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一个团队或党派都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公平,总要有领导人来抓全面工作,而有领导人,就会有下属,既然有了区别,待遇等方面就会大不相同,比如领导可以坐轿车,而下属或普通会员就只好骑自行车或靠双腿丈量地球了。太平天国虽然叫嚣着平等,可作为一个好几十万的组织,虽然人人有饭吃,可根本不能真正实现绝对的公平和平等。
因此,太平军内部有些人就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尤其是后来加入的“新兄弟”,心中的不平和嫉妒越来越强烈:同是天国的兄弟姊妹,为什么自己就没有“老兄弟”的待遇,这为太平军最后的内讧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当一个组织内部出现问题时,是十分危险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洪秀全也许意识到了这一点,也许根本就没在意,此刻的他在深宫有美女相伴,有佳肴供着,根本就无心关心这些事情。
第二,以卫道面目出现,争取封建士人,号召知识分子起来捍卫孔孟之道。
在中华大地,儒家学说、孔孟之道源远流长,中国的知识分子自古尊崇孔孟。而太平天国却极力反孔,捣毁孔庙、孔像,焚毁儒家经典,这就等于和广大的知识分子为敌。
其实,这是两种文化的较量,不伦不类的拜上帝会自然不是有数千年的孔孟文化的对手。没有根基的太平天国就这样悬在半空,一阵风都能把他吹走。
85。交锋前的叫板3
第三,把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说成是“外夷”的代表者。
外国侵略者通过武装和宗教入侵中国,引起中国人民、尤其是南方数省人民的反感和仇视。太平军的拜上帝会在中国没有根基,无异于外国侵略者通过宗教来入侵中国。曾国藩在檄文中抓住宗教问题大力攻击太平军,这样就孤立了太平军,把太平军和所有有爱国心的中国人对立了起来。
第四,利用封建礼教攻击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上下都用兄弟姊妹互相相称,曾国藩指出这是违背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的伦常秩序。他还指出太平军如果都称呼自己的父母为兄弟姐妹的话,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其实,就是一个称呼而已,显得更加亲近,相信太平军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的父母是谁。曾国藩这样说自然是别有用心。经过他大肆渲染,引起许多人对太平军的反感。毕竟几千年的封建伦理思想早已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第五,挑拨地主阶级跟太平天国的矛盾。
在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中有这样的句子“农不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
太平天国主张没收地主手中的土地,再以天国的名义平分给贫苦农民,从而满足这部分贫农的需求。曾国藩既然无法笼络这些贫农,索性就发动全国的中小地主来共同对抗太平军。可见,曾国藩维护的不过是本阶级的利益。
第六,针对太平天国独尊天主上帝,反对崇拜其他偶像,反对鬼神迷信的事实,大加渲染歪曲,说他们已被鬼神共愤怒。既然鬼神都不站在太平天国一边,那么失败是注定的,这样就赢得了更多的人加入到反对太平天国的队伍当中。
总之,曾国藩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一心要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本来是清政府卖国投降,他在《檄文》中却反诬太平军是外国侵略者的代理人,为太平军的起义号召制造了很大障碍。其实,太平军从本质上讲是一场中国农民起义,只是在表面层次利用、吸收了一些西洋文化。
无疑,这篇《檄文》是相当成功的,湖南各地大小乡绅、地主、读书人、农民都加入到了*太平军的行列之中,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轰轰烈烈的局面,好不壮观。
战前的声讨已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大清国望穿秋水的期盼中,湘军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踏上了*太平军的主战场。
86。“曾胡”并肩战斗1
咸丰四年正月二十八日(公元1854年2月25日),曾国藩在衡州誓师后,率领湘军水陆近两万多人,浩浩荡荡地进驻长沙,正式拉开了与太平军作战的序幕。
虚岁44的曾国藩中等身材,一对三角眼里闪着阴冷、锐利的光芒,一把浓浓的长须在颔下随风飘动。因为母亲的丧期未过,所以身穿一件黑布长棉袍。他站在一只最大的拖罟大船(曾国藩命名“座船”)之上,望着秀丽河山,胸中的那种豪迈之气不可言表。
总的来看,曾国藩神态稳重,面泛红光,满脸的得意之色。
在出师前后,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曾国藩向清廷保荐的胡林翼。
胡林翼在咸丰年间清军与太平天国作战中,他的地位和影响十分重要,当时人们往往以“曾胡”并称。
在晚清历史上,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四人可谓赫赫有名,并称为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但胡林翼相对于其他三人来说,却没有那么大的名声。实际上,胡林翼的成就并不亚于曾国藩等人。他在后世鲜为人知,一是因为他壮年早逝,没有机会彻底地施展才华,二是因为他是个谦虚的人,不愿意自表功绩。
胡林翼(1812…1861年),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翰林出身,湘军重要首领。他比曾国藩小一岁,道光年间高中进士之时方才24岁,任京官期间,与曾国藩有交情。早年官场生涯曾有短暂失利,后来复出之际他主动要求去贫瘠的贵州为官,在贵州十年治绩卓著而政声大起,其眼光、才华、心胸被世人称道。
洪秀全率领太平军东征西战时,他亲率黔勇六百人开始了参加剿灭太平军的战斗。他先后任贵州安顺、镇远、思南、黎平知府,*反抗极是卖力,手段强硬,因杀人甚多,有“胡屠户”的恶名。这样看来,他和曾国藩还真有一拼。
胡林翼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他通过团练和*当地的农民起义总结出了许多作战经验,并编撰成了《胡氏兵法》。这本书一度成为了清朝将领*农民起义的范本。
87。“曾胡”并肩战斗2
据说,蒋介石就很崇拜胡林翼的军事才能,于是他把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用兵之道编成《曾胡兵法》,让黄埔军校的每一个学生都潜心阅读。
还有,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也十分赞赏胡林翼的文韬武略和做人为官之道,于是,把他当成学习的楷模,还把自己的名字也改成了 “润芝”或“润之”。
清政府也很赏识胡林翼,很快被升为实任道员。1854年初,太平军西征军攻打湖北,湖广总督吴文镕调他援武汉。胡林翼率黔勇来湖北,行到中途听说吴文镕在黄州败死,太平军正沿江西进,急忙退到岳州暂避,这时曾国藩在衡州正待出师。
太平军早在咸丰二年十一月就曾攻占过岳州,经过太平军秋风扫落叶般的洗礼,许多年轻力壮的人都加入到了太平军浩浩荡荡的队伍中。此时的岳州城除了两三个落魄的地主、乡绅外,几乎就没多少壮劳力了,粮食就更是稀罕物了。
岳州城无法承受胡林翼和他的黔勇,此时,曾国藩向他伸出友谊之手,于是二人便走到了一起。
曾国藩知道胡林翼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便起草奏章,向皇帝推荐他。在上谕批复之前,曾国藩率湘军到了长沙,向骆秉章建议留住胡林翼,骆秉章巴不得能征善战的军队和自己共同守卫长沙,所以很痛快地同意了曾国藩的建议。
湘军出师同太平军作战时,胡林翼也就率部随征; 从此开始了两人为期7年的配合作战。此后,胡林翼以功授四川按察使,不久又调任湖北,升为湖北巡抚,一直协同湘军作战。
曾、胡二人的私交便是从曾国藩率湘军出师之际开始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88。初战……岳州失利1
正当湘军的一万七千多人马在长沙还没站得住脚的时候,太平天国的西征军将领石祯祥就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岳州、湘阴、宁乡,而且直逼长沙。
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二月,曾国藩率领约两万人马的水陆两师,从衡阳启程,开始着手准备东征的事情。
曾国藩率领他的水陆两师和太平军作战,雷声大,雨点也大。一万多人马,一路杀来。
经过长沙时,湖南巡抚骆秉章亲自率省城的文武官员到城外迎接。看到军容整齐,威武无比的湘军和意气风发的曾国藩,当年的官场对手们个个都来巴结奉迎,握手言欢,说了不少旗开得胜之类的恭维话。
湘军是曾国藩在衡州五个月卧薪尝胆、艰苦训练的结果。而绿营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自然无法和湘军威猛的军容相比。想想当初在长沙受辱的场景,曾国藩感叹:真是阴阳两重天啊。
可老天没有给曾国藩留多少时间感叹变幻的世事,湘军在长沙还没站稳脚,太平天国的西征军将领石祯祥已经率军直逼长沙。
长沙告急最着急的当然就是湖南巡抚骆秉章了,他多次请求曾国藩率军抗击太平天国的西征军。
这次就是奔太平军来的,所以,曾国藩在长沙城只停驻了两天,便率领湘勇分别由水陆两路向岳州进发。
当时石达开的哥哥石祥祯守卫岳州城,领有三万人马。曾国藩率领湘军一路前进,并没有遇到太平军像样的抵抗,在离城只有三十里时,探马来报,岳州城的三万长毛已经退出了城池。
结果,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了岳州城,真是旗开得胜!全体湘勇在岳州城头摇旗欢呼。曾国藩以为太平军一定是对湘军的声势感到害怕,所以就望风而逃了。看来,这太平也是徒有其名,也当起了缩头乌龟。
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岳州城。对湘军来说,真是天上掉馅饼了,可是天上真的会掉馅饼吗?胜利来的如此轻而易举,未必是一件好事。兵不厌诈,此时的湘军还没有搞明白太平军留下一座空城的目的。当曾国藩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是回天无力了。
89。初战……岳州失利2
初战告捷后,曾国藩迫不及待给咸丰帝写了奏章,呈报了自己的功绩。他无疑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领兵打仗,不过如此。在这种轻敌思想迅速蔓延,全体湘军滋生了一种骄傲情绪,接下来的失败就在所难免了。
能够占领半壁江山的太平军不会轻易认输,更不会无故逃跑,他们可不是清政府的绿营军,当曾国藩领兵轻易占领岳州城时,竟然没有想想是否中了太平军的圈套,他无疑犯了“骄兵必败”的兵家大忌。
当太平军后撤之时,曾国藩就派胡林翼、塔齐布、林源恩由陆路进攻通城,并约定与骆秉章派出的王錱部会攻蒲圻,自己亲自率领大军由水陆向岳州进发。
王錱率3000军队行到羊楼峒时,突然和杀出的太平军遭遇,被杀个了措手不及,结果大败而回,羊楼峒就在岳州城附近,于是王錱率部队急忙进入刚刚被太平军放弃的岳州城。
本以为太平军会不战而退,可让王錱想不到的是太平军又杀了个回马枪,把岳州城团团围住。这下,王錱所部彻底成了瓮中之鳖。
此时曾国藩大队人马到了南津,听到前军失利,王錱被围,才意识到自己太轻视太平军了。因为和王錱有过节,本不打算救援了,可手下人提醒:王錱是骆秉章的人,不看僧面看佛面,况且以后还要在湖南混。曾国藩再三思量后,决定用湘军的炮船支援岳州。
太平军没想到湘军的炮船如此厉害,只好稍稍后退,王錱趁机成功突围,但也丢下了千余人的尸体。
曾国藩见王鑫已经突围,便没有跟太平军硬拼下去,毕竟保留湘军的实力是第一位的,所有也就没有恋战。
于是,太平军再次攻下岳州,并乘胜追击,再占靖港、湘阴、宁乡、湘潭,重新对长沙形成钳制的形势。
真是祸不单行,岳州一带偏偏又狂风大作,洞庭湖波涛汹涌,湘勇水师的战船也毁损了不少,甚至还有水军溺亡,军心开始动摇,甚至还有人谣言是河神发怒,惩罚湘军。
水路两军都受挫,面对来势汹汹的太平军,曾国藩也只能是望洋兴叹。初战不利,只好退回长沙。他把水师安置在水陆洲周围,陆师驻扎在城郊,自己无脸进入长沙城,便干脆住在了自己的座船上。
其实,湘军这次与太平军接触,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展开战斗,只是一时被挫败而无奈返回而已。湘军的战斗力到底如何还没有被真正检验,此刻对湘军下定论还为时过早。
但长沙城里的官绅们却议论纷纷,说曾国藩是文员带兵,一定没有出路,甚至有人提出要解散湘军。巡抚骆秉章也不来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