“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雎、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弗祭。

  主要说的事,楚昭王不嫁祸于臣,甘受天罚,不畏之死亡。

  孔子闻此,大大赞美楚昭王:“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孔子口里的大道,即“天命”,在孔子眼里,楚昭王不仅知天命,还是一位仁爱之君,不以己过移于臣下。正因为如此,即便面临吴的大举侵伐,几近灭国,也最终复国,传位子孙。

  可惜的是,楚昭王虽即位二十七年,可是其年幼即位,去逝时不过三十来岁,前期年幼,朝政掌握在囊瓦手中,承续了灵王、平王时的衰败,致吴入郢,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后期,虽然复国,但元气已伤,对外动作不大,楚明显后劲乏力了。不过,这也是春秋后期了,中国历史将进入更加战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