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崾χΓ┫苍常茨嗨苣究讨僭骋啾χH嗽晕铮匣嬉辉常蛐廊皇苤S盅瞎刃〔ǎḿ囱蠡已瞎纫涣樱┫猜恚计址撬不ⅲ怨竹敝群靡病>科涔剩群靡嘞肮咭病F涑醣赜胁恢卫粗蚴蛊湎苍诚猜恚谑欠窃撤锹聿荒懿┢浯罂欤熬贸墒群靡印3⑽盼餮笪暮滥场1刂美闷还诎福氖既袅鳌7裨虿荒芟卤省R嘤斜刂媚嗥腥诎付魑恼摺V泄羰笔艘嘤泄竹保斜匚源捕墒撸斜囟卓佣墒摺J挠朊朗趵啵员嘏嗥涫群茫丝纱俳渌汲币病�
此种嗜好,犹其无累者也。即饮酒、吸烟等嗜好亦不可强行禁绝。非画家必饮酒、吸烟,不饮不吸尤佳。惟既成习惯者,易则戒之,难则宁不戒也。二者虽曰有毒,妨害脑筋,然其已成癖者,苟力遏之,则精神必受不快之感,竟有不能作事者,不若顺之可也。故烟酒虽曰害,或曰能助思想,不无原因。中国古称烟曰钓诗钩,亦以此也。闻巴黎美术学校学生,几无人不吸烟者。基本练习教室中,雪茄烟管三四十支,同时燃吸,烟气为之迷漫云。又其学生常出痛饮,座前后酒瓶如林,爱食之物必大嚼之,尽量而止云。
(四)时间之无束缚:习画不似习他科,不可规定其执业之时间。故时间不可有束缚。巴黎美术学校虽有规定毕业年限,而留级者甚多,甚至数十年犹未毕业者。学习之中,尤不可规定时间,须听其自由。一画不限其作成之时间,学画者不可有他事,如家务应酬等项,以掣制其时间。学画者须以一生付之,作一画须以完全时间予之,例如画一风景,须同一季候、同一时间、同一大气、同一地位,方可恣意研究,以得美满之结果。故一画费数月者其多,甚至有费数年者(古人十年作赋,与此同意)。若束缚其时间,则局促而不能肆其技巧矣。
。 想看书来
画家之生命(2)
(五)趣味之独立:意志、身体、时间既能自由矣,若无独立之趣味,则或流于卑下。趣味即画家之感兴也。一画家之感兴,不当与凡众相同。此虽属抽象之语,实系最紧要之事,关于技术上之影响甚巨。学画而无独立趣味,虽研究数十年,一老匠耳。己未〔1919年〕年底,《时事新报》记载关于美术文数篇,有署名竹子者,其论中国洋画家之歧途,语极痛快。余深引为同调。所谓中国之洋画家者,皆逞其模仿之本领,负依赖之性质,不识独立之趣味为何物,直一照相器耳(有远近法、位置法等都不顾到者,则反不如照相器),岂可谓之画家哉!予不敢自命画家,但自信未入歧途。久怀疑于所谓中国洋画家者,用敢直陈之。
画家之修养当注意右之数端①。故谓之画家之生命。然予尚有欲言者:画家之生活既如是,就表形而观,恐有指为放荡游惰者焉。其实非也。画家修养既富,则制作日趋高雅,而导其心性于高尚之位置。故虽不以道德为目的,而其终点仍归于道德也。敢质之大雅。
文艺的不朽性①
人是必朽的,故英语称人曰mortality(终有一死的)。但人的精神可以不朽。“精神不朽”,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可比。阿Q的精神胜利是空虚的,我们的精神不朽是实在的。
何谓实在?《左传》中说:“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之三不朽。”文艺当然是立言,其言“虽久不废”便是不朽的文艺。这虽久不废便是实在。我们要求文艺不朽,便须在这四个字上做功夫。
要求文艺的虽久不朽,至少,作者须得具有“众生心”。文艺作家具备了这种心的修养,他的作品中便多少含有不朽性,即使要朽,也朽得迟一点。
何谓具有“众生心”?就是说一个人不只有自己的一颗心,而兼有万众之心,就是不仅知道自己的心,又能体谅同类的心。文艺创作的心理中有一种很神秘的矛盾:作家注重独特的个性,但同时又须兼有与众相同的心。何以言之,作家在创作国土中,每一个人假定自己是君临万象的王者,假定一切人物事象都是专为他的创作而存在,这才可以产生佳作,然而这王者,要如曾子所说;“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方才有统治他的国土的资格。这两种心理明明是矛盾的,然而是文艺创作的要素。故文艺家一方面须有特殊的个性,他方面又须具有同情心。孔子所谓“推己及人”,正是文艺的修养,我所谓“众生心”,便是指这种修养功夫。
从作品方面说,体会众生心的作家的作品,大都“富有客观性”而“能代表众人言”。所谓“富有客观性”者,作品所表现的,不只是一人或少数特殊阶级所能理解,而是多数人甚至于全人类皆能理解的(但所谓理解,并非指文艺形式,乃指内容的理解)。理解者愈众,文艺价值愈高。故世间不朽之作。无论翻译为何国文字,无论传至何时代,均能脍炙人口,其例不胜枚举。为欲充分说明,请举几首绝诗为实例。诗中关于春的特别多,而且特别富有佳作。就因为“春”是众人所共爱,客观性甚广之故。“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只是写春晓的一种感觉而已。然而自唐至今,此二十个字所以不可磨灭者,正因为此种感觉各时代的人,人人尝过,其客观性甚广之故。又如关于“别”,诗中也特别多,而且特别富有佳作。也因为别离是众人所共恶,客观性甚广之故。“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这只是一个贪睡的妇人的日常生活中的小感而已。千年来这二十个字所以不可磨灭者,正因为此种感觉,各时代的人,人人可以体会到,客观性甚广之故。反过来看,庙堂飨宴之诗,宫廷享乐之词,隐居,修道之作,以及关于某一地某一人之诗,所以缺乏佳作者,即为理解者少而客观性狭小之故。
其次,所谓“能代众人言”者,例如某种情状,众人皆感到,但是说不出,文艺作者能说破它,使人听了恍然大悟,欣然共鸣。这叫做能代众人言。再举绝诗为例:“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悄更怯,不敢问来人。”只是描写久客还乡时的一种心情而已。然而大家读了很感动,我们为暴寇所迫而流亡在大后方的人,感动更深。胜利到来,大家都买棹东归,“漫卷诗书喜欲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下洛阳”的情景,就在眼前,当将近乡关,喜惧交感,正有“不敢问来人”之情。此情我等都已感觉到,但是说不出,一经诗人代为道破,安得不起共鸣?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画家之生命(3)
如上所述:“富有客观性”与“能代众人言”的作品,就是具有“众生心”者的创作。也就是含有不朽性的文艺,因为它们“虽久不废”。
三十二(1943)年作于重庆。
艺术与革命
自古以来,诗人画家,对于宇宙间森罗万象,另用一种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看法。这看法,叫做艺术的观照。举例来说,譬如花,用日常生活的眼光看来,是果实的准备。科学家(生物学家)看来,是植物的生殖器。但用艺术的观照看来,是同人一样有知觉有表情的东西。所以诗人说:“感时花溅泪”,“桃花依旧笑东风”。人竟把花当做能哭能笑的活物。又如月亮,用日常生活眼光看来,是阴历月份的表号。科学家(天文学家)看来,是地球的一颗卫星。但在诗人看来,又是有灵魂有表情的东西。所以诗人说:“明月窥人人未寝”。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他们竟把月亮看做能窥人随人的活物。此种实例,不胜枚举。
艺术家好像疯子,说的话好像都不真确。其实不然。科学艺术,各有不同的领域。人生应该具备各种眼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应该用科学的眼光,有时应该用艺术的眼光。花能哭能笑,月能窥能随,科学的看来是不真确,但艺术的看来,这些诗句的好处,就在于不真确。科学上的不真,在艺术上却变为真。
艺术家为什么用这种看法呢?因为艺术家对于眼前森罗万象,革除了自古以来一切传统习惯,胸中毫无成见,而用全新的眼光来观察的。诗人对着花,绝不想起它的前因后果,而观察花的本身的姿态。诗人对着月,绝不想起它的功用意义,而观察月本身的姿态。换言之,艺术家对于一物,能断绝其在世间的种种传统习惯,而观看其本相。艺术的真价就在于此。
革除古来一切传统习惯,毫无成见地观察事物本身的真相,是艺术精神的要点。这点精神,实在就是革命的精神。自古以来,世界上伟大的革命事业,都是由于革除自古以来一切传统习惯,毫无成见地观察事物本身的真相而发起的。譬如缠足,是不合人道的事。但古代的愚夫愚妇,被传统习惯所拘囚,被成见所束缚,以为祖先以来都缠足,万千女子都缠足,缠足就是天经地义,没得话说。只有不被传统习惯成见所拘束的革命家,才能看见足本身的真相,确信其不应该缠,就起了革命,造福数万万的女性。又如古代专制独裁的皇帝,自命为“天子”,说话叫做“圣旨”,面孔叫做“龙颜”,叫大家称他为“万岁”,向他拜跪。古代的愚夫愚妇,被传统习惯所拘囚,被成见所束缚,以为皇帝真是天子万岁,就盲目地崇拜他,无理地服从他。只有聪明人能革除传统习惯成见,而观察其本身的真相,才知道他也不过是和百姓同样的一个人,也要吃饭,也要排泄,也要病死。人类应该平等,不应该教一人专横压迫众人。平等自由才是人类本身的真相。于是革命首领就发起革命,铲除专横压迫的人,而为众人造福。
所以我说:艺术的精神就是革命的精神。艺术家是创造的,因为他具有革命精神。革命家是可赞美的,因为他具有艺术精神。
卅三〔1944〕年三月二日写于涪陵客中。
艺术与艺术家(1)
圆满的人格好比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了一足,鼎就站不住,而三者之中,相互的关系又如下:“真”、“善”为“美”的基础。“美”是“真”、“善”的完成。“真”、“善”好比人体的骨胳,“美”好比人体的皮肉。
真善生美,美生艺术。故艺术必具足真善美,而真善必须受美的调节。一张纸上漫无伦次地画许多山,真是真的,善是善的,但是不美,故不能称为画。琴瑟笙箫漫无伦次地发许多音,真是真的,善是善的,但是不美,故不能称为乐。真和善,必须用美来调节,方成为艺术。
这道理又可用礼来比方。古人解释礼字,说:“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天理、人事,就好比真和善。节文、仪则,就好比美。古书中说:曾子耘瓜,误斩其根。曾子的父亲痛打他一顿。曾子被打得死去活来,立刻弹琴,其意要使父亲知道不曾打死,可以放心。这可算是孝之至了。但是孔子反而骂他大不孝。说他不晓得权变,无异杀其父之子。这就是因为曾子只知一味的孝,而无节制。换言之,曾子这种孝法真是真了,善是善了,但是不美,故不成为艺术(艺术就是礼)。子路一味好勇,孔子骂他说:“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也是因为子路一味好勇,不知节制,换言之,子路的勇真是真了,善是善了,但是不美,故不成为艺术。孝和勇,都是天理,都是人事。但这天理必须加以节文,这人事必须加以仪则,方合乎礼。节文和仪则,就是“节制”。在艺术上,真善加了节制便成为美。
礼是天理与人事之节文与仪则。同理,“艺术是声和色的节文与仪则”。小猫爬到了洋琴[钢琴]的键盘上,各种声音都有,但不成为乐曲。画家的调色板上,各种颜色都有,但不成为画。何以故?因为只有声色而没有节文与仪则的原故。故可知“节制”是造成艺术的一个重要条件。我要用绘画上的构图来说明这道理。因为构图法最容易说得清楚。
所谓构图,就是物象在纸上的布置。画一个人,这个人在纸上如何摆法,是一大问题。太大也不好,太小也不好,太正也不好,太偏也不好。必也不大不小,不正不偏,才有安定帖妥之感。安定帖妥之感,就是美感。中国古人对于瓶花的插法费很大的研究,便是构图的研究。龚定庵诗云:“瓶花帖妥炉烟定,觅我童心廿六年。”眼睛看见帖妥的姿态,心中便生美感,可以使人感怀人生,插花虽是小事,其理甚为深广,可以应用在任何时代的人类生活中,可以润泽任何时代的人类生活。幸勿视为邈小。
构图法中的“多样统一”,含义更深。多样犹似天理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