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川诗评-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我已经专门评价过海子的诗歌。这里只是说明,一个诗人的作品的认可,不仅仅是作品质量与数量,要看诗人的创作年龄。也就是境界的突破,是不是不断能实现。

  海子生前的诗歌不被人看好,事实上他的诗歌境界太单一,除了死亡,就是绝望。而且对死亡与绝望的描写,不是以艺术的眼光来处理的,不是以艺术的理智来完成的,而是局限在他对现实生活对死亡的困惑与迷茫,而引起的绝望的回音。这是他的现实生活境界无法突破而又不愿意舍弃对艺术执著造成的。而恰恰是他的死亡,反而把他活着无法突破的境界突破了。

  因为诗人在诗歌里老是表达对死亡的向往,可你不死,那就是虚伪,就没有人相信你的诗歌真诚,认为你是逗大家玩,而自己也会感觉自己一直说谎似的,自己又找不到走出这个谎言的力量与突破。久而久之,这种徘徊在艺术与死亡之间的状态就会成为一种力量从反方向消磨诗人,甚至引导诗人走向自己已经认定的意境。且慢,而一旦真的对死亡的领悟的智慧突破了,那么诗人的诗歌就完全活了。但是海子做不到这一点,自然就在活的路上走不下去了,他的诗歌的真诚与纯洁(这种真诚与纯洁编织在一种对死亡的向往的境界里,而不是对死亡的认识的超越与俯视。他对死亡的向往那么单纯,真诚;纯洁与真诚成了死亡的工具),逼迫他,要么在生的路子上发生巨大飞跃,要么就要实践自己已经为自己设定与创造的诺言(境界)。海子不是为诗歌殉葬,是为自己的境界而兑现。境界之可怕,也在于此。并不是所有的境界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仿的,有的境界只是我们的可借鉴的教材而已。

  一个诗人真正能统领一个艺术领域的境界,是自己对诗歌艺术,生命,生活规律探索的基本和谐的基础上产生的。

  海子的死,使他诗歌无法弥补的境界的漏洞弥补了。诗歌加死亡的事实,才构成他诗歌的完美。但那是海子诗歌的完美,不是我们需要的意义上的诗歌的完美。他的这种追求的诗歌完美的方式是违背生命规律的。海子的诗歌依然是一个普通的诗人的诗歌,他与其他自杀诗人的不同在于,是以死亡作为寻找艺术突破的方式。

  因此,海子的诗歌,也会很快就会被遗忘的。因为随着对他的艺术精神的无知与勇敢,进行忠实的研究,而不是盲目恭维与不节制吹嘘,海子的喧嚣会沉淀的。我也看到许多对海子诗歌的质疑,以及对与海子同时代的诗人的诗歌高度肯定。海子因自杀,而获得人们的同情,而减少生活在世上,同行们的,诗歌领域里的常规上的嫉妒与排挤的可能,而顺利地成为一种艺术在某个时段的标志。这种幸运不值得模仿与推广。用一种不太尊重死者的话说,就是活着的人依然艰辛探索,遭遇互相残杀的不幸,死者享受活着的人该享受的待遇。其实,死者最悲哀,什么也没有了。愿他安息,真不忍心这么老骚扰他。

  随着人们对他死亡事实的淡化,在对海子的景仰与崇拜中,读者会发现,他们因海子的悲惨,缓解自己的悲惨:因怜悯海子,寄托对自己的怜悯。读者一旦找到自己对新兴诗歌境界与崇拜,海子的诗歌里的漏洞会渐渐显现,甚至引起读者的厌倦。因为他的诗歌意境与境界,毕竟是一种违反生命基本规则的境界。大家佩服的是他的大胆与执著,而不是佩服他的诗歌艺术与境界。可以这样说,没有一个真正佩服海子诗歌境界的人,能按照海子的境界都去追求死亡,自杀,殉葬,那样的诗歌真的要死亡了。为什么在写不下去的时候自杀?你何必用死亡来证明自己无能为力。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诗人如何努力延缓自己的诗歌年龄――找到诗歌大境界。你必须懂得这一点,否则诗歌会谴责你,艺术的失落的无形压力会摧残一个人的生命。

  五 艺术的年龄是什么?

  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要求里,有一条:创作的影响力一直存在。诺贝尔文学奖没有颁发给昙花一现的诗人,即使如奥登那样的有影响的诗人,由于后期诗歌创作的影响力下降而与诺贝尔奖无缘。

  一个诗人的诗歌年龄,用不断出现的作品来证明。用不断提升的人生境界来支撑作品,作品反过来再磨砺境界。大致如此。

  许多大诗人的创作年龄直至生命自然结束。

  诗人的影响力来源于那种持久的对自己的生命以及周围环境,人类命运探求,以此在自己生命的体系,形成一种以自己生命事实为特征的气性,或者气魄,这种气魄是宏大,岿然不动的,也是朴直的,甚至是平静的,以这种力量来影响诗歌生命的运转,两者互相作用。

  记住,这个气性与气韵的特征是用作品与诗人生存的生命存在的事实来表达的。不是依靠某中违背生命生存常规的偶发事件来完成。艺术的规律与生活的规律,与生命存在的规律不背离。艺术的任务,就是在寻找这三个规律独立的个性特征,从而找到三者的和谐。这里存在着艺术境界秘密。

  诗歌离开诗人创作生命的运转,则消失。诗人离开诗歌的磨砺则失去探求与挖掘的工具。

  希腊诗人,塞佛尔特,影响希腊诗歌艺术繁荣三十年,那种强大的艺术生命力,如此让人惊讶。

  而中国的诗人,类似这样的诗人,正在形成,或者很快就要出现。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与反思,对诗歌的创作环境的要求,诗歌的手段,目的等等的基本问题应该逐步清晰了。

  或者好诗歌已经出现。

  网络诗歌的兴旺,已经摆脱对纸刊杂志的依赖,也避免了杂志对广大诗歌群体的束缚。诗歌创作的环境与气氛,越来越符合真正诗歌人的生存。

  在外国诗歌历史上,狄金森,卡瓦非斯,里索斯,索德格朗等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是先作为好作品存在,后被人认可的。好作品就是好作品。我们如果要用急功近利的心态呼唤好作品,只能加重诗歌创作的喧嚣。努力实践更重要,更迫切了。在七八十年代兴盛的诗人,很快要为自己的艺术生命见分晓。年龄不饶人啊

  这样,有的人不干了。是的,因为你不是干不下去,是诗歌不适合你。当一个人觉得诗歌适合自己的时候,其他困难都是为诗歌创作做素材与资源的,包括痛苦本身,也是诗歌的资源。

  诗歌创作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生活与生存模式,因诗歌艺术的特殊,这个圈子就大不了。诗歌的创作规律,要求诗人必须找到诗歌创作的环境与气氛。一个诗人也许知道诗歌创作所需要的要素,但是往往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现状,这也是对诗歌艺术探索的迷关所在。而能否坚持艺术生命的长久,能否不断走向繁荣与活跃的秘密,也在这里。

  对诗歌圈子保持怎么的态度,也是境界是否突破的关键。你非要执意在一个小圈子找大圈子的恢弘,那不是胡闹吗?但是诗歌创作是整个人类活动的组成,不妨碍你形成驾御人类精神世界的境界。这是诗歌无限辽阔的所在。

  许多诗人害怕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这无可非议,但是你不能既不改变现状,又想获得诗歌的突破,没有这样两全其美的好事情。这并不是以人的愿望而存在,是艺术规律在起作用。

  诗人不是苦行僧。其实,人们远远不理解一个真正诗人的富有,而诗人又觉得自己给别人解释自己的富有简直是多余,因此真正的诗人,是我一直认为的诗歌人。这样的人不是对诗歌无怨无悔,是不知道对诗歌怨恨与懊悔,或者怨恨与懊悔是为启发自己探索艺术规律做启迪与突破的。

  这样的人,即使无数诗歌换不来一张纸币,并不影响他创作的分享,因为他把诗歌作为生存模式,诗歌与生命已经捆在一起了。

  诗歌,一个人与人类命运相关的产物。这是个不可否认的真实。有一部分人的生命依靠诗歌生存的模式,不单纯是为了谋生,而最主要的是无法将诗歌艺术对生命引导与对生命境界的拓展而获得的那份美丽割舍。艺术自有其规律,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能否尽快找到这个规律与价值,恰恰是检验诗人是否有境界,是否具有顽强创作生命力的标准。诗歌生命力不是依靠强制存在,是诗人自己内在需求与艺术规律的和谐存在形成的。你对诗歌的规律与价值,求证的越透彻,你的境界与作品自然就好的不得了了。生命力自然就强大。

  一个真正热爱诗歌艺术,对诗歌艺术的研究,学习,实践,投入了应该投入的时间与精神,那么就不会对诗歌是否有好坏的标准产生怀疑与迷茫。

  当我们能够清晰地洞察我们所处时代的各个领域的各个层次的迷茫,也许还不一定完全做到,但是那正是我们要走进的境界。她存在,不是迷幻。当我们对自己所从事的艺术活动依然迷茫的时候,那么,那是在告诉我们,我们对自己是多么的不忠实啊。

  当生命连自己都忘记对自己应有的忠实的时候,艺术又算什么呢?!艺术的标准有什么意义,可能有吗?

  二〇〇八年八月七日

诗歌的喜悦
诗歌的喜悦

  ――读马成云的《打开一扇窗》的喜悦

  文 / 山西 金川诗歌

  一

  前几天,成云先生说出诗集了,要寄一册给我。心里有准备,等着。

  今天上午,有陌生人问,是否张金川家。心中一阵惊喜。因为闭门不纳客,我家很少有客人来。开门,果然是他的诗集来了。仿佛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乐啊!诗集《打开一扇窗》,作者马成云。马成云谁?云南昆明某局机关工作,百度“心灵有约吧”吧主,mchy1149。我的百度好友。

  好精致的诗集,先是嫉妒一回,羡慕一回。

  难得嫉妒人一次,非常飘,非常兴奋,仿佛自己的诗歌出版了。看看自己打印的诗集,那么寒酸,有一点点沮丧的快乐。幸福的人都这样,难得有点沮丧。

  感激成云先生。他要真来我家,我害怕浪费时间接待,主要是害怕说客气话,废话。送书,比他来,要美许多倍。书是他的心,心来了,他的人就不用受旅途之苦。我就喜欢这种两不见面的友谊。纯净,科学,丝毫不妨碍真挚。摩挲摩挲诗集,像自己孩子那么可爱。

  二

  不。是人家成云的孩子。我都喜欢如此,他老先生一定更欣喜了吧!诗者自美。

  诗歌是自己的好。永远如此。别人的诗歌再好你可以欣赏,但不可以化做你的情流像泉水从你的心中汩汩涌出。

  没有写过诗歌的人,永远不知道一首诗从心灵深处走出来的姿势。

  读了一整天,心潮澎湃,不能再干别的。我一般很少写随笔、评论,害怕影响我的诗歌写作的韵律与节奏。因为我的诗歌的韵律感不太好,音乐气味太淡泊,所以,很警惕其他文笔的侵蚀。现在只好把喜悦抒发出来,写一篇随笔了。

  不是赞美成云先生的喜悦,是抒发我读诗的喜悦。他出版了诗集,他的喜悦够让我嫉妒了。我得抒发一下读诗的喜悦。这是一种喜悦的平衡吧。

  他的诗歌篇幅精致典雅,韵律感很强。看他的小伙子那么帅,又在机关工作,看来是个完美主义。比较在意型的塑造。

  而我太随意,我的诗歌在韵律上存在致命的散漫。这是得向他学习。读他的每一首诗,就像在听老师讲课,尤其是给我这样不注重诗歌外在美感的人在讲课。我说,他的心来我家了,是有感而发。读他的诗,能进入他真挚,虔敬,细致,洞察微妙的内心世界。读他的诗歌,其实就是在他的内心旅游,无论他写什么样的题材,咏古的,爱情的,乡土,生活的,城市的,你不得不随他一起跳跃。

  一颗真实的诗心会感动另一个心,即使你不真实,也会自然真实起来。我喜欢成云诗歌里的那种耐心,细致,对大自然,对人生,对历史的品味与洞察。

  他是在不惑之年开始走诗歌之路的,我们两个有点接近。因为我特别理解一个不惑之年的人对诗歌钟情之美。是的,在这个年龄,既没有对诗歌虚妄的梦幻,也没有对诗歌现状的莫名其妙的困惑,只是为一种纯粹的艺术之魅所迷惑。而甘愿迷惑,迷惑的像无知傻瓜。

  这是一种轻松的选择,生活的转机。只有经过许多锤炼与淘汰的人,才能体会到此刻选择诗歌,由诗歌带来的喜悦之美。四十岁的人,而且生活基础稳固,工作历练,情感世界丰厚,诗歌对他是画龙点睛的美妙。我能从成云的诗歌读到这种美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