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蚯Ч壑诿刻烊淌芩姆种有畔⒑湔ǖ囊桓鲈虬伞K运笛罱貅胄愿校膊晃比荒梢杂胁煌目捶ā2还绻档剿慕不暗姆绞剑嘈糯蠹业目捶ㄒ欢ㄊ羌恢碌模爬ㄎ啊】谌粜樱绾橹印彼坪跻坏阋膊晃�
以前在香港的另一间报馆曾和杨老共事过,虽平常接触不多,但对他的嗓门实在印象深刻。有他在的时候很少“ 冷场”,一定是热热闹闹的,笑声不断,尤其是开编委会的时候,原本严肃纳闷的气氛登时变得活泼起来。所以在我的印象中,杨锦麟先生就是一个有趣的人。有趣而性感的“ 糟老头”。
话说远了,还是讲回《有报天天读》这节目吧。
《有报天天读》是一个很难做的节目,因此经常要更换主编,不是说主编不称职被炒鱿鱼,而是公司管理层体恤员工,担心员工天天清早上班,累坏了身体,所以三五个月便换人,就像成吉思汗的大漠骑兵一样,一人赶三匹马,轮流骑,千里如一日,谁说领导不英明。但是老杨就没有这项待遇,按照他的说法,就是小车不倒只管推。听说他外出公务或者休假,很多观众就会意见多多。老杨做这个节目,真的是辛苦了。
我刚刚接手读报节目的主编工作之后,真是一个头两个大。还好有前面的同事作了铺垫,积累了不少经验,很多东西已理顺了,上了轨道,才不至于手足无措。今日回头一看,差不多一年就这样读了过去,真的是获益良多。世界大事虽不至了然在胸,但也不至目光如豆;最重要的是看报速度大幅提升,英美欧日韩各主流大报要在七十五分钟内看完,拜托不要出大事,不然的话那如雪花纷至的社论才要了我的小命。还是那七十五分钟,感觉就像《生死时速》一样,每一秒得和时间竞赛……唉!生命原来可以如此充实,感觉就好像女士做完facial(面部护理)一样,年轻了,连自信也回来了……只是facial也不应天天做,人生有点缺憾才算完美,对吗?
小的还是希望天下太平,人人安乐,有报天天读,天天杨锦麟,谢谢!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读报七诀(1)
文/叶扬
天天读报者,凤凰之创举也。创于无形,举于日积。不足月而同业惊,未百日而天下知,方一载而从者众,再春秋而世人敬。杨氏读报,非一日之基,非神来之笔。不可摹,惟可鉴。天天读报者,创于无形。无形者,无先例,无专类,无班底,无华表。空案一张,清茶一杯,电脑一部,唐装一人。是故读报者,非勇者不可为,非贤者不可为也。
天天读报者,举于日积。日积者,积历练,积善缘,积褒贬,积见闻。读报一日易,然若需一日一捷,非日久莫可见真功。是故读报者,非恒毅者不可为,非神定者不可为也。
余有幸曾与先生共事,名为主编,实为学生耳。曾每日闻鸡起床,苦不堪言。然先生日日读报,仍乐在其中,谈笑风生,令人汗颜。随先生读报,在公在私,获益匪浅。此生有缘,受先生诸多教诲关照,感激不尽,竟无可回报。惟将随先生读报之七大心得奉上,借“ 有报”之名,感岁月之恩。
曰抖擞。
每日四更天,开始办公,无论台风黑雨,体乏伤风,战期疫期,均不可懈怠。余因而不免跟先生每日上演黑眼圈四重奏。但先生有方,或扬眉呼喝以振奋士气,或振臂呼喊以提升状态,甚或太极两式,紧接咏春一招,直让人瞪目结舌,睡意全无,乃至莫名兴奋。
先生呼喝之声,一字者“ 来”,两字者“ 很好”,三字者“ 怎么着”,四字者“ 就这么办”,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更饱含丹田之气,声浪远远半个楼层,悉数将每个冷清的角落,每个昏沉的大脑,瞬间变得生猛鲜活,热气腾腾。
曰梳理。
港报数十,台报七八,亚洲报纸五六,先生每日摘中文新闻标题上百,仅取三十有余,何其难矣。余每日所闻英文报章虽远数十,但欧美中东东南亚各有重点,取其十五并非难事。难在中英结合,分秒间梳理这世事万千。
一日,先生笑曰:择日我等办报去也无妨。问何故,曰:读报非读报,梳理编辑也。梳理编辑之功,等同再办新报。我等日日读,日日梳,日日编,指日炼成报人之术。于理首取舍中,忽闻先生此言,有如迷舟忽入一条明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直向桃花源。
曰吐纳。
每日新闻,必有新目,必有旧续。如何吸引众人而不花巧,延续重点而不老套,此乃吐纳之功。此尤集中于两岸行及焦点两区。先生主张,新旧相扣,各自包容。旧中有新,新中有旧,不惧旧续,自然常新。
余忆起,伊战经年累月,欧美报章日日追寻,标题大同小异,无论取舍,均是血腥暴行,一时苦不堪言。为免先生生疑,无奈寻出两处标题分别之处,圈之,以示确有不同。不料先生眼睛一亮,赞许有加,曰此正乃避大同而小异,从细微字词中读出媒体的不同态度。因此言,余深受启发。当日,先生操口音浓重之英语,仍将标题中那细微之处一一读出,不禁令人感动。
曰决断。
余随先生读报时,六时办公,八时开会,九时采料,十时定纲。十一时开机录制,十三时正式播出。若按西人天相,先生处女座,毕生追求完美。余乃金牛座,速度实非擅长。然随先生读报,为此天相之有力驳斥。
六时至八时间,但见二人议论不绝,廊间奔走不断。中文条目过百,英文条目过五十。凡被选者,或刚或柔,或主或客,或黑或白,各有千秋。然读报区区半小时,莫可求全,仅能求精。一笔作刀,半个时辰,剔去近百条目,仅余五六十,制图圈点之。此笔之快之狠之准,乃先生读报之决断力也。
曰率性。
先生之性情,于读报中显露无遗。天下大事不断,屠戮不绝,安生不易,苍生不平,尽在先生胸怀间。政客之表情,百姓之忧喜,人生之无常,世势之汹涌,化为先生嬉笑怒骂,以真情真性,换天下之共鸣。
问:读报需嬉笑怒骂乎?新闻当客观直叙,何以抑扬顿挫?非也。读报为何?非仅为播报而读,更为解读而读,为共鸣而读,此格物而致知者也。解读者,必先有所闻,闻而后有所思,思而后有所论。共鸣者,论而后有所感,感而后有所叹,叹而后有所调侃,非矫作也,此人性也。
曰点睛。
先生点题,家喻户晓。处其中,方知一字难求。需囊括当日所闻,当日所感,或谏或讽,或褒或贬。需每日更替,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需笔画适当,可尽于屏幕,且悦目可赏。凡此种种,竟于分秒间定夺,此读报之最难点。
开机录制前,万事俱备,只欠题字。先生早有预备,但仍先询问有何提议。余呈上捶胸顿足之选,先生参考,比较,决定,试写,旋即定字。偶有提议被先生采纳,自然欢欣鼓舞,但深知先生用意,不敢骄妄。先生题字后,稍作解释,竟远多于之前所呈,不由深深钦佩,此真所谓厚积而薄发也。
曰平常。
先生日日读报,指点江山,论尽天下,豪情满怀。然先生奉平常为至理,不以豪杰自居。读报节目日日红火,先生笑曰,此凤凰再就业工程之功也。有朋辈赞赏,先生曰,打工者,尽本分尔。有观众书信评价先生为最性感之糟老头,先生由衷开怀,朗朗之笑声,绕梁三日。
不食人间烟火者,不品人间之沧桑,不察人间沧桑者,不知天下之根本。不知天下者,不可论天下。先生读报,心怀天下,立足于平常。平常心,天下之心也。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读报七诀(2)
随先生读报,磨砺切磋,日有所学,获益良多。展报一览,区区数尺间,看尽世间大潮,风雨沧桑,真情丑恶,感慨万千。此生得一生计,阅天下,察世情,得良师益友,闻真知灼见,夫复何求?
2004年12月1日于香港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老杨,英雄啊!
文/吕宁思
英谚有云:Every dog has his day。我很喜欢这句话,觉得这话说出来特别解气特别豪迈。但我实在不敢把这句话直译成中文送给锦麟兄。我不是欺负他的英文水平,我是对自己的中文程度没信心。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用在锦麟兄身上———干脆就翻译为———“ 天降大任于斯人”(实话实说,我是指尖在键盘上敲到这里时,突然想到这句虽然有点儿唬弄鬼子但却皆大欢喜的译文)!
想起资讯台刚成立不久,我那时已经算是体制内干部,老杨还在外面转悠。有一回我主持《新闻今日谈》,今日谈新闻的正是他杨锦麟(替班)。锦麟兄在粤港澳乃至大中华圈卖文早非一日之功名,我和他也不是一天的相识。但在那次谈新闻中间Break的几分钟内,我俩仍好像头次会面相见恨晚那样,抓紧时间互相吹捧。他说宁思你在本港报纸上发表的文章写得如何漂亮,我就说锦麟兄您来日(对,我说的是来日,不是来世)要是当电视主持人,保准一炮成星。
当然那一炮肯定不是我有权力放的。终于有一天,老板把杨锦麟找来,当一炮放了。老杨就一如我预见那样,成了大明星。
当今要出名,没有比上电视更快捷的途径。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入行较晚的老同电来说,就算上了电视也未必能出名(如果不算出恶名的话)。比如我在电视战线前后也打拼了七八年,却远不如锦麟兄出镜七八天的效果。即使锦麟兄刚刚在我们的《新闻今日谈》和《时事开讲》中做候补言论嘉宾,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读报读出个人样来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名嘴的天赋。一次他有意地告诉我,他在某日通过罗湖海关时,突然被海关军警大喝一声:“ 杨锦麟!”没有等他看清楚,不由分说就被热情挟持着,走过特权通道进了内地。
相同的典型环境下,我的遭遇就很悲惨了。某日中午在深圳罗湖过海关,人龙见尾不见首。我在茫茫人海中左顾右盼,希望老杨的奇迹在我身上重现。
过了半点钟,又过了半点钟。当天下午有《新闻今日谈》录影的我,心中未免焦急,于是主动找到一位维持秩序的警官,自我介绍说:“ 同志,我是凤凰卫视的,要赶回去做节目,能不能……?”说着递上一张片子,以证明我不是骗子。那位长官拿着名片认真看了半晌,又抬头反复打量我一番,突然厉声道:“ 回去排队!”我只好缩回头去继续排队。好在我总算没有耽误赶回香港工作的时间。待通过内地与香港海关后,我又摸出那张给警官看过的名片,发现上面的名字原来是“ 伍淑娴”———我的女同事。
锦麟兄成了明星也不亏待我,好事情只要能搭车,他总会拉我一把。为避免我的罗湖事件重演,只要可能,我外出时也尽量傍着老杨。于是乎,一路顺风吃香喝辣自不待言。
老杨当前面临的形势,用某评论家的话说:人气旺盛。对,要想把锦麟兄从头到脚为人处事的特点画龙点睛,莫过于使用一个“ 气”字:
锦麟兄一脸豪气爽气江湖气,乍一出镜,就好像一青红帮分舵主买下了凤凰节目时段。但别看他满嘴漏气(他会把“ 幸福”读成“ 性壶”,别有滋味),却着实是个有底气(虽然他到处哀叹腰酸肾虚)讲义气的朋友(可向他天天读报的幕后编辑求证)。
老杨的另一种“ 气”,是骨气或者说气节。尽管我怀疑他会如文天祥那样视死如归(也未可知),却常常看到他表现出“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概。(我笑问道:八斗如何?他大笑点头,不置可否。)
2003年最后一天,我和老杨结伴乘飞机去北京,参加首都新闻媒体新年联谊活动。平时忙得孙子般的我们,只有在飞机上才能安静几个小时:既没有乱哄哄的嘈杂,又不会有电话铃突然响起来。各自休息和阅读之后,在飞机降落北京之前,我和锦麟兄从台湾“ 大选”开始,谈起电视新闻言论话题,平日嘻嘻哈哈的老杨,突然很严肃很深思地说了一句话:“ 我们这些人算什么?只不过掌握了话语权。”此言让我扪心自问良久。我知道这不是故意从嘴里吐出象牙(再说他也没有必要对我吐象牙,我又不是世纪大讲堂的年轻听众),这是他多年所思所想,这叫良心。
每当我叫他“ 老杨”时,其中是带着几分尊重的。也许因为我对“ 老杨”这称呼有特别正面印象:当年有段时间,整天如雷贯耳的就是《智取威虎山》中参谋长那句台词:“ 老杨,英雄啊!”
。。
有报天天读:一人面对世界
文/何亮亮
《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