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能的高管交头接耳一番,最后决定道:随他去吧。
达能是占主动的,因为大不了免掉宗庆后,收回经营权罢了;甚至可以借娃哈哈中方违约事宜,协商取得合资公司更大的权益。
没想到仅仅在半年后,非常可乐赚了。
这个时候年底到了,达能看看自己的财务报表,发现达能中国往总部方面报业绩时,不是十分拿得出手。
十年:达娃恩怨(4)
宗庆后非常爽快,说:“我们中方只不过是在经营战略上与贵方有些分歧,所以我们就自行作主了;本来合资时也讲好的嘛,外方不干预经营,我应该说了算,对不对?现在挣了钱当然是大家的,贵方现在可以投资入股,参与进来分利润。”
达能非常高兴,从此以后不再插手经营事务,宗庆后终于得以从“斗争”中缓了一口气。
宗庆后曾经把合资的十年总结为达能一步步放弃经营权、转攻资本市场的过程。达能转变的原因是无法理解中国市场,尤其是二线城市与农村市场。
烦恼:互利合作还是沦为棋子
虽然在企业经营上选择了放手,但是达能并购与扩张的步伐并没有减速,法籍华人秦鹏作为达能中国区总裁上任了。
秦鹏是宗庆后的顶头上司,两人合作时间非常长,相处非常融洽。多年来宗庆后烟不离手,在达能高层会议中,秦鹏就坐在宗庆后旁边,随时递烟点火,自然而然,毫无做作。
戏剧性的是,尽管秦鹏是宗庆后个人关系最好的伙伴,同时却也是娃哈哈企业经营中最棘手的敌人。
2000年,由秦鹏经手,达能全资收购了乐百氏。乐百氏是娃哈哈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在饮用水市场,乐百氏与娃哈哈在中国市场上两分天下,各自风光无限。所有的成年人都有印象,在2000年以前,娃哈哈与乐百氏在大小超市、百货公司、小卖部的货架上总会同时出现,而且当时几乎仅有这两种瓶装水。
达能同时收购两家饮用水企业,是意图垄断,获取超额利润。但是宗庆后不合作,不肯为垄断做嫁衣:于是娃哈哈与乐百氏继续竞争。
而乐百氏是达能的“亲儿子”,自此娃哈哈处境堪忧。
2003年,首次在中国市场上出现的运动饮料——“脉动”由乐百氏获准生产。时值“非典”,“脉动”短期内占领了市场;等到一年以后,娃哈哈才获准生产“激活”,比脉动便宜一毛钱,赝品似的摆在神气的脉动旁边。
最可怕的是直接的竞争。
秦鹏对乐百氏的支持甚至达到了压制娃哈哈的程度。由于达能清楚娃哈哈的经营决策,而娃哈哈对乐百氏一无所知,因而非常被动。连续一年,宗庆后不断地向董事会反映情况,做报告,石沉大海。2001年,乐百氏竟然在竞争旺季突然降价,娃哈哈市场受挫,宗庆后马上作出决策,大幅补贴经销商,挽救市场危局。震怒之下,宗庆后明明白白地向董事会汇报、也向全体员工作出交待,说:“在市场竞争中,不论是谁,将一律开打,不然我们没有退路。”
就这样,合作伙伴在短暂的风平浪静之后,又进入明争暗斗。
但是这些斗争都隐在幕后,并不为人所知。
外界评价娃哈哈与达能十年合资,普遍看法是“成功”的,合资后企业利润惊人,成为达能中国唯一赚钱、而且是赚大钱的企业。达能投入了10个亿,已经收回30个亿;
汇源的老总朱新礼说:“一提娃哈哈合资的事,他(宗庆后)就很不痛快。”宗庆后讳谈“合资”,是业内同行、记者甚至全国人民公知的事实。大家一提达娃合资,宗庆后就强调,娃哈哈与达能的合资只是合资办几间厂而已。宗庆后的烦恼成了公开的秘密。
最初,宗庆后的烦恼是合资为了“市场换技术”,但是都没有换到。
达能的低温奶技术是非常先进的;但是娃哈哈不能做奶。因为在达能的中国战略是并购行业龙头企业,利用既有资源与渠道,而不是培植任何一个中国企业。对于达能来讲,中国乳品市场的收购目标是上海光明,当时光明乳业是中国乳业排头兵,酸奶技术作为合作条件投给光明,好女嫁对郎,达能可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与更好的收益;对达能来说,一来娃哈哈不具备这种利用价值,二来娃哈哈已是囊中之物,达能中国的经营团队已经面临新的战略扩张目标。
宗庆后隐隐感觉到合资不是“平等互利”的,娃哈哈成了外资手里的一颗棋子。
没有核心技术、只能靠营销打拼的娃哈哈,一方面由宗庆后一年到头在外跑市场维持利润,一方面积极探讨多元化经营。宗庆后不得不亲自跑市场,因为别人如果控制了销售渠道,就具备了另起炉灶的条件,娃哈哈会面临不可挽回的损失。只有拥有核心的技术,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不然就只能转战其他行业。因此宗庆后多年来一直在多方探讨多元化,想做童装,甚至还想过做能源:他也想挣“科技钱”、“资源钱”、“创意钱”,不能让自己的女儿、员工,这些下一代也像自己,挣“辛苦钱”。
但是宗庆后其他的尝试都失败了,因为术业有专攻,宗庆后的神话是“卖饮料”的神话,不是“卖童装”的神话。
娃哈哈的优势在饮料市场,但是由于已经与达能合资,娃哈哈生产研发饮料产品,也必须得到达能的同意;而达能不可能同意娃哈哈生产诸如酸奶在内的许多产品。宗庆后的心病就在这里。合资的失误不仅在于“合资梦”的破灭,更可怕的是,受控制的娃哈哈发展受限,宗庆后与达能的经营与产品战略往往背道而驰,无法形成决策设厂生产、开展销售。
原来只知道创业难,但创业生涯时刻带给人美好的感受,而同床异梦的内部斗争则真不是滋味。
宗庆后苦思冥想。
。 想看书来
绝境:达能困局(1)
睁眼瞎:每年10个亿溜走
长期处理复杂纠纷的经验告诉我,许多看似不合理、甚至潜藏着法律风险的决策都是合理的。当我接手一个案件,当事人陷入困境,如果他是经过慎重考虑后选择的,我决不质疑他当初的选择。
宗庆后的行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开始大量发展非合资企业。这些完全属于娃哈哈中方,达能不占任何股份的企业,其存在与发展一直是违约的:宗庆后也深知这一点。宗庆后也深知在不稳定的合作关系中,非合资企业的法律地位是达能埋设的地雷,达能随时可以拉爆引线。
但好在达能中国的业绩一直很差,依赖娃哈哈的利润向法国总部交差;宗庆后的位置一直稳稳的。
宗庆后心有成算,知道低头拉车总是错不了。他非常刻意地利用非合资公司经营,一系列的投资计划全都赚了,而达能则一如既往地参与进来分红。
如果中方投资亏了呢?——对不起,亏了是非合资公司的,与合资公司无关。有些双方已经商定投资的项目亏损了,达能甚至要求退资。例如合资公司在河南投产方便面,上了两条生产线,亏损了,达能干脆要求收回资金。更失身份的败笔是,达能在四月份才入资的营利项目,该会计年度前三个月的利润,达能也要求分红。
宗庆后都毫不迟疑地同意;而娃哈哈员工对这个合作伙伴十分看不起。
相安无事数年,宗庆后送走了达能方的合作伙伴、抓生产的伊盛盟、罗杰,迎来了亚太区总裁范易谋。这位总裁的背景有些不同,他不是经营实业出身,而是专做并购、资本运作。
范易谋1962年生于法国,曾在巴林兄弟银行供职,专职于并购业务咨询。进入达能后,先后担任并购部门主管和集团首席财务官,从1999年起被任命为达能集团首席财务官。2005年7月1日,范易谋出任法国达能集团亚太地区总裁。
范易谋上任后,宗庆后催促达能与非合资公司完善手续、签定正式协议,允许非合资公司使用娃哈哈商标。
由于非合资公司是达能无风险营利的“缓冲带”,是达能的功臣,范易谋没有理由不答应宗庆后的要求。这也是范易谋上任后与娃哈哈的第一次交道:于是在他担任合资公司董事,参加董事会的第一次会议时,就签署了与娃哈哈非合资公司的7项合同:给非合资公司进行商标授权,并且可以自主研发新产品,并且达成“代加工”协议,约定非合资公司向合资公司供货。
那是十月下旬的一天,宗庆后拿到了达能签署的《修订协议》,有范易谋的亲笔签字——两横一竖,跟他护照上的签字一模一样——宗庆后睡了一个好觉。睡梦中,他觉得自己身轻得能飘上云彩;早晨醒来时,阳光洒满了屋子。
协议签定时,非合资公司为27家。2005年以后非合资企业有了合法地位,数量猛增到69家;同时合资公司数量为39家,合资企业数量59家;达能收益逐年猛增。
当然,达能没有放松对合资公司财务的监管。
非合资公司与合资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持续数年,都列入了达能指定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普华永道作为合资公司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达能的“全球合作伙伴”,除了向合资公司的董事会提交审计报告外,多年来还一直单独向外资方单独、秘密地提供报告。
2006年,范易谋忽然想到:合资公司从非合资公司拿货有一个价格,那非合资公司的利润额是多少呢?范易谋想着探听一下娃哈哈集团的情况,于是调查了一番。调查结果令他大惊失色:非合资公司数量猛增,利润猛增——与合资公司持平,于是范易谋报告了法国总部,总部也震惊了——虽然他们对娃哈哈的业绩一直很满意,但是没想到娃哈哈能挣这么多钱! 。。
绝境:达能困局(2)
2006年,达娃合资公司利润个亿,非合资公司利润个亿。也就是说,达能只能分走合资公司利润的一半儿,而宗庆后拿的显然比达能多——非合资公司中,宗庆后家族持有60%,其余40%系全体娃哈哈职工持有。
在杭州娃哈哈萧山基地,设有杭州娃哈哈永盛饮料有限公司、杭州宏胜饮料有限公司等。其中永盛系合资公司,宏胜系非合资公司。萧山基地生产瓶装水、“营养快线”和“爽歪歪”、可乐等产品;合资公司永盛主产可乐系列,宏胜主产乳饮料系列;瓶装水的主要生产线在宏胜。爽歪歪产品2006上市不到一年销售额已近10亿元,另一明星产品“营养快线”2005年上市,当年销售额为7亿元。“营养快线”和“爽歪歪”在一年内就实现了7亿元的利润。“宏胜”公司2006年1…7月实现亿。
在非合资公司与合资公司利润均分的情况下,娃哈哈拿的比达能多两倍。
怎么会这样?这些利润合法吗?
范易谋翻开《商标修订协议》,查看协议对非合资公司与合资公司的合作、分配,是怎样约定的。协议约定:
第一,非合资公司拥有商标使用权。2005年10月签订的第一号修正协议中协议约定:“中方将来可以使用(娃哈哈)商标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而这些产品项目已提交给娃哈哈与其合营企业的董事会进行考虑……”根据这些约定,娃哈哈中方自行开发出了新产品上市销售,如爽歪歪、营养快线等。
第二,非合资公司生产的产品,须由合资公司销售。也就是说,非合资公司拿生产利润,合资公司拿销售利润,所以这个修订协议也叫”代加工”协议。
——达能竟然忘了与宗庆后约定这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代加工”的生产利润应该是多少?
既然没商量,宗庆后也求之不得,作为总经理自己就做主了:一劈两半,合资公司一半儿,非合资公司一半。这些数据也不瞒着达能,年年的审计报告都给达能看。
达能就这样做了睁眼瞎,从来没发现这个漏洞。
空城计:中国布局危机
范易谋发现这一点后先是与宗庆后沟通。
范易谋摆出“难以置信”的面孔,希望宗庆后能够砍掉非合资公司的利润,理由是“非合资公司利润分配过于丰厚”。
宗庆后一看这嘴脸就来气,反问:“达能还嫌拿的少吗?”
范易谋几乎背过气去。
宗庆后说:“不是吗?你是希望娃哈哈把利润补贴给达能?凭什么呢?”
范易谋:“这部分利润应该是合资公司的!是利用合资公司的资源、渠道产生的!”
宗庆后说:“咦?!合资公司的资源、渠道算成本,应该有利润,非合资公司的研发、人工就不是成本,不应该有利润?你占便宜不要没够啊!”
然后宗庆后滔滔不绝地算旧帐:“要知道合资公司没有一点负担,所有的员工都在我娃哈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