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堡式的建筑临河而立,成了塞纳河南岸一个不朽的风景。  '返回目录'  
难忘巴黎(3)
怀着沉重的心情从这里出来,沿河向西步行就到了协和广场。协和广场的标志性建筑就是那块古老的埃及尖碑,它本来是尼罗河西岸那个著名的卢克索神庙前面四块方碑的一个,也是保持的最好的一个。经过了几千年的风雨,尖碑上面石刻的埃及象形文字还依然清晰醒目。这个广场不大,尖碑也不高,但是四面建筑设计的那种气势让你感到这是一个不怒自威的国家。 协和广场南侧是法国国民议会,中间隔着塞纳河,东部是卢浮宫的花园,北侧一个希腊柱式的玛德莱娜教堂与国民议会遥遥相对,它西北侧的茂密的树林中隐藏着法国的总统府,而它的正西侧是全世界最有名的香榭丽舍大街。几公里外的凯旋门占据着一个小高地,协和广场既是香榭丽舍的起点,又是巴黎中轴线的中心,周围全是名胜古迹。玛德莱娜教堂是放协和广场,中央是有3000年历史的埃及尖碑,路易十六国王和王后在此断头置路易十六国王和王后遗骨的地方,它的西侧有一个路易十六花园,当年这对可怜的国王夫妇被处决后尸体埋在这里,经过几十年的战乱,王朝复辟后人们才把他们的遗骨重新埋葬,而那个路易十六花园的小纪念堂里就刻着王后临死前的绝笔,那真是一段催人泪下的文字。 如果想将这段悲剧历史浏览到底的话,你还可以去巴黎的拉雪兹公墓。那里是巴黎公社最后一批社员被反扑回来的正规军围剿和消灭的地方,被马克思称为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最后一批火种就断送在这里。 公墓有一面巴黎公社社员墙,墙上虽找不到当时战斗的遗迹,但墙前面的那些著名的法国共产党领袖的墓碑,向你暗示着这是西欧无产阶级革命的圣地。从那里西行可去巴黎制高点蒙马特高地,上面白颜色的教堂叫圣心教堂,这是法国人捐款兴建的。它兼有罗马式和拜占庭式的风格,教堂的西侧是让众多画家成名的露天画廊,来自各国的画家都在这里展示他们的才华,它的脚下红灯闪烁的地方就是巴黎红磨坊了。圣心教堂的建造是为了纪念巴黎公社期间被杀死的无辜者,它也强调阶级调和,让大家不要复仇。 拿破仑之旅 拿破仑之旅可以从任何地方开始,因为巴黎许多地方都有拿破仑遗迹。崇拜拿破仑的人可以在参观巴黎铁塔后顺便拍一下南边的古朴军事学院。拿破仑毕业于这所学校,当时他获得了炮兵少尉的军衔。 短暂停留后从此地去协和广场东侧的旺多姆广场。这个广场像一个巨大的中国庭院,四四方方,都是由黄色的石墙和灰色的屋顶构成的四层小楼。这里有西方富翁喜爱的首饰商店,也有古老的里兹酒店。里兹酒店住过许多位历史名人,包括音乐家肖邦、小说家海明威。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这里曾经被德军占领,盟军收复巴黎后,海明威特意带着一排人收复这个酒店,他生怕自己钟爱的咖啡厅被毁。以后人们专名在这里开辟了一个咖啡吧,叫海明威吧。里兹酒店几年前年又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英国前王妃戴安娜在这里度过她一生中最后一夜,从这里离开后,她被狗仔队追踪,结果醉酒的司机刚把车开出酒店几分钟,车就撞在塞纳河边的桥洞里。 旺多姆广场中间耸立着一根高达43米的铜柱,风雨吹打一百多年后,这根铜柱已经布满了绿色的铜锈,柱身的浮雕是拿破仑在奥斯特利兹大败普鲁士联军后,用缴获的1200门炮熔化铸成的。铜雕各个画面记叙着拿破仑历次辉煌的战役。这是法国军人历史上的骄傲。拿破仑小个子雕像站在顶端,傲慢地注视着西欧这块向他俯首称臣的大地。 怀念拿破仑还不能不去枫丹白露。这座和它名称一样美丽的王室行宫在巴黎南部60公里的森林中,曾经是法国历代王室打猎的地方。后来那里成了拿破仑的行宫,里面陈列着他行军打仗的帐篷和自己的私人套房。拿破仑战败后从巴黎逃到这里,流放前同他的御林军做最后的告别。平时侍奉他的手下肃穆列队,悲壮地站在院子里,目送着他们心中的皇帝远行,以后这个庭院被人称为告别庭院。 枫丹白露宫,宫前的空地为拿破仑向部属告别的地方,始称“告别庭院” 拿破仑死后,他的遗骨被葬在巴黎那个中国人称拿破仑墓、法国人称荣军院的建筑里。荣军院是一个用金子镀顶的建筑,立柱式的外墙分上下两层,优美而对称。那个金顶不论白天在阳光下还是夜晚在灯光下都闪闪发光。金顶下面是用红色大理石造的拿破仑墓棺。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后被流放在大西洋遥远的一个岛上,死了20年后遗骨才被运回祖国。他的遗骨到达巴黎是9月中旬,正是秋高气爽之时,但那天却大雪纷飞,好像上天都在为他哀悼。巴黎城万人空巷,人们在街上向给法国带来莫大荣誉的这位前皇帝志哀,然后为他做了六个大小不同的棺材,一个一个地套着,像古埃及法老一样供奉着他的遗骨。 拿破仑墓的前方是塞纳河上最漂亮的一座桥,叫亚历山大三世桥,是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赠送给法国人的、以他父亲命名的、以纪念俄国和法国的同盟友好关系的一座桥。桥两边入口的立柱上分别雕有象征法国的塞纳河和俄国的涅瓦河的装饰物。 与塞纳河上那些古朴的桥相比,这座桥宏大而华丽,又建在拿破仑墓的前方。坐在中间的草地上,你会沉思良久。拿破仑是攻打俄国的侵略者,当年行军万里,杀进莫斯科后,俄国人自己放火烧了莫斯科,坚壁清野,让拿破仑没地方住,没粮食吃,只好主动撤走。两手空空的拿破仑曾经感叹:“这个放火烧毁自己首都的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从俄罗斯撤军后拿破仑就走下坡路了。不到100年后,两国重修旧好,将友谊的纽带建在当年侵略者的墓前,让你感到战争是人类的罪恶。  '返回目录'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海上仙山
一位法国朋友听说我在写有关法国的文章,建议我不要局限于巴黎,他说法国不仅仅是巴黎。他建议我谈谈蒙山米歇尔这个海中宗教之山,因为它位置独特,历史丰富,又结合了建筑上的美,被称为“西方奇观”,甚至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称。 冒死朝圣山 称它为海上仙山,是由于它集中了上述三个特点。所谓位置独特是指这个山位于海中。实际这是一块巨大的周长约900米,高约80米的花岗岩石,海底地形平缓。落潮时,沙洲可露出十几公里,涨潮时,海水高低落差可达14米。由于大潮的作用,海水每年给这个海湾带来100万立方米的沉积物,使蒙山米歇尔逐渐突出海面。许多年前,小山大部分时间处在海中,至今涨潮的时候,海水还可以将它包围。后来人们修了一条大堤,保证游客可以随时参观。从远处望蒙山米歇尔,就像一座堡垒,四周建有围墙,楼宇盘蜒而建,一层一层直盖到山顶。 山顶是一座结合了罗马和哥特两种风格的修道院,由于建在山顶,几十公里外都可看到。 蒙山米歇尔这座宗教山历史丰富。它起源于上帝派来的大天使圣米歇尔的一次显灵。那是公元8世纪的事,大天使显灵后,阿弗朗区主教欧博尔在这个大岩石山上建了一个小礼拜堂,其后不断扩充,现存的修道院是从13世纪开始兴建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又混杂了不同风格,断断续续一直建到16世纪。以当时的技术,把那么多的大块花岗岩石从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处运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运来后还要抬上百余米高顶,工程艰苦可想而知。 大天使显灵后,这里成了朝圣之地。百年战争时此地落入英国人之手,由于前来朝圣的人太多,英国人只好限量给信徒们发放通行证,不是想来就可以来的。朝圣者成群结队,穷人和乞丐沿途靠施舍,到此地后修道士免费为其提供食宿。朝圣者中不乏有钱人和贵族,其中还有法国圣路易国王、路易十一国王和弗朗索瓦一世。当时人们上山得趁落潮时涉水而过,为此淹死不少人,所以这个小山又称为“冒死朝圣山”。尽管处在海中,这里几百年前就很繁荣了,修道院周围建有许多旅馆,给朝圣者住,又有商店出售各式大天使圣米歇尔的头像。 16世纪后修道院逐渐衰落,因为那时已被教皇授予“产业用益权”,修道院长还可以是世俗的,他们可照食人间烟火,和常人一样地生活,同时享受教区的收入,还不必全心全意做神职工作。这种状况使得修道士人心涣散,纪律松弛,此山影响力日衰。到17世纪又遭多次抢劫,法国大革命前这里已改成监狱了,关押过许多###,如巴尔巴斯、哈斯巴耶等,被称为“外省巴士底狱”。19世纪末,修道院被转给政府历史文物部门,1966年以后一些修道士才重返修道院。 神奇修道院 1982年,蒙山米歇尔山顶不幸被雷击,著名大天使的雕像惨遭劫难,用做避雷针的利剑折断了,雕像外包的铜片也开始脱落,政府才下决心修复。修好的大天使雕像的落成仪式成为全国瞩目的大事件,电视台做了实况转播,出动了热气球、飞机、滑翔机和直升机助势。 从建筑风格上,山顶的修道院被称作“神奇式作品”。哥特式的主体建筑构思新颖,散发着异乎寻常的仙气。这座建筑从1211年建到1228年,包括东侧的施舍厅、迎客厅和饭厅,西侧有食物储藏室、骑士厅和回廊。 修道院最高处,建有四道长廊,227个红色花岗石立柱。置身其中你会感受到近似罗马风格的简朴,哥特式的细腻和情趣,以及迎客厅的优雅,骑士厅的威严,饭厅的神秘光线也让你浮想联翩。 之所以说蒙山米歇尔混合了罗马式与哥特式风格,是因为它建于这两种风格交替的时代。罗马风格是古代欧洲的主体风格,与其不同的哥特式风格出现在12世纪后,直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开始盛行。 哥特式首先指一种建筑艺术,尤其在建大教堂方面达到顶峰,是神权更具权威和城市繁荣的象征。与罗马风格不同的是,哥特式建筑合理安排交叉穹隆的拱顶,使支承力均匀分布到各个角落,并试图减轻墙的重量,广泛采用了跨梁拱的节点,还加大了窗户,使采光更充足。 另外,哥特式不像罗马式那样强调对称,也没有罗马式建筑那么多的圆顶,但它精雕细琢,尖圆相衬。以后哥特式也指雕刻和绘画的风格。 关于这一风格的起源,一种说法是它源自巴黎周围的建筑,称为法国海上仙山风格,而被罗马风格的卫道士意大利人排斥,贬为哥特式。实际上这个风格不只在法国,12世纪后还出现在欧洲许多国家,包括西班牙、英国、德国,是这种新造型的综合称谓。最早的哥特式建筑叫散恩大教堂,巴黎哥特式建筑也只是这个风格的初级阶段。流连于教堂交叉的尖拱之下和敦实的柱子之间,仰望着穹顶透过的光,会给你一种人很渺小、上帝博大的感觉。走到室外,一个长方形精致的花园呈现眼前,四周被花岗石的回廊环绕着。回廊尖形的拱孔上雕有动物和人的头像,阳光洒进花园,透过拱孔映出花岗石立柱的影子,廊内幽暗,廊外郁郁葱葱、花草繁盛,头上蓝天、脚下大海,真像法国人说的悬空在海天之间。沿墙而行,山顶带咸味的空气使人心旷神怡。历史留在你的身后,眼前是海天一色的现实世界。走到远处,回首望去,蒙山米歇尔像一只卧于水中的巨龟,以其持久的生命力,证明着人类不可思议的建筑天才。站在大堤上,似乎看到几百年来涉水过海的疲惫的朝圣者。而海水涨潮虽不如烈马奔腾,也如大步流星的行者,1小时内就会淹没裸露的沙洲,不幸被潮水卷走的人可能被认为死得其所,否则怎么千百年来朝圣者络绎不绝呢。  '返回目录'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新区的联想(1)
巴黎新区指拉德芳斯区,法文有“防卫”之意,称新区是因为它位于巴黎市区之外,是一个新建的办公楼群,也是被国内人称做“新凯旋门”的所在地。这个区成功地结合了办公区、住宅区与商业区,是当代建筑史上的杰作。站在拉德芳斯广场中央,东面看去是拿破仑时代的凯旋门,西面望去是人称新凯旋门的大拱门。节日的夜晚,大拱门被灯光打得像变色龙一样,变换着不同颜色。拉德芳斯已成为巴黎的重要景观,是游客的必到之处。 新颖办公楼 拉德芳斯区的防卫之意来自历史事件。1870年发生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鲁士军队携色当大战的余威,挥师西进,将巴黎团团围住。巴黎人忍饥挨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