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分数,因为决定人生幸福与否的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父母要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予以纠正,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成长篇(17)
12。 孩子很懒,什么事情都不肯做,怎么办?
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孩子今天的懒惰是由于昨天没有培养他的勤劳造成的。
■
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想法:孩子太小,做不了,等孩子长大点再说吧。于是所有的事情家长都包办了,包括每天吃什么、穿什么、书包里装什么书、文具盒里放几支笔、红领巾戴没戴。连孩子自己的基本生活都要父母料理,就别指望家里的事情能让孩子分担了。如此一来,等孩子真的长大了,家长就会烦恼了。
看到这,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也不想包办,但是他不干啊。我要不替他想着,不给他装好,他就得忘,老师就得批评他,学校就得扣分……
这是家长无原则、无底线造成的,该要求的不坚持、不该要求的瞎唠叨是这类家长的典型表现。孩子发现自己不管自然有人管,自己不做自然有人做;忘了没关系,有爸妈想着呢。不管孩子懒成什么样,家长永远有耐心。对孩子来说,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父母一边唠叨一边替自己做事而已,只要能忍受唠叨就可以什么都不做。
其实最让家长心寒的事可能不是孩子不做事,而是不懂得体谅父母。无论父母为他们做多少,他们始终觉得是应该的,缺乏感恩的心,从来没有想过替父母分担一点。而这些又是谁造成的呢?当然也是家长。无论是孩子的行为习惯还是思维习惯,都是要靠培养的。
有一个公益广告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个下岗女工再就业后每天工作很辛苦,但她坚持每天晚上伺候年迈的婆婆洗脚。有一天当她给婆婆洗完脚回房间的时候,撞见5岁的儿子正踉踉跄跄地端着一盆洗脚水走过来,还笑呵呵地对她说:“妈妈,洗脚。”每次看到这个广告的时候我都感动得想流泪。这就是最自然的行为培养,榜样的力量胜过一切技巧和方法。
■
说到这里,我想家长应该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1) 不要凡事包办,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也让孩子多参与,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孩子对家的责任感。
(2) 坚持原则,不刻意避免孩子犯错,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通过体验结果感受拖拉、丢三落四、没有责任心等给自己带来的麻烦。
(3) 言传不如身教,通过榜样教孩子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及身边的每一个人。
13。 孩子怕吃苦,娇嫩得很,怎么才能培养他吃苦的精神?
吃苦也分学习中的苦和生活中的苦。
有些孩子在考试中一遇到难题就想绕着走,作业稍微有点难度就不写了。成绩下降了,首先想到的是放弃。这些都是怕吃苦的表现。
有些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唯一想到的办法就是逃避。很多孩子因为各种理由退学,其实这就是一种逃避。这些也是怕吃苦的表现。
■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情。2009年9月份,某大学开学。新生报道后,召开学生入学以来的第一次家长会。校长还没讲话,有一个母亲就在台下哭得泣不成声了。校长见状赶紧安慰说:“不要哭,有什么困难学校会帮忙解决的。”这位母亲一边抽泣一边说:“我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有空调的房子里,从我怀孕到他上大学前他的房间里都是有空调的,他的每一个细胞都需要空调。可是刚才我去他的宿舍看了,他的宿舍竟然没有空调!”这家长已经泣不成声了,“拜托学校赶紧给我们换一个房间吧,如果换不了,我们就退学不念了。”
成长篇(18)
现在的孩子已经如此金贵!造成今天这种孩子娇嫩、怕吃苦的情况,应该说家长是“功不可没”的。
■
要想让孩子变得刚强、坚毅,就要给孩子足够的锻炼机会。
俗话说:温室里的花朵易凋谢,所以我们首先要移去温室,给其足够的空间,不要总是让其在家长的庇护下等待,而要勇敢地尝试。
其次,不怕吃苦的精神从男性那里得来更容易,所以要让孩子多跟爸爸在一起,学习爸爸身上那种坚强、果敢的气质。男性气质多的孩子会显得更坚强一些。
然后,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做户外运动,比如爬山、郊游、游泳、打球等,这些锻炼可以增强孩子的耐受力。
只要家长不娇惯孩子,孩子自然会慢慢变得独立,关键是家长要“狠得下这份心”。
14。 无论干什么事情,他都说“不关你的事情”,怎么办?
有一则笑话是这样说的:3岁的巴甫利克吃完甜食后,随便擦了擦脸。一会儿,讨厌的苍蝇便围着他飞来飞去。开始他还耐心地用小手赶跑它们,到了后来他实在忍无可忍,就生气地说:“苍蝇,这不关你的事!”
■
有个家长每天看着孩子写作业,结果孩子写作业的速度越来越慢,但这个家长很执著,哪怕熬到十一点,她也会坚持到底,当然唠叨也会随之增加。可是后来事情发生了转变,孩子每天回来都说作业已经在学校写完了,或说没带回来或者已经交给老师了。开始家长并没怀疑,直到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说孩子已经好几天没交作业了。家长追问孩子为什么不交作业而且还撒谎,结果孩子不但没有承认错误,反而愤怒地说:“写作业是我自己的事,我愿意写就写,不愿意写就不写,不关你的事!”
■
从写作业拖拉发展到撒谎,孩子经历了一个从反感到绝望再到反抗的过程。很多家长不理解为什么孩子突然变成这样,其实导致孩子变成今天这样的原因正是家长的教育方式。
对于家长的要求孩子似乎永远也满足不了,孩子的表现永远不能让家长满意。家长像看贼一样看孩子,强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但家长认为很有意义的事。当孩子的忍耐到了极限,矛盾就爆发了。
除了这个原因,还跟孩子的年龄有关。孩子小的时候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很多事不得不依赖父母。上了中学他们因为逐步建立了自我意识,同时对自己的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自我感觉已经可以处理任何事了,终于可以摆脱父母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不喜欢被约束。
所以上了中学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家长不适合再以命令、要求、指导和权威的语气跟孩子说话,而要以平等、*的口吻多跟孩子商量。
■
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多做。对同一件事、同一个道理,讲一遍可能有效,但若不停地重复可能反而会适得其反,引起孩子的反感。讲道理是家长最喜欢使用的教育方法,但最有效的方法应是家长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很多时候家长默默地做些事情,反而会打动孩子,因为那样的行为不会让孩子感觉到被“要求”。
多以征求意见的口吻跟孩子说话。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但主意要孩子自己拿,决定权交给孩子,这样的孩子不但不会说“不关你的事”,反而会变得很独立。
舍得放手。有些家长就是“管得太宽了”。“外面冷,再穿一件衣服”,如果作为一句关心的话,说一遍就好,但家长往往一定会逼着孩子再穿上一件,否则就不能出门。难道孩子会不知道冷暖吗?一次感冒就完全可以让孩子学会在天冷的时候多穿衣服,而且这种学习和体会是生动的,会终生受益。而妈妈的唠叨和提醒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妈妈在,一旦妈妈不在身边,孩子就不知道该穿哪一件、穿多少了。所以家长要舍得放手、转变观念:孩子的很多事就是“不关我的事”,他要学会自己去处理,父母毕竟不可能跟他一辈子。家长不要忘记,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会独立生活。
成长篇(19)
最后一种情况是,孩子这种说话的习惯可能是模仿家长的结果。我小的时候就经常受到这样的冷遇,每次当我对大人的话题表现出兴趣,并兴致勃勃追问不停的时候,他们给我的永远是一盆冷水——“不关你的事,大人说话小孩不要听,去学习吧”。
所以家长不想听的话,最好也不要对孩子说。
15。 无论做什么事情,孩子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怎么办?
孩子上了高中以后,自我意识会越来越强,因此总是自我肯定,包括否定他人。其实这是件好事,说明孩子开始学会独立思考了,说明孩子很自信,当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孩子对家长的不认可,提醒家长的表达方式或理念需要改变了。
■
一个孩子今年上高二,父母都是高干,有学历、有能力,在单位管理一大批人,但特别令他们发愁的是孩子从来不听话。道理说了多少遍,孩子就是不听,总觉得他自己是对的,从来不采纳家长的意见。
不用问,我已经想象得到家长在家里一定跟在单位一样,喜欢做权威,喜欢行使自己的“权力”。一定是“专政”式父母。
于是我就问:“那你们经常跟孩子商量自己工作上的事吗?”
家长答:“那跟他有什么关系?”
我又问:“那家里的事情你们跟孩子商量吗?”
家长答:“家里的事情我们都安排好了,他也不可能操那份心呀。”
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
两代人因为生活环境不同、社会大背景的差别,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难免有差异,家长不应该一味地以自己的观点为标准,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多听听孩子的观点,虚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的观点有失偏颇,除非特别离谱,家长没必要反应强烈,非要改变孩子不可。
遇到特别离谱的事情,家长也要采取智慧的方式慢慢引导。批评解决不了问题,否定只会使孩子越来越逆反。
有一个家长就曾经跟我讲过她是怎样让她女儿看《中国英才家庭造》的。
这位家长看完这本书后发现特别好,就推荐给她的女儿看,没想到本来很喜欢看书的女儿竟然对此不感兴趣。于是妈妈举了几个书中写得特别神奇的例子,比如倒数第一进北大、如何在高考前用一周的时间将数学提高20分。讲完以后,她不再要求女儿看了,而是说:“你最近太忙了,别浪费学习时间,等考完试再看吧。再说我还想再看一遍呢。”然后这个妈妈就当着孩子的面把书放到了客厅的书架上。结果没两天,她在给孩子打扫房间的时候发现那本书竟然在孩子书桌上。她很开心,但仍然假装不知道,直到女儿开始跟她讨论这本书。
■
孩子的见解不一定全对,但也不一定都错。如果孩子感觉家长是*的,是可以听取孩子意见的,孩子遇事也自然会征求家长的意见。
要想让孩子不那么固执,改变可以这样开始:
(1) 适当组织家庭会议。家里的大小事情拿出来讨论一下,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发表意见。不一定要马上否定孩子错误的观点,可以先不做评判,而是给出家长自己的意见,让孩子来思考对错。
(2) 跟孩子讲话要多举例、少讲理。用正确的人、正确的事感染孩子,避免孩子觉得家长的道理枯燥乏味、难以接受。
(3) 多给孩子推荐一些励志方面的书,推荐的时候也要有技巧,尤其是对那些已经开始有逆反心理的孩子。不要说这本书多么有教育意义、多么有价值,因为本来我们的价值观就不同,你觉得有价值的东西可能孩子很讨厌,所以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以他感兴趣的地方作为切入点,勾起他的兴趣,再把书推荐出来。另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孩子逆反的心理。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成长篇(20)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鼓励孩子的与众不同甚至是突发奇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没有压抑、更加自信。
16。 孩子到了高中,不知道怎么变成“两面派”了,总是说谎,怎么办?
有个孩子的妈妈总结过这样一句话:当一个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以后,他就会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去说谎。
■
有一次一位妈妈打来电话,神神秘秘又有点羞于启齿,绕了大半天终于说:“老师我都没想到啊,我们家孩子现在发展到开始偷家里的钱了。”
我询问来由,于是她接着说:
“我前两天放在包里的一张一千元的购物卡不知道怎么没了,我还奇怪,问我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