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菲德最初的老板是纽约一家投资者计划公司(后来这家公司为孔菲德所有的公司所收购),孔菲德并不想长期做推销员生意。
孔菲德起初是为投资者公司推销股票,然而野心勃勃的他并不甘心于只做一名小小推销员。因此,工作之余,他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基金的财务组织和管理。
不久他就发现:互助基金犹如一座“金字塔”,金字塔的最底层是基层推销员,往上是推销主任,再往上是地区和全国性的高级推销员,而高高在上的当然是互助基金的经理们。凡上面的一层都有从其属下的佣金中提成的权力。
孔菲德因此看到了推销员这一领域外更广阔的“天地”。他觉得自己羽翼渐丰,应该冲破现有环境的束缚,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闯一闯。
1955年,经公司允许,孔菲德自费去了巴黎,当时欧洲许多国家政府禁止本国公民购买美国的互助基金股票,以免本国资本以这种方式流向美国。看来向欧洲公民推销股票这条路已行不通了。
经过观察,孔菲德发现了欧洲这个禁区中的“新大陆”——外国的侨民市场。
当时的欧洲各国到处都有美国的驻军、外交人员和商人,他们大部分都在此已居留相当时间,因此,都是携眷前往。他们都渐渐地进入了欧洲的经济圈子。这些美侨有很多余钱,他们中有很多人都读到关于华尔街空前缺少资金的报道,而投资于美国股票市场。
而今,孔菲德的出现,正好与侨民的愿望不谋而合,真乃天赐良机。孔菲德经过广泛游说,卖了很多投资者计划公司的股票,为公司和他本人赢得了巨额利润。
孔菲德赢得了声誉,向他投资的人渐渐增多,他想这足以证明在海外存在着一个广大而富足的市场。当然,这种市场就目前而言,还是潜在的,还需要去开拓。至此,孔菲德野心勃勃,他现在已不再满足于从前的投资者计划公司了。
孔菲德注意到了一家新的公司——垂法斯基金公司。这家公司当时的基金股票销路很好,比投资者计划公司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于是他毅然作出决定,脱离投资者计划公司,加入更有名气的垂法斯公司。
随后,孔菲德写信给垂法斯基金公司,谈论了他发现的欧洲市场情况,并提出了一个快速开发统计报告,要求垂法斯委派他担任欧洲总代理。
这一建议很快送到了垂法斯的高层决策群中,他们反复研究讨论之后,一致认为这项计划对垂法斯的发展非常有利,如果成功就可以扩大经营范围,打开国际市场的局面。于是孔菲德的要求很快就被答应了。
不久,孔菲德成立了自己的销售公司,并给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投资者海外服务公司(简称IOS)。
开始时他自己一个人推销垂法斯股票,然后他招聘了许多推销员,这种安排是互助基金的标准组织方式:孔菲德可以从每一个推销员的每笔交易中提取1 5的佣金。
随着推销员队伍的继续壮大,孔菲德从佣金提成的收入颇高,他已无须亲自去推销了,开始专心于训练新的推销员,健全他的代理机构并开拓更广阔的基金市场。
第四部分 处世守富空手道大师:孔菲德(2)
IOS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到50年代末,它已拥有100个推销员,他们的足迹踏遍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它的推销员队伍壮大到孔菲德一人难以控制的地步。
于是他就一层层地增加中间机构,原来他的推销员被提升为推销主任,他们就有权拥有自己的推销员并从佣金中提成。而当推销主任的推销员太多时,他又设立了次一级的中间机构,自己的地位也上升了一级。
就这样,孔菲德也建立了金字塔般的组织,这回他已距离“金字塔”的塔尖不远了。他一层层地从每一个下属身上提取他应得的那部分佣金。到1960年,孔菲德已净赚100万美元,而他自己从未投入一分一厘的资金,实际上他不是“一本万利”,而是“无本万利”的空手道高手。
孔菲德手中拥有了雄厚的资本,加之公司的声誉越来越高,他成立了他自己的互助基金公司。孔菲德的第一家互助基金,名叫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简称IIT)。公司在号称是“自由中的自由市场”的卢森堡登记。基金的通讯地址和实际经营的总部,依然在瑞士,和IOS在一起。
孔菲德的那些熟练而有冲劲的推销员们,能使一般潜在的客户获得一个印象,即IIT是一家以瑞士为基地的殷实可靠的大公司,IIT股票销售的情况就如股市繁荣时的热门股票。12个月以后,该公司已获得其投资者投人的350万美元,基金继续不断地增长,直到最后增长到将近7.5亿美元。
长期以来,孔菲德对他只能向美国公民推销的限制,一直感到气恼。20世纪50年代末期,有几个国家的政府抱怨IOS的推销员(也许并未得到孔菲德的支持)私下违背这个规定,而大批地将垂法斯的股票,通过银行和以货币交换的方式,卖给非美国公民。孔菲德现在决定要设法使这一限制一国一国地解除。
他去见每一个国家的财政当局,说:“你们现在担心资金流出贵国,对不对?好吧,我告诉你我的做法。我的新基金IIT,将投入一部分资金,购买贵国企业股票,但你们要准许我向贵国人民推销基金股票,作为交换条件。”
他一国接一国地说服了对手。他就是这样一步步地使自己从推销员、推销主任、超级推销员,到了老板的地位,登上了互助基金的“金字塔”塔尖,他的财源滚滚而来。
随后,孔菲德又在加拿大注册登记了“基金的基金”公司,财源又一步开阔。接下来,他首先把注意力转向了金融中心——华尔街。
众所周知,华尔街股市一直是誉满全球的,它的许多热门股票都是抢手货,孔菲德只有跻身其间,才能有用武之地。于是,孔菲德和他的助手们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美国的法律,由公众拥有的投资公司只做多层基金的生意,而个人拥有的公司则不受这种限制。这样,如果本公司成立只有一个股东的“基金的基金”公司,这就合乎个人公司的定义,这种私有资金也就可以在美国公开经营而不受干涉。说穿了,他就是在华尔街设立一个公司办事处,这对长期不能在华尔街和美国其他各地立身的国际投资信托公司来说,更是一举两得。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私人基金成立起来,它们对任何股票都大胆投资,从炙手可热的热门股票到令人望而却步的冷门股票,从房地产投资到北极石油探测,他们都插上一手,从中捞到不少好处。
这样,“基金的基金”已经不仅是一个投资于其他基金的超级基金组织,而更是一个受少数大亨操纵的公司,他们无所顾忌地从事着一连串的投资冒险事业。
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默默无闻,但到了20世纪世纪60年代,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孔菲德脱颖而出,一下子成了美国股票巨星并富裕得令人难以置信。在他走运的那几年,曾令世人刮目相看,一跃成为全美头号新闻人物。
第四部分 处世守富总统的老板:格林斯潘
“穷人的穷不在于他们没有钱,而在于缺少一个挣钱的头脑。”
——《羊皮卷》
严格来说,我们并不能把格林斯潘归入商人行列,但作为影响美国甚至是全球经济的重要人物,他一生中的智慧和发展的轨迹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
格林斯潘于1926年3月6日出生于曼哈顿,很小的候,父母就离了婚,他是由母亲抚养成人的。在乔治•;华盛顿中学时(这所学校也是亨利•;基辛格的母校),格林斯潘显示了他的数学天才,但他首先学的却是音乐。
20世纪40年代中期,他在纽约著名的吉拉德学校接受了两年培训,因为他演奏低音单簧管和萨克斯管技巧过人,因此入队当了一名爵士乐演奏员。但他周围全是专业乐师,在这些天才面前,他感到很自卑。他开始怀疑自己音乐生涯的前程。当时,聪明绝顶的格林斯潘遇到幕间休息,总是躲在角落里啃大部头的经济和金融书籍。巡回演出一年以后他离开了乐队,开始在纽约大学就读商业经济学。
经济学就像件得体的上衣一样非常适合格林斯潘,他于1948年以最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又于1950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并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师从于著名经济学家、商业周期理论大师、原美联储主席亚瑟•;彭斯。这时,他和亚瑟•;彭斯共同搞研究,两人成了挚友。凭着对数字天生的爱好,凭着对金融的浓厚兴趣,格林斯潘迅速地从各方面汲取知识,并开始形成自己的一套想法,信奉自由市场。
到了1954年,格林斯潘的婚姻宣告终止,他也中断了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的博士课程。当时他才28岁,就同一位年纪稍大的纽约债券交易人联手,此人名叫威廉•;图森,他们共同创办了一家咨询公司:图森•;格林斯潘公司。在后来的20年里,格林斯潘一直把这家公司当做自己的职业基地。
1958年图森去世后,他接过了公司的领导权,扩大经营,开发了一批在金融和制造业领域颇具影响的客户。同时,格林斯潘还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新颖奇特、有利可图的小天地,即向高层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经济分析意见。正如一位美联储官员日后所说:“他是第一个专门向总裁们提供预测的人。”这种工作不仅在思维上有挑战性,也特别适合格林斯潘发挥个人才能。他也因此变成了一位富人。
直到1977年,格林斯潘才拿到在纽约大学攻读的经济学博士学位。这段时间对他来讲极有价值。作为一名经济顾问,他学会了如何使用复杂的定量技术去预测分析宏观和微观经济动向,与此同时,他独创了一种“从最基层做起”的分析方法,而这种方法成了他在美储的标志。他从最小的细节开始,如库存量、产品交货时间等,研究许多数字,直至看到大致轮廓的出现。
他的一位朋友曾略带夸张地说:“格林斯潘是这么一种人,他知道1964年出厂的雪佛莱轿车上用了多少个平头螺栓,他还知道如果拔去其中3个将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格林斯潘于1968年开始涉足政治。1974年夏季,赫伯特•;斯坦恩告知尼克松总统他不想再继续担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一职,白宫方面就此考虑聘请格林斯潘担任该职务。但格林斯潘坚决不干。而这时,亚瑟•;彭斯,这位格林斯潘在哥伦比亚大学的良师益友,出面劝当年的好友。彭斯自1970年以来一直担任美联储主席。他对格林斯潘讲:“图森•;格林斯潘公司成立20年了,假如这时离了创始人还不能运转,这就正好说明这家公司存在着严重问题。”格林斯潘认为彭斯的分析语重心长,便同意担任这项职务。
格林斯潘是担任经济顾问委员会主任这一重要职务的第一位“商业经济学家”,他很快就发现要对付许多商业方面的挑战。而他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却是在13年之后。
1987年,格林斯潘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他的任命一宣布,道•;琼斯指数竟下降了22个点;债券价格下滑得更厉害,在一天之内降到了5年内的最低点。在东京,美元对日元的汇率由1145跌到了1142.5;在巴黎,美元对法国法郎的汇率下降了2%。这位新任的美联储主席不得不马上对付通货膨胀。在7月份,原油价格跌到了每桶11美元;而到了8月,又猛涨到每桶22美元。价格的暴涨连同其他通胀压力,促使美联储于1987年月4日将贴现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然而,危机四伏,接连不断。市场很快就平静下来,在短短几个月内,人们挽回了黑色星期一中所遭受的全部损失。正如《福布斯》日报所描绘的那样,这是格林斯潘最辉煌的一刻,他高举起喇叭,告诉银行把钱借给华尔街,然后降低短期利率,而长期利率也随之下降。
这种有效的干预,对格林斯潘来说还只是开头。股票大跌几个月后,美联储又调高了利率。这是一个惊人的举动,而且传递了两条有关信息:首先,格林斯潘已下定决心抑制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