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人起源-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地带的中段。

  初成时的太行山高峻,屹立在桑干河海湾的南岸。在千百万年的时间里,经历岁月的风化,流水的浸蚀,高度至少降低了一千米,在今天已经是“起伏连绵”的地貌。在太行山的东坡是一片宽约百公里的山坡地带。这一片山坡地处东海西岸,北接桑干河海湾,南连古黄河海沟。山间的流水蜿蜒曲折,沟坡交错。古周口店就在这样的一片山坡地。这样的地理位置实在是再普通不过了。东从渤海岸,中经周口店,向南到达安阳,从安阳折向西,沿着黄河,渭河,直到甘肃,这一线 都处于向阳坡。早到百万年前的蓝田人,晚到距今一万八千年的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密密麻麻的分布在这个大弧形地带。北京人的山洞遗址无论从时间上看,还是从地域上看,都处于中心的位置。北京人代表了旧石器时期的中华人。

  “北京周口店南面和东面是大平原。周口店北约半公里有一个狭窄的山口,山口以北是一个山间盆地。有一条叫作坝儿河的小河从山口流出来。”

  这是今天的地貌,在七十万年以前不是这样。那时候,有一道水流从山洞的南坡流过,从西向东,绕过山洞的东山脚折向北,北面是一片开阔的平地。这片平地就是桑干河海湾的南岸。从桑干河海湾的角度看,周口店山洞在海湾南岸的一条河谷里。

  “北京人住的山洞东西长四十多米,南北宽处达四十米,窄处仅二米。在山洞的中部又向南北各伸出一个裂隙。这个裂隙不是北京人经常出入的洞口。”“出入的洞口在山洞的东头。”

  北京人生存的范围不是从山口向南,而是向北。山洞在河谷向北的转弯处。连起来看,这是一道曲尺形河谷。在曲尺的转弯处,山口通向北面的平地。河谷流水清清,气候温润,食物丰足,动物栖息。北京人的生存范围是从山洞向东和向北。从山洞前流过的这条水流叫作坝儿河,坝儿河从大山里流出来,向北流进桑干河海湾。今天的坝儿河是改道从南面的山口流出来。北京人山洞是一块东面和北面临海的山坡地。这样的生存环境,任何的古人类群都愿意住下来。

  距今七十万年,北京人山洞形成。这个时候,洞中流淌着清清的地下水,流水与砾石(碎石头)相伴,唱着清脆的歌子。这样的岁月不知过了多久,洪水来了,洞底便浸在水中,

  “一层粘泥巴,泥巴里夹着砾石,在砾石上面,有一层红色的泥沙。”

  这层红色的泥沙表明洪水开始降落,当泥沙的洞底形成的时候,

  “北京人留下了两块石器”。

  初成的山洞再一次的遭到洪水,而且,这一次的水更大,

  “在红色的泥沙层上面留下了较粗的沙子。”

  山洞进了洪水,山洞怎么能进洪水?山洞的形成是由于水流对石灰岩溶解的结果。山洞一定是高出周围地面。“山洞高40米”,就是说从距今70万年以后的50万年里周围的地面抬高到了洞顶。从冰期到暖期,海平面的高差可能达到百米,在暖期里,桑干海便浸没山洞,留下了大洪水的记录。

  在几十万年的时间里,洞外的地面逐年抬高,洪水进入洞中的时期将泥沙带进来,淤塞了四十米高的山洞。周口店地区是这样,河北地区也是这样,今天的华北大平原从海平面以下上升到海平面以上。华北平原的形成很晚近,直到距今万年还是一片湖沼,湿地。在山洞时期,北京人还只能在华北西边缘的山间河谷生存。

  洪水过后,鬣狗群住进山洞,留下了

  “大批的遗骨和成堆的粪便化石。”

  鬣狗群,成堆的粪便:鬣狗是热带动物,在山洞留下了成堆的粪便。成堆的粪便说明鬣狗数量之多。这个时期的山洞是在方舟途中,暖期将尽。在冰期里,鬣狗不再到山洞来。这时候,

  “北京人开始做这个岩洞的主人。”

  七,八万年以后,直到下一个暖期到来。上涨的海水再一次浸没山洞。北京人退向山间高地。从暖期到冰期的周期反复,使得“岩洞堆积是一层叠一层的,”“四十米高的堆积物中,有好几层鬣狗粪,”“凡是有成层鬣狗粪和沙子的地方都没有发现人类的遗骸和较多的遗物,”

  在长时间里,是海水,鬣狗,北京人周期循环的占据着山洞。

  那么在山洞形成以前和山洞封存以后的情况怎样呢?

  北京人山洞开始于距今七十万年,止于距今二十万年。更早于七十万年前,早到百万年,周口店地区一定有北京人生存着。山洞封存以后北京人仍然生存着。北京人山洞湮没以后,在山洞的上面,水浸出了新的山洞,从新的山洞中发现了骨化石,叫做山顶洞人。山顶洞人距今1万8千年。

  北京人山洞遗址时间之早,时间之长,资料之丰富,其代表意义之重要,不但在中华史上罕见,而且在世界史上也同样罕见。自然条件下,古遗址的存在因地质条件而异,越是年代久远,也就越难留存。山洞流水不畅却极易淤积,又因为地势的原因,淤积达到四十米高的洞顶。这个山洞在一些年代里,因为适宜居住而留下遗迹。在另外的一些年代里,大洪水夹带的泥沙又将遗迹封存起来。象北京人山洞这样的保存条件及其难得。

  北京人山洞存在了五十万年,北京人却不少于1百万年。这是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华社会距今不过万年,文字历史不过五千年。五十万年是一个地质时间。五十万年里,地表的冰期与暖期(又叫间冰期)大约交替了五次,周口店也就被浸没在海水中五次。既然大自然都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人类的变化当然更甚于此。早期北京人距今百万年,初使石器。到北京人的晚期山顶洞人时走近了社会的大门。这是怎样的巨大变化啊!

  在漫长的冰期里,北极冰帽向南延伸,桑干海海湾北岸白雪皑皑。可是海湾的南岸,北京人的河谷看不到冰雪。北京人的山洞时期相当于今天的长江气候。

  能够证明北京人在山洞居住是在山洞中出土了上十万件的石器,成批的骨器,角器,上百种的野兽化石,火的遗迹。在洞中,在上部,中部和下部都夹有一层鲜艳的松软层。松软层有红,紫,白,黄,黑等色。考古学家称做灰烬层。灰烬层颜色鲜艳,松软,含有大量水分,干后份量极轻。灰烬层厚处可达六米。这灰烬层相当于北京人的垃圾堆。在灰烬层中,有很多烧过的石头和骨头。这石头和骨头以黑色层为多。发现有一根木炭,被认为紫荆木。

  北京人的一切活动几乎都是在洞外,那上10万件的石器,主要用来刮取骨头上的肉。10万件石器,50万年时间,平均5年打制一件石器,北京人使用石器的量并不大。这个统计很重要,知道了北京人时期还处在“没有大量使用石器”的阶段。

考古北京人
阳原人后代随着海水的回落扩散到周口店北京人山洞的河谷,开始了北京人的历程。河谷里山洞很多,这一支人在一个山洞住下来。北京人没有语言,当然也没有名字。相互间的沟通和交流用手势,眼神,动作。北京人能够发声,发声能够表示“危险”,“过来”,“有食物”这样一些简单的意思。

  北京人的群性表现为“模仿”和“跟随”。其中的某一个人受到模仿和跟随,被认为是“强者”和“能者”。这个人叫作首领。一个群的首领人物可能是男性,也可能是女性。

  清晨,首领醒来了,发出了几声“啸”。

  啸是古汉语,拉长了喊声叫作啸。诗经诗:“啸也是歌。”满江红:“仰天长啸。”

  首领啸了几声,这是一天开始的信号。族人与首领呼应,啸声传向河谷,传向远方。没有应答,说明河谷没有人居住。现在,这一支族人在河谷的谷口。谷口的食物稀疏,有人群或动物群采食过。首领试探着向河谷的深处走,族人不离首领太远,各自寻找食物吃。

  北京人通常的食物是树果,嫩叶,小虫子,鼠类,如果抓到了兔类,那就是丰收了。这一支族群有两位母亲,母亲各自怀抱一个乳婴。首领采了两支树果,扔给母亲。

  族群吃饱了,长啸作乐。长啸够了,首领开始拣干草,拣干草也是北京人经常的工作。族人拣了干草带回山洞去。族人没有往回带食物,这里的食物很丰富,每天来采就是了。以后的日子里,族人只是在这一带采食,并不远走,虽然没有遇到野兽的袭击,仍然很小心。北京人选择山洞作住地,并不是因为寒冷,北京人已经长出细的绒毛,不像阳原人那样光裸,况且(中华方舟正在北航途中)在北纬30°的地区并不寒冷。北京人住山洞也不是为了贮藏,特别是成熟时期,食物不紧张。北京人选择山洞是为了安全。在北京人时期,虎豹一类动物已经出现。这是一类动作敏捷,攻击力极强的类型。虎豹类是一个大家族,包括虎,豹,狮,猫等。这一类动物“圆脸”,肉食的牙齿构造,足下长有“软垫”,尾长而有力。虎豹类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动物学将这一类归为食肉目,猫科,是很确切的。

  北京人在动物中属于大体形,而且群居。有这两个条件,受到野兽攻击不是很多,唯有夜间。北京人选择了山洞,一般的野兽不向(不敢)山洞袭击。北京人以山洞为中心,不断的扩大活动范围,建立起来自己的领地。北京人在自己的领地生存,只有在冬季和寒冷的冰期才住进山洞。

  一群北京人住进了山洞,可能是十几个人,也可能是几十个人,或少到几个人。北京人不会贮藏,每天都必须去寻找食物:小到地上的爬虫,大到野兽的尸体,水中的鱼,蚌,水草,山上的树果,根茎,嫩叶。总之,凡是能够充饥的食物都采来吃。北京人结队走出山洞,散布在一个不大的相互呼应的范围内。北京人使用棍棒和石器,棍棒可以防身和掘地,石块能够向远处投掷。到了晚上,便回山洞去。一个10人的群,几百年才可能繁殖起几百人,山洞周围的食物不能支持山洞人住这么久。他们从近处采起,越采越远,也许几十年,也许更多些年,山洞周围的食物开始枯竭,他们不得不走更多的路。当他们距山洞远到一定的距离,就会找到另一个山洞居住下来。原来的山洞空起来。若干年以后,山洞周围的食物恢复起来,别一群的北京人来到山洞附近,住进来。

  北京人在山洞河谷住下来,就一个住地或一个山洞讲,不过几十人。因为这条河谷不是很宽阔,北京人不敢远离住地,繁殖到几十人规模时,产生分支,分离出去。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过去了,北京人繁殖的人口越来越多,遍布了这一条河谷。

  在暖期的盛期里。太行山以东的大片土地浸没在海水中,盛期过后 ,海水逐渐下落,露出水面的平地联成大片的湖沼,湿地。这个时候,恰似今天的江南气候。温热,湿润,湖沼星罗棋布。这样的气候条件引来了适宜温暖气候的象,犀等动物。暖期过后,气候由湿转干,迎来最后一批客人,这最后到来的客人就是鬣狗

  鬣狗善于群居,性情类似今天的群狼,但是,比狼更适应暖的气候。今天的群狼很可能是鬣狗的一个变种。鬣狗在亚洲绝迹,只有非洲有残留。非洲鬣狗善食腐尸,能够咬碎大块,坚实的骨头,华北的湿地成了鬣狗的天下。

  万年的暖期结束了,冰期即将开始。但是,北京人还在北移的途中,不大受寒冷的影响,只是海水后退,华北土地露出水面,北京人再一次的住进山洞。

  到了北京人的晚期,北京人接近了今天的位置,经历最后一次冰期。在冰期里,北极的冰雪南下,受到极地冰雪的威逼,今天的蒙古高原的草原植被南移,华北平原转变成类似内蒙古草原的植物带,在几万年的冰期里,华北地区开始有野马,野驴栖息。

  随着极地冰原的扩展,结厚,海平面继续下降,大片的低地连接了起来,今天的渤海也结成冰湖,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连成了一片陆地。从辽东经渤海湾,河北,山西,陕西,直到甘肃的河西走廊,是一片广阔的草原带,野马,野驴自由的在这片草原地带游栖。

  在北京人时代,虎,豹是主要的肉食动物。虎豹以马驴为食物。北京人的能力还很弱小,处在采集时期,不能猎食马驴这样的大型动物。

  北京人在周口店以山洞为中心,生存了百万年。山洞在二十万年以前堆积到顶部,以后,北京人没有离开这条河谷,距今一万八千年,在山洞上面的一个山洞出土了“山顶洞人”。这是北京人的最后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