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施展谋略的是阿明的智囊团,他们挑拨麦蒙的财政大臣,忽悠他反对麦蒙。这位财政大臣也很听忽悠,点头同意了。

  紧接着,他们又给阿明支招,阿明下达了一道诏令,命麦蒙放弃哈里发继承权,改由阿明的儿子做“皇太子”。

  麦蒙火冒三丈,同时他又发现阿明的势力竟然伸到自己身边,财政大臣都被他们策反了。一怒之下,麦蒙更换财政大臣,把阿明的诏令扔到一边。

  发现文斗不行,一些大臣便怂恿阿明武斗,起兵*麦蒙。

  阿明其实也想哥哥早日从地球上蒸发掉,可是他有顾虑——就是那份传位诏书,有了它,就没有出兵的理由。

  智囊团就是智囊团,有人出主意了,其实很好办嘛,把它拿过来烧了不就完了吗?

  阿明一想,是这么个理儿哈。他迫不及待地派人从麦加把传位诏书拿到巴格达,一把火烧成飞灰。

  阿明认为这样做就死无对证,可是他错了,用不了多久他就会知道这样做是完全错误的。

  在出兵之前,阿明的手下派了很多间谍,想混入呼罗珊,挑唆当地人造反。麦蒙的边关将领相当精干,发现这些从西部来的人不地道,没让他们入境。

  没办法了,只有直接出兵。

  “阿拔斯内战”拉开序幕。

  阿明派将领阿里率军进攻呼罗珊,矛头直指赖伊(Rayy,今伊朗的腊季)。

  赖伊位于扎格罗斯山脉(Zagros)和厄尔布尔士山脉(Elburz)之间,是防守呼罗珊的关键要塞。

  麦蒙派波斯贵族出身的塔希尔(Tahir)指挥军队,抵挡入侵者。

  阿里的军队足有五万,而且装备精良;塔希尔只有一万人马,装备相对落后。但是塔希尔也有优势,那就是他麾下绝大部分都是骑兵,而阿里的军队以步兵为主。

  塔希尔率先一步抵*伊,他担心固守城池会使被围困的居民产生骚乱,便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率军沿大路往巴格达方向前进,与敌军迎面而行。

  阿里派使者和塔希尔谈判,让他识相点,别玩儿火。塔希尔不卑不亢,提醒阿里说,是阿明先发飙烧毁了传位诏书。

  阿里原来是呼罗珊总督,很不情愿地把位置让给麦蒙,他一直对呼罗珊不死心,所以谈判破裂。

  811年5月1日,“赖伊战役”打响。

  七百人的小型攻击被弓箭手击退后,塔希尔集中兵力攻击阿里的中央部队。

  这一招很有效,骑兵闪电般冲到阿里近前,弓骑兵一轮狂射,阿里成了刺猬。这一仗打得干脆又利索。

  不论是马上长矛兵还是弓骑兵,少量骑兵可以击败大规模步兵,这标志着穆斯林大规模步兵作战时代的结束。赖伊战役是这一时期穆斯林军事战术的转折点。

  ——研究穆斯林历史的著名学者休&;#8226;肯尼迪(Hugh N。 Kennedy)博士

  【攻陷巴格达】

  塔希尔认识到自己虽然兵少,但是完全可以抑制敌人的步兵。

  赖伊战役中,塔希尔的骑兵几乎毫发未损。兵贵神速,他在未得到进一步命令的情况下,直接向巴格达进军。

  阿明是个纨绔子弟,根本不懂治国。他特别喜欢太监,整天和太监在一起鬼混;阿明的脾气很不好,听到有人唱歌的歌词里有不怎么吉利的话,就大发雷霆;他还特别奢侈,喜欢享受奢华无度的生活。

  在阿明统治下,老百姓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叙利亚发生起义,搞笑的是,阿里的儿子竟然在首都巴格达挑起反旗,反对父亲为之卖命的主子阿明。

  阿明好不容易才*了阿里之子的叛乱,他还没等松口气,国内形势对他已经相当不利。塔希尔一路狂飙,攻占阿瓦士(Ahwaz;位于今伊朗西部)等地区,巴士拉(Basra;今伊拉克的巴士拉,伊拉克主要港口)和库法(Kufa;位于今伊拉克中部)等地也和麦蒙联盟。

  在麦加;一个叫达乌德(Dawud)的人对善男信女们大肆宣传说,阿明销毁了在真主面前发的誓,触犯神祗,大家别和他站在一起,否则会遭天谴。善男信女们都害怕了,纷纷支持麦蒙,阿明种下的恶苗结出了恶果。

  达乌德随后来到木鹿毛遂自荐,对麦蒙说,你看到没有,麦加那儿的骚乱就是我挑唆起来的,我是人才。

  黎叔说过“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9世纪的时候,人才又岂会便宜,不管什么时候,人才都是最重要的。麦蒙也看出这人的确有才,便答应他,自己夺位之后,麦加和麦地那由他管理。

  墙倒众人推,阿明的统治土崩瓦解,就连巴格达监狱里的囚犯也蠢蠢欲动。塔希尔迅雷般杀到巴格达城外,囚犯们一听就闹了起来,他们砸监反狱,和城里守军发生冲突。

  城外铁蹄铮铮,城里暴动嚣嚣。

  阿明知道自己当家作主的日子今天算是到头了,他派人出城向塔希尔投降,表示愿意交出权杖、印信和其他哈里发的信物,塔希尔当然不会拒绝。

  阿明盘算着自己要是落到哥哥手里,不死也得残废,绝没有好下场。他偷偷摸摸地坐上船,企图从河上逃走。

  没想到,这只船引起塔希尔的注意。看到远处的追兵,阿明吓得跳到河里想泅渡到岸边,他哪还能逃得了,被塔希尔抓住一刀砍掉脑袋,首级悬于城门上示众。

  813年9月26日,巴格达被攻陷,辉煌的圆形皇城只剩下残垣断壁。

  【麦蒙的统治】

  麦蒙(Al…Mamun,813—833年)在木鹿继位,出任第七任哈里发。

  父亲哈伦的艺术细胞传到了麦蒙身上,他在文化、艺术方面的贡献不可磨灭,他与哈伦并称阿拔斯王朝最著名的两任哈里发。

  他扩充巴格达的图书馆,命其名为“智慧馆”(House of Wisdom),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图书馆里的藏书相当之多。

  他极大推广了希腊学术,开展了*,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百年翻译运动”。

  在他统治时期,阿拔斯文化和整个*文化达到鼎峰,它对后来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的影响极其深远。

  麦蒙虽以开明君主著称,但他也是个宗教方面的极端分子。

  他以*教“穆塔西拉教派”为正教(穆塔西拉是思辩神学的先驱),大肆放逐反对者。

  他还把阿拔斯王朝的黑旗改换为什叶派的绿旗,以示对什叶派的首任伊玛目(imam;意为“领袖”)、四大哈里发时期的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的敬仰,争取什叶派穆斯林的支持。

  【巴贝克起义】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既然作了艺术的骨灰级爱好者,就别再作皇帝!

  麦蒙和宋徽宗差不多,在文化方面颇有建树,在军事上却软弱无能。在他统治时期,各地纷纷独立,中央霸权范围极度缩水。

  其中危害最大的要算“巴贝克起义”。

  816年,中亚的阿塞拜疆爆发规模庞大的巴贝克起义,这是一场以领导者的名字命名的起义,一场反对阿拔斯王朝残暴统治的起义。

  巴贝克(Babak),阿塞拜疆人,出身于小商人家庭。他早年游历过中东和拜占庭,可谓见多识广,对各地地理相当熟悉。后来他参加了贾维丹(J*idan)的“胡拉米叶教派”(Khorramdin),该派的宗旨是为呼罗珊总督阿布&;#8226;穆斯里姆报仇。

  阿布曾经发动过反对倭马亚王朝的起义,是帮助建立阿拔斯王朝的功臣。因为他在波斯人和非穆斯林中的地位与日俱增,触及了哈里发的利益,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下令处死了阿布。

  波斯人没想到心中的英雄竟然被哈里发处死,他们心存不满,贾维丹正是利用这一点开始四处传道;并且组织人马和阿拔斯王朝为敌。

  巴贝克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地理知识受到贾维丹赏识,贾维丹死后,巴贝克被拥立为教派首领。

  巴贝克来到巴兹宣传教派思想,声称阿布尚在人世,只是躲了起来;他还宣称阿布终有一天会回来,带领大家走向正义;他像老默一样,说自己可以接受真主的旨意。

  因此,巴兹成为他日后发动起义的中心。

  不但在精神文明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物质文明上,巴贝克也很有见地。他提出平分土地、人间平等、取缔捐税的口号,号召人民采用暴力手段推翻阿拔斯王朝,他的这些主张抓住了人民的心,得到人民的普遍拥护。

  816年,在两手都抓,两手都很硬的前提下,巴贝克在巴兹举起反旗,各地响应者数不胜数,起义人数高达二十余万,参加者有农民、手工业者和逃出奴隶主魔掌的奴隶。起义军士兵身穿红色衣服,高举红色旗帜,故而被称为“红衣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占领拉恩和比勒干一带后,这股红色风暴很快刮遍整个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波斯西部和里海地区也被卷了进去。

  风暴所过之境,土豪劣绅成了卑贱的代名词,*、捐税被统统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被农村公社代替。红衣军控制了*帝国北部的商业要道,严重威胁到阿拔斯王朝的统治。

  巴贝克挺有战略眼光,他提出与拜占庭联盟,一起对付阿拔斯王朝。利奥五世自然高兴,同意了这个提案,“老冤家,有你好看的!” 

  820至827年,红衣军击退了政府的三次大规模清剿。不过,支持红衣军的阿塞拜疆等地的大地主起了异心,削弱了起义力量。

  翻开厚重的历史书,查阅所有的农民起义,我们不难发现——农民和地主联合起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农民和地主毕竟属于两个针锋相对的阶级。当那些不满政府的地主加入起义后,当他们发现农民的最终目的是要平分他们的土地时,这种倒戈是必然的。谁动了你的奶酪,你肯定会跟他急。我们可以用“祸起萧墙”来形容这种倒戈,其危害性远远超过外部的军事压制。

  835年,新任哈里发穆阿台绥姆(Al…Mutasim;833—842年在位)派名将阿夫欣(Afshin)负责*巴贝克起义。阿夫欣重新修建要塞,还采用驿站的方式保护往来运输的补给队。

  阿夫欣果然不负众望,政府军一改颓势,在哈马丹一带重创红衣军,歼灭六万多人,巴贝克只得退守巴兹。

  837年,巴兹终于被攻陷,一场屠杀自然是免不了的,这场坚持了二十多年的起义失败了。

  巴贝克逃往亚美尼亚,想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但被当地贵族出卖。

  阿夫欣在把巴贝克送给哈里发之前,问他说:“你这次去了肯定是死路一条,临死前还有什么要求?”

  巴贝克说:“我只想到巴兹去看一眼。”

  阿夫欣同意了,巴贝克被押到巴兹,此时的巴兹已经是一堆废墟。夕阳残照下,一个带着手铐脚镣的人艰难地在瓦砾堆上走来走去,久久不肯离去。巴贝克在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徘徊了整整一天。

  838年1月,巴贝克慷慨就义。行刑当天,刽子手先砍去他的四肢,用这种残酷的手段警告那些巴贝克的追随者,让他们知道造反的下场就是这样。

  巴贝克面无惧色,为了不让哈里发及其走狗看到自己因失血过多变得苍白如纸的脸,他把头伸到伤口下,用自己奔如泉涌的鲜血洗脸。他用这红色表明自己的精神永远不可战胜,用这红色表明红衣军的旗帜永远不会倒下。

  巴贝克的死并没有使他的追随者们放弃自己的信仰,他们自称“巴贝克党”人,直到11世纪仍在活动。

  【督马起义】

  东边日出西边雨,你未唱罢我登场。在巴贝克起义斗争得如火如荼之时,拜占庭也爆发了大规模起义。

  说到这场起义,还要从米海尔一世讲起,就是脑袋被克鲁姆当成酒杯那位的接班人。

  米海尔登基以后,拜占庭的政权掌握在圣像崇拜者手里,米海尔无能到了极点,甚至如何与保加利亚作战都拿到修道院跟洋和尚们商量。

  连续的失败使米海尔下台,圣像破坏派的利奥五世登基,反对圣像和修道士的斗争又如风似火地开展起来。

  利奥五世在军事方面颇有建树,逼迫保加利亚人签定和约,在对付圣像崇拜者里的极端派时却表现不佳,由此引发了新的宫廷政变。

  君士坦丁六世的女婿、军区统帅米海尔二世(Michael II;820—829年在位,又译作迈克尔二世)干掉利奥五世,建立弗里吉亚王朝(Phrygian dynasty;820—867年)。

  米海尔二世萧规曹随,基本上执行利奥五世时期的政策。

  封建制度和土地是密不可分的,所谓封建就是“封土建国”的意思,也就是领主把土地分封给手下,让手下在这些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