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管子的水流向哪里?”工人说:“流到阴沟里啊。”我说:“那水就脏了。我们用两口井,一个打上来,一个灌回去,不浪费水,井水还是那么多,往后你给人家装水空调,也叫东家打两口井才好,不就多出一百块钱吗?”工人笑道:“有的人家很小气的,就是要他多出一块钱,他都不愿意。”
我看到工人把一个水泵放进老井里,把管子接到客厅,还在客厅里放置一个柜子模样的设备。原本我以为,只要在房间里通上几根管子,然后让水不断循环流动,使管子散发的凉意和室内的温度交汇,达到将室内平均温度降下来的目的,现在看来不是这么回事。工人介绍说:“这是冷风式新型水空调,比传统的水空调稍微贵一点,这套设备把水从液态转化成气态,水在转换过程中要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室内的温度也就降低了,水空调的功能不但是降温,还有换气功能,还能增加空气的湿润,增加室内的氧气。”父亲笑道:“我主要看中它省电。”工人说:“这个肯定比电空调省钱了,就是一天到晚开着,也用不了多少钱。”父亲笑道:“也就中午吃饭时开个把小时,平时没必要开。”我说:“怎么不装在睡房,要装在客厅?晚上睡觉你们还是热啊。”父亲笑着说:“心静自然凉,夜里比白天凉快多了,再说,你妈有风湿病,呆在空调房里时间长了不好。”
父母亲还在自留地上伺弄一些蔬菜,有韭菜、菠菜、茄子、黄瓜等,每次回家,我的电瓶车上,总要带很多东西回城。白天热得不行,父亲在太阳落山后,到地头给蔬菜浇水,母亲一早就起床,割了韭菜,摘了茄子和黄瓜,骑个黄鱼车到镇上的菜场卖菜。镇上的居民喜欢农村拿出来卖的菜,新鲜,叶片上还沾着露珠呢。一般到上午九点就把菜卖完了,有时卖菜的人多,不大好卖,为了防止黄瓜和韭菜变得干瘪,母亲随身带了个大的雪碧瓶,盖上用剪刀钻几个眼,瓶里装了大半瓶水,蔬菜变了颜色就不好卖了,母亲就捏着瓶儿,往菜上洒水,让黄瓜、韭菜恢复新鲜劲儿。
我小时候,村里没人家有冰箱和空调,夏天吃剩下的饭菜,容易馊,馊了就不好吃了,吃了会拉肚子,当时粮食紧张,谁也不舍得把剩下的饭菜丢掉,我们就把它们放在一个吊桶里,吊到井里碰着水面的地方,井上盖好木盖,晚上再吊起来吃。西瓜和小白瓜,我们也是这么冰着吃的。每家的水井,就是一个不要本钱的简易冰箱。父母延续着当年朴素的生活习惯,我也受到他们影响,买东西从不大手大脚。父亲一直告诫我:“懒吃懒用,再富的家底也会变空,省吃俭用,再穷的日子总会出头!”我在家吃了晚饭,临走时,母亲说:“咱家有这水空调,我和你爸再也不怕热天了,你就安心在城里开店吧。”父母亲对生活的要求如此少,对子女的关爱如此深,我的眼里湿润了,我说:“我会经常回家来看你们的。”
22、喧闹的清明
22、喧闹的清明
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可谓家喻户晓。清明节就要到了,给亡故的亲人上坟的,将越来越多,在清明节的前后几天,苏州地区的公墓,人满为患,仅是上海过来的,就有数百万人,交警忙得晕头转向,仍不时有堵车现象,汽车被挤成罐头,一点不稀奇。
清明节给死去的亲人上坟,擦拭一下墓碑上的灰尘,点几支香,烧一些纸钱,献一束花,供几样食品,寄托家人的哀思,本是人之常情,但也有些地方需要注意。一要注意交通安全,人多车挤,不要性急抢道,人已经不在了,你急着赶到坟前也没用,怀念是在心里的,要是你和别人磕磕碰碰,发生点事故,相信亲人的在天之灵,也会不安心的;二要爱护草木,公墓大多建在林木葱郁之处,不要攀折树木、践踏草地,更要小心火烛,纸没烧尽不要走开,以免被风吹散,点燃附近的树林,清明节往往是火灾的多发时段,香烟头也不要乱扔,既能保持墓地清洁,又防止火灾隐患;三要厚养薄葬,亲人活着时,子女多孝敬,这才是正道,他们已经去世了,你就是买再豪华的墓地、再丰富的祭品,也唤不回亲人、弥补不了当初的愧疚,上坟不必供太多东西,献一束*,默哀几分钟,心意就到了。
清明那会儿,公墓出入口,会冒出不少小摊小贩,公墓本是清静所在,却演变成了菜市场,嘈杂得很,想必长眠地下的亡魂,也是看不怪这般喧哗,这是公墓方需要管理的地方。还有,那沿道卖花的,往往是附近的花店派的人员,这几天生意红火,*花供不应求,他们居然叫附近的村妇,混在扫墓人群中,等扫墓人前脚刚走,她们就迫不及待地上前将墓前的*取走,低价卖给花店,花店将这些回收来的花重新出售,买花人哪知道这些是二手花,早有人祭拜过了?更有甚者,村民叫自家的孩子,到公墓区“扫荡”,只要看到墓前供放着水果、青团子、糕点等祭品,旁边没人,就一股脑儿装进包里,有的拾荒人员也做这种事,常有双方人员为了争夺祭品吵起来。即便有人看到,因他们是妇女、小孩和拾荒者,也就不和他们计较了。路口还有乞讨者,伸手要钱算是好的,有些乞讨的孩子,抱着你的腿不放,你不给钱很难脱身。前来扫墓的,一般心怀善念,大多慷慨地给一些钱。据说,清明节的乞丐收获颇丰,一个人一天能要到几百元。有的乞丐身有残疾,以乞讨为生情有可原,但有些好手好脚,身体壮实,年纪也轻,甘心靠别人的施舍为生,岂是一个懒字了得?
中国的神话传说,有着非常高明的预见或警示,比如:嫦娥奔月,预示人类与外星球的联系,当地球无法生存时,人类将向外星球迁徙;后羿射日,说明历史上有过非常酷热的时期,但顽强和智慧的人类挺了过来;女娲补天,警示我们气候异常将带来无穷灾难,有高温还有洪水;牛郎织女,告诉我们男耕女织的简朴生活,一样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今天,我们回头去看这些神话故事,其实它们和环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古人早就在提醒我们,要呵护这个地球,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否则人类将失去地球,被迫远走高飞。
清明节原先只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岁时百问》上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又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和“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由此可见,清明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后来又如何成为一个节日呢?这里边也有一个传说。据说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避他人祸害,逃亡在外,受到一个叫介子推的臣子的帮助,后来重耳回国当了晋文公,为报答介子推,想请他出来为官,介子推不肯,重耳想把他逼出深山,竟然下令放火烧山,将介子推活活烧死。介子推给晋文公留了首诗,诗云:“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晋文公追悔莫及,深为自己放火烧山的鲁莽行为自责,于是下令全国子民当天不许生火,只吃冷食,这一天,被百姓称作寒食节,由于清明和寒食节的日期非常接近,后人就把寒食节并入清明。每当清明时节来临,人们除了春耕播种,还上坟祭祀祖先,这个风俗就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清明节这天,人们有吃枣饼、麦糕、青团子和糯米糖藕的习俗,因为吃冷食不利于身体,聪明的人们想出了应对办法,主动开展一些活动,比如荡秋千、拉绳、放风筝等,达到有助消化、锻炼身体的目的。此时正值春光明媚,外面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不少人举家出游,到郊外踏青,放松一下身心。清明节这天,既有“行人欲断魂”的哀伤,也有人们陶醉于自然秀色,洋溢在欢声笑语中的快乐。的确,逝者已去,我们活着的人,对人对自然,要多一份关爱,珍惜我们生存的环境,珍惜我们生命的时光。
死者不会吃我们的东西,我们再也听不到亲人的叮咛,我们的怀念和追思,并不能对亡人有何补偿,能够补偿的,是我们生者的愧疚。先贤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当人子女的,尽孝道应在长辈的生前,而不是他们身后,你就是丧事大操大办,对亡故的亲人,又有何意义呢?在亲人活着的时候,不要老是推脱工作忙,没时间回家看望。有句俗话说得好:“时间就像女人的*,挤挤总还是有的。”话糙理不糙,老人是孤独的,我们是该抽空回家,陪他们说说话,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顿饭,这是天伦之乐啊!
如今,喜事流行大操大办,丧事也演变成了大吃大喝。“死人更饭活人吃”,亲人死后第一年的清明节,死者的女儿要做一桌丰盛的更饭,没有女儿的,近亲的如外甥女也要做。更饭还好说,毕竟活人帮着吃掉了,但给死者烧去的祭祀品,现在也是花样百出,令人眼花缭乱。凡是阳间有的,阴间也与时俱进,全都要有,衣服、家具、冥币,应有尽有,还有纸糊的彩电、冰箱、小轿车等,若是死者生前好色的,“孝心”的子女,还给他烧去纸糊笔画的漂亮女人,供他在阴间享用。诸如此类的荒唐,不胜枚举。别说没有阴曹地府,就算有,不是有阎罗王管辖吗?哪用得着活人安排一切?这等越权,岂非“好心办了坏事”?
现在的墓穴价位很高,一平米要几千元和数万元不等,做死者的房地产生意,比做活人的房地产还赚钱,这是经营者的不仁。我们没必要在这上面攀比,人死了,落土为安的话,也就一米乘以两米的地方,要多大的地盘有什么用呢?如果是火化的,那就是安放一个骨灰盒的地儿,都到灰飞烟灭的时候了,要多大的面子干什么呢?陆游在《示儿》中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还是诗人表现得豁达和豪迈,明白人死后也就一了百了,活着时有所作为才好。我们生者,何须用亡人来显摆呢?这不是对死者的尊重,而是对死者的利用。清明清明,莫忘了“清明”两字的含义啊!
墓地讲究风水,它们基本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有的地方为了增收,将大片的山林砍伐,建成大型公墓,对外公开销售,还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分成三六九等的档次。最离谱的是那个骨灰盒,就几块薄薄的木板钉一下,最便宜的要卖二三百元,普通的在五六百元上下,用大理石做的盒子,售价在千元以上,这不是暴利是什么?某些地方为了利益驱使,建设了大型公墓,乱砍乱伐,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的还对墓地豪华装潢,使用面积远超一般标准,大量占用土地,要是每个死者都占这么大一块地,那活人就没地方呆了。
如今提倡移风易俗,有一种树葬的形式,既文明又环保,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既价格便宜,又不占土地,还能绿化造林。树葬是将亡人的骨灰,放进一个可降解的骨灰盒,埋入地下五十厘米处,培土后在上面种一棵松树,三个月后,骨灰盒将融解在泥土中,亡人的骨灰,真正做到了“化作春泥更护花”。松树上挂一个木牌,写明亡人的姓名、籍贯、生卒年月等相关资料。来年清明,亲人再来看望,给树拨草,添土,对树的呵护,寄托了对亲人的深深怀念。
近几年,悄然兴起网上祭祀,把亡故的亲人的照片、生平资料放在网上,设立灵堂,可以供人献花、点蜡烛和留言。记得最早出现网上灵堂和网上过清明,大约是在前几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轰炸,几位工作人员不幸牺牲,人们不认识他们,看不到他们,但都很关心他们,怀念他们,有人在网上建立了灵堂,于是一呼百应,无数网友在网上灵堂表达了各自的哀悼与祝福。后来,身患癌症的“魔豆妈妈”周丽红去世后,她的爱心感动了千万个网友,大家除了在网上给她设立漂亮的灵堂,有不少网友亲自去她家看望,并且当起周丽红女儿的爱心妈妈,让温暖的爱心在人间传递。
最让人揪心的,自然是08年在汶川大地震中牺牲的八万多名同胞,可幸大灾有大爱,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十三亿同胞,爆发出空前的凝聚力,共同面对这场灾难。他们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就在我们眼前,已经有很多热心的网友,在网上建立网站,纪念亡灵,希望他们在地下安息,同时,我们要勉励从废墟上活下来的人们,地震毁坏了美丽的山