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息。
以婴幼儿的这一特征为基础提出的早期教育理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
“One step behind ”(晚一步)理论,另一种是“One step ahead”(早一步)
理论。
“One step behind ”(晚一步)理论指的是:对孩子的行为要稍微慢一拍地
去应对。也就是说首先要在一旁静静地观察孩子的行动,当孩子对什么东西显示出
好奇心以后,母亲再因势利导加以推动就可以了。简单一点儿地说,就是你只要去
附和孩子就可以了。
与之相反,“One step ahead〃 (早一步)理论指的是要比孩子的行动提前一
步作出反应。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坐在一碗米饭前,正在说:”佛,
佛,佛……“的时候,一旁的妈妈可以提前一步十分明确地说出”饭“这个词。
我认为,如果能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同时适当地加以应用的话,就会取得
最佳的早期教育效果。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判断什么时候应该“One step behind〃(晚一步),什么
时候应该”One step ahead〃 (早一步)。既有错过了孩子最佳学习时期的母亲,
又有过于着急,在孩子对学习还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就提前让他进入了学习过程的
母亲。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取决于母亲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如何。平时就把自己的全部
爱心都投入到了孩子身上的那些母亲是既不会错过、也不会在孩子最佳学习时期到
来之前就过早地进行早期教育的。
既然如此,那么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母亲们最关心的母语、英语等方面的学习,
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以什么方法进行比较呢?
虽然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但是,对于那些首先要求以具有一定的思考
能力为前提的学习来说,一般要等孩子长到4…5 岁的时候进行才能收到效果。因为
起码要到了这个年龄,孩子们的大脑皮层才能发达到足以吸收并消化这些知识的程
度。
在孩子还只有两岁的时候,就有不少母亲试图教自己的孩子认字。但是,这时
孩子对字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它们的样子是圆的这样一种程度。当然,孩子在母
亲的强迫下也完全可以把这些字背下来,并能阅读它们。但是,这和鹦鹉学舌并没
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确实也有一些在认知力(认识并理解问题的能力)上发育
比较早的孩子,有一些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探求欲望特别高的孩子。对于他
们,即使没有母亲的强迫,他们也会对认字这样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你的
孩子表现出了这种兴趣的话,就没必要阻止他。如果你对孩子在学习方面是否有兴
趣、以及这种兴趣到底有多大不太清楚的话,只需认真地观察一下孩子的反应,就
可以知道了。如果孩子讨厌这种学习的话,就应该立即中止。
有一天,我妹妹很兴奋地打电话给我,告诉我说她的女儿能认字了。事情是这
样的:有一次,这个孩子在她经常去的地铁站上,看到写着站名的标志牌,就大声
念了出来。开始的时候,大人们还认为这不过是偶然的巧合。可是,后来即使到了
其他地方,只要是有写着那个车站名字的文字出现,她都能准确地念出来。到底是
什么原因使这个刚刚才两岁的孩子就能够“识文断字”了呢?
原来,这个孩子的外婆就住在她最初读出站牌的那个地铁站旁边。孩子平常就
特别喜欢去外婆家,来回都会听到列车播音员多次播报这个车站的站名,去了几次
之后,就在无意之中把它记了下来,然后孩子把站牌上写的字和听到的车站名联系
起来,并把它背住了。也就是说,孩子之所以能够识文断字,其中的秘密完全在于
儿童那种对自己喜爱的人或事物表现出的天真无邪的关心。
可是,在电话里兴奋了半天的妹妹却正式宣布说:“从现在开始,我要正式地
教她识字了!”我对她详细地说明了孩子之所以能够识字的原因,提醒她,强迫孩
子学习的教育方式,是绝对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的。然而,对孩子充满了期望的
妹妹根本听不进我的话,马上就开始教连话都说不流利的孩子学习母语了。
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没过多久,妹妹又打来了电话,告诉我说:只要她一把识
字卡片放在孩子的手里,孩子就会大哭大闹,把卡片远远地扔在一边。没办法,她
只好放弃了教孩子学习母语的想法。
尽管这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我也曾这样想过:万一孩子在这个妈妈强加
给她的学习过程中对认字产生了兴趣,说不定也是可以提前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
育的。因为只要孩子有兴趣并能从中得到乐趣,那么对孩子来说,学习识字和其他
游戏就没有太大的差别。
在我朋友的孩子中间,有一个孩子特别喜欢吃美国31种风味冰淇淋(Baskin…Robbins)。
经常和孩子一起去冷饮店的妈妈,有一次无意中指着Baskin…Robins 冰淇淋的第一
个字母对孩子说“这个字母念B ”。孩子在听到这句话的瞬间就背住了这个英文字
母,以后无论他走到哪里,只要看到B 字就会大声地把它念出来。
像这样把学习和孩子喜欢的东西联系起来,就会使孩子产生出切实的学习欲望。
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到的东西就会深深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
不顾孩子的兴趣强迫孩子进行的学习则不仅会使学习的效果明显降低,而且还
会使孩子失去其他很多宝贵的东西。比如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在学习的态度和方
式上,还会使孩子形成只会机械记忆、不会积极思考的习惯。结果,强行进行的早
期教育反而成了制造没有思想的孩子的捷径。有一个出生于富裕之家的孩子。他的
父母全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因此对自己独子的教育就更是格外重视。根据母亲的安
排,这个孩子从四岁开始就在专门的英文幼儿园上学了。
由于母亲的强迫而不得不去学英语的这个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后没多久,就开
始无缘无故地动手殴打和他一块儿学习的孩子,并表现出其他一些十分反常的行为,
常常躺在幼儿园门口不起来。
焦急的母亲跑到附近的儿童问题咨询所,给孩子做了智能检查,结果孩子的智
商只有80。 当这位吃惊不小的母亲跑来找我的时候,她孩子说话都比别的孩子慢,
可是她本人竟然不知道!
为了确保准确无误,我再次对孩子的智商做了检查,结果和上次没有太大的差
别。可是,在对这个孩子进行了一段时间仔细认真的观察之后,我发现他的实际智
力并不像智商测试结果显示的那么低。孩子的智商检测结果之所以低,并不是因为
他不会回答测试的问题,而是因为他对智商测试本身就拒绝合作。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检测结果呢?
这个孩子从上专门的英语幼儿园那天起,就非常讨厌学习。虽然根据妈妈和老
师们的要求不得不背那些枯燥无味的英语单词,可是,并不能因为这种努力就可以
使他在短时间内喜欢上原本讨厌的东西。结果,孩子因为英语学习的负担和压力丧
失了对生活的自信心。这种心理通过殴打幼儿园的其他孩子或撒泼耍赖、拒绝上学
这样的行为表现了出来。一旦孩子失去了自信心,在他的潜意识中对智商检查这样
普通的测试也会产生出一种排斥心理。
父母们常常认为,把单词背会并能原封不动地写出来的记忆能力就是智商,实
际上并非如此。相反,孩子们不知道一两个单词并不要紧,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
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当遇到一个新问题的时候,能够独立思考、寻找出解决
问题的方法、懂得问为什么的能力更重要。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做基础,只会背单
词和数字,那么这样的儿童只能成长为“记忆能手”,成为一个不会思维只会背诵
的傻瓜。
我大儿子景慕是在入学前两个月才开始学习母语的。按照我们现在的一般看法,
到了8 岁还不会写字可以说是匪夷所思、骇人听闻了。可是,就是在这短短的两个
月里,我们的景慕就学习并掌握了母语。
“这个太容易了,为什么要教我学这个呢?比学英文字母简单多了!”景慕在
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学会了母语并不说明他本人是一个天才,而是因为他的学习完全
是按照大脑发育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如果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教这个固执的要命
的孩子学习母语的话,说不定反而会引发一些心理上的问题。
我想起了在早期教育发源地美国的一件事,那时我曾经访问了一个幼儿园。在
这个被认为是丹佛市最好的幼儿园里,根本就找不到幼儿用教材、教具一类的东西,
甚至连一般幼儿园里可以经常见到的玩具汽车都没有。如果说还有什么的话,那里
只有宽阔的草地、泥土和汽车轮胎这一类的东西。老师们说,孩子们如果想要什么
东西的话,他们会自己研究并动手把它们做出来。成品玩具会阻碍孩子们创造力的
发展,他们是绝对不会使用的。
我非常想让那些随时想教孩子一些什么东西的母亲们,也到那个幼儿园去看看。
如果那样的话,我就不需要费力地向她们说明为什么要慢慢地培养孩子了。
想要慢速培养自己孩子的话,首先就要真正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弄清楚他们
最需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然后才有实现的可能性。当然,在这一过程中,你可能
会犯无数的错误,但是,你不能讨厌或害怕犯这些错误。因为,这是希望慢速培养
自己孩子的父母们最起码应该做到的事情。
返回
没有不可能的梦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甚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还
在总统办公室安放了来回摇晃的木马。他对自己的内阁成员们说:“我之所以在这
儿放一个来回摇晃的木马,就是为了让我们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能想到孩子们,和
我们应该对他们承担的责任。”
约翰?肯尼迪总统的话之所以能够引起我强烈的共鸣,不仅因为我是一名儿童
心理学科的医生,还因为我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说的更确切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热
切地渴望我的孩子能够幸福地成长,并为他们创造出这样的条件。世界上没有一个
父母希望看到自己孩子不幸的样子。
1994年,我赴美国旧金山市参加世界儿童心理学年会。当时,学会面临的一个
很大的课题就是女性的产后忧郁症问题。根据当时的研究结果,在美国有10% 的女
性深受产后忧郁症之苦。可是,在非洲的一个部落里,从他们那儿的女性身上根本
就找不到产后忧郁症的影子。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角度讲,美国不知道要比这
个非洲部落先进多少倍,可是,为什么反而会出现这种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呢?我
感到非常地困惑和不解。
经过了解才知道,情况原来是这样的:在那个非洲部落生活的地方,土地非常
贫瘠,因此无论男女,他们的劳动强度都非常高。可是,只要女人一怀孕,情况就
会发生180 度的大转弯。女性从怀孕的那天起直到孩子长到一岁的时候,她可以什
么都不用做,整天呆在家里好吃、好睡、好喝。她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那就是
和村里的其他老奶奶们一起照顾孩子。也就是说,在她正式抚养自己的孩子之前,
她已经从村子里育儿经验丰富的老奶奶们那儿学习到了抚育孩子的方法。
从孩子出生那天起,一直到孩子完全断奶的这段时间,是这里的女性们一生中
最幸福的时光。在这之前,除了吃饭、睡觉,所有的时间都要用来进行艰苦的劳动。
现在,她们在所有人的关心之中非常舒服地在家中休息。这样,她们又怎么会产生
忧郁症呢?我们可以预测,在这个非洲部落里,不仅找不到产后忧郁症,其他儿童
问题也不会发生。因为在这个部落里,人们并不认为生孩子仅仅是一件个人的事情,
而是整个部落共同体的事情,从而处处为母亲和孩子们考虑。在这样的一种社会氛
围之中,我们可以想象,这种育儿环境将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产生多么巨大的积极
的影响。
在想象着非洲部族妇女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表情的同时,我的脑海中不由浮现
出了我过去的形象,心情顿时变得十分复杂。我作为一个医生,和同事中的其他同
龄人相比,不仅结婚要早,生孩子也早。在怀我的大儿子景慕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