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章 萧反萧
萧衍在血缘上和齐王朝皇室的关系很接近,都是老萧家的人,他的父亲萧顺之就是南齐创立者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因为家族背景的关系;他的仕途发展得很顺利; 又因为曾拥立齐王朝第五任帝齐明帝萧鸾有功; 萧衍当上了中书侍郎;成为天子近臣。如前所述,萧衍综合才艺一流,但他并不仅仅是个喜爱吟诗作画的文学青年;他还深识兵法谋略;并能亲自领军冲锋陷阵;颇有将才。当时,北方强敌北魏帝国常派大军进犯齐境; 北魏孝文帝也曾数次亲自领兵攻齐;当时的北魏正处于最强盛时期; 魏孝文帝系一代英主;但萧衍领军出征却能多次战胜北魏军;确保边境安全。齐明帝对萧衍的军事才能大为赞赏; 任命他为北方军事重镇雍州的刺史;从此萧衍就有了一块固定的根据地,这为他今后势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他日后争夺天下的资本。齐明帝死后;次子萧宝卷继位;这位爷绝对是个史上排名前五的残暴荒淫皇帝; 程度直追桀纣; 穷奢极欲;宠信宵小; 荒淫无道; 诛杀良臣;祸害百姓这些暴君、昏君的必修功课;他在极短的时间内全学会了。萧宝卷有个极受宠爱的潘贵妃;此女非同寻常;天生*;盈盈一握; 萧宝卷非常喜爱潘贵妃的这个部位;曾专用纯金打造莲叶让潘妃在上起舞;这就是“三寸金莲”的典故出处。潘贵妃原系出身市井;进宫后并没有丢失平民本色;平常酷爱玩做买卖的游戏; 恋足癖萧宝卷为了让爱妃高兴,就专门在皇宫里开了个生鲜超市,让宫内官员和宫女妃嫔一起在市场内摆摊设点做买卖;潘贵妃则担任工商管理干部巡查市场。为了活跃市场气氛,萧宝卷令众人故意引发短斤少两之类的买卖争斗,都由潘贵妃一人做主予以裁定和处罚。萧宝卷的种种荒唐行径让忠于齐王朝的臣子们痛心不已;纷纷上表劝戒; 与所有的昏暴之君反应一样,萧宝卷可不吃这一套;劝一个杀一个;劝两个杀一双;杀到后来;连对其忠心耿耿尚书令萧懿也杀了; 这萧懿不是别人;正是萧衍的老哥。
由于萧衍先前曾劝说萧懿不要留在京城险地,回到自已属地才安全,所以萧宝卷杀了萧懿后,连带对萧衍也不放心起来,加上萧衍镇守雍州,手握重兵,有地盘也有人,萧宝
卷担心他会借机起兵,于是就派出刺客前往雍州行刺萧衍。刺客叫做郑植,他不是一般人,而是官拜齐王朝的前将军,他有个弟弟郑绍寂此时正是萧衍的属下,郑植便以探亲的名义来到雍州。因为当时信息传递落后,萧衍尚未接到老哥的死讯,听说有朝中大将到了自已地盘,就安排了宴席宴请郑植,这正合了刺客的意,郑植就打算怀揣利刃在宴席上动手。但郑绍寂觉察到了老哥的阴谋,他对萧衍十分忠心,就跑去把这事告之了萧衍,由此可知萧衍还是深受属下爱戴的。萧衍得知郑植的来意后,没未采取任何行动,而是照常举行宴会,当然,坐得离郑植远点还是必要的,席间萧衍突然对郑植直接说道:听说你要来杀我,今天的酒席上可正是下手的好机会啊!郑植大吃一惊,立马矢口否认,萧衍也不继续说破,而是如没事人一样继续劝酒、饮酒。见事已泄,郑植怀里冷冰冰的利刃,直至散席也没敢拿出来。宴后,萧衍效仿周瑜邀蒋干,邀请郑植饭后散步,顺便参观一下雍州城的军备,郑植也是行伍中人,见到整个城池坚固异常,粮草充足,兵强马壮,不禁对萧衍的治军能力大为叹服,同时也被萧衍坦荡的气度所折服,便放弃了行刺的念头,并把萧懿的死讯以及萧宝卷的阴谋合盘托出。此次刺杀事件的戏剧性结果本是萧衍的人格魅力造成的,但后人却流传说有高僧事先托梦给萧衍提醒刺客,这主要是因为萧衍称帝后好佛,崇佛,世人穿凿附会,想当然耳。
经历了刺杀事件后,萧衍对萧宝卷完全死心,他本就胸怀大志,此时正好有了起兵的理由,公元500年11月,萧衍召集部将说,主上(指萧宝卷)昏瞆暴虐,罪恶超过商纣王,我决定和大家一起废除他,另立新帝,以兴旺国家。萧衍的这些指控倒也没冤枉萧宝卷,只是另立新帝云云只是一种托词,此时他已生自家作皇帝之心。动员大会后,萧衍随即建立起大本营,集结了兵马战舰,公开与萧宝卷决裂。萧衍在率军向都城建康进发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号召力,萧衍联合了同样反对萧宝卷的齐南康王萧宝融一同作战。由于萧宝卷人心尽失,萧衍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各地方诸侯见萧衍势大,都纷纷归顺于他,率军响应。公元501年3月,为兑现当初的号召,萧衍拥立南康王萧宝融为帝,在江陵即位,史称齐和帝,也是齐王朝的末代君主。10月,萧衍大军至建康城下,没心肝的萧宝卷在大军围城的生死存亡之际,所思所想竟还是吃喝玩乐,整日仍与潘贵妃斯混在一起玩过家家,有心腹劝他散发金钱分给军士,好让他们拼命守城,萧宝卷竟说:叛军又不是冲我一人来的,大家都有份,为什么只让我拿钱出来分。此言一出,大伙心都凉了,有个征虏将军叫王珍国的对萧宝卷的小气行径异常愤恨,就暗中派人给萧衍送去一个明镜,表明归顺心迹,看来这王将军也深知萧衍学问好,送个投靠的信物都这般雅致。一天深夜,王珍国领着士兵摸到萧宝卷寝宫,大伙踹开宫门杀将进殿时,耳边却传来了悠扬的笛声,原来没心没肺的萧宝卷居然尚未就寝,正端坐在床上悠闲自得地吹起了笛子,看来萧宝卷虽然没心肝,倒是个从容淡定的人物。但再没心没肺见着刀兵还是会怕的,萧宝卷见要杀他,立即中止了午夜练习曲,扔下笛子,光着脚丫子就跑,可没跑多远就被王珍国追上,一刀结果了性命,年仅十九岁。王珍国将萧宝卷头颅割下,连夜送出城献给萧衍,萧衍遂领兵进了建康城。
第二章 萧代萧
萧衍攻占建康后,各地还在观望的地方官员见大局已定,纷纷投降归顺,尚在江凌的萧宝融也正式继位为君,此时他才15岁,萧宝融首先替前任萧宝卷安排了后事,下诏废除了萧宝卷的帝号,“追封”其为东昏侯,紧接着又封萧衍为大司马,掌管内外军国大事,享有带剑上殿的特权,也不用向皇帝行叩拜大礼。大凡人臣到了这一步,就离篡位不远了,萧衍也不例外,只是萧衍虽然大权在握,也的确想自己做皇帝,但爱惜羽毛的他并不想留下篡位的恶名,这其实也不难解决,援引旧例搞禅让便是了。但禅让这种事也不能由当事人自己说出口,必须先要找个人提由头作铺垫,原文学小团体“竟陵八友”成员,骠骑司马沈约深知老友萧衍的心事,就自告奋勇向萧衍表示他愿意当这个提案人,但萧衍却装糊涂,说了一些明帝当年于我有大恩,如今我要忠心协助他的子孙之类的漂亮话,推辞过去了。沈约是个明白人,知道这不过是口是心非的托词,于是时隔不久又来提了第二次,这次萧衍犹豫了片刻,说:要不让我再考虑一下?沈约知趣退出后,萧衍将另一个也在朝中为官的“竟陵八友”成员范云找来,向他咨询对禅让这种事的看法,范云心领神会,立即表态道这是一种相当棒的政权传递方法,有利于国家的安定稳定,是讲文明树新风。萧衍十分高兴,当场表扬范云道:原来聪明人的想法都是一样啊。得到萧衍默许的沈、范二人立即着手准备禅让之事,沈约先写信给安插在皇帝身边担任中领军的萧衍亲信夏侯祥,要他带人看紧萧宝融,接着,沈约、范云纠集百官上表称大司马英明神武,世上无双,这样的人物不当皇帝老天都不答应,为萧衍的上位大造舆论。年轻的皇帝萧宝融面对这种局面倒显得从容镇定,估计他早有预料,也不多说什么,让人三下五除二就把禅让诏书拟成。诏书送到萧衍手中后,萧衍照例谦让了一番,于是,范云带领众臣117人,继续上表称大家都等不及了,为了安抚大家的心情,请求大司马早日登极称帝。朝中的太史令此时也跳出来凑一脚,大谈天文符谶,严密证明了大司马称帝确实合乎天意。有了人气和天意,萧衍这才很“勉强”地接受了众人的请求,在公元502年的四月,祭告天地,登坛接受百官跪拜朝贺,正式称帝,并改国号为梁。萧衍称帝后,改封齐末帝萧宝融为巴陵王,在仪仗、用车、住房、伙食等待遇方面参照齐王朝对待刘宋王朝末帝汝阴王的标准。然而这一切只是掩人耳目的假相,萧衍称帝仅8天,就派亲信郑伯禽到萧宝融处,出示给他一大块生金,这当然不是要给逊帝打造一副黄金长命锁,而是暗示他吞金自杀。前皇帝年纪虽不大,胆气却很足,朗声说:我不需金,醇酒足矣。郑伯禽见其如此“配合”,也很高兴(金子可以归他),便弄来一大坛美酒。萧宝融神情怡然,大碗狂饮,很快就沉醉不省人事,郑伯禽上前,掐死了这位年仅十五岁的逊帝。萧衍闻得消息,心中暗自高兴,表面上却放声大哭,追认为萧宝融为齐和帝,又按照皇帝的规格举行丧礼,将他葬在安陵。&;nbsp;
萧衍的皇位来得还算顺利,东昏侯萧宝卷荒淫无道,迟早要被推翻,天命选择了萧衍,天下人心向背使得萧衍推翻齐政权变得颇为容易,当然,政权的更替总是免不了血腥和暴力,但比起南北朝时期其他王朝更替之时的大肆杀戮和血流成河,梁代齐已可算是文明,只可惜了齐和帝萧宝融,这位末代少年天子名声并不差,不仅视死如归且素有文才,只能说时运不济,投胎在这乱世帝王家。
第三章 治国有方
萧衍登基时的年纪为37岁,正当盛年,在他48年统治的前期,梁王朝发展得还是很不错,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诸方面都有很大发展,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社会生产力也得到提高,《梁书》评价萧衍:“治定功成,远安迩肃”,“三四十年,斯为盛矣,自魏晋以降,未或有焉”。这些论断还是比较客观的,战乱连连的南北朝是史上老百姓日子最难过的时期,北方的北齐王朝和南方的刘宋王朝后期都演变成了禽兽王朝,这些王朝的统治者已不能称其为暴君,甚或不能称之为人类,也许是半人半兽,在这些兽类的统治下,天下苍生只不过是蝼蚁,整片整群地悲惨死去,怮哭悲嚎之声日日可闻,不谛人间地狱,在这段极其黑暗的时期当中,黎民百姓竟能享有数十年安稳日子,当凭这一点,萧衍就可载入史册。
萧衍的作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勤政。他登位伊始即勤于政务,不分冬夏春秋,总是五更天起床,批改公文奏章,在冬天把手都冻裂了也不以为意。二是简朴。他大兴艰苦朴素之风,并以身作则,每天只吃一顿粗米饭,穿的是布衣,床上挂的也是用木棉做的黑帐子,一顶帽子戴三年,一条被子盖二年,居室里除了一张床以外,别无摆设,后宫贵妃以下的宫女侍从,穿的衣服长不及地,极为简朴。三是促进农业生产。他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特别关注农业经济的发展,他鼓励耕种,善待流落他乡的农民,允许他们回乡,恢复原有的田宅,荒田废宅没入为公田后,除官府已经垦种者外,都拿来分给农民。他禁止豪强占用公田,封断山水,违者要以军法处分。此外,他还大力推进政府屯田,萧梁时代的屯田,超过宋、齐两代,屯田主要是北边荆、秦、司、豫等州,利用官田荒地,进行兵屯,这既节省劳力,对于充实边防也有一定的作用。四是让利于民。他曾多次减免租调,清理取消 捐杂税,切实减轻群众负担,注重与民休息,改善民生。五是强化廉政建设。萧衍尽量选用良吏,并分遣使者,巡视各郡,监视地方官吏,惩办贪污,选用贤能,为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萧衍下令在朝门前设立两个盒子(当时叫函),一个是谤木函,一个是肺石函,如果功臣和有才之人,自认为未能因功受到赏赐和提拔,或者大才小用,都可以往肺石函里投书信要求朝庭改正。如果是一般的老百姓,想要给国家提什么批评或建议,则可以往谤木函里投书。六是普及高等教育。萧衍建国学,开五经馆,不仅培养士族子弟,也招收了大批来自寒门的子弟,没有高学费,也没有乱收费,学成后即可在朝为官,在门阀风气浓厚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从庶族寒门中挖掘培养了很多栋梁之材,这其中就包括后来的梁王朝第一名将陈庆之。
萧衍推行的这些便民、利民、惠民政策极大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阶级矛盾的缓和,梁王朝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为富足强大的国家,打下了大为作为的良好物质基础,如果不是萧衍后来痴迷佛教,荒废朝政,最终打败北魏,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